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賀

李賀的詩有哪些

欄目: 李賀 / 發佈於: / 人氣:9.12K

作者簡介

李賀的詩有哪些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説。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詩詞特點

李賀受楚辭、古樂府、齊樑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説,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杜牧(《李長吉歌詩敍》)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説:“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説:“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彙》);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註凡例》);黎簡甚至説:“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説:“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

傳世作品

《高軒過》《夢天》《雁門太守行》《致酒行》《李憑箜篌引》
《秦王飲酒》《野歌》《馬詩二十三首《感諷五首》《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老夫採玉歌》《苦晝短》《仁和裏雜敍皇甫湜》《天上謠》《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秋來》《蘇小小墓》《南園十三首》《浩歌》《羅浮山人與葛篇》

兩首詩歌欣賞

  《南園》

  年代: 唐 作者: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

作品賞析

①南園是李賀在家中讀書的地方。《南園》是一組寫景和詠懷的詩,共十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五首。

②〔吳鈎〕刀名,刃稍彎。

③〔關山五十州〕泛指當時藩鎮割據地區。

④〔凌煙閣〕樓閣名,在唐朝首都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閣上畫了24位開國功臣的像。

⑤〔若個〕哪個。

⑥〔萬户侯〕食邑萬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馬》

  年代: 唐 作者: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作品賞析

【註釋】:

[1]絡腦:馬絡頭。屬貴重鞍具,象徵馬受重用,此處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歎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鈎」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鈎」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雲:「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歎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鈎)》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鈎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歎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鍊,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Tags: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