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一雙看世界的眼睛——讀《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雙看世界的眼睛——讀《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雙看世界的眼睛——讀《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有感

咱們中國的文化底藴深厚、源遠流長,學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小學階段,很多孩子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況,老師教起來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一直有個疑惑,外國的老師是怎樣教語文的?外國的小學生又是怎樣學習的呢?自從我讀了《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我才明白我們之間的差距。這本書的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的吳忠豪教授,吳教授給了我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看看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則能更好地知道我們的教學得失。

中國的語文教學,歷來以閲讀教學為中心開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語文教學中識字、聽説、寫作都是圍繞着閲讀開展,在閲讀中識字;通過閲讀學習寫作,即讀寫結合:結合閲讀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等。在聽説讀寫四項任務中,閲讀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

第二,我們語文教材主要是閲讀教材,聽話、説話、寫話沒有獨立的教材。

第三,閲讀課時佔絕對優勢,超過70%。

我曾在別的教授講座上聽到或雜誌上看到國外的閲讀教學,似乎都是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學生在教室裏或到圖書館、閲覽室裏自主閲讀,不少人也大肆宣揚,似乎西方經濟發展迅速、學生創造力強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他們的那種閲讀課,是指使用分編型語文教材的閲讀教學,在紮紮實實訓練語言基礎知識的課程之外,他們的閲讀課的確有聲有色,的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創造性閲讀為主。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他們閲讀課中方法論思想的滲透。我們都知道,掌握了規律,掌握了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而分編型教材使用國家的這種思想在閲讀課中體現得非常具體、鮮明。比如美國閲讀教學中的小型課,就是很鮮明的例子。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是解讀文章,而是交給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技巧。如一年級的課題《怎樣理解不認識的詞語》,五年級的課題《如何解決閲讀中的疑問》,都是着眼於閲讀策略的教學。學生學到的這些策略性知識,可以廣泛地運用於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在今後的工作中也經常用到。

看看外國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的確立、教材的編寫,如美國的閲讀教學不僅給出了達成的目標,而且非常具體地給出了每學年學生閲讀進步的測量方法和時間,還非常具體地舉出了檢測目標達成的具體表現,再對比我們自己的教材、課程、目標,最比覺得缺陷越多,我們的閲讀課完全是取決於每個老師自己對教材的瞭解程度,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普通老師所能改變的。既然不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那就只能改變自己。現代語言學認為:兒童語言的發展是在活動中獲得的,是兒童生理成熟和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其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活動中獲得的。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幾乎所有的閲讀技巧、策略都是自己在長期的閲讀中摸索出來的,既不成體系,也不見得完全科學,很多時候閲讀方法甚至還很原始。所以我們應主動積極地提供能激發和支持兒童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情境,讓兒童從使用語言中學習語言,從説話中學習説話,從聆聽中學習聆聽,從閲讀中學習閲讀,從習作中學習習作。我們在平時的閲讀課中,教學目標要單一,從學生的疑問入手組織教學,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這樣我們在講讀課文環節中教學目標就能夠集中,教師無需再去考慮如何結合講讀安排、聽説寫作和語文知識教學等內容,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也使得閲讀教學的複雜程度大為降低。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操作相對簡單,還避免了什麼都得管,結果什麼都管不過來的尷尬局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們在吳教授的《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的思想引領下,以學生為中心,着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跳出廬山,遍覽羣山,方能更好地領略廬山的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