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5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菜根譚》讀後感1

很久之前就曾聽兄弟姐妹提起《菜根譚》一書,兄弟姐妹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閲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時刻閲讀品鑑。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並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裏面的資料。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明白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因此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説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領悟。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領悟閲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閲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着我的內心,改變着我的心態,改變着我的生活,改變着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十分強的教育好處。過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我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潛質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此刻,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愉悦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就應是愉悦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愉悦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着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咱們,得意不好忘形,失意不好心冷。對於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説,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應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發奮,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發奮,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愉悦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持續警醒,在挫折面前學習並領悟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應對生活,應對工作,應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期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着文字飛翔,讓人生隨着閲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後感2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後感3

閒來無事,筆者翻翻書,或是在網站上讀讀書,特別是喜歡讀些有關修身立業的書。《修身,在專業上增進知識是立業的基礎;而立業又為修身增進專業知識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譚》正是一本關於修身立業的書,借這次談讀書心得體會的機會,筆者想説説自己讀過這本書後的一些個人感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説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句話大概意思説: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説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着你領略體。

《菜根譚》讀後感4

要説中國傳統書籍裏教人為人處世的書,莫過於《菜根譚》這本書。它彙集儒、釋、道三教之精華,從個人修養,人生,處世,出世四個方面,以語錄的方式來闡釋其中道理。《菜根譚》全書文字簡煉,亦駢亦散,熔經鑄史,兼採雅俗,醒世名言融合優雅意境,雅俗共賞,詩人不忍釋卷。

書中思想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方式與一體,與作者的自身體會,人生感悟相結合,體現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道人洪應明,他本人就是一個出世之人,所以書中內容思想多有道家無為消極的思想。如“多心招禍,少事為福”,“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寧靜淡泊,觀心之道”等句子,但也不乏許多警醒世人的名句。如“謙虛受益,滿盈招損”,“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當思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是本然”等等,把複雜深奧的道理,用淺顯易懂的句子表達出來,充滿哲學意味。

這本書通篇沒有教條的教閲讀者如何做人做事,而是像一位朋友和你娓娓而談,談吐風趣優雅,於無形中教化讀者,這也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之處。中國人比較含蓄,為人處世,傳情達意也是很委婉,靠自己體會,很多東西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點到為止。一個有教養的中國人待人接物尺寸拿捏的恰到好處,和這樣的人接觸,你會感到很舒服!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之所以堅韌不屈,代代相傳,就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傳統文化,經史典籍滋潤靈魂,教化思想。我們有自己的文化的根,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思想,這種思想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被後來人豐富完善,所以,中華文化思想才會長盛不衰。

很喜歡書中許多詩一樣的句子,像“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等句子,讀來脣齒生香,如臨其境!一本好書,能給人帶來心靈上愉悦的享受,給人心靈以啟迪。

一個人的生活總要受到周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古往今來皆如此。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各種慾望的誘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想心境淡然,超脱物慾十分不容易,這不是幾句醒世名言所能解決的。但是,這些名言警句可以在黑暗裏為你點上幾盞燈;在乾涸中給你幾口水,其他一切還要靠自己的毅力,調整內心,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這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菜根譚》讀後感5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是世人對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譚》的高度評價。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它為我們詮釋了許多的人生道理,我們細細品味,方可發現其獨特之處。

在書中,洪應明先生為我們闡明瞭“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有根處發,“厚培其跟,其味乃厚”。

談及人之慾,大到吞噬宇宙,世間沒幾人甘心滿足於一碟菜根。被後人稱為“亞聖”的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連孔子都誇讚其崇高的品德。“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淡泊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平淡卻幸福的畫面。

現代社會裏,到處充斥着慾望和誘惑,選擇多了,又有幾人能選擇明智。正如我們習慣了各種氣味濃烈的食物,卻不懂得品嚐粗茶淡飯;當我們習慣了各種交通工具,卻浪費了雙腿的有用性;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卻忘了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實可貴。太多的習慣讓我們忘卻了太多的美好,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終究會讓我們的人生留下歎息……

看完《菜根譚》,我們受到了啟發,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所矇蔽,對物質的過多欲望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影響我們理想的實現。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學會體會淡泊的美妙之處;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滿足,真正地享受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6

陳才根是一位深諳人生的隱士,他集佛、道、儒於一身,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將人生的奧祕展現出來。我認為《蔡根談》是一本對人類事務有不同看法的書。喜歡讀《彩禪》,他想:“嚼彩禪香,做什麼都可以。”;企業大亨們喜歡讀陳彩根,因為他們認為陳彩根是一本好書,是企業管理的“指南”,是企業家自我修養的“教科書”;和尚喜歡讀《赤膽經》,因為它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陳彩根,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學的味道,充滿了變化的哲學,充滿了詩意。我認為《蔡根談》是一本陶冶情操的好書。讀起來很平靜。這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簡單的語言。就像家庭例行公事一樣。談論它很容易。它在不知不覺中對自我有益:哦,有些事情可以這樣處理。

讀陳彩根,讓我得到了很多靈感。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有“憂天下先,樂天下後”的愛國精神,更要有“憂天下先,樂天下後”的工作熱情,立足於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不應該只有的心態”沒有冷漠,沒有野心,沒有和平,沒有距離”,“沒有怨恨,沒有特別的人”,但也“自我修養”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如果他想跟上時代,他不僅應該考慮安全危險的想法,但也“博學,審問,仔細想想,説很明顯,努力和實踐“自己不斷充電,加油!

街上最時髦的衣服往往是過時的,而最後的衣服則是簡單而普通的。對於一個人來説,物質需求只是生活的調節,而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吃上一百次的是簡單的食物。酸、甜、苦、辣都是調味品。擁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是使我們生活充實而實際的關鍵。讀“天地不能無和,人不能無樂”。讓我意識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朝它皺眉,它也朝你皺眉;當你微笑時,它也向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的快樂是幸福的關鍵。讀過《心不應空》之後,如果它是空的,那麼正義和理性就會復活;如果不是真的,那麼物質的慾望就不會進入”,我懂得了心不能謙虛,只有謙虛才能讓正義和真理進入心;心再充實也不夠,只有充實才能使貪婪的物質慾望無法入侵。在學習和做人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改變自己。只有保持“有水源”的狀態,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是後裔的根,沒有不種的根,但枝子是茂盛的。”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後代自然學會了善良。這樣,如果我們作為教師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師德高尚、行為良好的精神,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我們應該經常反省自己:我的教育給了學生多少快樂、自信、快樂的享受和成功的經驗?

讀“照人的意思去做,帶着工作,帶着結束,是沒有退路的車輪;從情感的理解,到理解,有一種神祕,終有十道清輝。”讓我知道,我不應該讓自己去做事情,也不應該帶着太多的情緒去理解真相,從而避免走彎路。思考一下是有意義的。作為教師,我們教育人民的工作是長期的,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當你工作時,你不能有野心。因為感性的激情是乾柴上的火,這比剝皮還要響亮,但它會在瞬間熄滅;原因是無聲的煤炭,可以發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從頭到尾靠的是恆心和毅力。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你不僅要學會適應現狀,還要有責任心。關鍵是努力工作。淺水喧鬧,深水沉默。我希望自己是最發人深省的深水,每天都在積澱,展現沉澱的本質。

《菜根譚》讀後感7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從結構上《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歷史上沒有太多的記載,可能是萬曆年間,金壇縣一位久居山林絕意仕途的退職隱士。在當時,皇帝治國無道,有志之士的思想也異常沉悶,大家無法從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脱出來,這類作品也就應運而生,目的就在於洗滌人們心中的污霾。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其實,人與人、人與社會之前的矛盾,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是有相通之處的,古文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是偶爾鬱悶難解,還是可以與古人聊聊他的經歷和感想,或許會豁然開朗。藉此機會摘抄幾個文中的句子分享給大家。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釋義:使人當面讚譽你,不如避免別人在背後毀謗你;極力營造歡愉的初次見面,不如避免別人長久相處而不厭煩你。

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為人處世總是想着要他人感懷恩德,受到恩惠的人就會不堪重負,反而會有怨恨之心;遇到事情實實在在地為他人着想,幫助其消除禍患,排憂解難,這就是創造出引導發展的生機。高姿態的幫助和恩德,不過是滿足自己的手段,只會讓人感受到壓力,如果想要好好與人相處,就該拿出真心實意來,有施恩不圖報的氣魄。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喜歡把任何事情都搞得清清楚楚,這並不明智,該瞭解清楚的就瞭解清楚,不該清楚明白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這才是真正的明智;必然能夠戰勝別人並不意味着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完全可以戰勝對方的情況下反而能夠輸給對方。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弱疏狂。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閲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閲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着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抱朴守拙。

“我見害於心,聰明障於道”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説,自以為是的偏私和自作聰明的主張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心智的成長總是夾雜着眼淚,誤會,失望和痛苦,永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頭想想,人生沒有捷徑,真正讓你心安的路,都要靠自己的雙腳去一步步丈量。作者洪應明從早年的熱衷世事,到後來的歸心事佛,想必是飽經憂患,風波頓挫的。作者字自誠,字面上理解是對自己誠實,我想正是帶着這份誠心於自我的勇氣和決心,回顧人生經歷,剖析涉世之道,才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部好書。

總而言之,任何書都只是一面鏡子,每個人在其中讀到的都是自己。所以書中所言不能用絕對的實用主義衡量其價值,關於思維的很多問題是在生活的薰陶中才漸漸生長出答案的。這本書有種類似小雜談的意思,簡簡單單的三兩句話,即深入淺出的表達了“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世界”的所懷所想,字句凝練,一針見血,或許大道至簡向來如此。

《菜根譚》讀後感8

翻閲《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説:“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裏,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裏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明曉利害”,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説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