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20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城南舊事》這本書對我來説並不陌生。但是,當我又一次翻開它時,心中竟泛起一絲淡淡的憂傷,如秋風吹過的湖面,不再平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2020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1

暑假裏,包老師在新華書店裏買了兩本書,讓我們在暑假裏看完。一本是《森林報》,還有一本是《城南舊事》。我可愛看了,特別是《城南舊事》,寫出了童年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本書是林海音阿姨寫的。描寫出了要珍惜童年的時間,所以她以寫日記的方法,回憶了她童年時光。像她寫的散文集有:《窗》、《兩地》、《做客美國》……等;短片小説有:《燭心》、《婚姻的故事》;長篇小説有:《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有:《薇薇的週記》、《林海音自選集》,這一些都是林海音小傳、專集,除了寫書以外,海音阿姨還寫過許多文學評論,見於報刊。其中海音阿姨的《竊讀記》被選入小學五年級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被選入了初中課文。

翻到目錄,看看只有6章幾章故事,可頁碼不小哦!看出海音阿姨很愛寫作文,才能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不過,主要人物還是有的。海音阿姨(英子)、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好朋友妞兒、爸爸,蘭姨娘……在第1章英子阿姨認識了一位長得漂亮,又説她是瘋子的姑娘,英子天天路過那兒和宋媽買菜,幾天後就和秀貞姑娘結成了好朋友。秀貞有個失散的孩子叫小桂子,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卻原來是妞兒!於是,秀貞帶着妞兒再去尋失散的夫君。命苦的秀貞在中途不幸客死,見不到最愛的人……在這之前英子也已經離開了那個生活的衚衕。

這是一本經典的童年故事小説,回憶往事是多麼的開心,那麼的天真無邪。海音阿姨寫了一段詩: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讓我們的一生都充滿着快樂的童年,純真的童心!

2020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2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書裏的那一幕幕至今仍然在我的腦海中勾勒着,讓我難以忘懷……這本書,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全書透過小女孩英子稚嫩的.雙眸,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所感發的感觸。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她講話,唯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在第二章《我們看海去》中那個蹲在大槐樹底下的男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着危險去做賊,在別人眼裏他是一個小偷,但這在英子看來他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又是什麼呢!英子常説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着世間的人。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台便炒菜時,她心裏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裏,讀到這裏,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書中還寫了英子兒時可愛的童真看法,描寫自己的生活。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為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沒有迴天津,不想讓孩子們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愛與呵護。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麼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她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我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瞭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

2020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3

《城南舊事》是女性文學的開山人——林海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為素材而創作的經典“懷鄉”作品,也是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這本書由五篇林海音創作的回憶童年的小説《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為內容,在1960年冠以《城南舊事》為書名結集出版。20年後《城南舊事》被大陸引進,搬上了大銀幕,並榮獲多項大獎,從此譽滿天下。

《城南舊事》是一部帶有強烈自傳色彩和懷舊情調的小説,以作者七歲到十三歲在北京城南的生活為背景而創作。在這部經典之作中,林海音成功運用了兒童的視角進行故事敍述,借英子的眼晴,描繪了一幅北京的風景人情畫卷。同時,也表達出作者本人對人生和生命體驗的多重感受。

《城南舊事》的開篇之作是《惠安館》。它從風格上奠定了全書純淨自然、温馨又略帶惆悵的基調。這個故事講了惠安館裏有一個“瘋”女人秀貞,她“瘋”是因為她以前和一個大學生相愛,生下一個小孩,名叫小桂子。這個孩子有個很明顯的特點——脖子後面有指頭大的一塊青記,因為這塊青記,她才會被秀貞的媽媽丟掉。當秀貞醒來後,發現小桂子不見了,就瘋了。在文中,她與英子成為了好朋友,她們經常在一起聊天,秀貞還讓小英子幫忙去找小桂子。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上,英子結識了一個小姑娘——妞兒,妞兒經常到英子家玩:喂小雞、唱歌、跳舞、談心等等。妞兒告訴英子,她的家長不是她的親爹親孃,他們要求英子學這學那,來為他們賺錢,如果賺不到錢,他們就會用鞭子抽打她。有一天,英子突然發現妞兒就是秀貞所説的小桂子,她非常同情她們母女倆的遭遇,就趕忙帶着小桂子去惠安館和秀貞相認。秀貞為了躲開妞兒的養父母,帶着妞兒去火車站,想回老家去。但不幸的是,母女倆都死在了火車的鐵輪下。

《惠安館》是整本《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的故事,但其他故事也帶給我許多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