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人生一課》讀後感(通用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一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一課》讀後感(通用8篇)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1

我在網絡上看到過這一篇名為《人生一課》的文章,這個故事確實給我上了“人生一課”。

文章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著名的“巨象”集團的總部大廈設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在大廈周圍是一片鬱鬱葱葱的花園綠地,這天,一位婦人正帶着他的兒子來到了這個花園。這位婦人看到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正在修建草坪,她就從隨身的挎包中掏出一張紙巾揉成一團扔了過去,老人見了,就拾起紙團丟進垃圾桶中。不料婦人再丟,老人繼續撿,如此反覆七八次,老人始終沒有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色。婦人藉此教訓兒子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像老人一樣做低賤的工作,做低賤的人。老人聽到了婦人説的話,走過來詢問婦人的身份,婦人説她是“巨象集團”的一位部門經理,並將她身份的證明卡給老人看,老人又向婦人藉手機,夫人還在對老人冷嘲熱諷。老人打了一個電話,來了一個人,老人讓來人解除婦人在“巨象”集團的職務,婦人看到來人是“巨象集團”負責任免員工的一個高層人員,那位高層人員告訴婦人,老人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

妄自尊大的婦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每一個人都要尊重,不管這個人是街頭上風餐露宿的流浪漢,還是高高在上的公司老闆。因為每個人都有尊嚴,每個人的尊嚴都是要,也是值得尊重的,這不正是我們古代聖賢所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嗎?雖然説的是不同的羣體,但仍然傳遞給我們同樣的道理。他們還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也告訴我們,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我,我也會同樣尊重你,甚至更加尊重你。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但由於每個人社會身份的不同,我們大家也許不能對每個人保持同樣的尊重,一個能同樣尊重每個人的人,一定是可以稱為君子的人。一個人如果不尊重他人,只顧為自己着想的話,那這種人肯定是大家所不喜歡的人,對他人尊重不僅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作為一個人必須掌握的知識,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是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

《人生一課》教給我們的可以用老人説的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人生一課》,講的是一位大學生在選修課時和同學們踢足球 ,正巧沒穿球鞋,就回班取,發現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授正坐在那裏,當這個大學生想拿鞋走人時,那位老教授一字一句地説:“一個人我這課也要上,不能辜負你。”這句話如同一枚釘子,將他釘在凳子上。老教授講的認真,好似教室坐滿了人,那個大學生用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去捕捉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讀到這,為老教授的執着而感動,感動他敬業,感動他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即便自己很不受歡迎,即便只有一個人,他還是用心地教書,用心地講解,他的“不能辜負你”是對學生最無私的尊重。而當大學生坐在那裏聽講時,他的內心深處也能激盪起尊重別人的快樂。對他而言當,今後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他都會想起老教授説過的話,不會辜負任何人。

這“人生一課”,對我也是一種鞭策。做教師的更應該好好地對待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畢竟他們還都是孩子,需要教師的幫助,更需要教師付出真誠的愛,寬容學生,信任學生,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即使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時做的不一定好,但我們絕“不能辜負你”。若干年後,回首這段往事時,才不會無愧於心。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3

我讀了一篇文章《人生第一課》,《人生第一課》説了剛剛進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一位老師的教育下出了一本非常簡單的書。

我最感動的是老師鼓勵他們説:“現在你們還小,長大後,你們一定會出很多的好書的。”老師教他們寫書,是讓他們對書有興趣,樹立信心,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上午在學校,英語課上完後,老師就佈置作業,其中背單詞就有很多。當時我覺得太多了,根本完不成。但是老師説:“回去好好背,相信你們一定能背下來的。”回家後想起老師説的話,我就更加有信心了。我反反覆覆的讀,認認真真的背,就全會背了。

一件是自己覺得不能完成,如果有了信心就有可能完成。這不由得讓我感歎:人的一生卻什麼都行,可千萬不要缺少了信心!讀了《人生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4

放假前夕,園長和我們分享了一些好文章,如《人生第一課》、《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等等,讀後感受頗深。開學初再次打開網頁欣賞文章,還是那麼的有意義。

在十年的一線教育工作中我感悟到,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充滿自信,用讚許的語言鼓勵孩子,孩子就充滿朝氣,用欣賞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孩子就充滿活力。此刻班裏孩子有36個,是一個大家庭,怎樣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那裏生活、學習很歡樂,是我們教師應當思考的。開學第一天,小傢伙們都來園了,很是親熱,紛紛來擁抱我,説“新年好,想你”之類的話讓我倍受感動。孩子就是這樣,你和他親,他也和你親。要走進他們的世界,先要走進她們的心裏。

我此刻既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又是全班36名孩子的“媽媽”,讀完文章,讓我感覺肩上的膽子更重。我想到自己以往也打過自己的孩子,回想起打他時,他用失望的眼神看着我,此刻想起來挺心酸的。孩子太需要鼓勵了,我以自身舉個小小的例子:我平常帶兒子出去玩時,他經常走一會就讓抱她他,以往要不我就抱他要不我就訓他。有一次我就對他説,圖圖是最棒的、最能幹的,不但不讓媽媽抱,還要和媽媽賽跑呢!他一下子跳下來,使勁往前跑,我故意跑到他後面還説比可是他,這下他更有信心跑的更快了。

讀完《人生第一課》這篇文章,再回過頭來看孩子們,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多了起來,顯得更加可愛了。象一塊塊精美的鑽石,光鮮奪目,閃閃發光。同時,我也深深的體會到,這一個個閃光點能在孩子們身上得到聚集,不正是在其成長過程中一次次賞識、鼓勵的結果嗎!

這次學習很有意義,寫這篇讀後感,是一次自身心靈的觸動。這是自己提高的一次教育,同時我也會將這份深切的體會帶到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5

我的語文卷子上,有一篇名叫《人生第一課》的文章。這篇文章使我感觸極深,所以我決定把我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每個人的人生第一課都不同,識字、讀課文等等。但是在這篇文章裏,這些孩子的第一課確是寫“書”。“寫書?”我聽到有人吃驚了,“這麼小孩子哪裏會寫書呢?簡直是笑話嘛!”是的,我也很吃驚。但當我慢慢的讀完這篇文章,我被深深的感觸了。

故事是這樣的:

這是一家普通的幼兒園,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圖書館,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説着老師拿出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的故事。當老師講完故事,問及哪一個小朋友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我······”這是一個非常幼稚的故事。但老師卻拿出一張乾淨的紙,工工整整的寫在上面。

“下面,誰能給這個故事配一個插圖呢?”老師問道。隨即又一個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了一個“爸爸”,畫了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老師同樣認真的接過來,附在故事的後面。又拿出一張精美的封面,與故事和插圖釘在一起,最後寫上作者和插圖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人生第一課結束了,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讀了這篇文章,你也一定感觸極深吧!那也和我一樣寫下來!!!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6

假期裏,我讀了《人生一課》,這一篇課文讓我怎樣也忘不了,它我的啟發像《釣魚的啟示》那樣難忘。

《人生一課》講的是:“我”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開學不久,是一個週末,“我”整天忙着在球場上訓練,不準備去聽課。當“我”到球場上是卻發現沒帶球鞋。“我”到教室裏去穿鞋,不料教師給“我”一個人上課,“我”很感動,之後很多同學也來了,這一節課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讀了《人生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不應當辜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文中的“我”就是為了不辜負教師對“我”的信任與尊重採用心的去聽教師的課,正是因為“我”的這一個舉動,其他的同學才會被感染的,教師為了上一節課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需要花很多的心血,這時候如果我們不尊重教師的話就太不應當了。

記得第一次小隊活動,小隊長好不容易想出那幹什麼,制定出了一個周密的活動計劃,號召大家去參與,可是到最終參加的卻僅有可憐的兩個人,奶奶一般都不到,那些沒有參與的人又沒有想過這些

真的,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不應當辜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這樣我們回憶往事的時候,才不會有什麼遺憾。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7

經過《人生第一課》,我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加油站,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港灣,家庭裏所當然的成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僅僅是孩子理解教育的時間上它是第一所,更意味着他是一個人永遠的學校。

家庭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家庭的代表__家長,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尤為關鍵重要,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必須先成為那樣的人,父母以身作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貌”,嚴格自律的家長,孩子必然也會受其影響,從思想和行動上和家長一致。

要想做好家庭教育,就必須關注教育的對象----孩子,首先是傾聽,經過聽、交流來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心靈夥伴,使其增強自信,活躍身心,家長也會因為傾聽,而收穫孩子更多的信任與尊重。其次是陪伴,陪伴不是陪着,而是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耐心對待孩子的成長。在這個傾聽與陪伴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有條理的.做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學會生活,學會自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生活的智慧,是成長的甘露,懂得感恩,幸福就會不請自來;讓孩子學會計劃,制定目標,無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閒時也可帶着孩子去旅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應對陌生環境的應變本事;獎勵和懲罰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能夠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人生的壓艙石,家庭在孩子的價值觀培養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獨特的優勢。家長積極引導,身體力行,關注細節,必須能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孩子成就精彩的人生。

《人生一課》讀後感 篇8

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是孩子帶着我走進這課堂,和孩了一齊學習成長。

對於第一講是"孝",我的感觸很深,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做人準則和行為規範。

孝順不難,對於我的孩子而言,他能夠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物質生活方面勤儉,在我們勞累的時候,能為我們捶捶背,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這就是孝的開始。對於我們大人而言,父母都將慢慢的老了,我該怎樣樣去孝順他們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聊聊天,定期帶父母去體檢,在給父母買很多好吃的同時,還要帶父母去看看牙醫,讓他有一副好牙。這就是孝。

對於第二講是"禮",我記憶猶新,小時候父母總教導我們要有禮貌,學規矩,見到長輩要叫打招呼,過年去拜年時吃飯夾菜要有規矩,大人不動筷子,小孩是不能上桌吃飯的。很多小時候父母教我們的好習慣,長大後在工作中、學習和待人接物中受益終生。對於我們的孩子,很多好習慣要從小開始。這就需要我們大人慢慢的引導和以身作則。"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禮貌禮貌的人。要從此刻做起。"

對於第三講是"愛",在每個人生命的最初,父母都是愛的起點,也是愛的教育的起點。他們為了下一代放棄和犧牲了很多,他們自我總是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留給我們。記得自我讀高中時,一個星期菜都要從家裏帶去學校,母親為了讓我能吃上新鮮的菜,每到星期三,父親從家裏騎上幾小時的車把菜送到學校,不管下雨還是日曬一向給我送到高三。母愛如小溪流水,父愛如高山,父母那濃濃的愛一向陪着我,讓我學會去愛。如今我要把他們的這種愛傳遞給我的孩子。讓他學會愛自我,愛他人,愛生活,伴隨着愛慢慢長大。

對於第四講是"強"一羣可愛又自強的孩子,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強大,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

開學第一課堂讓孩子和家長一齊受益,孩子看了讓他體會到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明白感恩父母,感恩教他知識的教師們,感恩讓他歡樂的每一個身邊的人。讓家長深深的體會到,如何去孝順父母。孝順不能等,要立刻行動,因為父母將慢慢的老了。也讓家長深深體會言教不如身教。讓我們帶着孝、禮、愛、強一齊努力做個合格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