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6W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1

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讓我是回味無窮,整部電影看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貧窮、落後,教育更落後,第二就是山區也有人才,短短的一個賽跑,講述了山溝裏有多少有用的人才。第三,執着,為了一句承諾十三歲的魏敏芝為了一句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隻身來到城裏尋找輟學的張慧科,受盡了艱辛。

我是含着眼淚把這部電影看完的,在這樣的窮山溝裏,貧窮和落後制約着人們的生活,沒錢讀書,沒錢看病,貧窮使很多小學生很早的輟學,同時,貧窮、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師不願意到這裏教學;當張慧科被找回來時,孩子們看着好心人捐來的粉筆,是多麼的驚喜,多麼的興奮,魏敏芝老師讓孩子們一個人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我看到了這羣孩子有着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和對美好事物追求的興趣;可是,因為貧窮,他們沒有好老師,更沒有教學資源;更可怕的是因為沒錢而可能隨時輟學。

在這樣的窮山溝裏,有多少祖國的花朵,他們都是祖國未來的人才,而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蒙芽之中,電影用兩個簡單的段落來描述這個場景,一是挑選體育尖子,二是魏敏芝不讓那個學生去城裏讀書而追車,表現了山裏的體育人才。表現的越簡單越讓人深思,是有極個別的學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讀書了,可是更多的學生呢,還得留在這個窮山溝繼續接受教育,所以辦好窮山溝裏的教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

山裏的孩子有着不怕苦,不怕累而執着的精神,張慧科輟學去城裏打工了,魏敏芝去城裏尋找他回來,三天三夜,想盡了各種辦法,寫廣告,找電視台台長上廣播,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那麼的艱辛,魏敏芝老師執着感動了廣播員,感動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動了電視台台長,從而找回了張慧科,更感動了所有的觀看電影的人;我們這羣可愛的山裏的孩子們,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我突然感覺身上的擔子好重,我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挑起這山區教育的重擔,不辜負社會賦予我的這份使命,改變山區教育要從我做起。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2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着鏡頭,流着淚説:“張慧科,你跑到哪裏去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小魏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小學六年級。但為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為了多地老師説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為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着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裏,在城裏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説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小學,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為了掙錢,象張巧珍小學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影片最後,水泉小學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隻“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小學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為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我校師生給失去雙親的六年級學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我認為影片主要表達了貧困小村的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我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人民教師,我想我也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3

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裏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張慧科因為家裏窮去城裏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裏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為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為我們辛勤的忙碌着。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看望同學,為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為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小學到城裏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4

今天 ,老師給我們看《一個都不能少》電影,看完這篇電影,我深有感受。

內容是這樣的:“高老師是水泉村水泉小學的小學老師,因為他媽有病,所以就請了一個月的假,昂給他找了一個代課老師給學生上課,高老師走前和他説過,這教室裏以前有四十位學生,溜了十多位,不可以再少一個了。”如果沒少一個就獎勵給他多十天,沒有過多久,高老師就走了,過了幾天,汽車來了,高老師的同事來了問魏老師明行光在什麼地方,他説不知道,最後,讓明行光被帶走了,過了幾天,張惠科又走了,老師走到張惠科家裏,他媽説:“張惠科簽了人多人前,他就和鄰居的幾位朋友走到城市裏賺錢去了。”老師走了一天到了城市,在我張惠科……在台長樓下問:“你是台長麼。”問了一天了,台長把人 叫上來説:“你有病啊,人家等了一半天還不讓人家上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上學的權力,不管是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現在的孩子要好好學習。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5

XX小學的三年級老師高老師因為母親生病要回家看望母親,但XX小學只有他一個老師,所以村長找了一個13歲名為魏敏芝的女孩來代一個月的課。

村長找她來時説過代課會給50元,於是高老師走之前説,班裏一共28個學生,一個都不少他再給她加十元。她答應了。並且給了她26只粉筆,一天用一隻,來寫課文給學生抄。

第一天上課時,有一名叫張惠科的學生因為調皮,把老師給的粉筆給摔斷了。

後來,張惠科家裏沒錢,父親死得早,母親又生病了,為了治病,欠了幾千元,所以張惠科被帶去城裏打工。魏敏芝知道後就和孩子們籌錢去城裏找張惠科,但錢沒籌成,走了一天走到了城裏。

到城裏後,魏敏芝找到了帶張惠科來城裏打工的女孩。她滿心期待地問張惠科去哪了,但迎來的卻是一句“他丟了。”

魏敏芝聽到後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拉着那女孩一起去找張惠科。她們找了一天無果,女孩走了,只剩她一人尋找。她看見街上都貼着尋人啟事,就照着寫了幾天的尋人啟事。花光了她身上所有的錢。後來一位叔叔看見了,建議她去電視台登報找人。於是她去了。

不料電視台看門的阿姨和保安卻不給進,她就在門口守了三天,見一個出來的人就問一句:”你是不是台長?“後來有人告訴台長這個消息,台長才知道。讓魏敏芝吃飽了飯,幫助她上電視尋找張惠科,最終找到了張惠科,也改變了那所偏僻小學的命運。有很多好心人看了消息捐贈了許多文具。

可能魏敏芝只是為了那60元而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的,但是就是她這份固執,成就了這所鄉村小學。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6

水泉小學是民辦學校,一至四年級,一共28個學生,一個老師。高老師母親病重,需要請一個月假,村長找了小學六年級畢業的魏敏芝來代課。

雖然高老師對新來的代課老師不滿意,但沒其他辦法,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要看好每一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要求每天在黑板上抄一篇課文,除去星期天一共是26天,而且每天只能用一支粉筆。在高老師眼裏粉筆是非常金貴的,不能有一丁點浪費。張惠科是班裏最愛搗亂的學生,上課在教室打鬧推倒了桌子,粉筆撒了一地。魏敏芝讓他撿起來,他不肯,就強拉他,相互推扭的時候,把粉筆都踩碎了,學習委員張明獻小心翼翼地全部撿起來,她在日記中寫到,高老師在的時候連粉筆頭都捨不得扔,用手指甲掐住還要多寫一個字,看着雪白的粉筆被踩得又短又黑,她非常傷心。是啊,要是高老師在,當時得多氣憤,多傷心。

小魏老師點名了。

明行光,焦潔,張明獻,張惠科……張惠科沒來嗎?

老師,張惠科被家長叫回去了。

魏敏芝來到張惠科家裏,得知他媽有病卧牀,父親早年去世了,還欠了一些債,所以和鄰村的幾個同學一起去市裏打工了。魏敏芝問了他在市裏的地址,決定要把張惠科找回來,因為他答應過高老師,看好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去找村長,可村長不去找,所以下決心自己去,但去市裏的車費可怎麼辦?

誰知道去市裏的車費是多少錢?

一塊錢……三塊錢,老師我和媽媽去過一次。

那我和張惠科兩人來回車費加起來一共多少錢,誰會算?

十二塊錢……不對,應該是九塊錢。

那誰有錢,拿出來,就算我借你們的,沒有車費怎麼把張惠科找回來。

老師,我們可以去搬磚,搬一塊一分五,這樣就能掙到車費。

好,那搬一塊磚一分五,搬1000塊磚是多少錢,誰會算?

老師,是150……不是,是15

15,夠了,那好我們現在就去搬吧。

他們來到磚廠,廠長不在就自己動手搬了起來,整整搬了1500塊,沒成想幫了倒忙,但廠長看在高老師和幫助同學的份上,給了他們十五塊錢,剩下的六塊錢買了兩罐可樂,二十多個人每人嘗一口。到車站發現車票並不是三塊錢,而是二十塊。魏敏芝於是決定在同學們的掩護下混上車,但在半道發現了被趕下來,為了信守自己的承諾,一個都不能少,她徒步走到了市裏。找到紙條上的地址,才得知張惠科在火車站丟了,於是她滿大街去找,還寫了尋人啟事。後面有人説去電視台最管用,可門衞不讓進,説除非認識台長,她在門口等了一天一夜,終於見到了台長,被邀請做了一檔電視節目播出。於是全市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很快便找到了張惠科,也因此引起了社會對貧困山區教育的關注,捐助了文具和愛心款,電視台專門到水泉小學去採訪。至此,張惠科才再次回到學校上課。

年代不算太遠,生活有些貧困,但老師仍然堅守在三尺講台,不能讓一個同學因為貧困而失學,不能讓一個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掉隊,教育的`意義永遠是最重要的。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功在後代。偉大的思想來自靈魂的高尚,信守承諾仍是千年美談。感動與希望常在,一部影片可以催人淚下,更深度的是挖掘內在的意義和內涵精神。

果然,貧困的悲哀和道路的艱辛,阻擋不了求知的慾望。甘守清貧而接受大山深處的洗禮,神聖而或高尚。內心深處的善良永遠煥發着光芒,灰燼的餘煙不可能永遠是歎息的悲哀。時光的腳步匆匆,面對美好的今天,是否更應該去珍惜眼前的明亮。

夜深了,可是心還在盪漾,久久不能平息,看到山水的貧瘠和風雨中的光輝,不禁潸然淚下。

一個都不能少讀後感7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導演的。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裏有個小女孩,才13歲就當起了代課老師。為了一個因為家裏太窮而進城打工的小男孩,這個小女孩也進了城。她在電視台的幫助下,終於把那個小男孩找了回來。

我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小女孩很有毅力,也很堅強。看看影片中的山村學校,那麼破舊的房子,那麼破舊的桌椅,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真有天壤之別。我們處在這麼好的環境裏,一定要好好讀書。

今天,我和妹妹去社區看了一部電影,影名是《一個都不能少》。內容是高老師要看望生病的媽媽,於是他請來了一位年僅12歲的代課老師魏敏芝。高老師臨走時囑咐班裏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可是沒有多久,班裏有一個學生因為家裏窮連飯都吃不飽,就去城裏打工了。代課老師知道後,走了很遠的山路,十萬火急地趕到城裏,在電台台長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那位打工的學生。代課老師年齡雖小,但她卻遵守若言、千辛萬苦把輟學打工的學生找回來,真令人感動。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但在貧窮面前總是顯得那麼無能為力。片中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讓我總是不能忘記。但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而我們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應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為國家、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我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看了這部影片後,唯一想表達的情感就是:感動。為了學生的努力學習而感動,為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而感動!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水泉香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生病了,高老師要回家探望。可是,老師一走是給那些孩子上課呀,於是,便請了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做水泉小學的代課老師。水泉鄉的條件很差,連村長都半年沒發工資了,而水泉小學的教學條件則更加糟糕了,連粉筆都屈指可數。開學後不久,班級裏的張慧科就因為家裏窮,父母有卧病在牀,沒辦法逃學只好去城裏打工。魏老師和同學們好不容易湊足了9塊錢使魏老師來到城裏。為了找到自己的學生,魏老師向電視台的登記人員苦苦哀求,卻受盡了辱罵,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不知疲倦地四處尋找。幾經輾轉,最後,在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學生張慧科。

我現在的環境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天堂與地獄之差,我應該好好珍惜,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影片中的魏老師為了她的學生辛勤地操勞着,而現實中老師一樣關心着我們,愛護着我們。我們對老師一定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