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1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好的小説,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因此還有另外一個書名——《舊事重提》,一共十篇小短文。魯迅先生生平寫過許多本書,可是我卻覺得只有《朝花夕拾》這本小説最好,也許是因為更貼近生活吧。我是很羨慕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的,儘管生活有些艱苦,卻有着一些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比我們這些所謂在城市裏吃香的喝辣的小孩好過百倍有餘。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

《朝花夕拾》中,我只喜歡的一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覺得保姆阿長是個真真正正的好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像這樣善良又樸實的人真的很少了,並且魯迅先生也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位長媽媽,字句之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讓人對這位長媽媽十分有好感。長媽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很是愚昧迷信,但她身上保存着最樸實善良的愛,這是現代人,城市人沒有,也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令人永生難忘。也只有那些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才會擁有這些,這是我最羨慕的一點,我羨慕魯迅先生曾經和這位長媽媽相處過。現代社會中,已然忘記了這些,我想,也永遠無法記起並擁有這些了吧。這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不幸。

關於《二十四孝圖》我也有很多話語要講述,讀完後總覺得有些什麼湧了上來,是悲哀。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2

人,無非是生老病死,但是,在讀了《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父親的病》中,我對“病”這個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中講述了魯迅的父親生病時找名醫來治,卻被他治死的事。魯迅在文中用了一句話來説明:“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是啊!這就是舊中國的命!這種命是來源於病,中國人心靈上那種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這種病無從醫治,只能靠自己,打破“建設,封閉社會”的鐵籠,才能重獲新生。

父親的病,雖然不算特別嚴重,但在這些所謂的“名醫”眼中,卻是無所謂對待,終究是害死了父親。其實,名醫自身也有病,這病不會至人於死地,但會讓人心慢慢墜落,變得狠毒、無人性。所以,只有正直人才是真正健康,其實心中有偏見,有不善的人,都是有疾病的。

醫人先醫己,無醫治自己的心靈,再去醫治他人。只有一個心靈健康,不持偏見,開放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與成功。

魯迅的時代是個迷信,狠毒與封閉的時代。衍太太在父親即將逝世時還叫魯迅叫喊,讓父親不得安生。陳蓮河珍金奇貴,卻毫無本領。在看到醫治不得時,還説需查查有什麼冤愆,説是前世的事。在這個紛亂而殘忍的世界中,父親在這些有“心病”的人中痛苦逝去,令魯迅十分痛恨封建,痛恨心靈中的病,痛恨那些虛有其名的無能者。

病,心病,在封建中一一體現了出來,心靈的病,比一切更加殘酷,更加地絕情。

醫能醫病,卻醫不了心病,只有自己,能讓心靈之病去除……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3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4

讀完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的內心是翻湧的,因為這本書中的許多篇章都描寫了魯迅童年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而魯迅在寫這本書時,童年也離他遠去很久很久了。

也許當我們的童年消失後,再次回憶起來,心中才會更別有一番滋味吧。因為那時的各種酸甜苦辣,已深深的銘記在心!雖然當時感到一件事是苦的,但多年之後,我們有了豐富的閲歷,再回想起來,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應該是甜的。魯迅是一位很有才氣的作家,我自然是很敬佩他的,因為在他的童年中,沒有鄉下孩子的粗氣,也沒有城裏孩子的嬌氣。

令我感觸最深的,要數《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了。魯迅回憶自己幼年的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時光,與小昆蟲為伍,與動植物為伴,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的小夥伴們相約在夏季的夜晚一起去捉蛐蛐的情景,在這麼多年後繁忙的今天,那是多麼的令人懷戀!

他趁大人不注意,鑽進百草園,採摘野花野果,然後還要於夥伴們一起撲鳥,但由於性急,總捕不到幾個,他也常聽奶奶講故事,所以才害怕那條也許並不存在的赤練蛇。在三味書屋的時光,雖然是枯燥乏味的,還伴隨着先生的嚴厲,確仍然耐不住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童年的魯迅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不知不覺中引起了所有人心裏的共鳴,體會在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趣事,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5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我彷彿來到了那裏。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也可以捉一些小蟲,如果到那裏太久,老師就會説不行啊。現在都沒有以前的自由多了,要是我在那個時代多好。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心裏也會想着我的童年。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年。我彷彿也來到了我的童年,我在我的童年裏,沒有什麼田野,到處都是房子,昆蟲也沒有。(雖然,我很討厭他們)

童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跟昆蟲們玩,又摘野花野果玩,然後與朋友一起捕鳥。可是他總是捕不到那麼多鳥。我好想我的童年夜能捉昆蟲,摘野果,捕鳥。但我們現在都基本沒有這些東西了。

魯迅先生小時候,希望自在的玩耍,不被爸媽管教。這是童年特有的,當我們長成少年了,就要時刻被爸媽管教,不能玩耍,整天寫作業寫試卷。要是老師能把作業量都減下來就好了。現在不是減負嗎?我也希望能在少年時代有童年一樣的特權。我渴望童年,渴望我幼兒園的時期。

我的感受正如書名《朝花夕拾》一般,朝代表小孩,夕帶表長大。誰都為時間的流逝而苦惱,我也是一樣。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500字六篇6

童年的蹤跡在我們和魯迅的記憶中淡淡隱去,而今,我們卻要繼續追它那輕快而又沉重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深處。

百草園,在魯迅的筆下,彷彿充滿了活力與快樂,可以想象魯迅曾經是那麼自由,那麼快樂,脱離了塵世的喧囂,不必再為生活發愁,不必再被那丁黑暗的時代所禁錮。然而,漸漸長大,時代漸漸變換,只有童年的歡樂慢慢消失在無窮無盡的書山學海中。我們也像魯迅一樣背上了沉重的書包,眼看着童年在風雨聲中走遠。

家長們!能否還給我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沒有滾滾而來的學習和作業的童年。

魯迅和我們一樣憎恨的並不是家長,而是他們腦中的思想。曾聽過一句話:沒有興趣,任何成功都顯得蒼白。他們逼迫孩子,急於讓孩子成才的渴望這時反倒變成了“幫倒忙”,一廂情願的自信的以為這樣可以幫到孩子,這也正是人類的缺點:過度的自信。

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説,當時家庭的結構,倒真有點像社會的結構。頗似清朝末期的“文字獄與君主專治。這更是封建社會的缺點與漏洞。

千千萬萬的“小家”組成了社會了這個大家。我認為這也是當時社會腐敗的原因。當今的社會這樣的情況有所緩解,但這樣的情況還仍在出現,不能因為學習上的關係而耽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要加快追尋童年的步伐,而不是在這兒唏噓長歎,過去的時光如清風,從手中流去,應當珍惜它,珍惜自己來之不易,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