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1

小時候以為,人長大了之後就會開始談夢想。後來長大了才發現人更多的是懷念年幼時的敢想敢做。我以為,人只有在青春期才會迷惘,是因為後來大家都找到了夢想,慢慢才發現是大家都習慣了生活。

理所應當地,每個心裏裝着夢想的人都會被迫害。真不怪我們,在我們看來,夢想就是白日夢。

人總要吃飯。用勞動來交換糧食比直接生產糧食更輕鬆一點,這樣我們可以省下時間來做喜歡的事情。為了省下更多時間,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去熟練技能。於是我們就陷入了這種怪圈之中。幸好啊,我們還能夠繁衍後代,延續我們做不完的事情,然後投入時間不斷糾正他們往既定方向前進。生活可能就是這樣吧。只吃飯不幹活的人是非常無恥的。

我討厭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他太過於冷酷無情,他傷害了那麼多愛着他的人。

書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羅。高更為原型的,而保羅。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構想,斯特里克蘭只是一個純粹的夢想化身。也好,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麼薄情的一個人。

一個心懷夢想的人也許會名垂青史,也許不會;但必定不會被大多數人所理解。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幸慶和悲哀吧。

“雖萬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覺揚州夢,不負青樓薄倖名”“忍把功名,換了淺斟輕唱”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2

閲讀此書是我一直在糾結於這本書名字的含義,後來查閲資料才曉得“月亮與六個便士”既“理想與現實”。可惜的是,我目光粗淺,在書中get不到這個點,總覺得斯特里克蘭從來就不是在乎現實的人。

斯特里克蘭最耐人尋味的是逃離的過程,逃離肉體,逃離世俗,逃離文明。有人評價“這樣的斯特里克蘭稱不上一個為藝術奔走的勇氣,他僅僅是為了自己舒服遵從了靈魂的選擇而已。”作畫並不是他所喜愛的,而是他發泄靈魂的一種最舒服的方式。正如他所説的“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愛塔是斯特里克蘭最後的女人,她的愛是無私的,即使她依然沒有獲得斯特里克蘭對愛。

藝術是孤寂的,顯然斯特羅夫是第一個欣賞甚至尊敬斯特里克蘭的藝術作品的人。滑稽的外表下是一顆温柔的心,就像温泉裏的水不瘟不火,沒有令人着迷的地方。他的心很大,可以容下任何人和事,他可以原諒斯特里克蘭的粗言鄙語,甚至在妻子出軌後依然包容他們。斯特羅夫在藝術,在愛面前是沒有尊嚴的。他是一個温柔的人,卻在苦難中消磨了意志,我不喜歡他的結局,但是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結果。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3

前天就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到今天還覺得應該把讀後感寫下來。雖然我的閲讀感想可能對別人來説,沒有兩便士的關係。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並不是很多人真正讀過它。這是一個描寫一位偉大畫家如何處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師、敍述大師(讀的是譯本,不能評論作者的語言),亦真亦假的敍述,常常讓你不知道讀的到底是真是傳記還是小説。

不得不説李繼宏是很有功底的譯者,譯文流暢清晰,一點都讀不出翻譯的痕跡,深厚的中文功底讓人不覺得這是在讀一個外國人的故事。

最後説説Strickland。因為讀過《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貧苦和執着的生活深深打動。感動於莫奈對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驚詫於視力嚴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戰巨幅作畫。張嘉瑋平和和有力的語言讓人對入世、執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對於莫奈,同樣是追求與眾不同的的藝術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説高更,再次感歎毛姆的敍述)卻與世俗過於格格不入。拋棄妻子,置善意和愛情於不顧,最終躲入原始山林作畫,過着幾近與世隔絕的生活,並且最終默默無聞地慘死。我上網瞭解了一下高更的畫風,確實粗礦的畫風確實獨樹一幟,不瞭解藝術而嚮往精緻生活的人可能並不會太喜歡。

然而就是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類的藝術人生,才可以稱之為“傳奇”!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4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説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説。

這本書的書名,“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同時代表了現實。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小説人物斯特里克蘭德,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後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作品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着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着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

毛姆在小説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説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所以也正是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説的原因。

滿地都是六便士,斯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如果換作我們,在“六便士”與“月亮”之間又會如何選擇?

《月亮和六便士》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5

我很快發現有個奇怪的故事在她的朋友圈裏流傳。他們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曾經去帝國大戲院[插圖]看芭蕾舞劇,當時迷上了某個法國舞女,然後隨着她去了巴黎。我搞不清這個故事是怎麼傳開的,但足夠奇怪的是,它居然為斯特里克蘭太太贏得了許多同情,同時也給她增添了不少的名望。這對她已經決定要開始的事業不無助益。麥克安德魯上校當初説她身無分文倒是沒有誇大其詞,她確實需要儘快賺錢養活她自己。她打算利用她和許多作家的交情,於是片刻也不耽擱地學會了速記和打字。她的教養和學識使得人們以為她的效率可能會比普通打字員更高,而她的淒涼遭遇則讓她更加受到顧客的歡迎。許多作家朋友答應把活都交給她,還不忘把她推薦給他們的朋友。

麥克安德魯夫婦沒有子女,生活又很優渥,所以承擔了照顧兩個孩子的重任,斯特里克蘭太太只要養活自己就可以。她把她的公寓租出去,傢俱也都賣掉。她在威斯敏斯特找了兩個小房間安頓下來,重新面對世界。從她做事的效率那麼高來看,她的事業肯定會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