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1

二十幾歲,過的真的挺快,這幾年經歷了很多,為了自己所謂的夢想,努力拼搏,年年拿着全額獎學金,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學霸,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撐不起所謂的夢。當我選擇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踏出校園的那一刻起,學霸已經過了保質期。這幾年我把自己包裹的很嚴實,從不輕易打開自己的心扉,自己能做的絕不想麻煩別人,因為人情最難償還。這幾年,我失去了摯愛,在那之後的半年多裏,我夜夜哭着入睡,哭着醒來,在那之後的很多時候,我感覺我自己要被悲痛吞噬,我知道了悲傷的深度,痛失摯愛的殘酷,那種痛填滿了心臟,我感到無法呼吸的空虛。

後來,我遠離家鄉來到了另一個城市,想要有自己的事業,想要努力掙錢,想要減輕家人的負擔,讓她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住在距離公司很遠的地方,路上的行人都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這樣坐公交,地鐵回家的時候我可以默默的留着眼淚,想着心事,而不會有人打擾,因為誰也顧不上誰。我知道那些艱難的路,都只有我一個人走,我所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在靈魂深處種下了堅韌的種子,太強很累,其實不強更累。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2

有些道理我已經懂得。

有些感悟是新的。

1.人無法對抗這個時代。

2.沒有穩定的職業,只有穩定的改變,和牛逼的實力才可以歲月靜好。而想要獲得牛逼的能力,要不停地進化,自己淘汰自己。

3.人不能對抗這個時代。二十幾歲這幾年,太關鍵了。每個人選擇不同,獲得的回報也不同。我們渴望通過學歷改變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通過讀書改變的是自己的認知,而只有放手去做,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關於理想和現實,是兩條腿走路的。知識和學歷很重要,實踐也很重要。甚至實踐更重要。先通過實踐解決現實的生活問題,再去獲得學歷和知識的提升,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也未嘗不可。我們需要變換思維,跟上這個時代,而不能一條路走到黑,撞破南牆不回頭,否則感動的是自己,結果不會陪自己演戲。

4.很多人會吐槽現在的男孩子或女孩子怎麼這麼現實,我現在覺得現實不是壞事,可以現實地一點點接近自己想過的生活,同時不失去理想,保有一份情懷,自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好一點點的情懷,積極去做,就夠了。這樣的不損人利己,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現實,是好事,是成熟的表現。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3

20幾歲,沒有10年,恍惚間我已經21了,年歲漸長,不是老了,而是我們不再年輕了;明年也將面臨畢業,面臨人生的選擇,過幾年也會面臨事業與愛情、與家庭的各種問題,20幾歲的末尾,也許也是為人父母,這樣算起來,好像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長的10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來説,不是不能去衝破這樣的陳舊,也並非安於這樣的現狀,而且如作者所言“詩與遠方和穩定的生活並不衝突”。

喜歡作者的文字也羨慕她的才華,但也跟她書中的無數個故事一樣,如果要我與她交換人生,我是不願意的。每個人的20幾歲都很寶貴,尤其對女孩而言,害怕失去滿臉的膠原蛋白但也無法避免,害怕長滿皺紋但也無法逃脱,但態度決定生活,既然沒有辦法選擇歲月變遷,那就選擇努力讓自己成為“極少數人”,而非到了某個年紀淪為別人眼裏的“七大姑八大姨”。

全篇一個個小故事,作者的眼光看待世界,很多真的挺勵志的',特別對於迷茫的20歲的我們,但是也不得不説,有些文字太過於偏激犀利了,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過成作者那樣的生活,也只有極少數人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4

十歲時,還懵懂,還不懂將來,只是偶爾從旁人叔叔阿姨的唸叨中,只知道要好好學習,才會有出路,於是依言無趣無激情的沿路前行,倒還通常順利。

二十歲時,該考慮未來,該思考人生的路該怎麼走時,卻一猛子扎進感情裏,以為感情是自己的全部,在自己的學業上開始變得不思進取,完全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小幸福裏,以為此生有夫,萬事足;

三十歲時已全部進入到日常瑣碎的家庭生活中,已完全失去自我的狀態,忙忙碌碌於柴米油鹽,奶粉,尿布,一直念着家家那本難唸的經。

現在四十歲再看《二十幾歲,沒有十年》這本書時,知道自己都錯過多少,後悔多少,如果可以,真想重新再走一回我的青春,不想再懵懂,不想再迷茫,想努力,想擁有選擇的權利,想追逐自己的夢想,想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世上沒有完成不了的目標。只要你肯認真堅持,那些堅持過的歲月,努力過的汗水,一定不會辜負你。而我卻辜負了我的整個青春……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5

前幾天在微博上刷到的一個視頻:鄭瓊導演花了6年時間,縱向跟拍了3個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製成紀錄片《出·路》。山村輟學女娃,小鎮高考復讀生,都市叛逆少女,儘管他們的生活天差地別,卻都在自己的困境裏,尋找出路。

之所以會聯想到這個故事,我想是因為社會階層的分化問題,而晴悦姐顯然已處在了社會金字塔的高層。無論是事業、格局、眼界,自我價值、個人實現、社會認可,還是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她已經成為了她最想成為的“極少數的老阿姨”。

之前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其中有個極佳的答案是:“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地盡於此,海始於斯。” 人生懸而未決,美人便不會遲暮。願我們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在路上”。願我們能放下所有的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願我們過上既能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的生活。琴棋書畫詩酒茶,做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俠客。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讀後感6

經歷,眼界會潛移默化地融入一個人的血液。

小時候認為的周圍的一切彷彿是伴隨自己而生,自己我見到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最新的,熟不知很多東西都是前輩們遺留下來的,自己曾經一直以為是正確的東西突然被推翻,不知所措。都只是因為自己見識太少,眼界太小。

經歷了你才有選擇的權利。

從小被父母耳提面命,這是好的,你應該去做!那是不好的,你不要做!我不知道判斷這好壞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卻傻傻地接受了這毫無邏輯和説服力的要求。從家長,從朋友,到從眾,彷彿別人認為的一切都是對的,最起碼沒有什麼大的紕漏,就這麼盲目地,混混沌沌地成長,從而失去很多選擇。當我慢慢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知道自己缺少經歷,缺少對事物的思考,缺少自己真正的感受,所以不知道選擇在哪裏,為了什麼而選擇。感謝經歷,無論好壞,就像感謝太陽,因為它可以讓一個生命重生!

年齡同樣不是限制自己夢想的理由,但也不是我們虛度的理由,因為我們改變不了歲月爬滿臉龐。但要保持一顆跳動的心,永遠熱淚盈眶。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