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通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6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讀後感1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立刻被書中各種各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昆蟲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驚歎:“大自然是多麼奇妙無窮啊”!

在法布爾的筆下,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兇猛的狼蛛……這些昆蟲彷彿都活了過來。在你面前嬉戲、捕食,讓你身臨其境,留戀忘返。

糞金龜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關於他的故事法布爾費了不少心思,當糞金龜搬運它的圓球時,作者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與出色的觀察力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它用後腿抓緊這個圓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着前進,每次他都選擇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艱苦的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為泡影。此時一個固執勤勞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欽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筆將昆蟲們的一舉一動記錄的如此詳細,難道不是依靠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嗎?看來《昆蟲記》不僅教會了我眾多的昆蟲知識,還有發現昆蟲的祕密的訣竅———耐心和觀察。當你對昆蟲看久了,再回憶起來昆蟲的樣子,名稱、生活習性都已爛熟於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蟲記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蟲”這一層面上的,如果人類肆意破壞森林、河流、田地,那麼昆蟲變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復存在,那還怎麼觀察昆蟲?《昆蟲記》中各式各樣的昆蟲,包括法布爾在內,他們都不想讓這部著作消失吧!

昆蟲記用那奇幻的語言帶我走進昆蟲們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生機勃勃的昆蟲,讓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貴;他記述了昆蟲複雜多變的生活習性,使我學到了知識、明白耐心觀察的重要性。讀到它,真是我的幸運。

昆蟲記讀後感2

打開書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齊的排列。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期間閲讀《昆蟲記》這本充滿着法布爾精神的書。我認為,我受益匪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僅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歎:哦,原來如此,真是沒想到啊!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祕;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精神!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這本鉅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本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身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並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傑作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

經過作者的描述,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多麼神奇的大自然啊。獸類動物有弱肉強食、寄生的現象,昆蟲裏也有類似的情景,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

的小蟲子,會將自我的卵產在蟬卵上頭,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我生長髮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説母螳螂在結婚當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後黑貓警長來破案的故事。一向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後發現,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故事。讓我瞭解了螳螂是一種

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產卵後便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我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在這本書裏,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娓娓道來,在對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作者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熱愛。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經過解剖等工序來完成自我的作品,而是親身溶入大自然,不顧野外冒險的危險,就好比描述黃蜂,作者很細緻地描繪了當時怎樣冒着危險去觀察黃蜂巢,又怎樣弄懂黃蜂的習性,寫得十分精彩趣味。

我十分喜愛《昆蟲記》這本書,沒事時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彷彿和法布爾一齊探究昆蟲世界的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一生寫下的傳世著作。它既是文學中的典範,也包含着科學的精髓,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它的語言通俗易懂,為我們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各種趣聞軼事,讓我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掌握了科學知識。

最令我驚訝的就屬書中的蟹蛛。蟹蛛的'身材並不怎麼樣,它有三角形的軀幹,身體下端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塊乳突,就像駱駝的駝峯一樣。但是,它的皮膚像綢緞一樣,以乳白色和乳黃色為主,腿上遍佈着玫瑰紅色的條紋,還有背上的胭脂紅色曲線和胸部兩側的淡綠色條紋構成的“紋身”,十分令人賞心悦目。蟹蛛不像其他的蜘蛛一樣織網,它會“埋伏”在花朵裏,待蜜蜂吃得心滿意足是,便突然跳出來捕獲它。它會殘忍地吸乾蜜蜂的血,留下一個軀殼,等待着下一個受害者。

但是,這個吸血狂魔其實是一個非常温柔的母親。它肚子裏的絲線不是用來捉獵物的,而是作為給嬰兒築巢保暖的材料。蟹蛛將卵產在一塊隱蔽的高地上,用絲線包裹成一個不透明的白球。它不分晝夜,一直守在卵囊的一旁,兇巴巴地趕走所有的入侵者。蟹蛛不吃不喝,變得又幹又瘦,一直到小蟹蛛孵化出來的那一天,垂死的母親耗盡最後的力氣,撕開了卵囊。當小蟹蛛們混亂地鑽出來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已經緊緊地貼在它的窩上,安然死去了。

母親是偉大的。想起過去數十載的光陰,媽媽始終在為我而努力奮鬥。她的工作是鐘點工,很辛苦,整天跪在地上做保潔工作。她不管天氣如何都會外出工作掙錢。看着老媽那逐漸變白的頭髮和額頭上增添的皺紋,我心裏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當我生病的時候,她總是為我擔心着,希望我能儘快痊癒。我想對媽媽説一聲:“老媽,我愛你!”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文藝作家。他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物理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鑑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裏克米斯特拉爾讚不絕口。

《昆蟲記》是法布爾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所著的,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不僅僅這本書值得讚揚、褒獎,作者研究昆蟲的過程更是值得我們認同與尊敬的:在法布爾的那個年代,研究昆蟲就是將昆蟲解剖,研究內臟或者是將昆蟲浸泡在燒酒中,再瞪大了眼,觀察它們的頭、胸、腹、爪、翅、觸鬚等,再將它們分類。可是他們對昆蟲的生活習性及那些器官的用途卻漠不關心。當時的生物研究室就是酷刑室、碎屍間。而法布爾卻不一樣。他在“荒石園”裏,讓昆蟲們活蹦亂跳地生活着,讓它們仍然自由自在的鳴唱,而他就在旁邊全神貫注地觀察着,有時能從早待到晚,真是廢寢忘食。並且,他的記錄正像他文中的一句話:“既未胡亂添加,也未掛一漏萬。”處處都細緻入微、通俗易懂。他讓血腥、冷酷的生物學變得生動而趣味。

《昆蟲記》一書,不僅僅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更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我們要學習法布爾的精神,執着、專注的追求自我的目標,認真的觀察與探索;尊重、善待一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