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讓孩子創造自己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讓孩子創造自己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孩子創造自己讀後感

暑假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感悟——《讓孩子創造自己》這本書,感覺自己受教頗多。

這本書共分八大章,從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陪伴比“供養”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播種美好才能收穫美好、“第一”並不重要、真正的教育在於喚醒、父母成長了,孩子才能成長、家校共育,實現完美教育這八個方面對教師、孩子、及家長在教育、閲讀、人生方面進行點點滴滴的指導,雖然每頁都是簡短的一段話,但是卻值得細細品味。正如朱老師所説:“這些文字值得每一位讀者慢讀,細品,靜思,一個字或一段話,總能不經意間讓我們產生心靈的共鳴。”正是靜下心的慢讀、細品、靜思,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言傳身教,在潤物細無聲中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古有孟母為榜樣,孟母多次搬家,只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孟母剪短織布,只為了讓孟子明白學習要持之以恆的道理。孩子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教育。我們都知道教育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是以身作則,是我們正其身,立其行,言行合一,做孩子的榜樣,陪孩子一起成長。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愛的供養。有首歌是這樣唱的:“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麼”在孩子的眼中什麼才是愛?給孩子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給孩子購買漂亮的新衣服、喜愛的玩具?對孩子言聽計從、有求必應?顯然都不是,真正的愛是陪伴,特別是那些工作繁忙而經常疏忽與孩子情感交流的'父母,更應該明白,對孩子來説,精神的陪伴與物質的滿足相比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閲讀帶孩子走進真、善、美,童話故事締造童年的幸福,童謠是孩子的精神養料。蒙台梭利説:“讓孩子唱歌,也是一個鍛鍊準確發音的好方法”。作為父母,教師的我們都應該在生活與學習中去激發孩子們的閲讀慾望,對於還無法進行獨立閲讀的幼兒,我們有必要將一些身邊傳統的童謠、兒歌或者故事,唱或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從小體會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為以後的文字閲讀提供基礎,創造興趣。也應該主動幫助孩子們進行交流、鼓勵他們去探索未知,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體會童年的幸福,讓孩子創造自己!

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我們都不應該強制孩子按照我們自己的意願去成長,我們應該用朋友式的口吻去討論和交流、遊戲和生活。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藴藏着不為人知的能量。我們要用愛陪伴孩子成長,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世界,追尋內心的幸福。理解他們的行為,一起創造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