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1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因為林海音是伴隨着“五四”新文化運動成長的,她看到了變革時代新與舊的雙面景象。而在林海音家裏,則經常進出各色各樣的人。有躲風聲投入革命洪流的學生,有逃到家裏來的一位世伯的姨太太,有為掙錢而獨自來到家裏當奶媽的宋媽。這給她提供了觀察那些在她生活中出現形形色色人物的機會。於是,《城南舊事》通過兒童的視覺來注視大人的世界,而在緬懷同年的背後,則是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與同情。

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知道了為什麼這本書一直吸引着我,是獨特的兒童視角,能讓我這個年齡的人理解當時的社會。作者以英子童年時單純和懵懂的視角,滲透了不惑之年的作者對家鄉的懷念之情。真摯細膩的情感,讓我感到英子的可愛和童年童趣那份感情真實美好。人道主義的悲憫,在小孩子的眼裏,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城南的風景是作者童年裏刻骨銘心的情愫。作者對北京城南的思鄉之情伴隨着英子的童年一起浮出記憶。將一幅惟妙惟肖的風俗畫卷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作品裏英子的悲慘命運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我為英子的悲慘生活感到難過,也為我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而慶幸,我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和同學們學習科學知識,有老師細心教導。在家中有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護。我應該好好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2

童年,這是每個人心中的一段美好的回憶。猶如一顆繁星,閃耀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作家林海音寫得描寫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部著作。書中,作者以“英子”來敍述自己那童年故事

全書有五個故事組成,而《惠安館》則是這本著作的開篇之作,這個故事中的悲劇色彩是最為濃厚的。主人公英子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孤女”妞兒,另一個便是大家眼中的“瘋女人”秀貞。但命運是捉弄人的,往往悲劇就只發生在那一瞬間。妞兒與秀貞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一對苦命母女。原本的悲慘,艱苦生活已經使她們分別近10年。就在相認的那天晚上,在一場大雨中,母女二人一同慘死在火車輪下,結束了苦難的一生。

讀到這兒,我的心靈被感觸了,同時也為秀貞與妞兒而感到悲哀,命運如此,誰也改變不了,正如這對母女一樣,最終還是令人痛心的結束了苦難的一生。

而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則寫出了父愛的深沉偉大,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懷念。“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句話不只有字面上的意思,也象徵着夕愛花的爸爸永遠的離開了英子。我的心被揪了一下,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多麼令人感動,多麼令人傷心,在作者的.心中,那一位她無比愛的爸爸永遠地活在了她的心中。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3

不知道是不是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太入的我心田,一向陽光爽直的我竟從中學會了憂傷與感慨。也許每個的內心都存在這樣的一個角落—悲憫憐人,即使年少如我也難以倖免。我一遍一遍的用鋼琴彈奏着李叔同《送別》的旋律,一遍一遍感悟着英子純淨淡泊、彌舊温馨的童年,感悟着老北京斜陽古道、城南落花的韻味。

悠揚的琴聲帶着我走進了英子當時的世界,《城南舊事》描述的種。種情景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顯現在我腦海裏: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以及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這些人物都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影響着英子的成長,他們又都在歲月的步影中一個一個消失。英子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林海音筆下的英子童年之所以如此出色,得益於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使得她擁有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童年快樂。

琴聲終了,我感慨自己正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將離別童年,乘着人生的諾亞方舟駛向另一片海灣,我的手指久久不願離開琴鍵,童年彌足珍貴,我想用的我方式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

城南舊事書籍讀後感600字4

她,敍述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北京城南時光,她,生動地描寫了充滿淚與笑的童年生活。她就是《城南舊事》。換一個角度看她,她卻有力地抨擊着社會時弊。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傳奇》。一口氣讀完,悲涼的情緒佔滿了我的心。可憐的是當時被重男輕女的封建迷信思想所壓迫的人們,比起他們,惠安館的瘋女人王秀貞算是幸運的。她最終找到了被家裏人以“無用”的名義扔在牌坊階下的女兒妞子,並帶着她去找離家出走的惠安三叔。是啊,男孩女孩都是父母心中的至愛,愛沒有孰輕孰重,母不嫌兒醜,這原是多麼美好的感情,多麼熾熱的愛!然而這樣的親情卻被一杆冷漠的大秤再三稱量,過秤的留下,不過秤的就隨意處置。這杆大秤量的是“養育這個孩子的意義”和“他長大後父母能得到什麼”,如此可笑的標準卻被信以為真。這杆大秤沒有一點温情,只有唯利是圖、一錢如命,它的名字叫封建!

書中的衚衕古樸而令人神往,在美麗的表面下卻藏着淒涼。苦命的女孩小妞子,從小到大沒有體驗過一個温暖的家庭。她剛出生便被遺棄,誰知被人抱養後等待她的是更悲慘的命運,她從小就被父母逼着學唱戲,唱不好就打,這一切是為了什麼?為了給她那貪婪、懶惰的父母掙錢花!或許她的父母(至少是父親)終日無所事事,就靠她唱戲掙錢!所幸她最終終於和她的親生母親重逢,並踏上了尋找親生父親的漫漫長路。

合上這本書,我的心裏瀰漫着一股深切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