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十六計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計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十六計讀後感(精選15篇)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

前幾天,媽媽在書店裏給我買了一本《三十六計》,現在我讀完了,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三十六計》這本書集合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戰鬥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如敗戰計有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計;勝戰計有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動、聲東擊西,剩下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本書以精彩的智謀故事為主題,形象生動地講解了軍事知識,讓我們可以輕鬆掌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時又瞭解了相關的歷史常識和文學知識。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幹什麼事情都不能一味地蠻幹,要學會動腦子,用智慧來戰勝困難,取得勝利。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2

媽媽給我買的是《三十六計》連環畫,因為裏面的古代故事太長了,太難懂了,所以沒讀完,但我把目錄全讀完了,我喜歡“打草驚蛇”“空城計”“上屋抽屜”“反客為主”“隔岸觀火”“聲東擊西”“偷樑換柱”“無中生有”“調虎離山”“樹上開花”的計策,還有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我在動畫片上也碰到過三十六計的計策。

最會使用“笑裏藏刀”、“趁火打劫”的是灰太狼,比如灰太狼用大炮攻打羊村,在着火的時候,趁機抓羊就是“趁火打劫”。

喜羊羊經常使用的是“金蟬脱殼”,有一次,灰太狼來羊村抓羊,看到喜羊羊的鈴鐺,使勁兒一拽,竟然是隻戴着喜羊羊鈴鐺的大狗熊。

《開心寶貝之開心超人大作戰》動畫片裏也經常有三十六計,有一個壞人用的“拋磚引玉”的計策,他想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綁架了幼兒園的小孩子,逼好人拿出東西。但是他失敗了,因為開心超人和他的夥伴們把他打敗了。他的計策沒有得逞。

我感覺三十六計很有趣,讀起來很好聽,還很有用,我們要多用三十六計做好。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3

《三十六計》是現代人開創人生局面、掌握為人之道、洞察處事哲學、遨遊職場商以及贏得感情生活的最佳指導書。精讀巜三十六計》,就能體會到這樣的評價一點也不為過。

讀巜三十六計》,我在被其中的故事情節被逗笑之餘,產生了很多思考。每讀完一個謀略,一則故事,我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每當看到故事題目時,我都不自覺地在腦子裏給他設了一個迷底。可是當我一口氣讀完之後,心裏便峯迴路轉:噢!原來是這樣的!這件事情可以這樣去做、可以這樣去發展、而不是自己所預設的那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狼捕黃羊》這個故事。以前我只知道狼會吃羊,覺得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看過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狼捕羊並不是單純地獵殺。狼和羊是兩種對等的動物。羊為了躲避狼,要跑的比狼快。狼為了不捱餓,想進辦法追上羊。在漫長的追逐過程中,狼總結出了一道追上羊的好辦法,終不至於被餓死。雖然這樣的現實對羊説有些殘酷,但也提醒了它們:為了把狼甩得遠遠的,要跑得更快才行啊。

這本《三十六計》中的故事有趣又藴含智慧。小朋友們,你們就盡情地遨遊和享受吧!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4

很早就聽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個俗語,長大以後漸漸的知道《三十六計》,是一本了不起的名著。《三十六計》是中國的十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寒假,我購買了這套《三十六計》。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深深被裏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于軍事。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範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為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為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並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他們作為我們中國的象徵,更應該值得我們去了解,明白。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5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十六計》,你們一定不知道這是誰寫的吧,其實這本書沒有固定的作者,是後人研讀《孫子兵法》和古代的一些戰爭總結出來的戰鬥計謀經驗。其中,第七計是我最喜歡的一計——無中生有計的妙處,就在於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是敵人判斷失誤,從而出其不意地擊敗敵人。大家一定想知道計名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吧,讓我給大家揭開這個叫《草船借箭》的計名故事吧。

劉備為了對付曹操,與孫權結成了同盟。諸葛亮留在東吳輔佐孫權,周瑜讓諸葛亮三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諸葛亮回營後,讓魯肅準備二十艘船、六百名士兵、青布、稻草。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和他取箭,魯肅大惑不解,船在曹軍面前一字排開,戰士們開始擂鼓,魯肅驚慌失措:“曹軍出來,如何是好?”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放心,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輕易出兵。”曹操聽到擂鼓吶喊聲,心想:“現在江面霧這麼大,敵軍突然來襲,肯定有埋伏,不能大意。”曹操下令,只能讓弓箭手將對放射退。於是,東吳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十萬支箭。

這則故事中的諸葛亮就用到了這一計,我們要多多向諸葛亮學習。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6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半書,他的名字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凝聚了中國五千年卓越的軍事思想和鬥爭經驗的智謀全書。我讀過瞞天過海、圍魏救趙、以逸待勞、笑裏藏刀和借刀殺人等等,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笑裏藏刀了。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從前秦國和吳國是對頭,有一天,秦國的公孫鞅帶兵去吳國進攻,到了門口,一位士兵不小心踩到了機關,吳國的公子卯説:”又有不怕死的來攻城了?“,公孫鞅説:”吳城果然堅固“。突然一位士兵説:”吳國的守城將是公子卯。“公孫鞅聽了大吃一驚!因為公子卯和公孫鞅是多年的老朋友,於是公孫鞅就寫信給公子卯,説:”看我們多年的朋友份上,兩國戰爭和平,咱們好好聚一聚吧, 你定時間,我定地點。“其實,公孫鞅是想在附近埋好埋伏早點把公子卯一網打盡。公子卯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了那一天,公孫鞅提前到了一步,把埋伏先埋好了。公子卯來了,他續完舊,公孫鞅就説:”這裏花草樹木又多又好看,真是個藏埋伏的好地方啊!“公子卯説:”是啊,是啊!“接着又來了一句:”啊!“公孫鞅説:”上!“公子卯説:”你真是個叛徒,騙了我的感情!“從此,公孫鞅霸佔整個吳國。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或者他和你説完話,你要考慮一下再答應他。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7

《三十六計》這本書是一本兵書,是中國曆代無數次戰爭的實驗總結,主要講古代人用的計謀。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圍魏救趙;……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我認為最為精彩的,就是“圍魏救趙”一計了。它主張“避實擊虛”,善於抓住敵人的弱點,使敵人受到牽制,從而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功。《三十六計》中“圍魏救趙”這一計告訴我們,打蛇只打七寸,解圍應該從最要害的地方進行攻擊。而他最重要的還是提醒我們要凡事要動腦,要把每一個細節抓住。然後,再想一想怎樣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取得最大的成功,必須思考全面,才能做得好。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平時刻苦學習和觀察。所以,我們需要有敏捷的觀察力,刻苦學習的毅力。比如説,我在學習打羽毛球,打羽毛球就要比賽,而比賽就要講究戰略。羽毛球就很講究戰略,“圍魏救趙”這一計中“避實擊虛”的方法更是經常用。打羽毛球要把球打到空蕩的地方,或者把球打到技術不熟練的人手裏,這樣便用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大的成功。所以,《三十六計》讓我受益匪淺。

《三十六計》是古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我們都應該看看這本書,並從中悟出道理,為祖國未來的發展獻上自己的貢獻。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8

去年,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十六計》。我天天一有空就看,沒幾天就看完了。我一次看完,還看第二次,看得津津有味。

《三十六計》裏面講述的是古代軍事家絞盡腦汁想出的計謀,是古代軍事家軍事才能的精華和智慧的結晶,書中寫了空城計、走為上計、圍魏救趙、無中生有、聲東擊西等古代作戰中的三十六種計謀。這些計謀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古代軍事家的聰明才智,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讓我在生活中開始開動腦筋,有時,我還會運用這些計謀呢!

有一次,我和朋友們玩捉迷藏。我和兩個人躲在門後,看到抓的人一步一步逼近我們,腳步聲越來越近,喘氣聲越來越響。我悄悄和他們説:“你去那邊,你到這邊,我們擺個三角形。你們看到一個人快被抓時,就打響身邊的東西,把抓的人弄得暈頭轉向。”

果然,當我對面那個人快被抓住的時候,我去按響了鬧鐘,抓的人就走了過來。就這樣,抓的人一下子往這邊跑,一下子往那邊跑,好像東西南北都不認識了。呵呵!這招果然厲害!我們用智慧勝利了。俗話説:“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今天,我們這三個“臭皮匠”,真勝過了“諸葛亮”,説不定,我長大也能當一名軍事家呢!

《三十六計》讓我知道遇到困難,要用智慧戰勝它,而不是盲目做事。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變聰明瞭!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9

常聽人們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何為三十六計?懷着這樣的好奇,假期裏,在爸爸的指導下我讀了《三十六計》這本書。這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裏面的每個計策都讓我着迷。許多事不一定都要靠武力來解決,也可以靠智慧。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計——“無中生有”。原文是:“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意思是指本來沒有的東西卻硬説有,形容憑空捏造。漢代謀士東方朔就很好地運用了“無中生有”這個計策。東方朔一開始不受漢武帝重視,他對自己的處境很不滿。為了改變這一處境,他利用宮中看馬圈的侏儒,和“無中生有”這個計策,使漢武帝重新重用東方朔,任命為金馬門待昭。

“無中生有”在現實生活中事例也有很多。比如我們班上的某位同學故意把別人的東西弄壞,然後硬説是別人弄壞的,嫁禍於人,在同學之間製造不必要的矛盾,影響了同學們之間的關係,這是不對的。“無中生有”對敵人可以使用,但是在同學之間萬萬不能使用,否則會傷了和氣,影響同學們的團結。

讀《三十六計》這本奇書,使我增長了智慧,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讓我受益匪淺。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0

這個寒假異常得久,讓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靜下心“啃”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數這本《三十六計》了,在這麼多計謀中,我更喜愛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

大家肯定認識這個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吧!就是他“發明”了這個空城計,讓他智退曹兵取得了勝利。

故事主要講了公元227年,諸葛亮由於錯用馬謖痛失了街亭,只能撤兵。途中,諸葛亮親自率領五千人馬去西城搬運糧草。司馬懿則乘概率領十五萬人馬攻打西城。此時只有二千五百人在城中元法對抗。但是諸葛亮臨危不亂,他命令20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在城前打掃街道,一點兒也不慌張,而自己則待司馬懿來到城樓下時,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地撫琴。司馬懿起了疑心,心想:諸葛亮一向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城門大開,必有伏兵,我若攻城,就中計了。於是讓後軍改為前軍向北撤退。

説到這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覺得諸葛亮用這個計策肯定有他的道理,保準會贏。到底是不是呢?我們繼續。

待魏軍走遠後,諸葛亮捧腹大笑。旁邊的文官都十分敬佩地問:“軍師,您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退兵呢?”諸葛亮笑着回答:“作為軍師,我要識人心。我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他也知道我一向謹慎。我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擺了這道“空城計“讓他不戰而退的。”文官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也打心裏崇拜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在太神了。用現在的話説,我已經成為了他的“鐵桿粉絲”了。但是我也知道,能達到諸葛亮這水平的,也非一日之寒。畢竟他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有了他的成就。所以我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好好學習,做一個小小女諸葛,加油!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1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三十六計》。主要內容是古時候行軍打仗謀略,通過註解與案例。讓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也與我們息息相關,《三十六計》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祖先豐富的哲學思想與深邃的智慧,也反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國學是中華民族千年流傳的智慧,也是先人精心總結的道德範式。它的啟蒙意義,首先在於語言的學習。誦讀國學經典,則可以體會到漢語的節奏感和表現力,昇華我們對於母語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從而達到深度認知的境界。故事啟蒙類的書籍,本來就是作為背誦文本的形式流傳於世的,既簡要,又富有節奏感,琅琅上口,字字珠璣。

通過讀《三十六計》使我對中華民族的祖先那種深厚的智慧,表示無比地敬佩。也讓我對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2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最早聽到的關於《三十六計》的印象。《三十六計》是先人在前人兵法謀略的基礎上總結、凝練而成三十六個計,這是軍事兵法的高度總結。你會發現任何戰爭中都有他們的存在,不管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當然,這其中包括商戰。我們現代人將《三十六計》更多的用在了商業上。

這三十六個計策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如金蟬脱殼、借刀殺人、打草驚蛇、瞞天過海、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等等,這些也都是家喻户曉的成語。可以説每條計我們都能講出一個例子來。如“苦肉計”,我很快就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打黃蓋上演的“苦肉計”騙過了智慧的曹操;如“暗渡陳倉”的劉邦為了掩人耳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騙過了項羽,奪取了漢中寶地;再如“借刀殺人”“美人計”,王充利用“美人計”,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而現在,三十六計都用在了商海中,特別是那種競爭很激烈的行業。如餐飲業,零售業經常打出“買一送一”的噱頭,來吸引買家,其實這就是簡單的將兩件商品的錢相加,這就與先提價再打折是一樣的,這都是偷換概念,也就是《三十六計》中的“偷樑換柱”。談判桌上是無硝煙的戰場,雙方你來我往,也是三十六計可以施展的好地方,“聲東擊西”、“圍魏救趙”、“趁火打劫”等等計策都常被用在談判中。

《三十六計》是一部深奧而必不可少的學問,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當然,我們在生活中可不能亂用這些東西,我們應該本着誠心待人的初心去面對我們身邊的人。放下偽善的面具,張開雙臂去擁抱美好生活。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三十六計》。裏面共有三十六個計策。看了這本書,我學到了好多知識。

三十六計主要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佔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瞞天過海是勝戰計。“天”是皇帝,原意是瞞着皇帝,讓他平穩地渡海。李代桃僵是敵戰計,是指用小損失換大勝利。調虎離山是混戰計,是指調動敵人,己方再乘虛而入,輕取勝利。關門捉賊也是混戰計,是指把敵人包圍一下子消滅敵人。反客為主是並戰計。是指自己先是客人。過了一陣就是主人了。反間計是敗戰計。是指讓敵人產生矛盾,自相殘殺,消滅敵人。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所寫的一部兵書,這部書是他的智慧結晶。我為祖國有着如此輝煌燦爛的歷史而感到萬分驕傲與自豪。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4

讀了《三十六計》,我的心頭湧上一種莫名的滄桑:為了爭奪權位,他們可真是煞費苦心呀!

書中經典的計謀令我十分難忘: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度陳倉……其中,“無中生有”中的一個典故令我記憶深刻:諸葛亮七擒孟獲。講的是諸葛亮一次又一次活捉了孟獲,孟獲卻每一次都説是一時大意,如果將他放了再戰,諸葛亮未必能抓住他。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地放了他,當第七次抓住孟獲時,愛面子的孟獲心服口服,便誠心歸順。諸葛亮也將奪下的地方全部歸還,並讓他繼續當蠻王。蠻方也一直相安無事。

《三十六計》令我認識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生性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周瑜……

這本書令我知道了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希望大家都來看一看!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三十六計》,為什麼特別呢,因為這本書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智謀全書,它精練地概括了中國曆代智慧謀略的精華,是一部“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這本書共講了六大戰計,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個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

這麼多的計謀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計是“偷樑換柱”,它講的是宋、衞、蔡三國要攻打戴國,鄭國得知這個消息後,想趁此奪取戴國,就假裝派上將公子呂去援助戴國,鄭莊公藏在公子呂的車裏,在進到戴國後,鄭莊公從車裏出來指揮軍隊,輕而易舉地戰勝了戴國守城的士兵,並聯合外面的士兵一起奪取了戴國,擊退來攻擊的宋、衞、蔡國。

從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偷樑換柱”的真正含義是: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暗中調包,使他們內部發生矛盾或使他們力量減弱。當時的人們之所以那麼聰明,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的知識,讀過很多的書,學富五車,才能想出這些計謀。我們,也應該向他們一樣,多讀書,才能變得更聰明,才能幹成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