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想北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想北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想北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想北平讀後感1

老舍先生在1935年創作了這篇《想北平》,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對北京的這份深情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正如作者説寫:“這個愛幾乎是要説説不出來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説不出。”愛北平就像是愛自己母親一樣,作者寄託的是怎麼樣的情感,大家很容易能體會。生我們養我們的故鄉是我們一輩子無法忘懷的,而魂繞夢牽的北京是老舍割捨不下的。他最初的學識和印象都來自北京,包括他的性格和脾氣,北京已經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了。我們可以從老舍的一些作品中也不難看出,他很多作品運用了北京方言特有的幽默。作者還通過早年遊歷的歐洲都城與北京的對比,表達對北京生活的安靜舒適,動中有靜,自然,自由、田園生活的讚美。讓人感受到身在異鄉為異客的老舍先生對北京無限的懷念。

我們中國人是最念故鄉的。故鄉情結永遠深藏在背井離鄉人心中,每逢春節不管多忙相聚多遠,我們都會一家團聚,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

想北平讀後感2

思念的顏色,很純很純;思念的形狀,很綿很綿;思念的味道,很涼很涼;思念的感覺,很長很長。——題記

北平,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名勝古蹟不計其數的首都,但是對於老舍先生來説,北平卻只不過是自己的故鄉而已。對故鄉故土的愛,“這個愛幾乎是要説而説不出的”老舍先生常年在國外,當説到北平,他心中的那份悄悄積藏的愛被慢慢喚醒,逐漸延展開來。

幻化成千言萬語堵在喉頭,然而在這千言萬語中,卻沒有一個字可以形容他洶湧澎湃的情感。

他恨自己不能像李白那樣——瀟灑拂袖,便勾勒出半個盛唐;他只能借自己對母親的愛類比對北平的愛,他只能用平凡的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熟悉的北平——卻不知,當他的文字在許多人面前鋪展開來,已經震撼了不知多少心靈。

作者沒有着筆去刻畫北平的名勝古蹟,也沒有去重述北平的沉重歷史。他用最樸實的語言把他對北平的思念融入到了自己的過去,而作者對北平的每一個回憶,讓我們看到了平民化的北平,讓我們看到了在北平這個天之腳下的地方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的生活。城牆、蝌蚪、蜻蜓、香片茶、青菜、白菜、沙果、海棠……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在老舍的眼中卻都是寶貝,老舍如數家珍般地把它們展現出來,讀過的每一個人都會不自覺聯想起一幅幅畫面:那是北平的佈局,那是北平的特產,那是北平的風景……如果不是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思念,又怎麼會有這種效果?又怎麼會讓每個片斷躍然紙上?

作者老舍先生在北平生活了幾十年,他體會到北平的熱鬧,也感受到北平的安靜,北平有作者幾十年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從城市的平凡中娓娓道來,感悟出它的不凡。這個北平,似離我們很近,似我們無比熟悉,但卻又有種説不出的特別的眷戀。

然而思念是會呼吸的痛,當老舍慢慢拉回思緒,發現他呼吸的每一口氣息,已不再屬於他眷戀的家鄉;他踏上的每一方土地,已不再觸動內心的柔軟;他所深愛着的北平,正處於危機之中!

想已不再是想,是纏綿,是牽絆,是撕心裂肺的痛!

想北平讀後感3

要説起來,我和老舍的這篇《想北平》還真的是很有緣分呢。在拿到語文書之前,我就已經讀過這篇文章了,並且,也的的確確是在一種想念家鄉的感情下讀的。

本來,我也是真的決定要離開北京了,儘管心裏是那麼的痛苦。畢竟我所經歷的生命都是在這個城市度過的。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的朋友,一切熟悉之物都在這兒。因為我孤陋寡聞,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北京之外的天是什麼樣,也從不去想它。更沒有想過離開家會是什麼感覺。

我以為自己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我也以為外面的世界和北京沒有什麼區別。我更以為自己不會想家。

也許,是我的能力太差了吧。總之,一到那個地方,我馬上就發現,原來一切根本就不是我所以為的那麼回事。

怎麼曾經天天相見的好朋友現在就天各一方了呢?

怎麼原本無比熟悉的路上的風景現在就突然變了個樣呢?

怎麼同樣的是在生活着,現在卻突然變了個滋味呢?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讀到了老舍的《想北平》。老舍所感悟的北平和我所感受的北京,很多事物並不相同。作為一個北京人,我卻沒怎麼見過北京人在自家裏種的蔬菜,也沒怎麼見過北京帶霜的玉李。更可笑的是,我連北山和西山都沒到過。但是從他的文章,我卻能很親切地感受到那股子滋味!

還好,他提到的北京的衚衕我是沒少見過的,牌樓也常見,離家不遠的小西天就有個牌樓,以往每週都見得到。雖然他文章裏有的東西我見過,有的我沒見過,可是一閉上眼,我就能真真切切的見到那景兒,也許,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吧。

《想北平》這整篇文章裏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最後一段了。要説它的語言,並不華麗,句式也不特別。讀着卻讓我深有所觸,可能是因為我身在異鄉吧。正是這兩句樸實無華的話。道出了所有身處異鄉的北京人的內心所感。當初讀到這裏時,我的眼淚真的是快要落下來了。不離開家鄉,真是不知道思鄉的感覺。

我也是深深的,愛着北京啊……

想北平讀後感4

讀了《想北平》,感到了寫作的另一種境界,這篇文章是我明白了,寫作,有時並不需要風花雪月華麗的文字,這些誰都會寫。也不能寫的毫無內容,使文章太空虛,所以只要有真情實感就夠了。在《望北平》中,我並沒有看到什麼太華麗的修辭,也沒什麼優美的語句,只是樸實的通俗的.文字,但是,樸實不代表着空虛,裏面有內容,包含了老舍老爺爺對北平的喜愛,他竟在文章裏直接説:“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就直接的表達了對北平的喜愛。

老舍老爺爺還在文中提到。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算什麼?比起北平,還太“熱鬧”,而空曠的地方又太空曠,不像北平既複雜又有個邊界,那長着紅酸棗的老城牆讓他如此喜歡,他甚至可以快樂地背對城牆坐在石上看一天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無所求,無可怕,彷彿迴歸童年安適快樂的時光那該是怎樣一種愜意!

老舍老爺爺的“想”,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憶,而是動情帶淚的思念、眷戀。他心中最美的景物,不是名勝古蹟,而是尋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可見老舍老爺爺深深的愛着這地方。老舍老爺爺還説: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夠了。論説巴黎的佈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從這可以看出老舍老爺爺對北平的喜愛勝過國外。“象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這時老舍老爺爺的原話,看來,他真的想念北平。

想北平讀後感5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前前後後已讀了不下二十遍吧。感謝老舍先生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描敍着他的北平,袒露着他對北平“與我的心靈向黏合”的濃濃深情。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本能的思索文中的表現手法以及我當如何學習。

任何一篇閲讀文本其實都是一篇富有分析和借鑑價值的學習媒介。《想北平》這篇文章給人印象最深刻之處、同時也是本文最為精彩的地方就是上面所説的:用平時質樸的表現手法袒露着他對故園北平的一腔深情。如何分析和借鑑文章的精彩之處呢?我想着有一個方法—論問題:沒有任何問題意識,沒有任何真切現實意義的分析和借鑑沒有生命、沒有生存土壤。支離破碎、乾巴巴的解讀之後學習者言語生命的所渴望的表現手法依舊在空中漂泊。

那麼如何才能使得學習主體有着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文本產生真切的意義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嘗試就這一文學話題結合自身情形開始自己的寫作體驗。這樣一方面必然產生如何寫的困境,有了困境就有了學習的真切需要,因而會對文本產生意義學習;另一方面文本的示範性為自我寫作提供了比較和學習借鑑的範本。這樣即是學習文本的方法,也是寫作乃至文學學習的方法。

遠離故園的老舍思念着他那熱愛卻又陷入外侵者手中的北平,用自己的筆表現着自己的情懷,那麼我和我的家鄉呢?

我的小山村好像即將逝去了!我長大了,遠離父母故鄉,走上社會,以一個欲有所作為的姿態隻身一人在外面生存打拼,故鄉的概念漸漸成為黃昏裏鳴蟲的哀鳴和雨夜裏的倚窗相思。前段時間媽媽在電話裏告訴我,村子裏的人現在越來越少了,今年上半年又有一户在縣城買房,即將離開山村。現在我們村已經有一半的户數在縣城或者九江景德鎮買房立足,原本不到兩百人的山村一下子落寞起來。我曾經這樣想過,即使是以後在外地上班,每年放假了還是可以回家鄉去看看。現在看來家鄉梅雨季節裏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聲恐怕也只能成為我夢中帶淚的回想,烈日下和同伴們結伴放牛、偷偷在山腳的池塘游泳的情形可能將永遠向我那沉默的山村話別。這真是一種人生的不幸,遠離親人家鄉本已讓自己心難所依,現在家鄉卻要從炊煙裊裊中走向廢墟和荒野。我埋怨上天的殘酷,為什麼給了我一個故鄉,卻又要從我的生命中將它奪走遠去?

一想到故鄉,我的這種複雜心情就湧上心間,難以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和老舍先生有着某種相似的情形和心緒。那麼老舍是怎樣用自己手頭的筆嫻熟真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思呢?

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種淡淡的感覺。心裏想就這樣一篇無論是情感上還是語言上都這般平淡的文章還能選入教材讓千萬人學習借鑑,真不可理解。之後又陸陸續續讀了很多遍,對文章的認識漸漸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幾乎是懷着仰視的姿態來學習欣賞這篇優秀散文。

我起初的閲讀困境和之後認識的質變其實間接説明這篇文章的過人精彩之處,還是上面所説的,平淡之中藴真情。

想北平讀後感6

初讀此文,訝然,一代大家老舍何以有這種不知所云的文章。什麼想寫又不敢寫雲耳,心中惘然,便耐着性子品讀。文章着筆切入之處皆是些微小之物,較之於北平,實在是難以突出其特點,且最後那“不再説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北平啊”似乎結束得太突然,倉促以及不夠富於哲理或有文采。這篇簡陋的作品能登上課本,當時,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此文既無華麗語句,又沒有深刻典型例子,快速瀏覽時又似乎沒有真情實感,最後那句話又似是無病呻吟。大膽點説,這篇文章若放在高考,可能連二類卷也上不了。但它又出現在課本中,這實在是…

此文宜細讀,慢讀,唯有如此,才能體會其中濃濃的情,深深的眷戀。它的語句沒有刻意,沒有做作,更沒有虛偽。樸實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場景的回憶,一點一點景物的銜接,把一個幾年都説不完,道不盡的北平從另一個角度説得淋漓盡致。

作者沒有去刻畫北平的什麼名勝古蹟,也沒有重述北平的沉重歷史和如煙往事——這些北平的標誌,而是從每個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來,感悟出它的不凡。這個北平,似離我們很近,似我們無比熟悉,但卻又有種説不出的特別。

這種味道是難以用華麗辭藻所能寫出的,它是一種本質,是必須把廢話除盡才能歸真之物,若是珍珠又豈需一個美鬻?

重讀郭敬明和餘秋雨的文章,不知為何,總想用筆把其中的廢話刪除,但轉念一想,若是一句句找,那可讀的豈不是沒有了嗎?有人説,寫文章不在於長,在於沒有廢話,修改文章,就應把文章中的廢話刪去,最後達到文內沒有一句能夠捨去的。這點我是深深的認同。記得一次作文,想起老師説的要用排比句來寫事例,便寫了三行不知所云的事例排比句,但最後此句卻被人划起,認為精彩,真令人哭笑不得啊。

聽老師説,《想北平》已被老舍多次修改,才達到如此這般的真切自然的效果,實在是佩服。文中有許多看似無用的句子,其實它們中是別有藴含,是更口語,更自然而來抒發一位北平人對北平的愛。此文真的宜慢讀,如此之後,方能體會最後一句的情深,連我這樣一個對北平不甚瞭解的人,也有些鼻子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