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1

近日,讀了吳非先生的《不跪着教書》,內心頗有感觸,進而又覺得當下的教育豈止是在“跪着”,更是於“跪”後又“伏身於地”,任人踐踏了。

吳先生在這本書中強調了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尤其是獨立精神與品行意識。在我看來,這兩點恰是當前中國教育的絕對空白。

不得不承認,在絕大多數的教師眼裏,除了“作業要獨立完成”一句中強調了“獨立”外,學生是沒有“有獨立性”的必要的,而即使是這幾乎是獨剩的所謂“獨立”,也不過是獨立做出符合教師意旨的無限接近標準答案的答案。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被教導“要聽老師的話”,這在培養遵章守紀的模範的同時,確確實實是對“獨立精神”的扼殺了。都説中國學生缺乏質疑思辨的精神,且善長於無頭腦的盲從,以至於中學教師在課堂上百般啟發,我們可愛的中學生也只是一味心思地捉摸教師心中的“標答”。從小就沒有“獨立”意識的灌輸,耳朵裏充斥着不容分辯的“錯!坐下!”之類,又怎能指望我們的中學生能和師長平起平坐地“坐而論道”呢?坐而論道只存在於理想之中,現實是“你説我聽,你講我記,你考我背”的尷尬。

眼前,學術界的混沌,剽竊抄襲成風,且能搬出紀昀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來自我麻醉,這樣的“極致”學風很大程度上是拜中國教育所賜。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究其根源,與中國教育也不無關係。我們的教育中,德行的教化又幾乎是個空白。中國的學校裏有“品行教育”嗎?

中學的課目中,有一門可能和“品行”沾邊——思想品德課,又好像叫“政治思想品德”課,但據我所知,其中,政治是第一位的,而品德放在了第三位上,以致於這門課被普遍地簡稱為“政治”課。國外有評論家説過“政治家是高級流氓”的話,我無法考證這話是從哪裏流傳出來的,但若是針對外國的政治家,國人還是基本可以認同的,而在我國,卻完全不能適用。要不然,何以致我們的中學生還在稚嫩的年齡便早早地學起了“政治”。對國家政體先進性和科學性的宣傳是必要的,但政治畢竟不應超越人性。政治離百姓遠,人性的教化才是中學課堂的首要任務。

我幾年前曾到北京,起了大早趕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的確莊嚴,令人心血澎湃。然而儀式結束後,人羣散去,地上卻是散落的早點包裝袋塑料兜,這樣的愛國場面令人歎息——國人只知空喊愛國,卻不知不亂丟垃圾也是愛國。

為什麼?學校裏也沒有人告訴他們!我們的老師沒有多餘的課時來教化學生,在這些小事上耗費時間,被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是“無意義”的,而且是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的,而考試成績是學生的“命根”。即便是“政治思想品德”的考試,真正的有關“品德”的試題有能有幾道呢?其他科目的教師更是帶着“關我何事”的超然心態,“只教課,不教人”。如果在考試卷上無分可得的內容,比較現實的教師大可以不必再教了。大家都有了相同的“關我何事”的心態,或跪或伏於“分數”大棒下,唯“分數”是瞻。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不跪着教書”似乎是屬於少數的另類甚至是異類了,而在任何社會環境下,另類總是易受排擠的,而異類的結局可能更加悲慘。

所以,作“不跪”的另類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吳先生的這部《不跪着教書》可以算是一聲吶喊,於當下的教育界有着非凡的意義。然而一部書終究只是一部書,即使有開化啟迪之用,也未必能擔得起引導教育理想化的重任。教師“不跪着”,關鍵仍要靠教育決策者。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為之説,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應該是吳先生著書的真正目的吧。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2

我一直覺得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先要保持一個頂天立地的獨立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教師必須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讀後受益匪淺。“在讀的時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吳老師説的,也許這些資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沒有一個人會感興趣,但這是自己讀書的經過。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年,個別家長看我是一個年輕老師,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試就給我打電話説:“鄭老師,我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不好啊?”還有的家長直接到學校找我,一學年結束後和我説:“哎呀,鄭老師啊,我孩子的數學怎麼從來都沒考好過”。我們校長吃到這件事後找我談話,和我説了一句話,讓我很感動。校長説:“我們當老師要不卑不亢”。是啊,我盡心盡力的去教每一個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習慣不好,家長也沒有用心去輔導他們,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師,哪有這樣的道理?我們只要問心無愧就好了,以後再有這樣的家長就要反問她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説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多好的評價標準,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用這三點約束自己,即使這不是自己學校的評價標準,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到了,學生和我們自己都會受益匪淺。

羅素曾經説過:你教的學生開始懷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這裏的“懷疑”內涵是“思考”,並不等同於“什麼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現獨到的推理,新穎獨到的見解,常在於對事物的大膽懷疑。因此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質疑,而且要教會他們大膽的假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懷疑”精神。

最後我想説:《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追求高遠,內涵豐厚,人格高尚。而達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3

放下手中的書,就想提起筆寫些什麼。原以為經過幾年的歷練,自己也算是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了,但看了吳非老師寫的《不跪着教書》後,不禁汗顏。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撞擊着我,讓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書中説了很多我們想説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的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此書又好象一面鏡子,反射出了我們作老師的身份,時時提醒我們肩上擔負的責任。

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在《不跪着教書》裏,我們看到了作者對人和生命本質的全面地關注。對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殘酷的教育,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後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長歎,或抑鬱憤慨,惑無情譏刺……

不跪着教書,必須要有站起來的勇氣,要有視野的寬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深記自己做為教師的責任。開啟學生的智慧,完善學生的品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人。針對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師“跪着教書”的現實,吳老師給出了一個良方,就是讀書。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了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吳老師在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女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説:“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説:“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並深深地啟迪了我。假如是我,會怎麼做呢?我想我可能會對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首先會沒收了她的花,更不會再去摘花給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對小女孩進行一番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損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會唯唯諾諾,並從此開始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慢慢根植積累着一條又一條的大道理,但可能會讓她缺失了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憐憫心。可能今後她知道別人有困難或生病等也會漠不關心了……

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讀完《不跪着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為中國教師羣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4

讀着吳非老師《不跪着教書》的這本書,我被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動着。

讀了《只要肯讀書》一文,我在思考,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文中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説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教師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低下,不少人枉為一名人民教師,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很少看到有教師主動讀書,能拿起書本的也是一些時裝,美容,汽車、婚姻家庭……能拿着一本《讀者》看一看的,就已經是愛好文學之人了。能經常在一起談談最近所讀書籍的人寥寥無幾。吳非老師説,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説:“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因為,“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

我認為,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進程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5

為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推薦我們看一本書《不跪着教書》。一開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書和跪着是什麼關係呢?帶着這份好奇我細心地閲讀了吳非先生寫的這本書。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看後久久不能平靜。雖然還沒完全內化,但是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原來“跪着”,意為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為趨炎附勢,意為為名利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意為隨波逐流。書中有一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羣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藉口推脱。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6

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拜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最近再次拿起這本書,讀到一些貼近我們一線教師各種狀況下的勸勉以及指導方法,有了很多和以往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説這不就是類似雞湯嗎?把教育放在心上,育人放在首位的人會明白,這“雞湯”是真材實料,是我們可以“喝”一輩子的。

(一)“對一個教師來説,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相信很多青年教師會同我一樣,懷揣着一腔熱忱從學校畢業,剛踏上崗位之時,把自己的熱情揮灑在講台之上。可是能夠保持這樣勁頭的人可能漸漸地減少。教育是一件良心活,所以我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去愛自己的學生。

感恩教育是老生常談了,儘管如此,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教師本身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是不放心上?還是時刻滲透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之中?想起我帶的第二屆學生,他們如今在六年級,我帶到他們三年級後就沒接着教他們了,離別之時我們都非常地失落。他們熟悉了我,熟悉我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喜歡我,捨不得我,我則有種把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拱手讓人的感覺,相當難過。回憶起和這些孩子三年來的點滴,從一年級時我就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晨會、班會、單獨談心等方式,開展感恩類型的活動,講感恩主題的故事,寫小日記,製作手抄報,畫感恩主題的畫等等,最主要的讓學生懂得換位思考,讓他們懂得父母的心情,或者模擬場景,情景再現,讓他來做當時的爸爸或媽媽,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減少很多矛盾。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必須提及感恩教育,並爭取家長們的全力支持,做到在校在家態度保持一致的,家校合作,讓孩子成為有感恩中心的人。三年如一日,我班上的.每個孩子都非常善良,團結一致,班級氛圍良好。從無撒謊之事,待人誠實友善,也無忤逆父母之舉,方方面面體現着感恩教育帶來的影響。之後的兩年我都不在他們的學校工作,偶有事情回來一趟,每回遇見,他們都會像一羣小雞遇到雞媽媽一樣飛奔過來,那情景讓我難忘。每當説起這些學生,我會不禁露出微笑,“得意門生”不正是最好的形容嗎?他們是我的驕傲,我知道,這份懂得感恩的心,會伴隨他們走過人生每一程。

(二)“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爭論是非曲直,爭輸贏。不要訓家長,這可能使他們為難。”

和家長溝通方面,我一直秉承這個觀點。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點之一,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全力地教育學生。如果真的為了學生着想,而不是為了自己學科成績的平均分、優秀率,那麼就應該讓家長與我們站在同一戰線,或者説我們的出發點一致,因此不應該把家長放置於和自己的對立面,那樣自己只會孤立無援,與此同時,在家長學生心目中,你也不會是一個負責、工作能力強的老師。

我們班有個孩子,在學習上是沒有要學習的意識的,但是也不惹事,上課的時候自己安靜地坐着看書,下課後和自己喜歡的一兩個同學玩。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覺得他很好欺負,平日裏經常和他開開玩笑,有一次兩個男生認為這個男生用言語侮辱他們倆,因此伺機找機會“報仇”,在排隊的過程中打了這個男生一巴掌。我當時看到後立馬跑過去制止,隨後分開處理,讓被打的學生先去上課,打人者留在教室,結合我自己所見,將事情瞭解清楚,立馬通知兩位家長前來學校處理此事。電話中大致告訴他們請他們過來的原因,讓他們注意安全。隨後在辦公室中等待他們的到來,這個過程中,我讓兩個打人者分開,冷靜思考。待家長來後,再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知,並告訴他們此次要他們過來的意義在於什麼?同學之間玩鬧可以,若是仗着他人天性軟弱進而轉為欺負,這樣的勢頭必須立刻阻止,否則火苗蔓延,影響性格、影響未來。出了這樣的事,家長肯定首先關心自己的孩子什麼原因打架,因此客觀陳述事實是他們想聽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第一步,他們會覺得你很公平,取得他們的信任後,再進一步進行溝通。如果這裏我們不夠冷靜,不夠智慧,質問他們你們怎麼在家教育孩子的,想必接下來的談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甚至無法繼續談下去,原本是過錯的一方可能因為這樣的批評無地自容而拒絕溝通。因此看到吳老師這段話的時候,我深有感觸,我們只是學生的老師,這點絕對不能逾越界限,我們要想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展,怎麼能夠把學生家長當作學生一樣來對待呢?

事後我找到被欺負的這位同學,告訴他遇到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挺起胸膛,軟弱不能給自己安逸,只會帶來更多傷害。耐心教他處理此事的方式,願他能夠成長,不再為這樣的事犯難。後來我和他的家長用電話進行了一番溝通,將此事悉數告知。這位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軟弱,家長本身人也善良,她認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她就不去計較,因此我又把吳老師的這段送給了她,“不要寬容那些以愚弄別人為能事的人,他們不僅僅是在捉弄人,而且褻瀆了人世間的善良。”掛電話後,沒一會我收到了一條短信:“李老師,你人真好,就像《淘氣包馬小跳》裏的歐陽校長一樣讓人覺得倍感親切。我們家長會全力配合您,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是心靈靠近發出的動人的聲音,這是家校之間友誼的聯結。

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我要提醒自己身為人師的激情永遠不能消退,讓自己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7

假期中讀了《不跪着教書》,讀了之後就捨不得擱下,索性一口氣把它讀完,感覺自己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想一吐為快的想法在書中得到了宣泄。這本書中沒有深奧晦澀難懂的教學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簡易實在的教學雜感,教學反思和教學隨想。讀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説受益匪淺,有一點對自己日後的教學生涯的幫助,就應當值得去讀。

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樣是語文教師,吳老師是怎樣認為做好語文老師的呢?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當然,他也沒有迴避“應試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在培養語文素養的同時給學生一粒人文的種子,一是設法幫學生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這是現階段我們這些“語文匠人”的追求。同時,吳老師又在更高的層次上闡述了語文教學的使命。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吳老師一篇文章的標題。我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教師是工作者,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我國有過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們愚昧瘋狂。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破除內心的封閉意識,要學會思想。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作為青年教師,我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學個性,要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

語文教師要保有職業的激情(精神追求)。吳非老師在書中談到的上海於漪老師於老師雖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她能夠在長年從教後依然保持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對未知領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終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靈魂深處永遠地有那種“熱愛”的稟賦,這是實屬不易的事。於漪常説:“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這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而現在許多教師沒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裏“混吃等死”,這是十分遺憾可悲的事情。我作為青年教師,前方還有很長的路,心中還有理想。堅持向吳老師和於老師學習,始終保持自己的職業激情,教書的心永遠年輕,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然而現實卻遇見了尷尬的事情,在中學裏學生讀書,準確地説是讀點小説,甚至名著都是一種罪過。有些教師自認為讓一些平時酷愛名著、小説之類的同學改邪歸正,從此不再看這等“閒書”,是教育的成功。想起這我心中油然就會產生悲痛之感。我現在已為人師,但是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所以對於這我當然很有感觸。説實在的,我如今不愛讀書跟以前讀書是一種罪過的教育不無關係。剛有點想讀書的念頭,就被老師扼殺了,拿着收繳的書揮袖而去,這樣的背影一次次的出現我的眼前,自然,久而久之讀書的興致沒有了,到了大學裏有了時間卻沒有了興致。不愛讀書,這是可悲的。

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的營養,也就不會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了獨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語文學科,而語文是最有靈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學科。我們和學生之間的需要橋樑,這個橋樑就是語文,語文是人與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

為人師表,説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學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學科的基礎學習,一個能言善辯、妙語連珠的語文老師很可能“鑄造”有成就的學生。於是如何做好這個表率,吳非老師説的好: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只有教師肯讀書才能要求學生肯讀書。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出色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讀書。當然這只是我從書中讀出的幾個觀點,要做好神聖有尊嚴的教師,遠不止這些。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8

很偶然的,我在上網時看到一個大學同學的QQ簽名上寫着:不跪着教書,我很詫異,亦很迷惑,更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這人,平時驕傲得很,怎麼難道真的有學生給他難堪了?原來,丟臉丟大發了的一直是我,他説他指的是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亡羊補牢,我立馬跑到圖書館買下了這本書。

我對這本書的感覺真的可以用貪婪來形容,可能是工作一年以來一直感覺自己很忙,根本就沒時間好好的閲讀,現在一定要好好惡補一番。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也許一直以來教師這個職業的真諦很難捉摸:教師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呢?

常常有人這樣形容老師這份職業,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教師不應該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都在奉獻的,都在實現自身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冶煉,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但是,一直以來,提倡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然而,吳老師也在書中提到,現在的老師是對課本,對參考書是頂禮膜拜的,記得在我記憶中聽過這麼一句話:老師是神,放的屁都是香的,意思就是説老師的話都是真的,而老師的話大多來自於書本,今天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了。在課堂中,也不乏有一些照本宣科的,缺乏的是教師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一個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稱得上知識分子。現今課堂上最缺少的通用語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培養馴良的思想奴隸,要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自己都喪失了對思考的精神,能靠他去立人嗎?作為教師,應當時常提醒學生學會識別皇帝的新衣,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且,吳老師的認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更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比喻非常生動形象,現實中,教師就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

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着教書。

同時,吳非老師還認為,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這話雖説簡單,做好的還需花一定的功夫。

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我覺得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然學生聽了兩三年也説不出對這個老師上課的印象。其次,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説實話,語文是最有靈性的學科,讓學生喜歡很難,討厭也很難,畢竟這是最為基礎的學科。所以,讓學生單純的照着課本的知識點梳理,機械記憶,這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引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這種思維,理科適用,學習語文同樣也合用。從課本出發,學習閲讀課外的名著,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想現在的學生家長,包括大部分老師也是持這樣的觀點的。關鍵學生自己是這麼認為的嗎?如何做呢?老師要有表率作用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的第二輯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有一年由吳非老師出的一道作文題,我同樣深有感觸。現在所謂的美麗,都被外表的光環罩住了,真正的獨立的思想者鮮有所聞。而吳非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充當思想者的角色,他在本書中不僅僅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還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縱觀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説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接受學生禮物,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閲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不跪着教書,不做刻板思想的奴隸,站直了教書,才能教出大寫的人。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9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是我讀完《不跪着教書》一書後,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一句話。反思我們的學生,不僅讓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個真實的笑話——《船長几歲了》: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專家曾給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題目:“一艘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那麼船長有幾歲?”1998年,用這則笑話測驗我國沿海某市的小學生與初中生,結果做出答案的竟達90%,即使在上海某重點中學的高三年級,也還是有10%的學生得到75—32=43歲的答案。只有10%的學生認為此題十分荒謬,無法解答。當然,這10%的學生答對了,因為該題目只不過是一則歐洲笑話,不可能有答案。而同一道題目在法國小學做實驗時,超過90%的同學提出了異議,甚至嘲笑老師是“糊塗”蛋。

無獨有偶,我身邊一些有心的老師也在自己班作過同樣的測驗,結果情況也一樣不容樂觀。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敢懷疑題目有錯?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相信自己?我想作為老師,我們也是有責任的。

首先,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常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在教學中,我們是否真正把發現問題的空間留給了學生?是否真正珍視學生的反叛精神?是否讓學生把問題帶進課堂又帶到了課外?

其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教師是工作者,勞動者,指導者,但教師最起碼應該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教師只有成為思想者,才具備教育者的素質。教師具有懷疑精神與批判精神,才能勝任教育。但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有這樣的問題意識?是否有這樣的思辨意識?答案也不肯定。如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但凡上課就來個小組討論,也不管有否需要;再如提倡數學問題生活化,但凡上課就來個情境創設,也不管效果如何?

正如林華民老師所提出的把課堂當做師生共同質疑釋疑的地方是我們老師當務之急的事!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10

最近讀了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要站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養是保證學生靜心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學生未來做大事的必須基礎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個階段決定人生的全部。從“好人”一詞的出處及六尺巷的故事講起,到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是怎樣的人。讓我們再一次受到了心靈的洗禮。“美好是屬於自信者的,機會是給予開拓者的,奇蹟是屬於執着者的。責任就是方向,經歷就是資本,性格決定命運。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個人因為多大的事開始發脾氣,他的心胸就那麼大。做大事的人不會和小事計較,有能力的人不會和能力小的人計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寬容大氣的中國人。有大氣的老師才有大氣的學生。

第二:老師從各個方面詳細地分了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要站着教書,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四會”老師,會教書,會帶班,會教科研,會協調溝通,並且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學會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是怎樣的人。讓我們再一次受到了心靈的洗禮。“美好是屬於自信者的,機會是給予開拓者的,奇蹟是屬於執着者的。責任就是方向,經歷就是資本,性格決定命運。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所以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11

清楚記得我與這本書第一次見面的情景,上完第一節數學課,來到辦公室,就見到同事的辦公桌上有一本書,題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不跪着教書》,迫不及待的捧起書來打量它一番,“想要教師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跪着,趴着,還是站着?一個重重的問號敲打着我的腦門。作為一位普通教師,第一次面臨這個思想炮彈的轟炸。我在心底深深地追問:怎樣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不跪着教書,首先要有站起來的勇氣,要有視野的寬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教師的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我美麗,因為我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試想,如果教師不能堅持獨立的見解,只會唯唯諾諾,學生又怎麼能夠獨立思考,怎麼能夠形成獨立的人格呢?

不跪着教書,其次要有執着的教育追求,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謀名的台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因此,作為老師,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地踐行着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地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徵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心靈……

不跪着教書,還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藴,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所以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吳非是這樣的一位有着獨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師。我們是站着,跪着,還是趴着?相信讀完《不跪着教書》,每一位教師也都會生出這樣的內省來。

最後我想説:《不跪着教書》是一本好書,但願吳非對教育時弊的無情針貶不只是他個人的感歎,但願他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不是他個人的一廂情願和自作多情。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12

昨天讀完《不跪着教書》,感受頗多。首先、感覺自己在教學時確實存在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跟學生相處時有些做法是不合適的。第二就是自己把原來的一些想法只是作為牢騷抱怨了很多,並沒有真正的有寫出來的想法,更多的是儘管有些東西自己感覺是對的,但也不敢寫出來。沒法做到像吳非老師那樣直言不諱的表達出來。

現在想來做班主任的時候還是很多地方是保守的,沒有給學生創造出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如果給自己找個理由的話就是因為是理科老師缺少了發散思維和浪漫主義情懷,更不敢説人文情懷了。

整本書讀完後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具備相應的一些素質。首先老師要多讀書,要有人文教育情懷。讀書不僅僅是給老師帶來豐富的知識,更給老師開闢一方精神天地,使老師能做到獨立守神,不被外界複雜浮華的環境所幹擾,能夠靜心教學。因為作為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教師羣體只有自身精神有所寄託,才會潛心學問,真心教育。其次、教師要有教養,要真正的明白教養對學生、對社會有着不可匹敵的影響力。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了教養,只為提高成績不擇手段,往往會帶出一批粗鄙野蠻的學生。再次教師應該有深厚的專業修養,不只是會刷題,更應該有本專業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傳播文化。然後教師要有批判意識,不能隨波逐流。面對紛繁複雜的教學改革,優秀的教師要在狂潮中保持鎮定,保持教育的本色。並不是所有的專家説的都是正確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一些脱離一線教學的專家並不比我們長期堅持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有發言權。畢竟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搞運動,教育必須遵循規律才行。最後,教師要有自己的驕傲,不能仕權唯財,因為只有站着教學的老師才能教出站着生活的學生。現在的教學應該教會學生自由、平等和不附權貴,應該教育學生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聯繫自己的教學經歷也產生夠許多感觸。深為教師不安,因為社會給與教師的期望太高,卻給與教師的權利和待遇相應太少,特別是高中教師在現下以高考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情況下,老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工作時間常,壓力大,但是相應的福利並不到位。又有甚者是任何一位都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指手畫腳,如果不給老師相應的保護和支持,教育很難做到真正的教育,因為就連小學生都會教育局告老師,就更別説家長了。因為個別教育界的敗類,社會對教師的容錯率大大降低了,作為“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已經慢慢的變了味道。因為原來固有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有些人對教育的偏見日漸深重,進而對教師的偏見日漸深重,很多時候是不信任教師的。

教育如果缺失了家校合作不會是成功的教育,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媒體也多宣傳教師的付出與正能量,不要在教師節的時候還只惦記着報道老師是不是收禮了,請給教師這個行業足夠的尊重,因為您的孩子也在學校裏接受教育。真的希望社會能更多的支持教育,家長能更多的理解老師,學生能真正的尊敬老師,老師也能真正的做好老師,教育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

不跪着教書優秀讀後感13

在《不跪着教書》這本書中,老師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師的職責,身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要做到的:

一、要拋棄學科本位的思想:

身為教師,不負責任,那就是老師的悲哀。老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觀,不以分數為標準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事的態度,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人的原則,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但他認真,誠信,富有愛心,作為教師,你應該為這樣的學生自豪,雖然這樣的學生不會給你帶來所謂的榮耀,但會讓老師的內心變得踏實!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個老師不能一味用語言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老師良好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老師,你希望學生善良,那老師的內心就要柔軟和慈悲,你希望學生正直,那老師就要誠信,你希望學生積極向上,你老師就要不畏困難,你希望學生陽光朝氣,那教師就要樂觀開朗,老師要知道,若干年後,在你的學生身上會折射出老師的影子,我們希望,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執着的方向:

在當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老師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釣譽,要能經受住一些誘惑。我們要明確,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的着力點在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站立的“人”是我們永遠努力的方向,身為教師,千萬別把心思花在人際關係的內耗上。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展示了老師的氣節和氣度,它是一本讓老師補鈣,讓老師醒神的好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