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通用6篇)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1

吳放老師的《 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到處瀰漫着“和而不同”的味道,與中國古代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芳香達到了高度的契合。這種契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吳放老師所追尋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完滿、和諧的人性;另一方面,吳放老師彌合人性所憑藉的“教育理念”是“和而不同”的完美代名詞、最佳詮釋者。

在書中,吳放老師從幼兒的現實生存狀況出發,探討如何使幼兒走向完滿、和諧的狀態,從而使不同的幼兒通過教育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表面上,吳放老師雖然只呈現了短短50封信,引出她的幼兒教育思想,但實質上,其思想的立足點卻在於個體生命的存在。所以,拋開作者的宏觀目的,其思想體系本身是彌足珍貴、值得體味的。

薄薄50封書信,字裏行間到處瀰漫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之美,在一遍遍的閲讀中,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可以説,作者深刻的思想中折射出的幼兒教育的閃光很美、很美,美就美在“和而不同”的滲透與彰顯。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同”,不是單一的聲音,而是強調不同聲音的存在,甚至是不同聲音的對抗。這樣的“和而不同”是建立在不同與差別基礎之上的富於生命力的開放、多元的系統,是真正的和諧、辯證的和諧。這種和諧在於異質要素的統一而非同一,而且,異質要素走向“和”的前提是“不同”的真實存在,對“不同”的充分承認,只有這樣,異質才能產生新質,天地萬物才能在衝突中達到融合的境界。

中國古代文化中這種“和而不同”的智性之光,在吳放老師的《 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彰顯得淋漓盡致。吳放老師經常讓新老師做的一個練習是挑出班上最讓人“頭痛”的三個孩子,寫出每個孩子的五到十個優點和長處。不少教師寫完之後都吃驚地説,想不到這孩子居然有這麼多的長處,我以前怎麼從來都沒有注意到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的思維習慣傾向於用比較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周圍的一切,這就好比我們只從一個窗口向外看,能夠看到的當然就很有限。她強調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打開了許多這樣的窗口,我們能夠看到的自然就要全面的多了,其解釋的就是“和而不同”的完滿、和諧的教育理念。

總之,不管是吳放老師整本書所折射出的智性光芒,還是具體層面所流露出的教育光輝和“美”的光彩,都無不洋溢着一種“和而不同”的和諧之美。而這種美正是幼兒教育思想的堅實根基,倘若抽掉了這種根基,幼兒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論述便是形同虛設,沒有分量可言。所以,一切教育之美就美在“和而不同” !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2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書,作者以書信的.形式,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比較高深的理論內容聯繫實際,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並且通過真實的案例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生動的例子讓我對此書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每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流露出了快樂又真實的心情,在她看來,和孩子相處是那樣的簡單、自然。

大自然給人一種無盡的力量,成人喜歡大自然,喜歡呼吸新鮮的空氣,喜歡聆聽清脆的鳥叫聲,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對於孩子來説,大自然就是一個大課堂。書中第41封信中也説到,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擁抱中快樂成長。文中一開始就提到“向自然性”,只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鋼筋水泥的大都市建築使我們遠離了大自然,孩子們的“向自然性”都被壓抑着,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的“向自然性”得到充分的滿足。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除了走向大自然以外,我們也將大自然帶回幼兒園了,那就是我們的自然角。其中,種植和飼養是最簡便易行的兩個方法了。先説説種植,種植活動能夠滿足孩子們對探索的需求,他們能夠獲得許多從書上得不到的東西,例如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親自動手、親身感知來了解植物從種子發芽、長葉、開花到結果的過程。

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產生各種疑問,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機會,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讓孩子做好種植記錄,把自己的發現、試驗結果和心得體會通過圖畫或文字記錄下來。再來説説飼養,飼養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恆心。讓孩子學習飼養小動物一定要強調孩子的參與,從領養小動物開始,給小動物取名字,到每天飼養、觀察、照顧,都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老師和家長不要包辦代替,要讓孩子成為自然角的主人。

結合生活實際,我們常會看到這些情況出現:自然角是為設而設,四季常青物較多,因為比較容易照料;孩子的參與率不高,老師包辦的較多等等,其實自然角對於孩子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為孩子創設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然角。

感謝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示,我會繼續品讀,結合生活實際,切切實實的去和孩子們一起跳舞。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3

拿到這本書,細細品味書名,簡單中卻又透着一絲神祕,另人很是嚮往。和孩子一起跳舞,不難看出,書中的孩子是幸福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作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又收穫到了怎樣的意外呢?

看過第一封信,我就被吳老師生動的例子給吸引了。同時我也感到慶幸,因為這本書和我們以往所拜讀過的不一樣,這些事例是緊貼我們生活實際的,我相信它帶給我的不光是啟發。在第一段話中,吳老師就告訴我們|:孩子們每天都會教給我很多東西,他們教我把空洞的教育理論變成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他們更教我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世界,而這個世界真的就變得美好多了。在她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鮮明的個性,就像信中所説的喬嘉,老師會因為孩子的一句話而高興一整天。可想而知,孩子在她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喬嘉的每一次手工活動,在老師看來都是那麼的富有創意,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可能只是幾張會惹人生氣的畫紙。不同的老師眼光真的是有所不同?我想,那是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所差異,所以才導致了看待孩子作品的眼光也有所差異。從信中得知,吳老師很喜歡和孩子交談,她喜歡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所做的每件事情,她都能從孩子角度出發去看待,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我想,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是快樂的,老師也能從孩子天真、充滿想象的創作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和樂趣,而不會為了那些看似是一堆“亂七八糟”的作品而生悶氣了。文中還提到了孩子的媽媽麗莎,為什麼吳老師在文中對於孩子和媽媽的對話、動作會描述的如此生動,我想,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和一顆愛孩子的心,是很難描述得如此細緻入微的。

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總是在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要求孩子呢?平時會花多少時間來了解孩子,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呢?

和孩子一起跳舞,也許就是:走進孩子的世界,充分尊重、細心觀察,體會成長、體驗快樂。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跳舞吧!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4

好書《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學者吳放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歷撰寫的,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讀這本書時,我通常是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快速地打開書本,投入地閲讀一兩篇,調節一下緊張的情緒。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善於傾聽與理解兒童;具有敏鋭的專業的眼光,仔細觀察與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過環境的創設,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既有精深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值得我用心去學習與效仿的。

兒童是聰慧能幹的。書中講了兩個殘疾兒童的故事,以此來充分説明:每個孩子各有所長。認識有不同能力的兒童,這是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誨。陶先生曾説過:“人人都説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孩子身上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給他們創造機會,孩子的才能就會展現在你面前。

兒童是富於想象的。書中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喬嘉,她每天放學離開幼兒園有一個固定節目,扮演各種角色與母親遊戲,通常是小動物,偶爾也會當一兩次其它角色。這在孩子們的生活裏隨處可見,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外,孩子也會把各種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對象(即泛靈説),孩子還會將一種物品想象成另一種物品,或者做一個動作來代替。正是有豐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順利地遊戲,在想象與遊戲中,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悦的。

“孩子像太陽,每天把光明帶給我們;孩子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會綻放;孩子像濕的水泥,千萬當心你會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印記……”孩子就是這樣的,需要成人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成為社會的棟樑。

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也祝願大家擁有美好的心靈,永葆青春的活力。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5

這本著作的作者是旅居美國的華裔教育專家吳放教授,書中以信箋的方式向我們描述了筆者走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歷程,收納了吳放老師的發給好友的50封信件,分別有童心篇、課程篇、教學篇、行為管理篇、家園溝通篇、隨感篇七個部分。涵蓋了教師教學的各個方面,對我的理論思考和教學實踐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是一本好書。

喜歡書中的每一個篇章,因為是同行,更因為同樣喜歡這份工作,所以在每篇文章中都有共鳴之處,從中感受到筆者對兒童、對教學、對家長的工作理念。

吳教授喜歡並善於觀察兒童,在童心篇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展現筆者不同的觀察角度,有對一位兒童的跟蹤觀察,有對兒童互動交流過程中的偶發性觀察,有對班級寵物小兔和孩子之間的活動記錄,有對特殊兒童的特別觀察,處處體現出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和關注,尤其是特殊(盲童、肢殘)的孩子的教育和照顧,讓我非常感動,在一個班級中有兩個不同殘疾的兒童,想必對老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制造了不少難處,但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上帝特別眷顧的孩子”那種戀愛和寬容,真實看見了兩個小傢伙的樂觀和向上,他們和夥伴間和諧的交流,他們在活動中積極的表現,感受到他們性格的陽光和燦爛,孩子們真的在吳教授的班級中享受着童年的快樂,殘疾對他們來説沒有絲毫影響。

佩服吳老師對孩子心理環境創設的能力,給特殊兒童創造和正常孩子同樣的教學機會和條件,沒有把生理殘疾作為孩子不能做或者不想做的藉口,任何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有困難也應自己解決、有機會要積極爭取,培養特殊孩子自信、自強、自立、樂觀的性格是吳老師和孩子的家長共同的願望。為孩子默默支持、幫扶、付出愛心的老師最終道出自己和特殊孩子接觸中的感想:“我對自己教過的身有殘疾的孩子們格外地偏愛,但這種偏愛不是出於憐憫,卻是出於感激。”感激孩子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感激孩子對於她的影響,“教我把眼光放得更遠,使我的心胸更加開闊,更加懂得真心每一個生命。”從殘疾孩子身上學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博愛的胸懷,使我這個讀者也深受感動。

同樣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吳老師,我會怎樣對待那些孩子呢?我相信我的愛心不會比筆者少,但對待孩子的方式和針對他們的教育理念會怎樣定位呢?通過這兩個生動而又温馨的例子,為我和同行們指名了一個方向,特別的關注、特別的幫扶、特別的鼓勵、特別的指導,但不是包辦和寵愛,是給孩子同樣的機會和條件,給與更多讚賞的目光和言語。

在課程篇中,我可以瞭解到美國對幼教的不同劃分方式,2—4歲是學前班階段,5歲是幼兒園階段,6歲開始小學階段。同時對不同領域的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印象深刻的是對早期閲讀的詮釋,提出“幼兒期閲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創設寬鬆的閲讀環境,和孩子們席地圍坐,在老師翻閲優美繪本的同時,傾聽老師娓娓講述感情十足的故事。鼓勵孩子自主閲讀、堅持閲讀,養成讀書的習慣也是吳教授崇尚的理念。

這本書值得我經常重複閲讀,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學習,需要在今後的時間裏潛心閲讀,從中獲得更多的感悟。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6

暑假讀了吳放老師著作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如何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吳放老師就如何把握“和藹可親”與“嚴肅”的尺度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得出了“和藹可親”和“嚴肅”並非相互對立的這一總結性觀點,並將這兩類教師都歸入“民主型”教師這一類別中,就“民主型的教師”提出她獨到的見解,值得細細回味。

“和藹可親”與“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度”的問題。

和藹可親的老師一定具有這樣一些特點:他們對孩子的需求非常敏感,能夠及時作出迴應;他與孩子打成一片,會用孩子們的眼光和頭腦來看待和理解問題;他欣賞孩子的每一個特點;他與孩子的交往熱情積極.對孩子的態度親切樂觀,他創造條件讓孩子們自主的解決問題,作出決定;他引導孩子們積極探索,不斷髮問;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來平等對待,在最具挑戰的情境中也能尊重孩子的人格。

再來看看嚴肅的教師應具有什麼樣的特點:他對孩子説話算話,始終如一,信守承諾,以身作則,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機會,隨時準備幫助孩子們;他不怯承認自己的不足,能為孩子做出努力向上的榜樣;他嚴謹對待自己的每一個教育活動,認真反省,追求完美;他平等對待班上每一個孩子,不論親疏,沒有歧視。

仔細看看以上特點,大家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和藹可親”類的特點多是教師該如何對待孩子,而“嚴肅”類的特點強調的是教師自身的專業修養與追求。換句話説,“和藹可親”是針對孩子而言,“嚴肅”是針對教師而言。“和藹可親”和“嚴肅”應該同是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追求的境界。

首先,民主型的教師對幼兒的要求明確,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同樣的行為標準,為幼兒提供了清楚的行為界限與學習目標。我們知道,任何個性品質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反覆的強化,而教育中的一個大忌就是教師反覆無常,幼兒無所適叢。當幼兒明確了的目標,又經過教師前後一致的強化以後,外部行為標準才能逐漸內化,成為幼兒自己的行為習慣。

其次,民主型的教師不但給幼兒提出要求,劃清界限,而且能夠耐心地為幼兒解釋原因,告訴他們為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做了以後的後果可能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教師會及時地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反饋,強化他們已經形成的概念,鞏固學習成果。

再有,民主型的教師能夠平等地對待幼兒,他們尊重幼兒的人格,悉心呵護幼兒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對他們合理的要求及時給以滿足。他們會給幼兒最大的自由度,讓孩子們在可能的範圍內去隨心所欲地探索,去提問,去做決定。

一直以來,我自認為,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心就算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看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遠非如此,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有人説,孩子就象種莊稼,種什麼它就長什麼,一個好的老師教出的是一班好的孩子,同樣,一個壞老師也會教壞一個班的孩子,所以説,教育的藝術是我們不斷的追求的境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只有把握好嚴與慈的尺度,才能做個幼兒喜歡且不失威信的好老師,做個“民主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