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後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着風景寫詩,寫完之後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着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裏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後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羣中脱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裏面説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儘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裏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後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2

最近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發現自己對蘇軾有了新的理解。全書對蘇東坡的一生有非常詳細的講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蘇軾的性格。蘇軾的一生極為曲折,尤其是中年以後,幾乎沒能在同一個地方待滿一年,可以説是顛沛流離。但他無論是做官、隱居、還是流浪,無論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他都會樂在其中,並把這種超人的開朗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去。

蘇軾的文學作品。蘇軾的作品很多,出名的也幾乎一樣多,但沒有一篇是虛情假意的。那“牛衣古柳賣黃瓜”並不是強顏歡笑,那十年的生死離別和路邊的點點離人淚,也絕非造作。蘇軾也喜作畫,但不像常規畫家一樣畫花鳥魚蟲。他愛畫枯木、怪石,畫滿滿的滄桑感。一株枯木斜在那兒,一塊怪石卧在那兒,在蘇軾的筆下就有了打動人心的美。蘇軾的畫也因此出了名,許多土豪出天價來競爭墨寶,但蘇軾不為金錢所打動而賣他的畫。

蘇軾的仕途。蘇軾這一生當的官也不少,但以地方官為主,在那當時他幾乎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兒哪兒的人就夾道歡迎,離開哪兒哪兒的人就痛哭流涕。蘇東坡最大的功績是整治西湖。

西湖的美與好,其實都是他發掘出來的。以前的西湖就像是一個人工臭水溝,水質極差,雜草叢生,沿岸的居民甚至不得不喝錢塘江微鹹的水。蘇軾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現在的西湖。但是工程還未竣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權,兩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蘇軾被流放到了荒蕪人煙的海南。雖然他也向禹娘“試問嶺南應不好”,但最後也“此心安放是吾鄉”了。

蘇軾的人格是值得我永遠學習的。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3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羣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説:“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羣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羣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着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羣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着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4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明白蘇東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僅有他自我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

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我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脱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堅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先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5

據説這本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然而讀起來並不像編年體的人物傳記,評論和文學性的描述更多些,彷彿是遠觀了蘇東坡。也許是因為原著是英文版,最初是給外國人看的緣故吧。但總體來説,特別是進入書的後半部分,會漸進佳境,令讀者沉迷,你會發現,此書不遜色任何一部傳記。因為林語堂也是蘇迷,文者相隔千年,亦同聲相求吧。

蘇東坡是世界上鳳毛麟角的天才,詩書畫文詞樣樣精絕。文是唐宋八大家,書法是宋四家,亦是文人畫的先驅。他的豪放詞,被世人形容是關西大漢,彈銅琵琶,執鐵棹板,歌大江東去。

然而細細了讀蘇東坡,他絕不止是這些巨大光環之下的大聖賢。他的靈魂和他的才氣一樣令人萬分景仰,又萬分的望塵莫及。讀他的《東坡志林》,你屢屢會被逗的捧腹大笑,直呼妙極。他不僅會講段子,他會釀酒,會制墨,會烹飪,會瑜伽,會煉丹,會醫術。他無所不會。

當你細細了讀蘇東坡,他不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他也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的感歎,有“春色三分,兩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傷懷,也有“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的悽苦。他是除去聖人外衣的凡人。

詞與詩以及寫詩詞的人,均可以一讀再讀,一品再品。蘇軾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對於景仰他的讀者來説,又何嘗不是呢?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6

好書是相互關聯的,有點似人際交往裏的共鳴效應。

看餘秋雨老師的《借我一生》,裏面提到餘老師小時候看過很多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裏想這本書應該是很有可讀性的,於是馬上到噹噹網上去淘了本。

確實是本好書!林學者通過一字一句,一箇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名人就此活了。看那本書,東坡才子的呼吸我們都能感覺得到,他那狂放不羈,真性情的等,人物非常豐滿。既是個大才子,又是個很有政治才幹的父母官,更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摯友。林教授説他是個“上可陪玉帝老兒,下可陪黎民百姓”,任何人在他那都可以受到很温暖的人文關懷。

東坡才子一生大起大落好幾回,無論是結髮妻子王弗,還是後來的王閏之,以及後來的侍妾王朝雲,他們默默地照顧着他。官海沉浮,家庭變故,甚至是被貶到黃州做官,她一直是他身邊給予支持和力量。難怪會有《菩薩蠻》這樣的千古好詞出現,平淡和磨礪的生活歷練出了對這種感情的精華。多情自古傷離別,也許一片秋葉的落地,都能引其他無限的惆悵。

想起東坡才子為什麼在官場上會時好時壞,聯想到電視劇《大宋提刑官》裏宋慈被自己的岳父所害的故事,可能是因為他們花在專業上的時間太多了,無暇研究複雜的人際關係。用悲情主義者屈原的話來説是“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世界皆醉唯我獨醒”。不過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這點要批判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絕對是本修身養性的好書,一本值得讀N遍的書。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7

其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土。詩人,政治家,思想家。

宋代第一才子。他的政壇生涯並不走運,不同於在文壇上的一帆風煩,他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三次返回政治中心。第一次因不同意改革派並得罪其,被貶黃州;第二次迴歸得益於保守派的到來,卻又因不滿其做風,自請離京;第三次在歸京途中長別世人。

自此可以發現他不滿於改革派與保守派也是因為平民百姓。被貶黃州、自請離京他都是為了造福百姓,在基層生活讓他看到百姓生活中的苦難,讓他能深入瞭解,去想方設法改變其困局。

他造福了百姓,但他也“貪生怕死”,面對對手的陷害,他害怕了,他害怕死,也害怕以後無法造福百姓。

在《水調歌頭》中他曾寫過“但願人長久”,很多人都以為他寫的是希望親情能夠長長久久,但非也,他希望的是生命能再長一點。蘇軾是現實的,他清楚地知道只有長壽,親情才能長久,他的才華才能展現。

蘇軾是豪放派詩人,他的豪放中又帶着一點細膩的情感,他與別的詩人詞人又不同,他能描繪家庭小事,也能揮筆寫下國家大事,似乎世間萬物都能融入他的文中,匯聚在他的筆下。

蘇軾與李白有着很大的差別,李白一生似乎只有喝酒玩樂寫詩交朋友,一生好不灑脱,但蘇軾雖也愛玩愛寫詩,但他心繫天下,一心想為百姓造福,能親臨抗洪前線,能指揮改造西湖讓她名揚天下。李白能嗎?

蘇軾若一心寫詩,他定能超躍李白、杜甫成為一個無人能比的大詩人,而事實是文壇因為他的詞又迎來一座不可超過的高峯。

蘇軾若一心步入政壇,他定能使朝廷改頭換面,成為一代政壇奇人。

蘇軾何許人也?我如是認為。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8

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我給你們説説我最喜歡的一章吧!我最喜歡《蘇東坡傳》第一卷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童年與青年》大體內容是以前的學生要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時不僅要背書的內容、知識,連措辭也不可忽略。讀書刻苦的蘇東坡把整本書都抄了一遍,而且書沒加標點符號,要學生自己根據課文的.意思加標點。我覺的如果想學的知識有用,把它學透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整本書背下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有點不對,不過接下來幾條我很贊同,學東西就要學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塗的學過去。 而且最後一條我非常贊同:讓學生自己加標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書,讀透書,更好的學以致用。

我還喜歡《王安石變法》這一章,這一章講到王安石定了一條“青苗法”,對窮人不利,而對朝廷很有利。蘇東坡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和司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變法,更讓皇帝禁用了這一法,蘇東坡讓老百姓受了益。我覺得蘇東坡很顧全大局,不僅顧着自己,還關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蘇東坡這種顧全大局的品質。同時我對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贊同,為了讓朝廷受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安危。

蘇東坡這個大江東去,浪濤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會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9

我是懷着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閲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着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裏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着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後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着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於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雲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説的吧。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0

《蘇東坡傳》是著名學者林語堂先生的所作,該書以文獻資料為基礎講訴了東坡顛沛流離又充滿瀟灑傳奇的一生。

提起東坡,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大多帶着親切會心一笑,隨口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東坡的作品之中無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誠的本性,詼諧而有趣,文字間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

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的詩篇傳頌至今,廣為人知。李白瀟灑自如,從心所欲,遨遊天地之間,不為凡塵瑣事羈絆;杜甫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沉浮官場爭鬥,終身鬱鬱寡歡。李杜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或太過不羈灑脱,或太過憂愁苦悶,只選其一,未免太過單一。而東坡恰好將這兩者合二為一,他的一生既憂且樂,美痛兼具,此乃真正的快意人生。

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文學、書法、繪畫等各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詣。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詞作上與同為豪放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詩作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理念。

蘇軾的才情雖名聞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仕途上歷盡艱辛,烏台詩案屢遭貶謫,然而他始終光風霽月,淡然處之,真乃“一蓑煙雨任平生”。

歲月如流沙,彈指間,韶華易逝。東坡就如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永遠散發着光與熱,吸引我們去探尋他深厚的文學寶藏。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1

他是一個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的人,他是一個雖屢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的人,他就是豁達樂觀的蘇東坡。

林語堂先生用英文寫下了中外聞名的《蘇東坡傳》。在林語堂筆下,千年前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蘇東坡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一位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着林語堂的精彩筆觸,一位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出現在我們面前!

所有的困難挫折在蘇東坡眼裏都是雲淡風輕,一飄而過。在蘇東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後受到牽連苦難,被貶謫不毛之地——黃州。當地氣候變化無常,環境十分惡劣。但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蘇東坡仍興致極高地給老朋友章諄寫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寫了黃州的環境氣候很差,供餐簡便,衣物樸素等。而幾天後,蘇東坡又興致勃勃地寫信給章諄表達自己對黃州的喜愛之情以及風景之美。

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下,蘇東坡仍保持着樂觀的性格,這豁達樂觀的天性真值得發揚光大!

當我們學習時遇到挫折;當我們生活中遇到不順的事情時;當我們被人譏笑時,我們都要學習蘇東坡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難而上,笑對人生!

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於蒼生,這就是蘇東坡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2

《蘇東坡傳》主要講:蘇東坡從小聰明,21歲就中了進士。他寫的詩一向樂觀曠達,就連皇上看了,也驚得忘記吃飯。可是,就因為蘇東坡的詩好,受到了他人的誣陷,被關進了大牢。幸好他命大,在皇上舉辦大型活動時被放了出來。之後蘇東坡被分別貶到密州、徐州、黃州、常州等地區做官,一聲歷經了無數風雨,可蘇東坡還是樂觀、曠達對待。至今,蘇東坡這個名字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有一次,蘇東坡被關進大牢後,他告訴兒子:以後送飯時,有菜有肉是沒事,如果送魚,就是要砍頭了。有一次,兒子有事,讓一位朋友給蘇東坡送飯。卻忘記告訴朋友別送魚。朋友為了讓蘇東坡吃好點,送了一條魚。蘇東坡一看,以為要砍頭了。可他也沒有驚嚇無比。還是一副樂觀的心態。這一點我很佩服他。遇到什麼事都有平靜的心態。我真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可我和他是反的。我一遇到大事,就會發火、着急。不知怎麼辦才好。所以,我想學習蘇東坡的樂觀曠達。

想變得樂觀曠達,就要做對比。有一次,放長假時,作業特別多,我擔心寫不完,一回來就生氣,發火,不想寫作業。結果,開學的頭一天才把作業寫完。可是,如果樂觀曠達,作業多我也不怕。我回到家馬上寫作業,一天盡力而為,能寫多少寫多少,開學總能寫完。這樣,心裏又高興,又能快快寫完作業。多好呀!所以,我要變成樂觀曠達的人。

其實,我現在已經開始心如所想了。比如説:當《青鳥》童話劇導演很難。但我還是堅持走了下來,也沒一句怨言。我為我的進步鼓掌。

我希望我以後能更加變得樂觀和曠達。蘇東坡這個名字我一生也不會忘。他的人品、道德、思想令我佩服。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3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脱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作文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4

蘇東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他在多個領域都是文藝上的佼佼者,例如書法、詩詞、散文等,都成為了大家,並且他還是一個美食家,善於品嚐和烹煮,他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個天性樂觀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擠時,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樂觀堅持的做學問和生活着,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蘇東坡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也是舉國聞名的散文家蘇洵,但蘇洵在科舉的道路上走的非常不順利,名聲大卻不善於科考,因此父親對兩個兒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結果蘇軾科考就中了榜眼,而根據歷史記載,考官歐陽詢害怕實際上第一名的蘇軾是自己弟子曾鞏,從而引起學子門的質疑,於是就改判為榜眼,結果發榜出來居然是蘇軾,也就是説蘇軾是實際上的狀元。

蘇軾在政治上頭腦清醒,既不屬於鷹派,也不屬於鴿派,因此遭到了兩派的打壓和排擠,不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認為他是政敵,因此他曾經也遭遇過著名的烏台詩案,好在宋英宗下旨赦免了他,這些遭遇不過是政敵的攻擊罷了。

蘇軾在朝廷樹敵很多,因此一再被貶,並且被貶到當是稱之為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但蘇軾不僅沒有就此頹廢和失望,更加堅強的活着,為當地的百姓辦學和教化,此後海南也出了一些進士和舉人,這都是蘇軾的學生,可見文化的影響力之大。

我要像蘇東坡學習,成為一個樂觀的人,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

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後感15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説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台詩案”讓人不禁感歎: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脱;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脱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説: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