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易經讀後感(通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易經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讀後感(通用5篇)

易經讀後感1

《易經》寫的是主人公沈琵琶(即張愛玲自己)從港大求學到二戰中香港失守、回返上海時期的內容。書中涉及到一大家子的混沌關係、人性在物質下的黑暗、香港戰亂時期的艱難生活及男女學生的些微混亂關係、與比比的友誼。當然,最重要的是首次詳細地披露了她(沈琵琶)與母親(露)摻雜着現實利益的難堪的關係,尤其是錢,使她看清了她母親,也一點點地毀了對母親的愛。一股冷涼寒意鑽到骨髓裏。相比之下,她在姑姑(珊瑚)那更依戀、更覺温暖些。

她曾帶笑地對她母親説:“我心裏一直都過意不去……可是我會把錢都還給你的。”她對母親的愛令人心疼:“爸爸沒有傷過我的心,我從來沒有愛過他。”當歷史老師佈雷斯代資助她八百元,卻被她母親在牌桌上輸光了時,她想“八百元,為什麼偏偏是八百元”。

她寫到自己的窮,當姑姑為省錢自己包包子吃時,她這樣寫“琵琶喜歡這些包子,皮子硬得像皮革,她偏喜歡吃,吃在口裏像吃的是貧窮。我們真窮,她心裏想,眼淚湧了上來。”這是一個太悲的故事,繁華落盡,往事成煙,忽忽若失。她的回憶是沉重的枷鎖,劈傷讀的人的心。可是,她的筆調,一貫地,緩慢,如船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她的筆下沒有什麼特別驚心動魄的情節,照舊地,瑣碎的細節一路流淌下去。我覺得,她不像在寫小説,而只是在訴説生活,瑣碎、平凡。可是,看的字越是這樣的沉靜,説的話越是帶着笑,然而,捕捉到的卻是更深的悲與辛酸,直惹引你唏噓與黯然。在戰亂中寄人籬下、孤苦伶仃時,她説“失去生命,她失去的是什麼?也許是活下去的機會吧。可是活下去的機會不等於是生命,生命沒有近似的東西……她真正活過嗎?太多的事情總是不請自來……太多的事情,卻又一無所有。”

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單個人在繁華喧鬧、無窮無盡的世界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這個世界上到底誰比誰更幸福?我們誰也不清楚,也許大家都生活的很難。

易經讀後感2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挺起,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瞭解。現在,藉着團校視頻授課,有機會看了曾仕強的《易經的奧祕》,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於易經,真得感覺很驚訝。

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陰陽説,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於已經相關。

聽着他的陰陽説,感觸很深,手指的活動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感覺到了手上的神經均與大腦相連,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父親讓我多活動手指,當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該怎麼讓我的手指活動起來,因此有空沒空就幫媽媽做做家務。現在瞭解了,原來他是想讓我的大腦發育起來。想着老一輩人都有這種思想,他們沒有讀過書,更何況讀易經,卻知道的比我們讀書人還多,我們還得藉着他人的講解才能理會到,不知道是他們的經驗還是祖父輩人的潛移默化。不過這確實管用,手指經常活動,發現自己靈活了很多。

看着曾仕強的講解,聽着他的解讀,理解了很多小時候父輩人的教育,因此現在要多活動活動,特別是手指活動,雖然大腦已發育的差不多,但相信還是會有助於大腦靈活。

易經讀後感3

《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它充滿着神祕的色彩,許多人都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種種感情,我閲讀了。

其實,我並非直接閲讀的《易經》,我文言文水平較差,我閲讀的是曾仕強教授對《易經》的解析,間接閲讀了《易經》。曾仕強教授是著名學者,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學者。感觸頗多,其中《胡雪巖的啟示》尤甚。

這次閲讀曾教授的解析,認為觀點都比較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現在,許多人對易經有不少誤解,當然,更多的人是對易經不瞭解,儘管他們血液中有着易經的基因!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覆覆,無窮盡也。

都説是外國人提出的自然辯證法,其實不是的,也有人覺得是近代我們中國處處落後,又不求進取造成的這種想法。其實,《易經》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辯證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國早了好幾千年,並且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易經不光是辯證法,它是一個系統,一個有機的系統,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系統,比當今的網絡系統還要大,網絡的發明歸根到底也是與《易經》有關係的。

《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易經説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

什麼叫知識?知識是會被時間否定的東西。

什麼叫智慧?智慧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外國人做的東西,從本質上説他們追求的是知識,所以,他們有那麼多的專利知識產權。

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説,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麼重視知識。最開始説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麪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後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這種很乾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裏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結晶。只能用這些來表達;我把上天所賜予的滄桑和考驗,都銘刻在這如石頭般的堅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愛。它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所在,無所不在。以一個昏昏噩噩的身影和無燈無燭夜自明的無我境界。也許到你死時也不會明白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後人們翻開這些曾經的思想,這些在漫漫長夜中並射出的火花還在我們面前,光芒萬丈,人們無法解釋這黑暗劃過的每一道光閃,令這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無邊的痛苦。

來時歡樂去時悲,空往人間來一回。我生之前誰是我。我死之後我是誰,不如不來也不往,也無歡樂也無悲。

易經讀後感4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一感悟:心有乾坤神閒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着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遙。

第二感悟:鍥而不捨奮發進取——磨掉幼稚

如果説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麼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説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説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三感悟: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四感悟: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五感悟: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裏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六感悟: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七感悟: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八感悟:以退為進蓄勢待發——鼓足幹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卧薪嚐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九感悟: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易經讀後感5

其實上個學期已經通過團校學習了一些有關人際關係的知識,但這學期在看過了《易經的奧祕》之後,我對這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更深的瞭解。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自身的專業素質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懂得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手段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多也顯得更為重要了,越來越多的事都建立在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上。也許現在作為學生我們還不太能完全理解和體會到正確的溝通的重要性,但當我們真正踏上社會的那一天,我們就會發現現在所學到的知識會有多麼重要了。

在《易經》中,分為乾卦和坤卦,代表陽和陰。很明顯在任何事中,陰陽都需要互相扶持互相彌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仕強教授談乾卦坤卦和上下級的關係。老闆好比是乾卦,有權利決定任何事,而下屬則好比坤卦,乾坤都離不開彼此,老闆和員工也緊緊聯繫在一起,所以如何跟老闆溝通是一門學問。我們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在老闆需要參考的時候可以提出我們的建議而且能順了老闆的心,讓他樂意接受。在這點上,和珅無疑是個成功的典範。由此也可以看出,這種本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要在平時從各個細節去積累去學習。

曾仕強教授通過很通俗化的語言和例子從很多方面詮釋了這本濃縮了中國古代眾多賢德智慧的書。之後才發現,原來《易經》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高深莫測,也不是用來算卦的,只是通過乾坤卦象來告訴人們這個世界的一些本質,也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雖然只是看了短短的幾次視頻,但我感覺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希望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