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精選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精選9篇)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1

什麼時候能在體會下喧囂塵世裏細微處的温暖,可我們總會被生活的節外生枝矇蔽了雙眼:孩子打翻的水杯、父母的反覆嘮叨、伴侶的無理取鬧。世界一片喧囂。

無意被這標題吸引,老師推薦時抱着極大興趣。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是發自內心的'替人歡欣吧。就是那種深夜時橙黃燈光下,看着緩慢遊移的灰塵,最真切的温暖。就是這樣的感覺打動了我。

許多的愛許多表達,那朵潔白的風信子開得雖慢,愛得卻真。當她為媽媽舞蹈時,眼淚莫名濡濕眼眶。那位患了眼疾的母親,是如何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回家的,每磕碰一下,心就揪一次。那名等了你百年的姑娘,在葡萄架下,石榴花開的季節遇見你,然後生生等了一個世紀……等着永生永世的紅嫁衣……

這些愛讓我頓悟,更讓我羞愧,平時對待雙親,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煩躁時,面對他們總有發不完的火,卻忘了他們的體貼關懷。孝敬是從幼兒園就開始貫徹的理念,我們談論起來頭頭是道,遇到感人故事也會熱淚盈眶,卻總忽略離我們最近的温暖。

所幸的是,劉繼榮她令我看到了生活的枝繁葉茂,孩子打翻水杯是想送上一杯水,沖淡你的辛苦;父母的嘮叨只是記掛你的疲憊身軀,想為你排憂解難;伴侶有時無理取鬧,但總不忘關心你的三時三餐。太多無法用語言表達,只好用行動表達卻無奈跑偏的愛,都是我們觸手可及的温暖。所以別忘了愛,別忘了偶爾停下看看風景。

愛是不死慾望,是疲憊外套下的英雄夢想。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2

天下有志之人雖多,可不是為了放光彩的,又有多少?那篇博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讓我深受感觸。

一個小女孩,因為每逢考試就是排名23,取得了眾所周知的“23號”的別稱。在她的父母看來,這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但在她的眼裏,卻是微不足道的。每每到聚會,別的孩子都盡情綻放光彩,展現長處時,她只是開心的鼓掌,毫不介意比別人少些展示光彩的機會。當父母給她報了大量的輔導班時,她別無二話,只是乖乖的照着做,儘管再累,都始終堅持着。她的志向,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遠大:或是當名歌手;或是偉大的數學家;或是“頂呱呱”的廚師;又或者是大集體的領導人……而是在平凡的世間紅塵中,作位幸福的母親,為他人的光彩盡情鼓掌的人。

回想到我自己,我想要做一個大家眼中光芒萬丈的人,可能只有高高在上,才能被別人瞧得起。但當我認識了這個小女孩後,我改變了那樣的看法——我認為,或許我可以擁有一個平凡的夢想,如果我成不了英雄,那,我就做一個為英雄喝彩的人。

誰説只有智慧出眾才是真的厲害,我是別人眼中成績拔尖的`學霸,別人又可曾想過我也有處處瑕疵,一時比別人地位高是沒錯,但我始終也只是個平凡人。我有和別人一樣追星的時候,我有和別人一樣放飛自我的時候,我有個別人一樣做錯事的時候……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追星是不務正業,但在我看來,我的偶像是我前行的力量,我做一個坐在路邊為他們鼓掌的人,可以給他提供前行的力量,同時又能學習到很多他們身上的優點,就這樣,學無止境,過着屬於我的生活。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我們沒有資格去嘲笑任何人,如果我們成不了大器,那就做一個為成大器者鼓掌的人,為成大器者喝彩的人。如果成了大器,那就尊重那些為我們鼓掌的人,在他們的期待中,更努力的向前進!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3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一書,30個親子故事,平實温暖,細微處關照母愛,童真與親情,還有百味生活裏的點滴幸福,看完滿滿的感動和收穫。

温馨,是劉繼榮文章的代名詞,愛是文章的主旋律。不管主體是兒女、父母還是手足,愛都是文章永恆的主題。而尤其是兒女這一部分最讓人動容。温馨的故事,温情的筆觸,總是那麼輕易的就觸動了讀者內心深處的琴絃。世人皆歌頌父母之愛,卻不知父母之愛難免會有苛責,會因為世俗眼光而帶有功利性,卻沒有意識到,那小小的人兒對待父母之心,才是真正的無私無瑕,如金子般閃耀,而又如玉般温潤,靜默無聲。

作者説,“如果健康、快樂,如果,那是他們想要的生活,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在這樣的一個什麼都飛速前進的喧囂大環境裏,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這樣,希望孩子那樣,多學些知識,少玩耍,多上培訓班,能再多才多藝一些,作文寫得更棒,數學算得更清楚,分析問題更清楚…希望他們學有所成,而不只是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然而文中的母親能無奈接受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是安慰,也是寬慰,真是非常不容易。

在閲讀中,漸漸也明白,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允許他們慢慢長大,或許這才是父母的陪伴之道。想想,其實,當健康、快樂輕鬆滿足的時候,那些“想“那些“期望“,那些都只是我們把自己成長的遺憾、焦慮和不安,一股腦傾注到孩子們的身上。期望他們有一個不同的現在和未來,其實,也只是我們將一個“不存在的自己““強加“到孩子們的身上了。我們都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電影《小王子》裏説,“長大從來不是問題,遺忘才是“,我們遺忘了我們在還是小孩子時的苦惱和歡樂,忘記那時的我們自己曾經也渴望歡笑,渴望快樂和關懷,而不是沉重的課業,每每的被嘮叨和父母沉重的“期望“。《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喚醒了我們那些小時候埋藏心底的寶藏,那些最值得呵護的童心。回過頭,看孩子的小小身影,其實是那麼純粹和單純,又多麼珍貴。

在這本書中分享了許多真實生活的小故事,孩子率真的話語,用心的話語,無掩飾的真情,無論是孩子那雙“清水洗過的眼睛“,還是“拼盡全力為你開的花“,或者“把心裏的荊棘拔出來,種上芬芳的玫瑰“,都讓我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細節,用心回頭去看,這些簡單的`故事背後,卻有着最本真的可貴。

“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依然關於童心,關於純真,成長,親情,友情和愛情。温情之中,打動人心,亦治癒一顆浮躁波動不安的心靈。

是的,“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不妨安下心來做一個健康善良的普通人。——真實,深刻,平實,生活便是這樣,以平常心接受生活的百般面目,在平凡之中找到幸福,或許這便是快樂的真諦,便是人生最樸素的道理。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4

高考結束已有些日子,但是回升依舊纏繞在耳旁,特別是高考作文,網絡也好,報紙也好,個性簽名也好,等等無一不在説這個話題。

高考那天中午,因為我個人特殊原因,不可以上網,我就在關注電視,看了電視,説浙江省的作文題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我就想起了我們當時的作文題是《一枝一葉一世界》,當時我們熱門於小故事大道理吧,所以出卷的考試就給我們出了這道題目。呵呵,這也是我後來自己想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而今年的高考作文是這個,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有看過報紙上的熱門議點,(因為身體原因在家休息)中午時分,我上手機QQ看了朋友們的個性簽名才發現:大家都看過。我當時就在想:是講些什麼呢?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要考生提煉出什麼信息呢?一直在我的腦海裏轉,可是由於各種原因,我還是沒有細細的去讀這篇文章。直到今早,我才讀到這篇文章,就突然想説些什麼的衝動。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講述的是一個平凡家庭出生的女孩的理想。鼓掌大家想到了都是英雄,我們會為英雄鼓掌,而此文的小主人公卻説自己不想成為英雄,想成為路邊為英雄鼓掌的平凡人。

一個12歲的小孩,她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她卻表達了大部分孩子的心聲。在她們的心裏,各種學習的.壓力,各種培訓的累人,剝奪了她們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使得她們浸泡在無止息的題目和學習中,她們才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即使説出來了,被大人撥回來的是:我們都是為你好,你現在還不懂,以後你會謝謝我的。就這樣,孩子就要忍受一切去面對。不管自己是處於什麼目的,她們為了不違背父母的意願,還是會去完成任務的去打發掉時間。但是又有哪位家長會去問:孩子,你今天快樂嗎?高興嗎?而是問:孩子,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而孩子的回答是:就這樣啊!你無聊不無聊啊,説了你也不懂!有些就直接不回答。孩子的臉上卻是烏雲密佈。

曾經也試問過我們的孩子,孩子你們長大了要幹什麼?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做老闆賺錢唄!你們想要當什麼?大部分都不知道,有的就坐在那裏傻笑,我只能説,現在的社會,我們教育到底怎麼樣?誰也説不準,誰也不好評價!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5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説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説,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説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説,你快要成為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着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説,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她輕輕地説:“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靜地織着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彷彿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裏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温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從入學時就被追求第一,追求名列前茅的話語催促着,現在想來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先要做一個身心健康,有平和心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學校可以教會你一些東西可是當你離開學校面對生活的時候,你會覺得你需要的是生活的經驗,很多東西都是在自己摸索中懂得的,是你在學校裏一輩子都學不到的,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別的什麼苦,什麼活都願意自己幹,家長認為應該把時間留着給孩子學習,可當自己的孩子步入大學的時候,有的不會洗衣服,有的連普通的家務活都不會做,這時候或許家長該覺得可悲吧。其實做點日常家務並不會真正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這樣能夠教會孩子在家裏也要承擔屬於自己那個年齡的責任。正如文章最後説的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温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6

今天晚自習,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篇頗有深意的文章――《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作者劉繼榮。這不禁讓我展開了深深的思考。

課文主要寫一個小女孩在班裏一直排在第二十三名的中等位置,她的父母都很為她擔憂。在其他家長炫耀自己家孩子後,她的父母決定“揠苗助長”,不過並不理想,反而退到了第三十二名,她的父母都很困惑。笫一次野餐時,她做出了令人讚歎的事。於是在一篇讚歎人的題目中,全班同學竟都不約而同地寫出了她的大名。隨後她也對父母道出了原因:她想做一個平凡人,不想做英雄。也就是想做題目中那個“鼓掌的人”。

對於這篇文章,有人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都問題:你想做那個被鼓掌的人還是鼓掌的人呢?對這個問題,心裏有不同想法的兩個我開始各抒己見。

第一,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我想做那個被鼓掌的人。畢竟差不多每個人都想成為那個被人讚歎,被人追捧,被人仰慕的“第一名”。這也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想成為家長們讚歎不已、議論紛紛的好孩子,誰都享受那種被敬佩、被誇獎的成就感。

但是,如果沒有那個能力成為人人口中所説的那個第一名該怎麼辦呢?這也就是我的第二個見解了。如果我沒有那個能力達到光榮的第一名,那我也願意做那個在路邊鼓掌的人,默默為人們鼓勵着,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我也願意做一個默默在背後鼓掌的.人,默默為他們做着好事,默默讓他們充滿信心和力量!而我身為在背後給他們鼓掌的人,我也會為自己感到很自豪,因為我也為他們貢獻出了一份力。即使我不能成為人人仰慕的英雄,但我依然是自己心中、父母心中的那個無名英雄。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感到受益匪淺,我非常敬佩小女孩那種與世無爭的心理,同時他也心存善良、大方、寬容。我也希望這個世界回有許多像小女孩這樣有愛的人。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7

請讓我告訴你,那些生命裏有關親人的故事……請一定要留心,這些動人情節也許正發生在你的身邊。這是一本名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前言。這裏邊一共有三十個故事,有一篇文章讓我的心有所觸。這是第四章“最親近的人,最近的情”的第一篇,“母親,我怎麼讓你等那麼久”

這篇文章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母親真的老了,變得孩子一般纏人,每次打電話總是滿懷熱誠地問:“你什麼時候回家?”(我以作者的身份講述)母親的耳朵不好,我解釋了半天,她仍熱切地問:“你什麼時候能回來?”沒有了耐心的我,在電話裏衝母親大喊,她默默地掛了電話。這一次,母親很久沒有催家。姨媽打電話給我:“你媽病了,快回來吧。”我那裏相信,姨媽只是不住地催,我將信將疑還是回去了,還買了母親最愛吃的油糕。車到村頭的時候,我伸長脖子張望着,母親沒來接我,我心裏忽地就有了種不祥的預感。姨媽告訴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就已經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詳。半年前,母親就被診斷出了癌症,只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樣樂呵呵地忙裏忙外,並且把自己的後事都安排妥當了。

我緊緊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顆心彷彿被人挖走。原來,母親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電話叫我回家,想再多看我幾眼,再和我多説幾句話。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裏,還快樂地告訴我,牽牛花爬調了舊煙囱,扁豆花開得像我小時候穿的'紫衣菜。你留下所有的愛,這所有的温暖,然後安靜地離開。我知道,你是這世上唯一不會生我氣的人,唯一肯永遠等我的人,也就是仗着這份寵愛,我才敢讓你等了那麼久。可是,母親,我真的有那麼忙嗎?這是這篇文章的大體內容,我看完之後突然發現,愛,原來這麼偉大。原來,我們在這些歲月中,我們忽略的往往是最親的人。原來,愛就是一次伴陪,愛就是呵護,愛就是吃母親做的飯。愛太偉大的了,也許我們現在還小不懂事,長大了便會發現,母愛父愛的沉重,就連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很重。在父母心中,我們永遠都像孩子一樣,不懂事,可,我們是真的不懂事嗎?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8

這是一本由幾十個温暖的小故事組成的書,書名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書名也是一個故事,在我念小學的時候就讀過這則故事,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告訴我不是成績優秀、特長多就是最好的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舒適的方式生活,只要積極向上、平安喜樂就夠了。當時小小年紀的我第一次覺得有了那麼一點點力量不怕別人詬病“不學無術”之類。

説到此,我不得不感慨一下閲讀真的可以使人內心強大,記得這樣一句話:當你閒時要讀書充盈大腦;當你惱時更要讀書平靜,內化身心。所以這也是我一直會抽空讀書的理由以此來強化內心。

回到正題《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父母角度寫的親子故事;第二部分是子女角度寫的與父母之間的親子故事;第三部分是作者與一些老人之間的生活細則由此散發出來的生活與生命感悟。

説實話像這種收集各種温暖的親子故事書,前面幾則小故事我通過別的轉載週刊都閲讀過,所以一開始它並沒有真的讓我很想讀它。慢慢地、慢慢地閲讀第一部分讓我覺得閲讀這本書像喝一杯温暖清甜的牛奶,柔柔的很舒服。覺得小孩子真的是很有愛也很可愛。雖然有時候沒長大的他們會做些錯事讓大人氣憤不已,但是你不知道你深愛的他們是多麼的深愛着自己的父母,世間親情最難講清,很感動。

如果説第一部分只是讓我眼睛變熱眼圈紅紅的,我想説第二部分的每一個故事沒有一篇是一口氣讀完的,全都是感覺再往後看一個字眼淚就要立刻湧出來,我只能立刻合上書本,像摸到了很燙的東西一樣不敢再觸碰,只等情緒平復,迫不及待再打開閲讀。其中最感人、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凡是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會有奇蹟。”是啊,母親的力量與精神總是超乎想象。

第三部分説的是面對生活的挫折與艱辛不氣餒不放棄,生活就想過山車在經過高處時就看遠方風景抓緊安全帶,低處雖然遠景哪都看不到但是有可愛的小野花。高有高的風景,低有低的美妙,人生處處是精彩,要珍惜身邊每個事物和不離不棄重要的人。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後感 9

做個普通人也無妨

“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路邊鼓掌。”

每個男孩子在小時候心中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有的人長大後想當個警察,可以維護正義,除暴安良;有的人長大後想當個科學家,探索發明,引領科學;有的人長大後想當個宇航員,登上太空,縱觀宇宙。而看見這句“我只想當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我十分詫異。

文中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兒“23號”,每次考試都排名23名,是個普通的中等生,所以被稱為“23號”。一次飯宴上,女兒説起第一志願是當幼兒園老師,大家都拍手稱讚,當她説起第二志願當個稱職的好媽媽時,眾人都異感驚奇。而我認為故事才剛剛起筆。作者和她老公制止她看漫畫書,到退出剪紙班,從超多補習班,到一份份的課外卷子,女兒成績仍穩23名。最後夫妻兩人採用營養品的激勵“揠苗助長”式教育,不進反而退,跌至33名。一次外出中,女兒在別的孩子展現才藝時只在台下鼓掌,但她貼心照料飯菜,在一位奧數尖子和英語高手爭搶一塊糕時,大人們都沒有解決方法的前提下,她提出用拋硬幣方式決定,雖是個簡單的.方法,但又十分有效。返回車上,女兒用自己平時看漫畫所積累的笑點和自己的愛好,為全車人解決焦躁氛圍。一次問卷上最欣賞的人,女兒以49票勝出。原因:善良、熱心、幽默、好相處

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一個人並不是自己成績有多優異,才可以在班上受到欣賞,而是你內心美好本質和對人的態度。女兒雖成績中等,但待人不傲慢、好相處、熱心,所以有49位同學欣賞她,投去自己的一票。

作者也在文末感慨到,自己孩子要是快樂、健康,有自己興趣愛好,做一箇中等生有什麼不好呢?現在的家長也都是這樣的教育理念,孩子健康最重要,其次是快樂與特長,再來是成績。若孩子在學習中不快樂,那麼他們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與趣,也容易傷害身體。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也就是普通而心理健康,能欣賞生命美好的人。他們不像英雄一樣有許多使命,就讓我們做個快樂的普通人,又有什麼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