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温庭筠

菩薩蠻温庭筠下片賞析

欄目: 温庭筠 / 發佈於: / 人氣:2.2W

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菩薩蠻温庭筠下片賞析,歡迎閲讀。

【原文】

菩薩蠻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翻譯】

眉粧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髮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着一雙雙的金鷓鴣。

【註釋

小山:眉粧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另外一種理解為:小山是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摺疊的,所以説小山重疊。金:指唐時婦女眉際粧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説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鬢雲:像雲朵似的鬢髮。形容髮髻蓬鬆如雲。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頰。

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鬚,故稱蛾眉。一説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弄粧:梳粧打扮, 修飾儀容。

羅襦:絲綢短襖。

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説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賞析】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彷彿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詞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認為:此篇通體一氣。精整無隻字雜言,所寫只是一件事,若為之擬一題目增入,便是“梳粧”二字。領會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粧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即寫鬢。

小山,眉粧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為“十眉”之一式。大約“眉山”一詞,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時時見於當時詞中,如五代蜀祕書監毛熙震《女冠子》雲:“修蛾慢臉(臉,古義,專指眼部),不語檀心一點(檀心,眉間額粧,雙關語),小山粧。”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時孫光憲《酒泉子》雲:“玉纖(手也)淡拂眉山小,鏡中嗔共照。翠連娟,紅縹緲,早粧時。”亦正寫晨粧對鏡畫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謂淡掃蛾眉,實與韋莊《荷葉杯》所謂“一雙愁黛遠山眉”同義。

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1)不知全詞脈絡,誤以首句與下無內在聯繫;(2)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的山樣屏風”也,故“山屏”即為“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着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

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此處聲平而義去,方為識音。疊,相當於蹙眉之蹙字義,唐詩有“雙蛾疊柳”之語,正此之謂。金,指唐時婦女眉際粧飾之“額黃”,故詩又有“八字宮眉捧額黃”之句,其良證也。

已將眉喻為山,再將鬢喻為雲,再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蓋晨間閨中待起,其眉蹙鎖,而鬢已散亂,其披拂之發縷,掩於面際,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在隱現明滅之間;下則欲度腮香,——度實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雲也,雪也,構為一幅春曉圖,十分別致。

上來兩句所寫,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緊接懶起,起字一逗——雖曰懶起,並非不起,是嬌懶遲遲而起也。閨中曉起,必先梳粧,故“畫蛾眉”三字一點題——正承“小山”而來。“弄粧”再點題,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鬢之腮雪而來。其雙管並下,脈絡最清。然而中間又着一“遲”字,遠與“懶”相為呼應,近與“弄”字互為註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遲”字,多少層次,多少時光,多少心緒,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盡矣。

梳粧雖遲,終究須有完畢之日,故過片重開,即寫梳粧已罷,最後以兩鏡前後對映而審看梳粧是否合乎標準。其前鏡,粧台奩內之座鏡也;其後鏡,手中所持之柄鏡也——俗呼“把兒鏡”。所以照者,為看兩鬢簪花是否妥恰,而兩鏡之交,“套景”重疊,花光之與人面,亦交互重疊,至於無數層次!以十個字寫此難狀之妙景,盡得神理,實為奇絕之筆。

詞筆至此,寫梳粧題目已盡其能事了,後面又忽有兩句,又不知為何而設?新貼,新鮮之“花樣子”也,剪紙為之,貼於綢帛之上,以為刺繡之“藍本”者也。蓋言梳粧既妥,遂開始一日之女紅:刺繡羅襦,而此新樣花貼,偏偏是一雙一雙的的鷓鴣圖紋。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有所感觸。此處之所感所觸,乃與開頭之山眉深蹙,夢起遲粧者相應。由此一例足見飛卿詞極工於組織聯絡,回互呼應之妙。

此詞對後世頗有影響。電視連續劇《後宮甄嬛傳》劇終曲曾採用此詞原文為歌詞,由劉歡作曲,姚貝娜演唱。

【拓展延伸】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小山”的含義

一、山眉説

“小山”即眉,唐代婦女化粧有“小山眉”,傳為唐玄宗所設計十種眉式之一。楊慎《丹鉛錄十眉圖》:“唐明皇會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艾治平在《詞人心史》中傾向於這一觀點,並舉出金人蔡鬆年《尉遲杯》有句“夢似飛花,人歸月冷,一夜小山幽怨。”“小山幽怨”即“愁眉”也;元人郝經《天賜夫人歌》雲“玉容寂寞小山顰,俯首無言兩行淚。”“重疊者”,言其眉亂,故第三句“畫娥眉”。

山眉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夏承燾。李道英、劉孝嚴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亦以此説為主。“小山”晚唐五代時盛行的眉粧之名,為“十眉”之一。“重疊”指眉峯緊蹙的樣子。此説比較通行,所整理的8篇論文中有3篇都是以山眉為解釋。

“山眉説” 俞平伯先生以“眉山不得雲重疊”駁之,葉嘉瑩先生亦提到詞中第三句雲“懶起畫蛾眉”,則與前邊提眉重複,“這種重複顯得零亂,不能造成一種感發的效果。”第三句既出現了“懶起畫蛾眉”,所以第一句寫的一定不是眉。本文亦認為眉毛不可以重疊,“小山重疊”指眉亂或指眉暈褪色與“畫娥眉”的重複都顯得零亂。

二、山屏説

“小山”指屏風,清人許昂霄《詞綜偶評》“小山,蓋指屏山而言”。俞平伯亦認為是“屏山”的意思,他認為若“眉山”不得雲“重疊”。俞平伯還指出“金明滅”是指初日光輝映着金色畫屏,或釋為“額黃”、“金釵”,恐未是。

山屏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俞平伯、葉嘉瑩等。

葉嘉瑩先生指出“小山”是放在牀前枕畔的屏風。這種屏風,可以摺疊,拉開來,豎立牀前,曲曲折折,像起伏重疊的山巒,故稱山屏或屏山。“小山”即以山屏的形狀代指屏風。古人的山屏或屏山就是在牀頭的,現在一般的牀還如此,牀頭有個板子高起來。“屏山”,古人睡覺時放在枕頭前邊的一個小小的屏風。由於屏風是曲折的,上邊又有金碧螺鈿的裝飾,所以日光照在上面就顯出金光流動、閃爍不定的樣子。我們可以用温庭筠自己的詞來作證明:温庭筠在一首《菩薩蠻》中寫有“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的句子,説一個女子早晨剛剛醒來,還沒有起牀,也沒有講話,揉一揉臉,在枕頭旁邊有“屏山掩”,把屏山和睡臉結合在一起來寫。“鬢雲欲度香腮雪”指的是睡臉,小山指的正是屏山。

三、髮髻説

“小山”屏山也,一説小山指頭髮,謂發濃如山之堆積。亦説“小山”形容隆起的髮髻,王建《宮詞》:“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聳綠鬢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可證。

頭髮説在所查找的資料中都不是以主要釋義出現,僅作為註釋者多種釋義中的一種,黃進德、孟昭臣等均有提及。

“髮髻説”顯然不通行,頭髮顯然與與下句的“鬢雲”重複。

四、小梳説

“小山”據説沈從文考證認為是唐代婦女“發間金背小梳”,這句説的正是當時婦女從頭上金銀牙玉小梳背在頭髮間重疊閃爍的情形。 “小山”二句:寫美人嬌卧未起時情狀。沈從文雲:“中晚唐時,婦女髮髻效法吐蕃,作“蠻鬟椎髻”式樣,或上部如一棒錐,側向一邊,加上花釵梳子點綴其間。當時於髮髻間使用小梳有用至八件以上的,當成裝飾,講究的用金、銀、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的.多到十來把的。“小山重疊金明滅”即對於當時婦女發間小梳而詠,所形容的,也正是當時婦女頭上金、銀、牙、玉小梳背在頭髮間重疊閃爍情形。

小梳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從文。

“小梳説”,如同葉嘉瑩先生説,第一,下句説“鬢雲欲度香腮雪”,鬢邊的頭髮遮掩過來,是頭髮流動的樣子,如果頭髮上插了那麼多梳子,就不能“鬢雲欲度”,頭髮不能在臉上流動了;第二,唐五代和兩宋的詞,從來沒有一首詞,從來沒有一句詞,是用小山來形容頭髮的插梳的。所以這一説法是不能成立的。

五、山枕説

吳世昌先生認為,“‘小山’,山枕也。枕平放,故能重疊。”依據則有“山枕之名《花間集》屢見。”且温本人詞中亦有“山枕隱濃粧”(《菩薩蠻》)、“山枕膩”(《更漏子》)諸句。

“山枕説”,山枕是小山的形狀,同上,人的眉毛和古人用的枕頭都不可以重疊,而且“山枕”與下文“明滅”連接又不好解釋。吳世昌先生所説的“枕平放,故能重疊”也不好理解和解釋。

六、枕屏上所畫之景説

劉永濟先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五代兩宋詞簡析》第一頁上説“小山”枕屏上所畫之景。“金明滅”屏上之金碧山水,因日久剝落,故或明或滅。此説主要代表人物是劉永濟、揚之水等。

諸説相較,這一意見最為可取。 則小山原指牀上枕屏,枕屏可以做成幾疊,而以圖畫山水為常見。 那麼“小山重疊”實有雙重含義:屏風亦即枕屏,其一也;枕屏圖畫之山水,又一也。

同時,陳漢在《“小山”新解》裏提出小山指“主人公豐滿的乳房”, 張筠在《温庭筠<菩薩蠻>十四首新探》裏提出小山指“博山爐”,這兩種觀點都有點牽強,不作為通行的觀點。

山屏説,現在比較通行,葉嘉瑩先生的解釋有一定道理。如果“小山”指山屏,“金明滅” 指山屏上有金碧螺鈿的裝飾,所以日光照在上面就顯出金光流動、閃爍不定的樣子。按照前面葉嘉瑩先生的解釋,這兒山屏上之景理解為“金鷓鴣”可能更好一些,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有“畫屏金鷓鴣”,按照山屏(畫屏)這一理解,“小山重疊金明滅”正是日光照耀下金鷓鴣的閃爍,而《菩薩蠻(其一)》的末句“雙雙金鷓鴣”是雙關的用法,既是畫屏上的金鷓鴣,又是“繡羅襦”上的金鷓鴣,同時與首句構成呼應。這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同時劉永濟先生的解釋枕屏上所畫之景比山屏的解釋可能最為準確,這兒“小山”具體即為枕屏上的山巒。

首先,“小山”作為山屏來説時,重疊的意思是相同的東西層層相積,山屏重疊的解釋不充分,山屏可以摺疊,但是山屏立着表現的曲折的狀態不等同於重疊,曲折與層層相積顯然不同,所以把“小山”解釋為枕屏上所畫之景更為充分,山屏(枕屏)上山巒的重疊比山屏的重疊更好一些。

再次,對於葉嘉瑩先生用太陽光的照射來解釋“金明滅”,採用金色彩畫和太陽照映,有人質疑這“滅”卻沒有了下落。而劉永濟先生提出的 “金明滅”指屏上之金碧山水,因日久剝落,故或明或滅的解釋就能更好地解釋明滅。温詞又多有例證,如“金鴨小屏山碧”(《酒泉子》)、“曉屏山斷續”(《歸國遙》)、“枕上屏山掩”(《菩薩蠻》)、“鴛枕映屏山”(《南歌子》)等,可見 “小山重疊”解釋為畫屏上山巒重疊起伏之狀更合適。如李殉詞雲“翠疊畫屏山隱隱”(《浣溪沙》)、牛嬌詞“畫屏山幾重”(《菩薩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