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9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91K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滸傳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900字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

通過杜興,楊雄與石秀才知道,這獨龍岡是由三個村子相連,中間是祝家莊,東邊是李家莊,西邊是扈家莊,這三個村子為抵禦不測,防止梁山冒犯,結成了生死同盟。

現今的杜興,正是這獨龍岡李家的大總管,他想借這三家是生死同盟關係,與祝家要回時遷。

李家莊主人“撲天雕”李應,應杜興的要求,便修書一封,派個副總管去祝家贖回時遷,祝老爺同意,可祝家三兄弟不同意。李應見此不成,又給祝家修書一封,派杜興去,杜興被祝家罵了回來。失了面子的李應,全身披掛,親自去祝家要人,同祝家三公子祝彪打了起來,不幸中了祝彪的暗箭,傷了臂膀,是楊雄、石秀、杜興救回李應。

李家與祝家這場衝突,都錯也都沒有錯,李莊是義字當頭,卻忘了三家結盟的旨宗。祝家以抵禦梁山強盜為由,不放時遷,同李家鬧翻了,壞了同盟關係,這是個不明智之舉,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李應為贖救時遷,兩修書信,親自上門索要,落得傷了臂膀,算是盡心了。此事可見李應是個重江湖意氣的好漢,這一點後來被宋江利用。李應給了楊雄和石秀一些金銀,便閉門謝客了。

楊雄、石秀上了梁山。晁蓋與宋江面對楊雄、石秀、時遷在祝家莊的遭遇,產生了分歧,晁蓋認為他們的行為辱沒了梁山,要殺了楊雄、石秀,然後蕩平祝家莊,以壯梁山之威,而宋江認為,此事是因時遷而起,不關楊雄、石秀什麼事。祝家本來就以梁山為敵,應將計就計拿下祝家,若勝不但能壯軍威還能收穫幾年的糧食。

宋江説:“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山寨不折了鋭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宋江的主張得到吳用、戴宗及眾好漢的支持。

宋江又勝了晁蓋一着。宋江完全可以同晁蓋私下裏商量好,再做決斷,或開個常委會再定奪,可宋江總是挑戰晁蓋的臉面和權威,而每每得逞。這是宋江有意為之。

宋江領二隊人馬,二十多位好漢,六千士兵,幾百匹軍馬來打祝家莊。這就是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宋江一打祝家莊以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在明處,人家在暗處,沒有知彼便冒進,結果損兵折將,楊林、黃信被俘。好在石秀探得了真實情報,才避免了更大的失敗。

石秀與楊林同去刺探情報,石秀就棋高一着。所以説石秀是個極心細的。説時遷是小偷,楊林也是個小偷。如何見得,看鐘離老人説:“有人認得他,從來是賊,叫做錦豹子楊林。”

梁山有幾位以小偷為業的?除了時遷、楊林還有誰?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2

《水滸傳》,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主要講述了一百單八將因各種原因陸續上了梁山泊開始聚義,漸漸成為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滅田虎、除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具有悲劇色彩的英雄故事。但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最後只得剩下寥寥無幾。

《水滸傳》書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都經過了作者的精心的雕琢,個性極為鮮明:大義凜然的及時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鋒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風李逵、貪圖女色的矮腳虎王英、深明仗義的小旋風柴進、熱情豪爽的花和尚魯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性格各異,為着這份“忠義”結成了亂世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們終究匯聚於梁山泊上開始了他們的對抗當時腐敗黑暗的朝廷的起義。屢戰屢敗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漢們拋出“橄欖枝”———招安。

其實這正是樑上好漢們的眾望所歸。尤其是宋江,這更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結果,畢竟為官比為賊要好名聲啊!然而!這卻讓他們走向了“不歸路”。他們幫朝廷掃除了障礙,讓王朝得以鞏固,得到的回報卻是戰死沙場、顛沛流離、慘遭謀害。原本在梁山春風得意的好漢們如今的晚景淒涼。不由得讓人心中唏噓不已———身處亂世的他們,原本可成為亂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後一步走錯了。其實是“造化弄人”啊!他們原本為落草為寇,身為“義盜”的他們最令當時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懼。當他們的實力漸漸減弱、分散時,在原本是“敵營”的朝廷中裏必然有諸多“仇家”虎視眈眈,這般情況下怎能有好的結果呢?這便是他們的可悲之處———“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宋江與李逵飲毒酒一事”是全書中最令我感傷的情節。當中兄弟們紛紛離世,自己與李逵即將不久於人世時,腦子裏浮現出一個又一個昔日的美好時光時,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錯路,投錯主了。當如此悲壯的場面在上演時,我想恐怕憤慨之意最深的並非是我,而是此書的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畢竟宋江這等英雄們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實這樣的悲劇也可反襯出當時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亂。我想當作者寫完這本書時,恐怕會感慨萬千。即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為如此亂世唏噓。

當我看完《水滸傳》時,有着些許茫然,也概歎着今朝中國並非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謂為太平之世,身處之中還算幸福。作為未來中國的接班人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爭取創建祖國的美好未來。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3

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戒刀兩口,擎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

水滸傳中的武松可以説是一個形象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盡顯英雄本色。他敢作敢為、恩怨分明、有仇必報,豪爽的性格深深吸引了我。

如此光明磊落,行俠仗義之人,最終為何選擇出家?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再次走進了《水滸傳》。

“小人因與哥哥報仇雪恨,犯罪正當其理。”

武松父母早亡,他跟着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後來武大郎娶了潘金蓮,本以為一家人其樂融融,可悲劇也開始了,潘金蓮背叛武大郎,不斷和西門慶來往,她聽了王婆的建議,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後,憤而報仇,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流放孟州。

孟州的張都監請武松來家,還將丫鬟玉蘭許配給武松,武松也沒拒絕,也想成家立業。可沒想到張都監和玉蘭將其灌醉後誣陷他偷盜。武松又被流放到恩州。在途中遇到兩個心懷不軌的人,從而得知蔣門神等人都在張都監家裏,他趕回孟州,先到張都監家裏,不分青紅皂白,將丫鬟、管家等人都殺死了。到了鴛鴦樓,二話不説,舉起刀就砍。不一會兒,張都監、蔣門神等人就成了刀下鬼。他在牆上用血寫下了八個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經歷了這些事後,武松對家庭似乎沒有那麼嚮往了。而他的好友們也相繼離去。

最與他親近的是張青,孫二孃,施恩,宋江和魯智深。可最後,魯智深坐化了,孫二孃被杜微飛刀殺死了,張青死於戰亂之中,施恩也在常熟之戰中落水而死,武松也在討方臘中斷了左臂。而宋江得知武松斷臂後,只冰冷冷地説了一句“任從爾心”,竟然隨便武松幹什麼了。這是一個結拜兄弟該有的口吻嗎?這是一個曾經一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該有的口吻嗎?這是一個梁山老大對為自己立下功勞的兄弟該有的口吻嗎?當然,武松明白一個好漢斷了手臂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不能再替天行道、為民除害,不能再在江湖上呆下去了,也意味着人生不再為自己所願。

此時的武松,因為兄弟的離去,自己的斷臂,他已經心灰意冷了。

“我平生只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

其實,早在孫二孃把武松打扮成頭陀時,成了行者,便説這是“前緣前世”。

現在看來這算是“劇透”了。武松已經看破紅塵,看破世俗,對這世間不再留戀。似乎出家對於他來説才是最好的結局。

武松是孤獨的,也是值得敬佩的,與那些沉浸在金錢和美色的人相比,他更是值得尊敬的。他本可以帶上金錢,過着一輩子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是他不願意。他不願意苟且的活着,如果沒有用自己的雙手在有生之年創造出自己夢中的天地,他也要在佛經聲聲中尋找。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4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5

《水滸傳》宋江是一個備受江湖好漢推崇的大哥,他走到哪裏幾乎都受到跪拜。的確,如武松所説:江湖上都道他是個及時雨宋公明,且又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確實,武松和宋江在柴進府相識後,宋江將出些銀兩,與武松做衣裳。而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自取出一箱段匹綢絹,做了三人的稱體衣裳。而武松在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心情好了許多。

後來武松要去看望哥哥,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武松謝了柴進,縛了包裹,拴了梢棒要行,柴進又治酒食送路。武松穿了一領新衲紅綢襖,戴着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宋江道:“弟兄之情,賢弟少等一等。”回到自己房內,取了些銀兩,趕出到莊門前來,説道:“我送兄弟一程。”宋江和兄弟宋清兩個送武松,待他辭了柴大官人,宋江也道:“大官人,暫別了便來。”

三個離了柴進東莊,行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別道:“尊兄,遠了,請回。柴大官人必然專望。”宋江道:“何妨再送幾步。”路上説下閒話,不覺又過了三二里。武松挽住宋江説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幾步。兀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鍾了作別。”三個來到酒店裏,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梢棒,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便叫酒保打酒來,且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搬來擺在桌子上。三個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武松那裏肯受,説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纏袋裏。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梢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才轉身回來。

行不到五里路頭,只見柴大官人騎着馬,背後牽着兩匹空馬來接。宋江望見了大喜,一同上馬回莊上來。下了馬,請入後堂飲酒。宋江弟兄兩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

這裏宋江對待落難的武松幫助真是非常及時,當時武松在柴進莊上因為武松的性情剛烈讓柴進有了怠慢,是宋江的到來給病中的武松送來温暖,後來在與宋江相處了日子裏,柴進也對武松好了許多。等武松離開柴府時,宋江送了又送,這讓武松甘心結拜義結金蘭,真是情真意切及時雨宋公明!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6

《水滸傳》是我最喜歡的書籍。在我心中,沒有任何書可以代替的了它,它不僅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水滸傳整篇都在突出“忠義”二字。起初,教頭王進被高俅陷害,逃到史進莊上;後來史進到渭州找師父,遇到了提轄魯達,魯智深因為三拳打死鄭屠,出家當了和尚,來到大相國寺看菜園,結識了林沖,林沖最後被逼上梁山。怎奈王倫要一個投名狀,林沖下山等了幾日,只等到楊志。楊志後來奉樑中書之命押送生辰綱,晁蓋等人在黃泥崗把生辰綱給劫走了,朝廷派鄆城縣衙竭力捉拿晁蓋等人,而鄆城縣押司正好是宋江——便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梁山起義。後來梁山軍馬被朝廷招安,奉命去徵繳方臘,梁山軍馬損傷大半,最後宋江喝下御賜毒酒,梁山起義徹底完結,都是為了忠義二字。

宋江上梁山後,對晁蓋多次提起要招安,當上了山寨之主,宋江也時時不忘讓梁山眾弟兄為朝廷效力。徵方臘之後,宋江對朝廷一片熱忱,明知是毒酒,也喝下了。此乃“忠”。為了救時遷,三打祝家莊;為了救柴進,二奪高唐州;為了報晁蓋之仇,擒索超關勝,兵打大名府,火燒翠雲樓,活捉史文恭,此乃“義”。宋江本是忠義兩全之人,卻被朝廷奸臣所害。

朝廷想讓梁山軍覆滅,便想出了讓他們去徵方臘這條計策。江南方臘也是四大叛軍之一,手下兵力雄厚,有猛將數百員。梁山兄弟浴血奮戰,收復失地,同時也一個個慘烈的死去。梁山十六小彪將折的只剩三人,步軍將校十七員也只剩三人,天罡星上將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劉唐,史進等也都戰死沙場,武松被方臘割下一條胳膊。林沖,楊志,穆弘被瘟疫病死。最後只剩二十七人回京。儘管如此,朝廷眾奸臣還是不放過他們,最後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酒毒死,花榮,吳用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二贏童貫”。奸臣童貫統大軍徵繳梁山泊,宋江排下九宮八卦陣,殺的童貫大軍丟盔棄甲,在逃跑的路上,吳用又佈下十路精兵,張順,花榮徐寧,秦明林沖,關勝呼延灼,索超董平,史進楊志,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李逵鮑旭李袞項充,張清龔旺丁得孫,童貫所帶八員大將俱被殺死,朝廷從此再不敢正眼瞧梁山軍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講得就是忠義二字,那種披荊斬棘,四海盟約的義氣,浴血奮戰,不懼生死的勇氣,都令我折服。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7

人們都説,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可我卻“少看水滸”了。這麼説吧,我和《水滸傳》倒是挺有淵源的。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憑藉水泊天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的作者為施耐庵,並由羅貫中加以修改。它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並富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好啦,説完書,接下來就説説淵源何在吧!

我五六歲時,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少兒版的《水滸傳》。上面的人物畫的很是生動有趣,所以,我天天捧着它看。那時候的我年幼,只知道故事中的幾個人物,看不出什麼所以然,看了幾天後也就扔在一旁了。

過了幾年,就在我快要把《水滸傳》淡忘時,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水滸傳》原著。因此,它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再次天天捧着它看。漸漸地,我竟喜歡上了它,用了半個月就把它看完,並記住了好多綠林好漢的名字和綽號。但對於那時正在痴迷於它的我,這些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我的需求。

20xx年,《新水滸傳》上映時,我迫不及待地就要看,恨不能一下把它全看完。更令我驚喜的是,我偶然看見了電視上鮑鵬山教授在解説《水滸傳》,説得是深入透徹,着實令我佩服不已。

李逵這個人物,鮑鵬山老師解説的很詳細。起先我看《水滸》,覺得李逵是個很威猛勇敢的好漢,但是鮑鵬山老師的一番話,卻讓我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鮑鵬山老師説,李逵是一個殘忍、殺人如麻、形同禽獸的人!為什麼這樣説呢?讓我們來看幾個事例,你就明白了:第一件事,他因為吃醉了酒,被官府抓住,後又被梁山好漢救獲時,不分青紅皂白,先殺了曹太公和當地村長。殺性起來,把跟隨的四十來個士兵和獵户一併砍死。一瞬間,四十多個人成了李逵斧下的冤魂。第二件,在他回家接她母親的路上,有人自稱是“黑旋風”,要打劫,他就差點殺死那個人。那個打劫的人運氣也好,他碰到的是一個滿腹孝心的李逵,而不是一個充滿殺機的李逵,所以他才逃過一死。第三件,也是最嚴重的一件。李逵奉宋江命令引朱仝上山,他竟趁朱仝不在,把小衙內帶走,到了樹林,因為小衙內哭喊,他竟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頭生生劈成了兩半!這難道不是禽獸才會做的事嗎?由此可看出李逵殺人的.六大特點:一、殺得快;二、殺得多;三、誰擋我路我殺誰;四、亂殺無辜;五、毫不歉疚;六、手段殘忍。聽完鮑鵬山老師説的這些,我真覺得李逵是一個嗜血之人!

現在由於功課的繁忙,我的課餘時間也是越來越少。不過,我依然會常常翻開那本厚厚的《水滸傳》看上幾頁。這正應了老師的話:書籍就是一座寶庫,你永遠挖掘不盡!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8

刻劃人物,離不開細節。塑造人物之所以要抓住關鍵的、反映恃性的細節,選擇典型的細節來刻劃,那是因為要使人物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藝術形象。

我國古典文學的代表性作品如《紅樓夢》,很多細節都刻劃入微。象賈寶玉被賈政打了板子以後,襲人、寶釵、黛玉的舉止、心理、表現都不相同,寫得很細。從她們來看顧寶玉的瞬間,描繪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狀態,栩栩傳神。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

《水滸》的作者寫武松景陽崗打虎的場面,先來一個“三碗不過崗”的序幕。喝酒的細節,豐富了武松的形象,使人看到武松的豪壯。這一細節和勇壯的打虎場面息息相頭。描繪人虎相搏的情景,更是繪聲繪影,令人驚絕。從吊睛白額虎的“一撲”、“一掀”、“一剪”,到武松的“一閃”、“只一閃,、“又一閃”,氣氛十分緊張。及至武松把枯樹劈下來打折了棒,把撲到面前的大蟲一下子揪住,按將下去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直打得那大蟲氣都沒了……。都是一氣呵成的。通過打虎細節的描繪,勇力過人的英雄形象就立起來了。

《水滸》中,還有一回李逛單身殺四虎的場面。同是打虎,武松景陽崗上打虎同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的情節就不同。當李逛不見了娘去尋找時,尋到一處洞口,看見兩個小虎在舔一條人腿。李逛最初是“把不住抖”,但一想到:“我從梁山泊歸來,特為老孃來取他。千辛萬苦,背到這裏,把來與你吃了?那鳥大蟲拖着這條人腿,不是我孃的是誰的”心頭火起,便不抖,赤黃鬚早豎起來。描繪李遴看到小虎拖舔人腿,痛心欲絕而至顫抖,一想到千辛萬苦背老孃到此卻沒了,看到鮮血淋漓的親孃肉腿時,更捺不住心頭火起,由愛生恨,恨怒交加,憤激至極赤黃鬚也豎起來,發威奮力連殺四虎。作者把李述在這一瞬間的內心狀態刻劃將很細緻,也作了高度的概括。通過真實的細節,突出地表現了李速的性格。如果説,李逆一看到這兩個小虎拖着人腿。就大喝一聲:兀那動物,我卻怕甚鳥,且教它先吃我一斧。奔過去就打死了老虎。縱使讀者不懷疑這個人物形象的真實性,終究會使人覺得,“李述也就是兀那鳥人”而已。施耐庵筆下的武松打虎和李述殺虎,通過不同細節的刻劃,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但是,武二郎和黑旋風不同的性格,去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9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文明於世的,其中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本!

讀了《水滸傳》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它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著作,內容也十分精彩動人,故事主要講述了我國宋代末年的封建統治和百姓的窮苦生活。

在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有許多令我難忘的情節。在抱怨獅子樓這情節裏,也是精采極了。 武松在陽谷縣坐了都頭,又上京辦事。回來時,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實情,去告官,誰知縣館已受賄,無奈下在獅子樓為武大郎報了仇。其中,讓人看得最熱血沸騰的就是最後報仇時殺死西門慶的那一段,武大郎雖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也得到了她該得到的惡果,而武松為民除害還被髮配孟州。我覺得這有可能是作者在諷刺當時的朝廷昏庸無道。西門慶在這裏被作者描寫的簡直是“臭不可聞”,幾乎上誰看完都痛罵他一兩句,這能體現作者是多麼的會描寫人物啊!

在沂嶺殺四虎這片段也可是很好看的。李逵見宋江父子團聚後,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縣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親。去時,途上遇見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脅,李鬼戰敗求饒,説他尚有九十歲老母,殺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塊殺了。李逵可憐他,便饒了他,而且還給了他一錠銀子,讓他走了。我覺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這樣的人,所以就讓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讓李逵把他殺死。但是後來的李逵揹着老母過沂嶺時殺虎的場景最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後發現老母不見了,又發現兩隻小虎和兩條人腿,憤怒之下殺死小虎,公、母虎分別來尋仇都被殺。只可惜殺了虎,還被人請到家裏做客,後又被擒。這裏前面使人讀了好象有一種豪邁氣質,後面使人讀了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這可體現了作者的用苦良心。真是讓人為作者的寫法而讚歎。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片段。那就是賣刀汴京城。楊志盤纏用盡,只得將寶刀賣去,賺些錢投奔他鄉謀生。誰知賣刀時,當地潑皮牛二百般 ,楊志忍無可忍便殺死牛二,再去報館。最後被判充軍大名府。最有趣的莫過於楊志賣刀時的情景。先是問誰買刀,牛二來後,讓他試刀,牛二百般阻撓和 ,最後被殺。這告訴了我們當時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麼樣的。而牛二被殺不僅為書中的老百姓們出氣,而且另讀者看完也出了口氣,這也許就是作者抓住了讀者的心理來寫的吧。

這本書真的很有意義。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0

《水滸傳》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他們所顯示的“忠義”二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每一位讀者都回味無窮。這也正是《水滸傳》能成為古代四大名著的原因了。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水泊梁山與列位英雄好漢同行,領略《水滸傳》獨具的韻味。

《水滸傳》中宋江這一角色,是梁山的第三任首領,他的個性是謙虛謹慎,仗義疏才,任人唯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人物。“及時雨”這個綽號不是白得的,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告知,才免此難;武松在柴進莊上因脾氣暴躁受人冷淡,宋江則反客為主對武松體貼入微,使武松感激萬千;李逵因激動,曾多次與宋江大吵大鬧,而宋江則毫不生氣,以寬廣的胸襟容納住了這個“黑旋風”……“義”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啊!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曾多少次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曾幾何時,想起了“退一步,風平浪靜。忍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曾多少次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取笑過性行古夬的同學,曾幾何時,體貼過他人,尊重過他人?這難道不足以説明宋江的“義”值得我們學習嗎?

書中另一角色:行者武松,更是他那英雄蓋世般的魅力,勇敢,機警,大義凜然,光明磊落,臨危不懼的優秀品質,使得我們都記得了“武松打虎”這一經典的橋段。宋江的“義”可以令人感動,而武松的“義”便可驚天地,泣鬼神。為報施恩之恩,武松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飛雲浦怒殺官差,手執一把朴刀,血濺鴛鴦樓,為施恩奪回了權利。回到現在,想想自己,當朋友遇難時,我們曾真心地幫助過他們嗎?我想我們中,極大部分人都會説沒有,我想我們當時,早就會被困難嚇得兩腿發軟了罷!

《水滸傳》這部傳奇鉅作不僅向我們詮釋了“忠義”二字,而且還向我們展示了“孝”字。上梁山後,宋江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回鄉看望父親;公孫勝因母親的原因,曾拒絕上梁山入夥;李逵在梁山享盡清福之時,想起母親,正要背母上山之時,不想母親竟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連殺四虎……當然,還有很多孝敬的例子,都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父母因天冷讓我們加衣,我們則不顧父母的感受摔門而去;有時我們犯些錯誤,則不斷的埋怨父母的過失,這樣的我們還是孝子還是好學生嗎?當然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孝”,也不懂得報恩,若還是在過去,估計已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罷!

站在忠義堂前,看着水泊梁山奏出的輝煌樂章。思索着一代又一代的責任,領悟着“忠”“義”“孝”三的含義。《水滸傳》給我們的啟示,似一葉扁舟,在我們的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漣漪……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1

《水滸傳》由施耐庵作於元末明初,屬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説,講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間,洪太尉闖禍龍虎山,放出三十六員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繼而展開引出一百單八將的故事。《水滸傳》故事情節的確是情節跌宕起伏,緊密相連,最終結局卻是一百單八將英雄好漢的離去,非常淒涼悲慘。

朝廷招安,雖然有了各種封號,卻並未重用他們,但最終他們還是隻熟悉戰場不熟悉官場,鬥不過蔡京、高俅等賊臣。而宋江明知賊臣陰謀,卻為了忠義,擔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説服其亦飲下藥酒。不得不説,他如此瞭解李逵性格,是一個好的領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選擇。所以宋江是強龍之首雖不及,賊臣之術卻也略通一二。

皇上雖然決定處置賊臣,但被賊臣婉言掩飾,故不加罪。由此可見,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軟,雖然明白事理,卻太容易改變。宋朝本身就是一個軟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時勢,時勢造就英雄,同樣的,時代會影響君主,而君主也將帶領朝代,所以宋朝會產生靖康的奇恥大辱,終被元朝所滅亡取代。

梁山好漢們雖然轟轟烈烈地過了一輩子,卻也可謂“生不逢時,逢時不生”。反觀高俅等賊臣,雖為小人卻生得很逢時。人的一生要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自己。《水滸傳》講的是英雄好漢,自然連接到小人,亂世之中,每個人都要找到一種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這是兩個對立面。然而,懷着一腔熱血想報效國家,卻忽略了政壇水深的梁山好漢,可謂是合格的軍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一些人為了公平道義。可是沒有權利,又如何創造自己的公平與道義呢?

我心中的《水滸傳》不是封建王朝的衰敗,不是政壇的水深,不是忠義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單八將的梁山好漢。他們或許沒有衣錦還鄉,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們傳奇的一生抒寫着什麼叫做俠肝義膽,什麼叫做義薄雲天,什麼叫做英雄豪傑。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處於什麼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來換。當然有時候,一顆棋子,也要自己來扭轉乾坤,別人把你當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會再把你當局。

水泊梁山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地方,天時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漢們為何還要歸順朝廷?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是宋王朝的問題,卻單純的認為只是奸臣的問題。以為只要皇上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就會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腳,就會替天行道報效國家。最終卻事與願違,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皇上會聽信賊臣謠言殺害他們,死的死傷的傷。

一本書裏往往都是作者的構思和佈局,可是,當你抱着不同的心情來閲讀他們時,就會有不同的感觸。期待有一天,我翻開《水滸傳》,又有一個新的境界緩緩浮現。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2

天早上,我到學校才發現,班門還沒有開,我和小夥伴們就在班外等啊等啊等啊等,真的很無聊,就在這時,拿鑰匙的人終於來了,我們就蜂擁而至的衝上前去把書包放到各自的位置上,就跑到樓下去升旗,可老師看見了我們,就叫我、荊思琪、何嘉儀、王譯萱、王芷琪、張涵,老師叫我們六個人寫市樹市花、經典文學讀後感,張涵寫市樹市花(因為他的妹妹也寫過,比較有經驗),理所當然,我們剩下的五個人就要寫經典文學讀後感了,我們幾個討論了一下,我寫《水滸傳》讀後感,荊思琪寫《西遊記》讀後感,王譯萱寫《三字經》讀後感,王芷琪寫《三國演義》,何嘉儀寫《紅樓夢》讀後感,我們就跑到數學辦公室,打開電腦,我寫的如下:

在放假期間,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它通過各種藝術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一百零八位好漢

在梁山聚義的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惡勢力的壓迫而奮起反抗,二是在起義軍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這部小説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充滿悲憤,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寫得如此詳細,環境渲染得令人覺得身臨其境吧!

我喜歡花和尚魯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鄭屠,就在這大禍臨頭之際,魯智深一面罵着:“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魯智深換成我,我一定會傻站在原地,任別人把自己抓走的。

比起花和尚魯智深,我還是更喜歡宋江。宋江在潯陽樓喝酒,説醉話以及在牆上題反詩,表現了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的苦痛。他是藉着酒力來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這種沉醉、狂放的狀態中,他才能寫出了《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這首詩。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有着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水滸傳》這部小説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

《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3

那是一幅山水畫,掛在那個地方已經有幾十年了。聽爸爸説,大概它是從爺爺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因為畫的意境很美,所以爸爸就找人裝裱了起來。

每每看到這幅畫,就讓人聯想到水泊梁山的風景。那是何等的秀麗,何等的壯觀!説起水泊梁山,就想起小時候看的《水滸傳》。那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在水泊梁山的英勇事蹟至今歷歷在目。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事蹟。這些事蹟無一不透露出梁山好漢的忠義雙全,膽識過人的精神。

由《水滸》中,我讀出了宋江對祖國的忠心耿耿,梁山好漢對宋江的不離不棄。他們為了義而情願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精神,更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肝義膽。他們有情有義,忠勇雙全,相信當今世界上很難找到這種人了。

我們也許會有疑問,既然這些“梁山好漢”有情有義,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108位梁山好漢所剩無幾,死的死,散的散!

讀到最後,你也許會把這一切罪名都歸咎於梁山英雄的領軍人物——宋江。因為是他把原本“替天行道”的旗號改為“順應天命”。不管朝廷怎麼對待他,他依然無怨無悔,最後竟為了保住在朝廷的清譽,親手毒死了自己的兄弟李逵。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宋江為自己的祖國盡忠,這何錯之有?他不怨宋徽宗如此對待他,依然盡忠於他,可見他對祖國的情義之深,對君主的包容讓人歎服!

那到最後梁山發生的這可悲的結局到底怨誰?我想説,梁山會有這種結局,都是當時社會的種種原因所導致的。

當時社會宣揚一種風氣——三綱。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這是因為這種思想,才讓宋江做事舉棋不定,導致現在的這個局面。這是一個原因。

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因與當時北宋統治者宋徽宗有關。當時的宋徽宗整天沉迷於奢靡的生活,將朝廷大權都交到了高俅、蔡京等奸臣手中。導致當時權臣當道,隻手遮天的社會局面。最終,梁山也因此破落。

《水滸傳》一書不僅是作者對北宋時期梁山好漢忠義雙全的精神的讚歎,也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與不滿。用犀利的語言暗諷當時北宋統治者的無能與昏庸無道,更包含了作者對這些綠林好漢最後結局的惋惜。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4

當我捧着這本《水滸傳》時,我便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頗有一番梁山好漢豪爽的氣勢。

“逼上梁山”是民間的一句俚語,是描寫一個人走投無路之下選擇的無奈之舉。?水滸傳?中的英雄個個都是歷經了無數的險阻,他們可以説是“仗義疏財歸水泊山,報仇雪恨上梁山”。水滸英雄的忠、信、義,讓我崇拜的五體投地,還有宋江的領袖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李逵的粗魯莽撞、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的驍勇善戰、燕青的伶俐機靈……他們每個人都險象環生,他們背後的故事又怎是能用一篇篇文章所可以表述的呢?

梁山好漢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百姓們除暴安良,是人人嘴裏的“救世主”。最終,他們在梁山上聚集了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本以為這就是結局了,可沒有想到朝廷一聲令下,讓梁山的好漢前去徵遼,當他們正要凱旋而歸時卻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弄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最後僅僅剩下了二十七人。朝廷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想“借刀殺人”,而梁山的好漢只不過是朝廷的一顆棋子,他們在戰場上為朝廷殺敵,而朝廷卻在背後想着如何斬草除根。梁山好漢已經落到如此下場了,朝廷卻還不罷休,那些倖存者還是未能逃脱接蹱而至的厄運,宋江、盧俊義被毒死,李逵在宋江臨死時被拉去一同陪葬,吳用、花榮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悲慘的結束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如果不是閻婆惜的百般要挾,宋江又怎會殺了閻婆惜;如果不是高衙內的重重陷害,林沖又怎會手刃仇人;如果不是西門慶和潘金蓮殺死了武大郎,武松又怎會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

合上?水滸傳?的那一刻,我心中也生出了一種怒火。我氣憤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我痛恨那些陰險兇殘的貪官污吏;我鄙視提出“借刀殺人”這個主意的人。同時,我也有一絲的傷感,我惋惜那一百零八將的悲慘命運;我感歎這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豪壯英勇;我崇拜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江湖義氣。

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銘記他們的歷史,銘記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他們吧!

水滸傳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900字15

替天行道,忠義雙全。

—— 題記  

水滸傳,一個家喻户曉的名著,那錦面大旗上刻着“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的歌頌了農民革命的鬥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小人;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濟貧、義薄雲天的好漢。  

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個英雄豪傑,他們都是一個個忠義之士,他們為了正義可以奮不顧身。不必説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説行者武松瀟灑的醉拳;也不必説吳用的足智多謀……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義”是梁山好漢聚眾舉事的動力,它使起義隊伍日益壯大;然而“忠”則是葬送起義事業的禍根,把梁山好漢一步步引向苦難的深淵。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被奸臣高俅弄得幾近死絕,《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人稱黑旋風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讀完水滸傳之後,我覺得我們做人就要像宋江那樣仗義疏財,武松那樣光明磊落,李逵那樣俠肝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