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

讀《昆蟲記》比《海底兩萬裏》要耗時很多,這也許是《海底兩萬裏》比它更好理解,故事性也更強一些吧。總之,今天終於把《昆蟲記》讀完了,原來昆蟲世界也是如此有趣,和海底世界一樣令人着迷。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脱殼的,螞蟻是以蚜蟲分泌物為食,格朗多克蠍子和納博訥狼蛛誰更勝一籌……

這本書並不像那些標準的科普書,從來沒有東拉西扯:這種昆蟲是什麼門什麼目,但又不在什麼屬什麼種。《昆蟲記》給人的感覺是很平易近人的,雖然是在描寫昆蟲的特點,但卻時常會令人發笑,感覺和作者一起走進了一個詩化的昆蟲世界,去探尋一些詩化的昆蟲的奧祕。就像天牛幼蟲是破壞樹木的罪魁禍首,終日在樹木體內以木屑為食物;螳螂的那對危險而完美的捕獵工具是如何為民除害的;松毛蟲會繞着花盆排着長隊轉圈圈;蟋蟀的住宅有多麼豪華,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的才是最好的……。讓今人頭痛的科普文變得和戲劇小説一般有趣,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近昆蟲,瞭解昆蟲,讓平凡的昆蟲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所以,在我看來作者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昆蟲學家,它更像是一個擁有特殊素材進行創作的文學家。他以千奇百怪的昆蟲為對象,以它們的生長習性為材料,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的可愛之處。

記得羅丹的一句名言:在我們的世界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布爾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美,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永久的快樂的世界,並用文字把這些美這些快樂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撥開生活的浮雲,就可以發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我們曾經不也是這樣嗎?希望大家都可以將美留在自己的眼中留在自己的心中,不一定要和法布爾相同,卻一樣可以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2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經典作品。它不只是一部優秀的科普著作,還是一部清新漂亮的文學作品。

書中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昆蟲:勤勞的蜣螂中也有陰謀多端的無恥歹徒,蜣螂的妻子會在入“洞房”之後吃掉自己的丈夫,短少父愛的昆蟲裏也有西緖弗斯這樣的巨大父親,白蠍遭到驚嚇會像自殺了一樣暈倒……

《昆蟲記》不只讓我瞭解了很多昆蟲學問,也讓我改動了對一些昆蟲的見地。以前,我十分厭惡松毛蟲,一看到它就渾身不温馨。自從看了法布爾筆下的松毛蟲,我非但沒有厭惡,反而覺得它們很心愛。松毛蟲也叫“列隊蟲”,是由於它們總是一條跟在另一條後面列隊,即便只需兩條也是如此。它們很團結,從不打架,就算走錯了房間,主人也不會生氣,而是和不速之客睡在一同。它們也很盲目,為了避免迷路,它們一邊走路一邊吐絲,回家時只會沿着絲路走。即便連續幾天的花盆上轉圈,它們也不會隨意改動路途。

在《昆蟲記》中,我印象最深化的就是法布爾為了近距離察看蜂蟎進入蜂巢的辦法,居然在沒有任何維護措施的狀況下去發掘地蜂的蜂巢,巧妙的是它沒有遭到蜂的攻擊,看到這麼友好的掘地蜂,路過的鄉下人還以為法布爾給他們施了魔法呢。這或許就是法布爾對昆蟲天生的親和力吧。

《昆蟲記》既是一部豐厚的科學鉅著,又是一部文學寶藏,捧讀《昆蟲記》,就像和慈祥睿智的法布爾一同走在林蔭小道上,聽着他用輕鬆詼諧的語調為你講述神奇的昆蟲世界,有時分也像和嚴謹頑固的法布爾一同坐在荒石園中察看蜣螂推球,舍腰蜂建巢,迷宮蛛捕獵一樣專注而有情味,讓我沉浸其中樂而忘返。我不時在想,做昆蟲學研討或許是未來工作的不錯選項!

《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的巨大史詩,既反映了豐厚精彩的昆蟲世界,又折射了社會紛繁人生百態。它意藴豐厚,似乎永遠解讀不盡……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3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昆蟲記》的書,《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名作。

書中作者把我們引領到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裏。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等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恍如身臨其境一般。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能瞭解到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還能讓我們發現大自然中藴藏着的無窮奧妙。

我就拿書中的第三篇《石蠶》這篇文章來講。裏面的石蠶它是一種多麼聰明而又勤勞的昆蟲啊!我們人類可不能小看它們哦!這篇文章首先講了石蠶用了“金蟬脱殼”這個辦法從水甲蟲的手中逃了出來,然後它把小鞘丟在河裏後,又重新做了一個。因為鞘是石蠶的住所也是它的防禦工具。它們會隨時預防着水甲蟲的下一輪襲擊。如果沒有鞘,石蠶不僅沒有住所,連它的命都會丟掉。不過讀這篇文章地時候,有一個地方我很好奇,為什麼石蠶能駕駛着它的鞘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呢?

為了能解開我的這個疑惑,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裏面裝滿水放進池塘裏,它會沉到水底。於是我又拿了一個礦泉水瓶裏面裝半瓶水,也把它放進池塘裏,發現它浮起來了。我這個謎總算解開了,原來呀!裝滿水的瓶子比較重,所以水就浮不住它,而裝半瓶水的瓶子較輕,那水自然浮得住它。所以石蠶依靠它的鞘也就擁有了這麼大的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習性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裏,與它們一起生活一起快樂吧!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4

我花了一週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昆蟲記》。它的作者是家喻户曉的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我被它深深的迷住了。

這本書記錄了他在户外觀察昆蟲習性的結果。比如,青竹峯的巢住在潮濕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敵是個頭最小的螞蟻;狼蛛在蜘蛛中毒性最大的,人們被它咬後會失去知覺,動物被它咬後就會立即死去等,還有好多我沒聽過名字的昆蟲。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平時如果我走在馬路上,看到了螞蟻搬運東西,一羣小蜜蜂在花上採蜜,蟬兒在樹上鳴叫,最多也就多看幾眼,根本不會細心觀察,然而這樣的小細節法布爾卻觀察的細緻入微,他寫的每個小故事都是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觀察才慎重的下結論。例如,“見過螳螂的人,都會十分清楚地發現,它的纖細的腰部非常的長。不光是很長,還特別的有力呢。與它的長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長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還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的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齒,一共有三個。總之,螳螂的大腿簡直就是兩排刀口的鋸齒。當螳螂想要把腿摺疊起來的時候,它就可以把兩條腿分別收放在這兩排鋸齒的中間,這樣是很安全的,不至於自己傷到自己。”這是作者描寫的螳螂,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小昆蟲都變得栩栩如生,生動可愛,彷彿變成了孩子們的小夥伴,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努力!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5

《昆蟲記》,一部專寫昆蟲的史詩之作,法布爾先生從他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把書裏的昆蟲描述得惟妙惟肖。他被魯迅先生尊稱為“描述昆蟲的楷模”,也被世界讀者認可,譽為——昆蟲荷馬。

今年暑假,我在書櫃上看到了《昆蟲記》。一翻開前幾頁,我就被裏面精美的插圖給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書中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利用空閒時間,對家門口的一塊荒地裏各種各樣的昆蟲進行了極其細微的觀察。正是他那不辭辛苦的觀察,才讓《昆蟲記》如同一支畫筆,在我們對昆蟲認知的黑幕塗上幾道斑斕的色彩。

在讀昆蟲記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蟲子是蜣螂(俗稱屎殼郎),顧名思義,就是以糞便為食的蟲子。未讀昆蟲記前,我認為它是一種又骯髒又噁心的昆蟲。可讀完後,我對它的黑色印象一抹而去,反倒成了維護地球的綠色衞士,讓讀者驚訝不已。蜣螂像只坦克一樣,身披厚厚的裝甲——鞘翅,頭頂一根長長的,一端分叉的大刺。彷彿一位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大概你還不相信法布爾寫作之生動趣味。瞧——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縮成一團,又圓又厚,行動遲緩,肯定對聖甲蟲的體操技巧一竅不通。它的爪子極短,稍有一點動靜,爪子就縮回肚腹下頭,與糞球製作工們的長腿簡直無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樣貌,就很容易猜想到它是根本不喜歡推着一個大糞球去長途跋涉的。

除此之外,蜣螂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兒女百般呵護。儘管它似乎不喜歡把糞球推來推去,儘管它建造洞穴耗費了它大半身的生命,儘管在途中可能遭受許多意外,甚至一命嗚呼,但它還是勇敢挑起了母親的重任。我們人類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蜣螂的這一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峯。勤勞能幹、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疼愛子女、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擔當,這是我喜歡蜣螂的理由。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6

打開書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齊的排列。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期間閲讀《昆蟲記》這本充滿着法布爾精神的書。我認為,我受益匪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僅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歎:哦,原來如此,真是沒想到啊!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祕;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精神!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7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他是著名昆蟲學和文學家。他被後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很小的時候,法布爾就被迫輟學了,但無論多艱難的生活,都沒有讓他學習。他半生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學學士學位和自然學博士學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昆蟲記》是法布爾的代表作,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涉及蜣螂、、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他的筆下,鬆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裏是忘我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的而鞠躬盡瘁。

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它通俗易懂、生動、運用了詩情畫意的散文筆調,在對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的尊重與熱愛。

20xx年的寒假,我們正在經受一次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都知道,這次的疫情是因為有些人亂吃野生動物引起的。説他們也過一次類似的SARS,也是由於人們濫捕濫吃野生動物引起的。對待小小昆蟲法布爾都如此尊重,何況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呢?

20xx年,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沒有了我們春節的,團圓。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懂得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我想,這或許是《昆蟲記》在當下的現實意義。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8

提起昆蟲,我腦子裏浮現出來的就是蜜蜂、螳螂和蟬。不知從前那個總和夥伴一起趴在草堆中找西瓜蟲的小女孩哪裏去了,也不知現在的我怎會如此害怕昆蟲,連看到蟬蜕皮的照片都會被嚇得叫起來。《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卻似乎與我的情況完全相反,就這一點來説,他已經讓我佩服不已了。

對於《昆蟲記》這本著作,劉老師讚口不絕,不停地誇讚法布爾的刻苦鑽研,説他的文章生動有趣,吸引讀者……聽完劉老師的介紹,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本。當然,且不説他的寫作內容如何生動精彩,單單是他的科學精神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從開篇的一章《荒石園》中,我便體會到了法布爾先生工作的惡劣條件。什麼荒石園!説得通俗一點兒,就是被廢棄掉的破亂不堪的院子。不如其他科學家安靜整潔的實驗室,他只能在露天的空地上、雜亂的草叢中用一把小平鏟刨刨挖挖,找出他心愛的昆蟲夥伴。

“你知道嗎?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那些蜘蛛的圖片。密麻麻的,老恐怖了!”張穎一臉“猙獰”地看着我,似乎還沒從那些圖片中緩過來。至於嗎?我還不信了。可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看到那些可怕的蜘蛛圖片,我差點兒沒把媽媽的手機砸了。我的天,好恐怖!

這麼一想,法布爾的形象更加的高大了。他是如何幾個小時一動不動,認真觀察這些外貌醜陋的大蟲的?他是如何幾十年如一日,熱情不改的?他將自己與昆蟲融為一體,孜孜不倦地觀察着它們;他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裏行間都是對昆蟲們的欣賞與讚美,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對生命的熱愛與敬仰。

法布爾先生是偉大的。他用畢生的精力為昆蟲界增添了一塊奪目的寶石,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分享給了全世界。他,是名副其實的昆蟲大師!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9

法布爾不僅是個昆蟲學家,還是一個文學家。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耐讀正和他那細膩風趣的文筆有關。很顯然,在他的眼裏,這個昆蟲的世界是如此有趣,他是那麼地熱愛這些昆蟲,所以筆下的昆蟲都是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他對昆蟲充滿了感情,在這裏,昆蟲就是他的朋友。

當他想去挖黃蜂的窠巢時,選擇早上動手,因為這時候“我希望清晨的冷氣多少可以為它們降降火氣,削弱它們的惱怒和氣焰。”他説“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嫻美且優雅的身材。”説到蜜蜂的寄生蟲,法布爾憤憤不平:“這些心狠手辣的強盜鳩佔鵲巢,把別人的家佔為己有,卻毫無羞愧之心。到了來年,巢穴的主人早已慘遭不幸,而壞事做盡的惡棍卻順利地迎來了自己的幼蟲。”清道的甲蟲犀頭母親時時刻刻照顧自己的孩子,連續四個月不吃不喝,實在困了就在旁邊睡上一小會兒,打個小盹。法布爾對這樣的犧牲精神讚賞有加:“這位母親就是這樣辛苦地看守它的卵,為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真是操碎了一顆心。”這樣的文字,讀起來會是覺得在讀科普文章嗎?不,這就是文學作品,有趣神奇的文學作品。

讀着《昆蟲記》,我不得不為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和犧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為了觀察捕蠅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動;他可以為了瞭解蜣螂的做球過程,躺在地上與蜣螂為伍,髒?那算什麼;他可以冒着被黃蜂蜇傷的危險(實際上經常被蜇),無遮無擋地站在蜂窩旁看蜜蜂如何餵養它們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樹林裏和松毛蟲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蟲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觀察那些幼蟲的孵化過程……也許任何人的人生都該這樣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為之付出,為之犧牲,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我相信他是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種樂趣。

讀完這本書,我想説,感謝法布爾,因為這世界有這麼個奇人,有他一輩子的觀察和研究,我們才可以讀到這本奇特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0

最近一個星期,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有很大感觸。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與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其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的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我們能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敬畏,更能體會到他對科學的執着。正是因為他對自然科學的喜愛與執着,法布爾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園裏,追逐一個個細微都身影,並樂此不疲。

這本書不僅故事十分有趣,書中的寫作技巧也十分獨特。在一篇篇故事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使畫面更加生動形象,昆蟲們被賦予了活力,好像過着人類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動作、心理等,使他們更加鮮明有趣,讓閲讀者沉浸於昆蟲世界中。他行文生動活波,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動人的情趣。

字裏行間,不斷寫出大自然的變幻無窮,同時又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破壞大自然,會毀滅它們的家園。動物,也是我們美好家園的一分子,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作者也借這些昆蟲告訴我們許多生活哲理。螳螂面對蝗蟲,屹立不倒,是因為它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蟋蟀,喜歡獨自建起家園,是因為它們的勤奮靠的毅力和堅持;懸崖下竟還有很多的球形燕巢,是因為它們有強大的生命力。

這本書中,法布爾先生對生命的敬佩,探求真相的不懈精神和對待事物的嚴謹態度都是給我們最好的饋贈,也難怪雨果説《昆蟲記》是昆蟲界的一部史詩。我們都應該是法布爾,這樣學習才能不斷提高,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我彷彿又看到了,那個炎炎夏日,在田野裏舉着放大鏡的身影。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1

《昆蟲記》講述的是一些昆蟲的故事,描述了昆蟲的各種特點,生活地點,成長過程。但是這些文章並不像百科全書一樣,是讓人看不下去的説明文,而是一些令人很感興趣的優秀文章。得到這種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的妙手。法布爾將自己觀察的每一種生物都描述得像一件藝術品,散發着濃濃的藝術感。

把簡簡單單的一篇文章描述得如此富有藝術感,可不是輕輕鬆鬆的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付出很長時間和許多精力,再加上優秀的文學功底才完成的。法布爾從小就喜歡昆蟲,到了成年後就更加喜歡昆蟲。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讚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在這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這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為了研究昆蟲他付出了許多,雖然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但是它並不放棄,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研究,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他一生最大的興趣,就是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着的科學真理。他寫《昆蟲記》時,以“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的標準寫,最終終於寫出了這部好書。因此可以看出他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這些後人所學習的。

因此他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2

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精力,觀察、收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撰寫成《昆蟲記》。《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作者“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似藝術家一般地觀賞,像詩人一般地表達”所吸引,我被作者的文筆深深吸引。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更是一部科學鉅作。這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書中記載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描述了昆蟲們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讓我們瞭解了昆蟲們吃什麼樣的食物,怎樣捕獵食物,如何繁衍後代。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有趣的就是蟋蟀。蟋蟀舒服的洞穴十分寬敞,十分隱蔽,內部很清潔,牆壁很光滑。但它是一種不肯隨遇而安的動物,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這個洞穴可以隨這天氣的變化和它身體的增長進行修正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温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泡泥出來。

可見蟋蟀是一位勤勞的工程師,我也應該勤勞一點,平時做不出來的題要多練習。我想對自己説;“我要向小蟋蟀學習做一個勤勞上進的人”。

昆蟲的世界真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前,我都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你別看它外表善良,事實上它十常心狠手辣。它的美餐是蝸牛,它吃食物的方法很特別。螢火蟲吃蝸牛頗有章法,每次先扭動一下,然後總要停一會兒,似乎要看一下這次扭動產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螢火蟲在吃蝸牛前,先把蝸牛弄成流食才食用。感謝《昆蟲記》,讓我懂得昆蟲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神奇!

法布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我認為平常的小昆蟲竟有那麼多的不熟悉,不瞭解的內幕。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捕食的方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做一個善於觀察,認真總結的人。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3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立刻被書中各種各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昆蟲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驚歎:“大自然是多麼奇妙無窮啊”!

在法布爾的筆下,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兇猛的狼蛛……這些昆蟲彷彿都活了過來。在你面前嬉戲、捕食,讓你身臨其境,留戀忘返。

糞金龜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關於他的故事法布爾費了不少心思,當糞金龜搬運它的圓球時,作者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與出色的觀察力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它用後腿抓緊這個圓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着前進,每次他都選擇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艱苦的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為泡影。此時一個固執勤勞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欽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筆將昆蟲們的一舉一動記錄的如此詳細,難道不是依靠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嗎?看來《昆蟲記》不僅教會了我眾多的昆蟲知識,還有發現昆蟲的祕密的訣竅---耐心和觀察。當你對昆蟲看久了,再回憶起來昆蟲的樣子,名稱、生活習性都已爛熟於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蟲記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蟲”這一層面上的,如果人類肆意破壞森林、河流、田地,那麼昆蟲變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復存在,那還怎麼觀察昆蟲?《昆蟲記》中各式各樣的昆蟲,包括法布爾在內,他們都不想讓這部著作消失吧!

昆蟲記用那奇幻的語言帶我走進昆蟲們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生機勃勃的昆蟲,讓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貴;他記述了昆蟲複雜多變的生活習性,使我學到了知識、明白耐心觀察的重要性。讀到它,真是我的幸運。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4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

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這些昆蟲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會跳,有喜也有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裏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衞着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衞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裏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衞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藴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昆蟲大師15

暑假我讀了3本書,其中有一本是我非常喜歡的,它就是出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博物家、科普作家——亨利 .法布爾,她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你就會知道是什麼書,那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 本關於昆蟲的科幻故事,裏面講解了各種各樣的奇異昆蟲,在這裏面我最最喜歡的就是“蜣螂”。蜣螂簡稱“屎殼郎”,大家一定見過,可能你會感到非常噁心,可是就是一個小小的蜣螂它背後的故事是非常偉大的。現在就有我來給你們講解一些關於蜣螂的故事吧。“蜣螂進入人們的生活已經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説在恐龍時期蜣螂就已經出現了。蜣螂是一種熱愛勞動的昆蟲,根蜜蜂相同,但有些不是,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會看到蜣螂的背後老是滾個球,那不是它的“玩具”,而是它的食物。它滾這個球是非常困難的,有時滾着球會遇到巨大的危機。有一天”我“在書上看見了關於蜣螂的資料,蜣螂在生活中它通常滾的食物離家有點距離,就是這點距離會讓它遭到危險。如果你認為蜣螂是很善於合作的,那你們就是大錯特錯了。當一個蜣螂做成一個球,便會離開其它同類獨自把勞動成果向後推去,就在這時一個沒有做成球的蜣螂就會幫球的主人一起推,它真的是出於好心嗎?不,它是一個”強盜“!當主人推到半路的時候會休息,就在這時”強盜“會趴在球上假裝睡着,這樣主人會放鬆警惕,就在這個時候”強盜“會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推走,如果主人發現”強盜“的話,”強盜"會裝出一臉可憐的樣子還給主人,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生搶,“強盜”會毫不留情的進行格鬥,主人也會迎戰,勝者會在球上歡呼,敗者會孤零零的坐在地上繼續做球 。

我讀完了昆蟲記以後明白了好多的道理。我們要學習蜣螂熱愛勞動、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還有一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不能搶別人的東西,更不能用欺騙的手段來坑害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