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電影活着讀後感(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好好活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活着讀後感(精選6篇)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1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説:“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温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

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説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説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説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2

我很少看電影,1994年發行的電影《活着》我於2019年12月23日意外的在手機上點開了,並一口氣看完了。《活着》是張藝謀拍得最好的電影。這部電影當時只能在國外發行放映,並獲得大獎。

作品裏充滿了人性的善,給人以活着的希望。把悲劇演成了差不多的喜劇,正能量大於負能量。未來總是有希望的,有時候,能活着,你就贏了。最少下一代要能活着,有人就有世界,就有希望。電影裏沒有一個壞人,都是正常人。最後一句台詞好:饅頭長大了就不騎牛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啊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要的不多,我們要的是活着變好的希望。

餘華原著更慘,張藝謀手段高明,改動較大,歪打正着,改的太好了,儘管是被迫修改的。活着本不易,人禍多於意外。活着就是幸福。計劃生育下超生下來活着的人就更是幸運了。

作品就叫《活着》,兩個血淋淋的字跡力透紙背,貫穿膠捲的首尾,充滿人性和理性的控訴。電影演的不是歷史真相,而是歷史的真實。

劇中皮影戲的毀掉不但象徵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滅失,更是老謀子在電影中一貫的作案手法——隱喻。如大紅燈籠,高牆等都具有隱喻意義。皮影是貫穿電影《活着》中的一條主線,更是具有雙重隱喻意義。從悲情敍事角度來看,皮影具有“人如玩偶”、“人生如戲,世事無常”的隱喻意義,在悲情敍事的背後,樂觀演繹着人們對美好社會的嚮往。皮影箱子裏養着的小雞就是我們活着的又一層隱喻。我們只是如同動物一樣被圈養着、看管着,這就是活着。

電影整個音樂基調哀怨舒緩,電影《活着》藉着喜劇般的劇情敍述了人類命運的殘酷。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3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着……不能説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説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説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説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4

生活中,每個人都為生活忙碌着,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領,不能只生在温室裏靠父母,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應該懂得父母掙錢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自己生活的本領!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傳統文化《弟子規》的學習,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陳大惠老師的視頻——《活着》,我很受感動。視頻播放得內容是一個傳統幼兒園的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在這個幼兒園裏,孩子們沒有大型玩具,沒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生活得很快樂!老師帶他們做遊戲,他們知道給老師送茶喝,給老師搬椅子坐,吃飯不挑食。尤其看到那個小朋友背誦毛主席的詩詞,很讓我佩服。視頻還放了很多做義工的大學生,他們什麼都不會做,做義工還讓別人侍候。為了教育他們,陳老師帶他們到街上撿破爛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飯,親自體驗靠自己生活的過程。在這七天裏,他們遭受了種種困難和別人的白眼,撿了一天只掙到幾元錢,他們不再嫌棄垃圾桶臭,當遭到人罵時也學會了溝通,沒吃的盒飯也撿着吃了……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擁有活着的本領的重要性。

是呀!現在我們物質生活好,父母又嬌慣我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麼都不會做,都是父母替我做。當我們長大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怎麼能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樣將來不就是廢人嗎?想到自己平日裏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還讓媽媽整理書包……我感到很慚愧。

觀看了視頻後,我想:今後的生活,我也要改變自己,從小事上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會感恩,學會活着的本領。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5

第一次看根據餘華的小説《活着》改編的電影《活着》,早就想看餘華的《活着》這本書了,可惜一直都未在圖書館藉着,今天在影視欣賞選修課上有幸看了這部電影,感觸很深。

這部電影是著名的大導張藝謀導演的,上映時間是1994年,距今已有17年之久了,但仍然是經久不衰。總體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悲劇中透漏着感人的情節,讓我好幾次心中都有一股酸酸的暖流劃過,是一種叫感動的東西,很無奈,但卻是事實存在的發生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徐富貴(葛優飾)、家珍(鞏俐飾)一家的人生歷程,有過喜、亦有過憂。富貴原本出生於當地一個顯赫有名聲的家庭,天生懶散好賭,他的妻子家珍因其嗜賭成性不思悔改而離開他。最終因他好賭而輸掉了全部家產,也因此氣死了他的父親。這時富貴漫長的苦難人生開始了。

他被強拉入伍,險些喪失了自己的小命,就在這時他第一次意思到生命的可貴,發出了“我一定要活着,活着真好”的感慨。於是,他經歷了千辛萬苦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對於他的第二個打擊又來了——女兒鳳霞因為高燒不退導致啞巴了。很可惜,看到一個笑的很甜的很天真的女孩竟然不能開口説話,這是多麼的哀傷!

富貴回到了家,生活也有些好轉。往往看似平靜的生活下其實隱藏着莫大的波瀾,於是第二個不幸也將隨之而至。一家人原本可以快快樂樂的過着平靜的平淡的日子,這也是家珍多麼希望過的日子,可上天就是不願意。就在一個很熱鬧的夜晚,一個很大的不幸又悄然的降臨在富貴頭上了——僅有的兒子有慶被車撞死了。這個場面可謂感人至深,看着有慶那渾身是血的身體,讓人有種很心疼的感覺。還有家鎮那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兒子的名字,我的心也在一陣陣的痛。淚水不禁已流出眼眶,止不住。是啊,多麼可愛的孩子,多麼無辜的孩子!他保護姐姐,不讓別人欺負姐姐。他善良,他頑皮,他天真···他只是想睡覺啊!難道睡覺也有錯嗎?!就這樣連自己都不知道就永遠離開了爹孃,連餃子都還沒吃。這時富貴又感慨,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他的家人終於從這樣的悲痛生活中走了出來,可誰又能預測到又會有什麼悲劇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中去呢?偏偏命運總是這樣不公平,捉弄人。眼看着鳳霞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可偏偏鳳霞卻是因難產而死,更具有諷刺意味的竟然是王醫生因為被饅頭噎着了而不能給鳳霞醫治!人生就是在你剛品嚐到了幸福的甜果時,上帝就要急着把他收走,毫不同情。

這就是富貴一生經歷的三次不幸的遭遇。是那個獨特的年代造就了富貴悲慘的一生還是其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造就了他悲慘的一生?這樣悲慘的一生又有幾人能承受得住?富貴一生的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

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富貴又將以前對自己兒子説過的話又對外孫説一遍:“雞大了就變成鵝,鵝大了就變成羊,羊大了就變成馬,馬大了饅頭也長大了,騎在馬背上···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這段話很好的將那時候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道出來,也反映了那時人們思想的落後。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可其帶來的影響、給那個時候人們帶來的苦難卻是不能忘懷的。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默默地生活着。

活着,就是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

電影活着讀後感 篇6

《活着》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悽慘。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痛,再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楚,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較長的一部影片,歷史濃縮為個人的命運。

看《活着》時,我想到了一句話,“當你第一百次跌倒時,請不要忘記前面的九十九次你都站起來了!”我認為福貴的這一生便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家產敗光、父親離世、被拉壯丁的拉去打仗卻成了戰俘、妻子病了無錢醫治、兒子被抽血致死、女兒又聾又啞死於難產,就連女婿、外孫,都死於非命,彷彿那個特殊年代的全部災難都落在了福貴身上。而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讓一個強魄的人去掉大半精魂。可是福貴在這一系列的打擊後,仍好好的活着,還可以幽默輕鬆的向別人講述他這一生。

福貴的堅強,不同於保爾和牛虻那樣為信仰而生的堅強;不同於司馬遷為實現先父遺願苟活著書的堅強;不同於張自忠上將為了抗日大局忍受“漢奸”罵名的堅強。他只是一個標準的敗家子,普通的壯丁,平凡的農民。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堅強更能激勵人心,如周國平所言:“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在這個世界上,如保爾等人轟轟烈烈的堅強畢竟在少數,承受着這些平凡苦難的人,始終卑微而又堅強的生活在社會最不起眼的一角!

而每一天,我們的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為情所困、為錢所迫、為生活所打擊、為學習所壓抑的林林總總的平凡之人。自以為世界放棄了他們,於是他們也放棄了世界!我想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承擔的所謂的苦難都沒有福貴一個來的大,而他們走了,永遠的離開了,福貴卻依然愛着自己,愛着生活,好好的活了下去。是福貴沒心沒肺嗎?他在親人離開時的眼淚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福貴可以那麼孤獨的活着呢?他那樣孤苦伶仃的活着,幸福嗎?我只想説,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好好活着,或者就是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好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85後的癌症媽媽郭雪姣留給了世界兩句話:“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幸福,就是有幸來過,有福度過。”無論夜是多麼漫長,多麼漆黑,熬過了那個點,太陽依舊會升起!也不要去埋怨太陽遠遠看着人間的生老病死,旦夕禍福,因為它千年、萬年不變的光輝,就是為了讓每個角落都有温暖!世界從未拋棄過任何人,所以,像福貴那樣,好好活着,享受着這最大的幸福,熱愛着這最珍貴的生命。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人活着到底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終極意義何在? 人在很多時候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特別是在人生中碰到重大挫折的時候,比如事業陷入絕境、失戀、高考失利、婚姻失敗、重大疾病、失業等等,而最讓人會去思考人生意義的時候,往往是親人的去世,因為至親至愛的離開,會讓我們感覺生命如此的脆弱和無常,會讓我們思考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意義何在?在親人去世時,哪怕我們擁有萬貫家財,獲得顯赫名聲,我們都感覺一切沒有意義,我們覺得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我們感覺生命如此的脆弱,再多的錢再好的名聲也帶不進棺材裏去,於是我們就想:我們的生命就像流星一般一閃而過,只在宇宙中閃現一條短暫的光芒嗎?

直到我慢慢長大,才對這種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要記住的是,別輕易灰心,別輕易放棄,應向上,應向前,不斷自我從跛,自我調整,自我修正。因為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潛你踏出生命之路。 活着,就要好好活着。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要記住的是,別輕易灰心,別輕易放棄,應向上,應向前,不斷自我從跛,自我調整,自我修正。因為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潛你踏出生命之路。活着,就要好好活着。

春年少的我們,沒有什麼輸不起,也沒有什麼不敢贏!

不知從幾零後開始,青少年就開始變得憂鬱,迷戀早熟,要讓原本就不夠強大的內心折射出力量,這樣無端的將自己推向成熟,承受着這個年齡段所不該承受的傷痛,經歷着這個年齡段所不該經歷的悽苦。當我們將社會的殘酷誤認成現實時,以為崩緊着神經面對,我們就沉着、冷靜、慎重了?

在父母的教導,長輩們的指導下,只要我們按照他們講的做,就認為自己理智的面對着現實,自己就變得更加成熟?當我們將他們講的當做是一種捷徑而付諸行動時,我們卻忘記了我們也應該經歷那麼一段,那麼一段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傷痛,指責,遺憾,甚至更多,但我更傾心於領略後的感悟,更何況那種面對着失敗有幾分悔恨卻有很輕鬆、坦蕩的感覺以及那種神情,那種心態!

為此我們捨棄並忘記了自己應該有的這段經歷,捨棄了點綴人生的絢爛,捨棄了證明還有另一種結果的機會的奇蹟,也捨棄了一種即使失敗錯過後的感動。所以當有人告訴你説你怎麼怎麼做是錯的時,你沒有必要在乎他,你應該覺着好笑,那只是説明他做錯了。況且,沒到最後,不能斷定這就是錯的!年輕人的前途是無限量的,如果你過早的收起了自己的稜角,你的生活會缺少很多精彩!為此,我們年輕人應該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執着,應該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堅持 況且,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成功,現在所謂的成功(金錢、地位、權術)不過是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衡量的,如果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這樣以後我們這代就顯然的活在了他人的定義中,習慣得不知道這就是牢籠。

有志氣,要有脾氣,有脾氣,要有能力,有能力,就有魅力!因此,年輕人的生活不應該平淡,不應該平凡,更不應該平庸,這個年齡段的我們,需要有日月可鑑的坦蕩,應該有大起大落的快感!

沙漠中令人折服的白楊:生前300年不死,死了300年不倒,倒了300年不腐。所以同志們,如果主人公變了,那就不是你的故事。請找準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下定決心,就奮不顧身去闖,去受傷吧!

我承認,我是一個經不起風雨的人,每當遇到困難,每當心裏難受。我就很迷茫,不知道未來在哪裏,也不清楚我活着是為了什麼,我曾想過,我一無所有,所以以後只能用命去拼未來,或許榮華富貴,或許在中途消散人間……

我恨過,哭過,可這樣,我只能深藏在心底,害怕被人挖掘出來,被人同情或者嘲笑,我明白,我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我當起刺蝟,防備着身邊所有人,直到他們離去,這是我深深的悔。

悔過恨過之後,生活依然繼續,徘徊於迷茫與前進中,渴望時間的流逝,我活着,是因為我渴望一次蜕變,去尋找我希望的奮鬥努力,尋找一份寧靜,去追求我愛的……

我活着,所以我不願放棄活着的權利,即使我不懂得珍惜,儘管我會不知所措,但是,我還是我,我能享受陽光的温暖,能體會秋風的愜意,我能跑步,我可以微笑……好多好多,我慶幸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我有我陪着,即使一無所有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