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雷雨》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雷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雷雨》讀後感(15篇)

《雷雨》讀後感1

遠的遠方是一個依稀存蕩的夢,夢的夢境裏充溢着流離失所的遠方。

——題記

手機裏的音樂還在繼續,伴隨着夏季的風所特有的味道,讓人的整個身體都輕鬆了下來。無意中我打開了眼前那泛黃書籍上的文字,時間輪迴,我又回到了那個壓抑這夏季煩躁沉悶的雷雨天。

時間慢慢地回放,歲月輪迴,我又看到了那個初讀《雷雨》的青葱少年。高中的課本,是帶我走進《雷雨》的第一扇門,那短短的幾幕劇,承載的厚度卻是我們後人無法超越的。

青葱往事,如年輪般一圈一圈為年華駐守,就像魯媽的三十年,彈指間化成了滿額的褶皺和滿稍的銀絲。當年,那個16歲的女孩不懂,當初的一瞥竟會改變她之後的人生軌跡。

……

電閃雷鳴的深夜,我也曾在想,也許她也曾像四鳳般單純善良過,也曾有過有過少女的柔情,有着憧憬自己未來時的羞澀。可是黑暗一步步地吞噬了她,殘忍地恨着,又殘忍地愛着,她的矛盾最終逼瘋了她,讓她絕望。一年前,我不齒她的“殘忍”,可是一年後,我卻又不得不為她的“殘忍”動容。那份當初的恨意早已像漣漪一樣慢慢暈開,不復存在。因為我明白在那“可憎”的面具下淌着最“可憐”的温潤。

……

時間回到了記憶的出發點,在那裏,依舊雷雨聲瀰漫,依舊讓人撕心裂肺。腳步走過的地方,又被無數的腳步佔據,被雨水澆蓋的那個腳印,又連同這雨水,一同消失在那一夜雷雨中,走向另一個陌生之地。

《雷雨》讀後感2

用一個暑假完整地精讀了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繁漪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裏,思緒萬千的我終於決定為她寫點什麼。

愛的破滅是《雷雨》中鋪設的主線,毀滅的哭喊貫穿了整個悲劇,故事纏繞着劇中所有即將奔赴雷雨的人。

繁漪始終是我為之惋惜的女人。她初入周宅為婦,這便奠定了她無奈的悲劇。與周樸園這場無愛的結合徹底推翻了新式女性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初嚐了人世間的豐盛,卻要奔向那場煙光閃爍的死亡。她是雷雨中一隻苦苦掙扎的白蝶。她自省,卻無力掙脱羅網。她是見着了青年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背叛了一切的世俗教條,即便結果是無奈的空虛,她卻從未遲疑過,始終帶着飛蛾撲火的決絕。我為她的毅然而感動。

她有愛,有恨,她在寂寞中前進。

然而,悲劇來源於周萍的懦弱與移情別戀。對於那個“情婦不像情婦,母親不像母親的女人”,他卻只剩下可笑的悔恨,還有那自私的恐懼。我的眼裏,繁漪是在黑暗中強烈求活的個體。

繁漪對幸福與自由的渴求支撐着感情向更遙遠處索尋。這個世界在她眼裏已沒有什麼可留戀,她並不怕失去什麼,也不怕再受到什麼傷害。她祈禱的是末日,她渴望的是救贖。

繁漪本身沒有錯,追求幸福與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她不應該存活於那個時代灰暗陰鬱的天空之下,那個“追求幸福與自由”還只是空想的時代。一個與世俗背道而馳的靈魂,註定遭到被毀滅的結局。

希望的微光有時候就像特地為某個時代某個個體準備的一份禮物,埋藏在某個深處等待着被尋得。雷雨爆發的時刻,是殉道者的忌日,紀念所有為愛情靜默或爆發的靈魂。

一道閃電劃過墨黑的天際,華麗的夢延綿了一地,她終於倒下,繁華落盡,惟有悲劇永遠動人。

《雷雨》讀後感3

“那是愛情嗎?什麼才算愛情?”我反覆地問着自己。

《雷雨》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看時只覺淡淡的無奈與感慨,而看後傷感卻陣陣漫上心頭,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劇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不是周萍,不是四風,而是兇狠奸詐、殘酷冷血的周公館老爺——周樸園,他與魯侍萍前後30年的情感糾葛吸引着我不斷深入思索。

周樸園這個鮮活的形象在多數人眼中是一個衣冠禽獸,為了發黑心財,他一手策劃活活淹死了兩千多工人;為了迎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蘩漪,他鐵石心腸無情逼走了為他剛生下第二個孩子三天的侍女侍萍。如此看來,他可以稱是封建家庭醜惡的化身,是那個陰暗年代裏產生的孽種、惡瘤。樸園不配擁有愛情,他也許也根本不愛侍萍。他對她的感情,好比紈絝子弟與青樓女子間的玩笑嬉戲一樣。

如果故事在這兒結束,樸園、侍萍的愛恨旁人還看得清楚。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漸漸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雙向的矛盾中。在周樸園以為侍萍投河自殺後,他將家中的新傢俱換回從前侍萍“頂喜歡的”,他保留着侍萍關窗户的習慣,他還記得她“四月十八”的生日……我們無法想象,這麼一個雙手沾染鮮血的惡魔是如何記得這些瑣碎,我們更無法想象,要是這不算愛情,樸園為何將侍萍的照片放在櫃子上最顯眼的地方,又為什麼在許多個夜晚靜靜地注視她呢?

那是愛情嗎?作者匆匆忙忙的結尾冷不丁給我們拋下這個問題。書中人喜怒於書中,這也許是讀書人最大的悲劇性:我們永遠無法透過時空去經歷他們的故事,傾聽他們的心聲。《雷雨》的結局彷彿一座無字碑,埋葬着書裏難分難解的愛恨情仇,誰功誰過無所定論,而讓我們自己來評説期間的真假。

《雷雨》讀後感4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卻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周萍、周衝、四鳳死了,魯大海與生父周樸園反目,兩位母親亦走向了崩潰。

矛盾環環相應,扣人心絃的同時,卻做得那般自然,似乎從一開始我們讀到雷雨時,面前就有這樣一幅畫面: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異的電煽動着淅趨緊張的空氣,忽然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考時,當頭響起了一個炸雷電閃雷嗚,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這像是寓示劇中人物之間的危險關係。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問很想知道這場悲劇誰是製造者?蘩漪嗎?還是周樸園和魯侍萍?可細細想想,他們又有什麼錯呢?

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澆不滅的熱情和顆強悍的心讓我喜歡她,儘管她的漂亮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謂的“可愛”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鋭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謂的魔。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歡她,她為愛不惜一切,她的執着我從內心敬佩,他們都沒錯,他們只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可誰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漸漸開始發現或許是封建社會所謂的門當户對害了他們,或許當時樸大少爺娶了魯侍萍,那麼今天也就不會發生這一幕的哀嚎。 今天的社會佈滿着陽光,驅散了過去的陰霾,現在的天天對戀人都是幸福快樂的,因為彼此是自己的選擇,我希望在今天的社會中不再會奏響雷雨天特有的隆隆樂奏,因為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世界。

《雷雨》讀後感5

《雷雨》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悲劇的起因卻是故事的主人公,年輕的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像許多中國悲劇一樣,一位風流的少年愛上了他的女僕,自古以來這樣的關係都沒有好結果。如果那個男人有情義、有擔當,至少兩人可以私奔,遠走他鄉,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女主角侍萍的命運是悲苦的。周樸園這個浪漫的年輕主人雖然被侍萍的美麗和温柔打動,但他只知道如何去愛自己,不會想與他侍萍廝守一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周樸園拋棄了侍萍。孤獨的侍萍帶着生病的二兒子悲傷地離開,原以為故事到此結束,誰知道命運又將他們會牽扯到了一起。

這是一段複雜、混亂的關係,最終導致同母異父的兄妹墜入愛河。作為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為孩子們的命運責怪自己,似乎一切都該結束了,但周樸園説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一事實,導致了三個人的死亡……

這樣焦慮的生活怎能不讓人心痛呢?在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永恆的,在類似的故事中有許多受害者。我認為,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的原型就是社會的真實情況。這與當時人們的道德標準和思想是分不開的。

在當今社會,人們思想的變化,使女性變得堅強、勇敢,不會被命運的沉默所壓迫,會奮起反抗。除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人們往往知道過去的不幸,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

然而,我不僅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還要感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覺悟。沒有悲傷的過去,哪會有現在的幸福甜蜜?

《雷雨》讀後感6

要讀《雷雨》之前,我就看了話劇版的《雷雨》,也是十分精彩。這樣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要我們高中生閲讀的。

隆……要下雨了,悶熱急躁的氣氛籠罩着整個房間。悶級了。從開頭到結尾,全文都突出了一種緊張的狀態。

文章錯綜複雜的情節,並沒有使讀者感到無從下手。而是非常清楚,條理清晰。人物的內心獨白,更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時間在這裏,沒有了他的特殊功能。沒有使人忘記那曾經的事實。時光弄人,有使人想起了那傷心的往事。現實總是很殘酷。殘酷的人,殘酷的社會。人物對所處社會的反抗,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劇依舊重演。社會的黑暗,人民的痛苦。

人物對所處社會的反抗,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劇依舊重演。社會的黑暗,人民的痛苦。使我們更有了一種享受當下的時光。我們慶幸有這樣的好時光,有這樣和諧的社會。人們可以自由的追尋自己的美好,不再虛偽,不在為社會的束縛而寸步難行。

愛情,自古至今都是痴男怨女所追尋的。而以往封建社會摧殘人的內心,腐朽思想侵蝕着人們。敢於反抗的人們,總是沒有一個好的下場。社會總是在進步,我沒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作者美妙的語言,使我們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批判。文學的修養也是我們要不斷學習的。這就需要我們多讀好書,多讀大家之書,這樣我們在自己的寫作當中,才會有不斷的提升。

《雷雨》讀後感7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卻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周萍、周衝、四鳳死了,魯大海與生父周樸園反目,兩位母親亦走向了崩潰。

矛盾環環相應,扣人心絃的同時,卻做得那般自然,似乎從一開始我們讀到雷雨時,面前就有這樣一幅畫面: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異的電煽動着淅趨緊張的空氣,忽然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考時,當頭響起了一個炸雷電閃雷嗚,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這像是寓示劇中人物之間的危險關係。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問很想知道這場悲劇誰是製造者?蘩漪嗎?還是周樸園和魯侍萍?可細細想想,他們又有什麼錯呢?

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澆不滅的熱情和顆強悍的心讓我喜歡她,儘管她的漂亮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謂的“可愛”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鋭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謂的魔。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歡她,她為愛不惜一切,她的執着我從內心敬佩,他們都沒錯,他們只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可誰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漸漸開始發現或許是封建社會所謂的門當户對害了他們,或許當時樸大少爺娶了魯侍萍,那麼今天也就不會發生這一幕的哀嚎。

今天的社會佈滿着陽光,驅散了過去的陰霾,現在的天天對戀人都是幸福快樂的,因為彼此是自己的選擇,我希望在今天的社會中不再會奏響雷雨天特有的隆隆樂奏,因為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世界。

《雷雨》讀後感8

雷雨是我看過的第一本以劇本形式出現的書,是媽媽推薦給我的,是一部很精彩的書!雖然有些不懂,但是有媽媽的解釋,我也如夏日雷雨般的速度讀完了它……

雷雨中的每個人物都塑造得非常成功,非常鮮明。先來説説我認為最為命苦的一位,就是書中四鳳的母親,梅侍萍。她由於出生低下,當時愛着她的周家大少爺樸園認為她夠不上自己,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我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四鳳與周萍的相愛從一開頭就是註定了是個悲劇。

周樸園是雷雨中悲劇的製造者,對待親兒子魯大海等工人羣眾有蛇蠍般的狠毒;對魯貴,四鳳只隨意多給兩個月工錢就辭退了他們,以示他的“寬仁”;對妻和他的兩個兒子更要顯示他的絕對權威;對倚萍他始亂終棄,棄後又真真假假的懷念了三十多年,以至不期而遇又重拉下臉,徹底地剝落了偽善的面紗。

説到周萍,怎麼説他呢?一個一直追悔以前犯的錯誤的人,一個説不上愛戴父親,但總是佩服他的人,他總認為父親説的話是對的,他永遠是在維護着她父親的利益的。與周樸園相對,魯大海,是書中最具有正義感的,他代表的工人階級將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

他們是雷雨,是閃電,將要摧毀黑暗沒落的舊制度,作者的立意恰恰也在這裏。幾十年來,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閲讀,被一批又一批演員排演,時光的淘洗不曾減退它的華彩,它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被譯成多種文字,進入世界文學之林。雷雨給予我很多的感動,但是裏面的精妙之處我還無法領略,我希望再長大一點後再來拜讀它,讓我用感動感化他人,讓愛化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第一縷曙光。

《雷雨》讀後感9

雷雨從開端彷彿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聯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成果。假使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騷少爺雖被她的青春漂亮與温順感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畢生?他為了本人的前程終極廢棄了侍萍。伶丁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分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停止了,誰知造化弄人,運氣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盤根錯節的關聯又演出了,幾乎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收命運的打趣,也只能抱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好像所有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解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逝世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肉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簡直是久演不衰,在相似故事下的就義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略的故事罷了,社會的實在情形應當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國民的道德準則、思惟觀點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維的轉變,女人變得剛強、英勇,毫不會無聲無息授命運的壓抑,必會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提高也是時期先進的一大標記。人們經常在曉得從前的可憐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妙的時代。然而,我豈但要感激新時代,新中國給予咱們的幸福生涯,而更應感謝麗時代給我們的覺醒。不過去的悲涼,哪來當初的幸福甜蜜?

《雷雨》讀後感10

早在暑假,第一次接觸《雷雨》的劇本,看到最後,我哭了。也許只是淚點低,但這總不盡如人意的愛情故事確實感人。

看過了話劇,似乎有了更深的感受,整場都是昏黑的背景,不斷的雨聲雷鳴,配上淒涼的音樂,閃爍的光線,似乎有些悚人、恐怖片的`樣子。兩個痴情的男子,一個單純的女孩,卻因生在地位懸殊的家庭終被反對,加上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整個故事有些考驗邏輯性了。其中最值得同情的卻是四風。

四風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被父親拉去做周家的下人,還要忍受父親一次次討錢。魯貴説是為女兒找了工作,但沉迷酒賭的他無非就是多了一個可以死皮賴臉討錢的對象。他一次次地衝擊他人的底線,以為抓住了周家蘩漪和周萍的把柄就後世無憂。而四鳳呢,完全不像他的父親,也正是因為她的單純,博得了兩位少爺的歡心。她與大少爺兩情相悦卻終無法得到愛情,即使有了孩子,也落得觸電身亡的結局。

也許是舊社會封建的思想,其實身份地位並不是問題。在得知自己是同母兄妹之前,四風與大少爺的愛情並沒有什麼不妥,而蘩漪的一再阻撓,讓這對有情人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四風只是個單純的女孩,全劇二少爺都在強調她的可愛,也許在我們看來有些好笑,但這正是他們之間的真情流露。在關鍵時刻,二少爺選擇了放手,不得不説給這個有些“傻”的角色添了一份正義感。但最後他衝入雨中救人又表現出他的真情。

全劇終,似乎有些壓抑的感覺,燈還沒有亮起,配上陰沉沉的天氣,似乎有些悶悶的感覺。走到教室外,再次回憶四風的悲慘經歷,她的一生,真是苦命的一生啊!

《雷雨》讀後感11

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

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

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

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雷雨》讀後感12

魯迅説過:“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我們知道《雷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然而它毀滅了什麼呢?一個家庭的悲劇,導致了二代人的不幸。

周樸園從前的大家公子,結識了家中的女僕,他們相愛了,但誰也説不準他們的愛是真是假?到後來侍萍被逼離開周家。周樸園卻又與一位富家小姐結婚,他還是不能拋棄“門當户對”的傳統觀念和他那種追求上層階級的社會。30年後,侍萍的女兒四鳳也巧合地來到了周家,於是便有了四鳳與周萍的相戀及周衝對四鳳的單戀,演繹了三十年後的“主僕戀”。兩代人似乎一直在重複着同一種的悲劇。

這樣看來周樸園似乎是一切禍患的根源,悲劇的製造者,但這幕悲劇並非他是意願,他也是深陷於其中的最大的悲劇承擔者。周樸園,一個表面上冷酷、自私、虛偽的人,是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事,他只能在內心深處祭奠和懷念真心愛的人,用一種悲劇的形式來表達愛。他愛而不得所愛,不能終其所愛。更可悲的是,他們的愛的結晶:兩個兒子,成了他的階級敵人;而另一個成為給他戴綠帽子的人,但他卻毫無察覺。表面的威嚴和道貌岸然之下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推上最恥辱的境地。他的生存環境是何等悲哀!

侍萍終究還是瘋了。他苦苦掙扎,但她終究還是失敗了。但她畢竟是堅強的,有着巨大精神力量的女人。

《雷雨》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悲劇的承擔者,無論是窮是富,是好是壞,都上演着悲劇的角色。

《雷雨》就這樣展示了人間最慘烈的悲劇,它發生於每一個普通的人身上,不是上帝國君,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它更沒有讓我們到世界之外去尋求什麼悲劇的根源,因為悲劇就在是生存的本身。內含着人性生存的本身的悲劇。

人生的悲劇,悲劇的一生。

《雷雨》讀後感13

《雷雨》描述的是二十世紀的舊中國,一個資本主義家庭和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發生的一段糾葛。文章通過周、魯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前後三十年的糾葛,表現了舊社會的罪惡。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長周樸園為核心,展開了錯綜複雜的矛盾。他為了發黑心財,故意使承包的江橋出險,淹死兩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孩子,又拋棄了她。後來又結過兩次婚,和第二個妻子繁漪生了兒子周衝。侍萍留下的兒子周萍和後母繁漪產生變態的戀情併發*關係,又和弟弟周衝都愛着來周家做侍女的、侍萍再嫁後生的女兒四風。懷上了周萍孩子的四風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後衝入雷雨中,不幸觸電身亡,周平也拔槍自殺。

文中的周樸園可以説是一個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的“混血兒”,它既有資產階級的自私、偽善、金錢至上的特徵,又有封建階級所有的****蠻橫。他時常懷戀着三十年前年輕漂亮的侍女侍萍,甚至仍保留着與侍萍一起生活時的舊傢俱,繡着梅花的綢襯衣以及侍萍生病要關窗户的習慣;但是,當三十年後,他再次與侍萍相遇時,他表現出的不是重逢的喜悦,而是冷淡、憤怒‘面對年老色衰的侍萍,他想到的不是這些年來她過得怎麼樣,而是她為什麼要來這裏,是不是要用他們的往事威脅他以及被她帶走的兒子在哪裏。他企圖用金錢擺脱一切,為的只是自己的名利。

從周樸園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腐朽不堪的舊社會中那些帶着偽善面具的資產階級的醜惡嘴臉,以及底層勞動人民所受的剝削、壓迫。

《雷雨》讀後感14

《雷雨》是一部話劇,因為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但在課文中我們是學習過其中一個片段的,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最近,我又通讀了這本書,對話劇中的人物矛盾體會更加深刻,而這些人物的悲劇,正是封建資產階級頑固和腐化造成的,曹禺用這本書深刻的揭露了人們深受封建社會毒害的事實,驚醒所有讀者。

雷雨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與偽善的資本家周樸園相關的故事,生活在舊時代,周樸園擁有財富和地位,年輕的時候和女僕的女兒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後來有娶了門當户對的女人為妻,而那個時候都講究門當户對,因此容不下出生卑微的人,侍萍成為了犧牲品被趕走,周樸園的妻子死後又去了蘩漪,但周樸園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蘩漪過着枯燥無味的生活,受到冷落後和兒子周萍發生了關係,深刻的揭示了資產階級家庭裏的醜陋現象和罪惡。在雷雨的夜晚,一切矛盾都展現了出來,在周樸園的客廳裏,人物關係的複雜讓人歎為觀止,在現實面前,眾人忍受不了打擊,四鳳和周衝觸電而亡,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發瘋,只剩下周樸園獨自懺悔。

讀了這本書,你會被劇作家的想象力感到震驚,可以將人物關係設置的如此複雜,而又構建了許多矛盾,然後讓所有的矛盾衝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爆發出來,讓故事變得精彩。而這種文學的手法值得我們鑽研個學習,從文學巨匠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雷雨將封建時代資本家的醜惡嘴臉和形象揭示的展露無疑,痛斥了舊社會對人民的毒害!

《雷雨》讀後感15

猶記得第一次拜讀是在高中教材上,當年也是迫不及待的找了全本來讀。多年未碰,彷彿又回到了那慵懶的午後,耳邊依稀聽到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話語。 我眼中的周樸園,一直是一個矛盾綜合體般的存在。 周樸園,典型的封建社會資本家的形象, 他是商人,自私自利,為了謀取利益不則手段,甚至傷人性命,用金錢和利益來鎮壓工人罷工,他是那個時代資本家的縮影。他也是個虛偽的,道貌岸然的人。一方面,不斷的緬懷,對外宣稱周萍生母對自己的重要性,家中的擺設習慣以及要求下人對“前夫人”的尊敬,處處彰顯了周樸園對侍萍的“懷戀、尊重和情深”;另一方面,多年前他為了富貴地位拋棄妻子迎娶富家小姐,並在他發現侍萍未死時表現出的震驚以及急忙撇清關係的種種反應,都説明了在資本家的內心裏、在地位和權勢面前,愛情抑或是親情一文不值。再者,周樸園又是一個可悲可憐的父親,他既希望維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又想要與孩子多多親近,讓他們不要害怕自己。當然,不僅僅周樸園,作者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複雜矛盾的,性格扭曲的繁漪、懦弱認命的侍萍、陰鬱壓抑的周萍、單純無辜的四鳳……每一個人物都恰到好處、缺一不可,他們保證了整幕劇完整,讓人看得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周魯之間的愛恨糾葛,下一代兒女間的愛恨糾葛,註定了這個家庭以及周圍人的不幸。狂風暴雨之下,展現出醜惡的社會,醜陋的人性,這是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控訴與反抗。雷雨過後一切歸於平靜,一切又開始慢慢改變,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思想註定會走向滅亡。

Tags:雷雨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