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水滸傳》有感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水滸傳》有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水滸傳》有感範文(精選6篇)

讀《水滸傳》有感1

《水滸傳》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曉的一部經典名著,雖然大家讀後的感受不一樣,收益也不一樣,可它全文灌輸一個思想:對國家要“忠”,對朋友要“義”,對父母要“孝”,更讓人懂得什麼叫知恩圖報,什麼叫忠孝兩全。

我在日夜啃讀這本書後,感受也非常深刻。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武松高大魁梧、單身決鬥猛虎的勇猛和豪爽,吳用的足智多謀,更難得的是外表粗魯的李逵卻有一顆非常善良孝順的心……。這些情節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一直在我腦海裏回放。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謝我母親給了我生命,感謝老師無怨無悔的教我知識,更感謝我的祖國這麼強大,有這麼好的條件,讓我們無憂無慮、幸福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一定要關心親人,關心同學,孝順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我在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認認真真學習,明明白白做人,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我非常喜歡《水滸傳》這本書!

讀《水滸傳》有感2

我愛讀書,特別是課外讀物,我讀過《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不過,我最喜歡《水滸傳》和《西遊記》,我最近讀了《水滸傳》,所以有了新的感悟。

《水滸轉》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大規模農民起義和農民鬥爭的長篇小説。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轉》。

《水滸傳》的內容是講北宋末年一帶一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一梁山泊為根據地,組織起義,反抗宋王朝的鬥爭經過。

《水滸傳》以大量篇幅,描寫了各種不同人物被逼上梁山及其由個人反抗到集體反抗,最後形成強大的起義隊伍的歷程。

《水滸傳》通過各種描寫,作品暴露和鞭撻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罪惡,深刻的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同時也表現了一羣農民起義英雄,反抗封建統治階級鬥爭的風貌。

同時,還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楷模,他們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那種大無畏的風格,是值得我們這代人學習的。

讀《水滸傳》有感3

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身體無法遠行,就讓心靈去流浪。書籍就像一條小河,從你生命的河牀裏流過,在你的`生命裏烙上回憶。你無法把它留住,它的漣漪和浪花會輕輕地拍擊你的心,讓你感覺自己的心靈隨着它一直在旅行的路上。而我是個喜歡讀書的小男孩。暑假裏我讀了《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自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説,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將綠林好漢的獨特形象。比如:謙恭仁義的宋江,粗中有細的魯達,勇猛率性的武松,魯莽膽大的李逵……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武松赤手空拳地在景陽岡打虎,為他贏得了深廣的聲譽,也為他贏得了都頭的職位。在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之後,他主動到衙門自首。在他殺了蔣門神、張都監和張團練十幾口之後,甚至在牆上用血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多麼敢作敢當的性格啊!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我就是喜歡他這種性格。相比之下我很多地方都要向他學習。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老師放在講台上的杯子摔碎了,當時教室裏只有我一人。上課了,我誠惶誠恐地坐在位子上。老師看見摔碎的杯子問是誰打碎的,下面沒有人回答。我的頭低得很低,臉火辣辣的。當時我想過站起來向老師承認,可是我太懦弱了,我不敢向老師坦白。直到我讀了《水滸傳》認識了武松,瞭解了他的事蹟,我才知道做人要敢作敢當,這樣的人才會贏得別人尊重。《水滸傳》給我帶來的收貨不僅僅是這些。還讓我明白了團結力量大等等。

《水滸傳》這本書就像春風,吹開了我智慧的花苞。就像雨露,滋潤着我求知的心田。它是我的良師,教會我很多道理。朋友們,去讀讀這本書吧!

讀《水滸傳》有感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説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説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説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説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麼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於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友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着鬧着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鬥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釐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裏説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_一份關懷。對於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昇華。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着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羣,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説《水滸傳》裏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説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

第三點我要説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幹嗎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説,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説了這麼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讀《水滸傳》有感5

合上那本厚厚的書,抬起頭來,彷彿梁山就在眼前。我仰望那漆黑如墨的夜空,仰望那舟般的明月,仰望那夜空中遙不可及的108顆星。

歷史彷彿在眼前重現。

北宋末年,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民不聊生。

八方好漢,四海英雄,起義梁山,美名永傳。那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宋江的帶領下,衝下梁山,廣納賢才,號召八方,想要推翻當時政權。一百單八將各盡其能,各顯神通。戰場上,他們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生活中,他們情同手足,義字當頭。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拋灑熱血。他們秉承着“天地不容奸黨”的信念勇往直前!他們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情義時代!現代社會早已不再是那個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封建社會,而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不會再出現像這一百零八位英雄一樣的人物,但是他們的精神是我們現代人所需要的,所缺少的。

對國,忠義為先;對家,道義為前;對他人,信義當頭;對自身,正義在首。心在山東身在吳,漂洋過海漫嗟噓。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水滸傳》的故事,早已終結,但關於“義”字的情分,才剛剛開始。

讀《水滸傳》有感6

《水滸傳》,是施耐庵的書面傳奇;更是影響世人的氣勢磅礴的著作。這個夏天,我就相見恨晚地開始讀了。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他是一百零八條好漢的總頭領,故事從此開始。

大宋,本是文才武略的實時。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可是,就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到最後,英雄好漢還是被奸臣迫害致死。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嘿嘿嘿嘿參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説走咱就走哇······”

那時,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xx,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智多星吳用是《水滸傳》裏的一個重要人物。梁山可以沒有五虎八驃中的任何一個人,但不能沒有吳用。吳用在水滸世界裏是智慧的化身,地位近於諸葛亮。吳用出場時的身份是一個鄉村的教書先生。而在鄉村裏教私塾,掙錢很少,家裏應該很窮,所以七星一同商議截生辰綱。

當然,吳用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三十九回,他讓蕭讓仿寫蔡京的筆跡,金大堅刻章,就因為聰明太過,忘了這是家書,畫蛇添足,險些把宋江和戴宗害了。這才有了鬧江州劫法場的事件。他也比較陰險。如第五十一回,為了逼朱仝上山,竟然讓李逵活活劈死四歲的小衙內。這手段正與宋江屠滅殺秦明家屬、青州百姓一樣,十分殘忍;又如第六十一回,為了拉盧俊義上山,吳用以驅災為由,讓盧俊義去泰山避難,經過樑山泊時,搶拉入夥。這不算什麼,但又在他家題下反詩,又盧俊義的管家李固謊稱盧俊義已上山造反,險些害了盧俊義的性命,這恐怕也只能用陰險二字形容。所以吳用謀略的品位遠不及諸葛亮。

最終,為了義氣,吳用與花榮自縊身亡。

這自然與兩肋插刀不無兩樣,正義他是有,但卻猶不及。生活中,這更是成了熱點話題。最美老師,最美司機,最美媽媽—儘管是陌生人,是他人的困難、挫折,但卻有了好心人的援助,這何嘗也不是正義的實意呢?因為時空轉變,人心卻越來越遙遠,所以有所謂的“不敢扶過路老人”“連鄰居是誰,長什麼樣都一無所知”。世態炎涼正是這個道理。而兩肋插刀呢,其實是貶義,這也是盲目的表現。無視法律,不分青紅皂白,友誼的反面教材。

言而總之,《水滸傳》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