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5篇)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

《“雷鋒車”的故事》,這是一個書名?我只聽説過雷鋒,還從未聽説過雷鋒車,難道是雷鋒騎過的車?我便懷着好奇的心打開了這本書,讀着讀着就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雷鋒車”的故事》原來講述了由一羣普通女工組成的雷鋒車組,她們先後行程17多萬公里,免費運送旅客、行包22萬餘件,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詮釋了新時期“大愛連雲”的精神。

其中在這本書中最讓敬佩的人是徐梅。有一次,徐梅見到一位男同志歪倒在候車室門旁,額頭冒汗,臉色蒼白。徐梅看見後,二話沒説立即拉來“雷鋒車”,迅速將他送到醫院,經診斷是貧血性中暑,必須立即輸液。徐梅忙着掛號、交費、拿藥,又去買了點心,端來開水……這樣的好人好事,在這本書中有很多。

看完這本書,我的臉不禁火辣辣的:“雷鋒車”手們對那些素不相識的旅客比對自己的親人還要好。而我呢,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車,我也不去給他們讓座。

雷鋒叔叔説得對:“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的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我也要向“雷鋒車”手們學習,學習她們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2

讀了《雷鋒車的故事》,我知道了在連雲港市的新浦汽車總站,有一個“雷鋒車”組,她們學習雷鋒,熱情幫助別人,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其中,《百里追娃》這個故事非常感動。故事講述了粗心的媽媽xx下車買早點,把孩子丟在車上,車開走了,孩子丟了。孩子的媽媽、“雷鋒車”手、110交巡警百里追娃的故事,體現了“雷鋒車”手關心他人,熱心幫助別人的精神。同樣,《為你撐一把傘》也體現了“雷鋒車”手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故事講的是錢杭林要坐火車返鄉,兩位“雷鋒車”手幫助他提行李,找旅社,以及送他上火車。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熱心幫助別人,助人為樂。雷鋒日記裏曾寫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在今天,我們更要以雷鋒作榜樣,學習雷鋒,將雷鋒精神傳承下去!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3

説到雷鋒,他是一個助人為樂,但不求回報的人。

那你們知道雷鋒車嗎?它是由連雲港的女工組建而成的。她們是雷鋒精神的傳遞者。她們為火車站行李繁多的旅客免費服務。

她們先用扁擔,後用拖板車,然後把旅客送到車站。她們還為做過火車的新疆夫婦解決了吃喝住行的問題。為來連雲港未能吃到鹹魚的絕症父親在她們的幫助下,終於吃到了鹹魚。

她們為人民服務,有一次,雷鋒車手們被一輛摩托車撞倒,脾臟破裂,小腿骨折,生命垂危,此時人們才知道雷鋒車手。如果沒有她們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了我們,我們有可能就完不成做的事。

我們要以雷鋒車手為榜樣,把這種精神留傳下去,如果現在還有雷鋒車手的話,也許未來將不會變得那麼惡劣和腐敗!!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4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人人皆知,每年的3月5日即“學雷鋒紀念日”,既為了弘揚雷鋒精神,也希望我們“學雷鋒,做好事,當好人”。

當我讀完《雷鋒車的故事》這本書,我更是感觸頗深:在連雲港,在中國,居然還真有這樣和雷鋒叔叔有同樣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在,這不僅讓我崇拜,讓全國人民驕傲,更會讓雷鋒叔叔感到欣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連雲港市“雷鋒車”組,從木扁擔、木板車到電瓶車,行程17萬多公里,免費運送老弱病殘旅客26萬多人次,義務運送行包22萬餘件。“雷鋒車”手們不僅盡心盡力扶老攜幼、風雨無阻接送旅客,更是“以雷鋒為榜樣,把旅客當親人”,為南來北往的人們排憂解難,無怨無悔,讓旅客切身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

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她們用全心全意、始終如一為民服務鑄就了“寧願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永恆承諾,唱響了一曲曲“大愛連雲”的時代頌歌。餘友雲和她的姐妹們組建的雷鋒車組不僅為杜先生找回失去的錢包,給張女士送回她的手機,還幫助封士兵兄妹重見光明,為李菲母親百里追娃……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團結協作、爭創一流的優良作風,抱定信念、持之以恆的堅韌意志,與雷鋒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一起開闢了“為人民服務”的嶄新道路。

讀完整本書,回味着書中的每個故事,我深深地佩服這些雷鋒車手們,心中對他們充滿了敬仰。雖然每年都有“學雷鋒日”,但是現代社會的“雷鋒精神”依然少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無私的為社會做一些貢獻,那麼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大愛連雲”的精神流傳下去。人人爭當“活雷鋒”!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5

雷鋒的故事我早略有耳聞,相信他的故事家喻户曉了。經過老師的推薦才知道還有《雷鋒車的故事》,我在網上看完了《雷鋒車的故事》之後,感悟很深,受的收穫還不少呢。

從故事中,我知道雷鋒車隊是一位普通工人家庭出生的欒景通建立起來的,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車隊。這時讓我想起在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在我小區,有位老奶奶腿腳不靈活,走樓梯很慢,這時走過來一個小男孩立馬上前就挽起了老奶奶的手,他跟老奶奶説:“奶奶,我扶你上樓吧。”奶奶轉過臉,笑着對小男孩説:“謝謝你,小朋友。”小男孩笑着説:“不客氣,應該的。”慢慢的就走上樓。還有一次,我看見另外一個小男孩由於個子矮小,夠不到桌子拿東西,於是旁邊出現了小姐姐,很快幫他拿到了小男孩需要的東西。看到了這些發生在身邊的點點滴滴。讓我想到自己,覺得自己自歎不如。

再回到雷鋒車的故事中,主人公從小出生在多子多女的普通工人家庭中,排行最小。四歲那年,父親積勞成疾撒手而寰,母親堅強的艱辛的帶着5個孩子。少年時代就開始利用假期拾破爛,看着瘦弱的母親,一顆挑戰不平命運,自立自強,不甘人下的種子深深埋在少年時代的欒景通心中,從那是開始,他從初一到高中一直都是班幹部和團支部書記,他便刻苦學習,思想上進,還有一顆火熱的心腸感染這周圍的人?,然後在延吉參軍,憨厚老實的他漸漸在軍旅中訓練到成熟,立下了三等功,四年的軍旅生活學會了好多手藝,會種很多蔬菜,科學飼養的肥豬胖嘟嘟。受到領導的表揚。回到家鄉——哈爾濱。他在新的工作崗位從普通的科員升到公司的團委書記。八十年代末期,他向新的目標前進,萌生下海經商的念頭。他便辭掉“鐵飯碗",下海經商在經商中從身無分文到”化工王“。在商場的14年下來,便開始學習雷鋒精神,1998年抗洪救險,捐出了70萬。花了20萬買了車組成雷鋒車隊,專門做好事……

看到這裏我想到自己應該以他為榜樣,現在學習,平時利用空閒時間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長大後繼續發揚雷鋒車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學習雷鋒故事和雷鋒車的故事。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6

“寧願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這是新浦汽車總站,一批批年輕姑娘組成的“雷鋒車”手們的真實寫照。我讀了《“雷鋒車”的故事》這本書,深受感動。

感動的是“雷鋒車”手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有一次,青年婦女李菲兒一個人下車買早飯,把3歲的兒子放在座位上,司機沒點人數就把車開走了。“雷鋒車”手們和民警駕車順路追趕,幫她找回兒子。

感動的是“雷鋒車”手們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周友運夫妻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兒周娟學費沒着落。“雷鋒車”手瞭解了他們家的情況,用200元錢給她交了學費,給她提供了三年的學習用品。後來,她們還常來周娟家幫忙打掃,過節送來肉蛋、糧油……看到“雷鋒車”手們這麼關愛周友運一家,鄰居都誇讚周家有一羣好“親戚”,周友運也直説“雷鋒車”手是“救命恩人”!

感動的是“雷鋒車”手們拾金不昧的品質。還有一次,小莫在汽車上睡着了,把裝有3千元的手提包弄丟了。老莫來到蘇欣汽車站,找到了手提包,錢物完好無損。這個包被“雷鋒車”手拾到並且完璧歸趙。老莫為了表達謝意,當即趕製了一面錦旗,上面印着:雷鋒精神代代相傳,拾金不昧風格高尚。送給讓他們全家感激不已的“雷鋒車”組。

感動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雷鋒同志曾經説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我要學習“雷鋒車”手們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學習她們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的精神,要讓“雷鋒車”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7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雷鋒車的故事》,我頗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連雲港車站裏的80多名員工,他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助人為樂,學習雷鋒的組織。他們到處行善,幫助別人,成為學雷鋒,做好事的標誌性人物。

“雷鋒車”組裏有許多成員,而每個人都做過許多好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便是李保英了,她做過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事情是:一個小朋友的爸爸早逝,媽媽狠心地離開了家,一直和奶奶相依為命,可是,現在奶奶也撒手人寰,鄉親們見他可憐,便紛紛出錢,讓他自己到外面去找媽媽。那個時候已經很晚了,李保英便把她帶到自己家裏,給他吃給他睡,還給她換上新的衣服,最後他們倆真的成為了親人。李保英愛旅客也愛旅客的孩子,即使給旅客的孩子哺乳之後,自己的兒子受到交叉感染,得了小兒麻痺症,落下終生殘疾,她也無怨無悔。有人問她:“你圖個啥呢?”她笑了笑説:“幫助別人就是快樂,奉獻社會就是滿足。”

是的,我們只有幫助別人,自己才能得到快樂。有人會問:“怎樣才算幫助別人呢?”其實很簡單。當你看見一個老年人在獨自行走時,去攙扶一下他;當別人摔倒時,將他從地上扶起來,當別人忘帶東西時,向他施以援手等等。這些都算是幫助別人。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一個例子:

今年年初,一名男孩因在河邊玩耍而不慎跌入河中,楊嚮明老師碰巧路過得知這一情況後,二話不説,立馬跳入河中,而他卻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同學們,讓我們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8

説到雷鋒叔叔,大家應該映象十分深刻。他是一個處處助人為樂,但卻不圖任何回報的人。而“雷鋒車”是由500多名志願者組建的,她們都是雷鋒精神的傳遞者他們的義務就是幫助火車站攜帶行李較多的老弱病殘者服務。

從小到大,我一直有一個崇拜的偶像:雷鋒叔叔。我記得他曾説過一句話: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卻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車”手朱秀蘭同志就是如此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為人民做出貢獻,再拉一次“雷鋒車”。

1983年,一張癌症病單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打破了朱秀蘭一家的幸福生活,可命懸一線的朱秀蘭不顧家人的百般勸阻,邁着沉重的腳步,推着“雷鋒車”,帶着笑容走過同事們的面前,可此時,她的同事卻含着淚朝她點頭。

短短二十天,儘管她收到了200多封表揚信,但並未得到病魔的憐憫,三個月後,她帶着對“雷鋒車”的`深情對旅客的愛心去世了,那年,她才37歲。

過後,女兒肖彥為完成母親的遺願也拉起了“雷鋒車”,從此,“雷鋒車”便世代相傳,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有了繼承者,從此,雷鋒的精神便發揚光大!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9

雷鋒車?和雷鋒有關嗎?當我在書店看到《雷鋒車的故事》一書時,就好奇地買下它,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不禁熱淚盈眶。讀中我也很欣慰,因為我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做的一件好事: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到家對面的小商店買東西,正在等車輛過去的時候,忽然看到路邊有一位老奶奶,顫巍巍的,感覺像要摔倒了似的。我連忙跑過去,小聲地問老奶奶:“奶奶,您去哪?”“哦,我是去上小商店裏買些東西。”老奶奶微笑着回答。“正好,奶奶,我也是去小商店裏買東西的,我扶您去吧!”“可是我走路很慢的,怕……”還沒等老奶奶説完,我就搶着説:“沒事的,我陪您!”説完,我就攙着老奶奶的手,扶着老奶奶過馬路。到了小商店裏,我和老奶奶各選了自己需要的東西,我朝老奶奶買的東西一看,哇,老奶奶面前的東西可真多啊!都快成山了!“我幫您拎吧!”“這……好嗎?”“沒關係的。”我費力地拎着像山樣的東西,跟在老奶奶的身後,雖然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對於我來説,卻有幾個世紀那麼長。終於到了老奶奶家,我放下了像山一樣的東西。

“奶奶,我走了!”

“留下來喝口水再走吧!”

“不用啦,我走啦!”

在我跑的途中,聽見老奶奶喃喃地説:“真是個小雷鋒啊!”

看着手中的書,想到“雷鋒車”組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我知道了我長大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0

每當談起美德,我就會想到樂於助人。而每當談起樂於助人,我就會想到我暑假裏讀的一本書——《“雷鋒車”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浦汽車總站的“雷鋒車”班組的感人事蹟。她們從1963年開始,至今已經堅持了49年的學習雷鋒活動,一直遵守“寧願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原則,她們免費運送老弱病殘旅客26萬人次,義務送行包22萬餘件,行程17萬多公里,被授予多個獎項,陪養了先進人物500多人。

書中的“雷鋒車”班組學習雷鋒精神,堅持幫助旅客解決困難。可是現在的人們很少具有樂於助人的美德了,他們認為幫助別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會惹麻煩上身,所以不再幫助別人。可是,如果我們樂於助人,被幫助的人就會去幫助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以此類推,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會充滿關愛。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樂於助人的模範,郭明義就是其中的一個。郭明義是一個普通的礦工,收入並不多,他的家也只有幾十平方米,可是他卻把除了日用所需費用的其他工資全部捐獻了。不僅如此,他還每年堅持獻血來幫助別人。除了郭明義,還有阿里木的人也都是樂於助人的楷模,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都來幫助他人,讓世界更加和諧融洽!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1

今天,我認真地讀了一遍<<雷鋒車的故事>>這篇文章,不住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雷鋒車”組是江蘇省連雲港市一支女子拉車組。他們免費為旅客提供茶水、為旅客搬運行李和提箱,以及其他幫助。有時還給外地人做嚮導,雖然很累,但幫助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心裏難免會喜滋滋的。為了宣傳雷鋒精神,“雷鋒車”手郭藍楓還打起了竹板,在車上即興表演。

轉眼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他們還在學雷鋒,做好事,,把迷路的男孩送進城去找媽媽。有把中暑的男子送到醫院,買來了點心。朱秀蘭同志得了癌症,但她死後還把“雷鋒車”手讓女兒來繼承,這是多麼偉大的意志啊!不止這些,在車上哪裏遇到了不方便,哪裏就有“雷鋒車”手的身影。

讀完這本書,我真切感受到了“雷鋒車”手所做的事不是轟轟烈烈,沒有豪言壯語,而是急人所急,從小做起,處處給人一方便和關愛,讓我懂得了,奉獻和關愛要從小事做起,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去做,那麼我們的中就會處處充滿温暖和快樂。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2

暑假讀了《“雷鋒車”的故事》一書,這本書裏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才看了幾篇,我就對它愛不釋手了。雷鋒的故事離我們好遠,可他又真切的發生在我們身邊。連雲港市的餘友雲和她的姐妹們組建了雷鋒車組。雖然當時的她很瘦弱,但是她一心為人民服務的熱情並不比別人低。餘友雲和她的姐妹們在這些年的服務中實踐了她們“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理想。“雷鋒車”從此成為一面高高飄揚的學雷鋒的旗幟。餘友雲就是第一任雷鋒車組長。

“一面特別的錦旗”,講的是一個女孩和家裏賭氣,一氣之下帶着錢往老家走,可到了連雲港市後就沒有錢了,想回家卻沒錢買票,便寫了一封絕命書想請開往北京的司機送達他爸爸的公司。後來被新浦汽車總站服務員小莊等人發現,幫助她聯繫爸爸,救了她一命。這幾位熱心的服務員,挽救了一個17歲的女孩寶貴的生命。事後,女孩的爸爸寫了一面六百字的錦旗感謝她們。她們就是當代的雷鋒啊!2020年11月3日上午,一對盲人兄妹乘車去新浦上學,不小心把旅行包忘在了車上,焦急的兄妹倆只得向雷鋒車組求救,雷鋒車組成員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多方聯絡查找,終於找到了旅行包。哥哥無意中告訴雷鋒車組他的眼睛不是全盲,而是弱視,可他家裏太窮,買不起眼鏡。説者無心,聽者有意。雷鋒車組買了很多日常用品,送給了兄妹倆,還帶眼睛治療有希望的哥哥去了市眼科醫院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哥哥的視力大有好轉。當他能看清雷鋒車手們的時候,又激動又高興,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着十分熟悉而又那麼陌生的世界。當他朝窗外的太陽興奮地喊道:“我看到太陽了!我看到太陽了!”時所有,人眼裏都噙滿了淚花。後來,雷鋒車組成員還將哥哥封士兵家的六間危房改成了六間新瓦房,他們一家老小住進了夢寐以求的新居。雷鋒車手們所做的事真是太偉大了,這是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

我深深地佩服這些樂於助人的雷鋒車手們,“雷鋒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那麼這個世界不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嗎?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雷鋒精神永遠流傳下去!爭取人人都做雷鋒!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3

自從我讀過《雷鋒車的故事》後,它深深地感動着我,雷鋒車手們個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和雷鋒一樣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事。有一次,我看見一位老爺爺站在馬路邊,想要過馬路。這時,有一位小青年走過來,二話不説就攙扶着老爺爺小心翼翼地過馬路。之後,老爺爺問他他的家在哪裏時,小青年卻微笑不語。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學,到了大廳,我看見有一個小妹妹不小心摔倒在地。別人對她視而不見,我剛想低頭默默地走過,想讓她自己爬起來。突然,有一位大哥哥向她走來,把她扶起來,拍了拍她的衣服,關切地問:“你沒事吧?下次小心點。”接着他又去忙他的事了,看到這一幕,我十分後悔,心想:雷鋒做了那麼多好事,而我,卻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下次我一定不會再這樣了。

碰巧,今天下午,天上飄下了幾滴雨點,接着大雨如注。我出門時帶了一把雨傘,我走着走着,碰到了一位小同學。他因為沒帶雨傘,全身都淋濕了。正當我猶豫着要不要把雨傘借給他,我又想起了上午的事情,我一定要幫他!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向他走去,和他共打一把傘,直到把他送到家。雖然我的左半身被淋濕了,但我因為做了一件好事,心裏暖洋洋的。

這時,我想,要是所有的人都這樣,那世界不就更美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4

在2020年的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叫《雷鋒車的故事》我的感受非常深。因為雷鋒做的事簡直是驚天動地,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有一次,雷鋒因公外出,他在瀋陽車站,看見了一個老太太,在火車旁焦慮的徘徊着像是有什麼困難。我上前詢問,原來這位老太太是從山東來部隊找她的兒子,路費用光了,我瞭解清楚後,立即請她老人家吃了飯,並給她買好了她兒子駐地的車票。在那月8日,這位老太太的兒子給我們部隊首長寫來了一封感謝信。看了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雷鋒非常樂於助人。雷鋒做事正如他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名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到無線的服務中去···雷鋒的這句名言我可以感受到雷鋒肯吃苦耐勞,肯用心的為人民服務,他能做到苦了自己,讓別人能好好的修生養性,生活中,如果有人需要幫助,我們會像雷鋒一樣去幫助他嗎?也許有時會,有時不會,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幫助別人,總之我有時如果是看到非常好的朋友遇到需要幫助的事,我一定會幫助她,但是也有時如果我看到和我作對的人,我一定不會在他(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他。可是雷鋒不管是對自己部隊的隊員,還是對老少青年,都是會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他們的。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在生活中應該不管是任何親人朋友還是班裏的成員都應該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他們。我應該要加油!

雷鋒車的故事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雷鋒車”的故事》,裏面的內容讓我非常感動。

在《“雷鋒車”的故事》裏面最令我感動的是一篇名叫《為你撐起一把傘》的故事,具體內容是這樣的:1965年3月18日,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可對於宿遷市湖東中學的退休老教師錢杭林來説卻終身難忘。

那一天,錢杭林從部隊退伍回鄉,到新浦火車站時,已是傍晚,天還下着小雨,他下了火車,從包裹房裏領取了包裹“一隻木箱、兩個提包和一紙箱書,四件加起來足有一百多斤重,面對這麼多的行李,錢杭林痴痴地站着,躊躇了好長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這時,從北邊來了兩個打着雨傘的姑娘,她們是新浦汽車總站的”雷鋒車“手,她倆見錢杭林站在一堆行李邊喘着粗氣,便問:”同志,是去汽車站嗎?“錢杭林説:”不,去旅社。“聽説去旅社,姑娘又問:”那你明天要坐車嗎?“”對,我家在宿遷明天到車站轉車。“錢杭林説。另一個姑娘接着説:”你有那麼多行李,還不如直接搬到車站。“錢杭林聽了之後説:”對對,先去汽車站。“就這樣兩個姑娘和錢杭林一起把行李搬到了汽車站。

在這本書裏面講的都是”雷鋒車“手如何幫助有困難的人,所以看完這本書後我發出一聲感歎:”雷鋒車手,你們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