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韓愈

韓愈古詩《送桂州嚴大夫》

欄目: 韓愈 / 發佈於: / 人氣:2.7W

《送桂州嚴大夫》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送別友人嚴謨時所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將深摯的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中,清麗工穩,質樸淡遠,既是寫景名篇,又是送別佳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愈古詩《送桂州嚴大夫》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韓愈古詩《送桂州嚴大夫》

送桂州嚴大夫①

蒼蒼森八桂②,茲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羅帶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輸翠羽⑥,家自種黃柑⑦。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⑧驂⑨。

【譯文】

鬱郁蒼蒼繁榮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裏的江河蜿蜒曲折,如青羅帶一樣柔曼迤邐,那裏的山如碧玉篸一樣翠綠峻秀。

家家户户多繳納翡翠鳥的羽毛,都自己種植黃甘。

遠遠勝過登仙而去,無須借飛鸞為坐騎去飛昇成仙。

【註釋】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稱譽,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②蒼蒼:深綠色。森:高聳繁茂的樣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廣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灕江。 青羅帶:青綠色的綢帶。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別在女子髮髻的條狀物。

⑥輸:繳納賦税。翠羽:翠鳥的羽毛可做成名貴的裝飾品。

⑦“自家”句,説桂林盛產柑橘,幾乎家家種植。

⑧不暇:沒有空閒。

⑨驂(cān餐)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這裏作動詞用,駕的意思。

【創作背景】

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韓愈的朋友嚴謨以祕書監為桂管觀察使(桂州總管府的行政長官),離京上任前,時任兵部侍郎的韓愈作此詩贈別。

【賞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詠桂林的詩(《寄楊五桂州譚》)。韓愈未到桂林,也有詠桂林的詩,這就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為送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所作的《送桂州嚴大夫》。可見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聞遐邇,令人嚮往。

詩一起便緊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樹而設想:“蒼蒼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貼切又新穎。把那個具有異國情調的南方勝地的魅力點染出來。“茲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觀敍述地理方位,説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卻是:那個偏遠的地方,卻多麼令人神往,啟人遐思!以下分寫山川物產之美異。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於石灰巖層受到水的溶蝕切割,造成無數的石峯,千姿百態,奇特壯觀。灕江之水,則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極為概括地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是千古膾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為然者,如郭沫若《遊陽朔舟中偶成》雲:“羅帶玉簪笑退之,青山綠水復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記,拔地峯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灕江》雲:“碧玉青羅恐未宜,雞牛龍鳳各爭奇”等。其實,桂林之山雖各呈異態,但拔地獨立卻是其共同特點,用范成大的話來説:“桂之千峯,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簡瑤簪,森列無際,其怪且多如此,誠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灕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緩慢,亦恰如仙子飄飄的羅帶。所以這兩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狀之特徵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只是秀麗甲於天下,其雄深則不如川陝之華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較女性化的。韓愈用“青羅帶”、“碧玉簪”這些女性的服飾或首飾作比喻,可以説妙極,不能説不奇,也不能説“不宜”。

“户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二句則寫桂林特殊的物產。唐代以來,翠鳥羽毛是極珍貴的飾品。則其產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黃柑”,更叫宦遊者“不辭長作嶺南人”了,這二句分別以“户”、“家”起,是同義複詞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對於當地人來説是極普通的物產,對於來自京華的人卻是感到新異的呢。

以上兩聯着意寫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異之處,醖釀夠了神往之情。最後歸結到送行之意,嚴大夫此去桂林雖不乘飛鸞,亦“遠勝登仙”。這是題中應有之義,難能可貴的是寫出了逸緻,令人神遠。

韓詩一般以雄奇見長,但有兩種不同作風。一種以奇崛見稱,一種則文從字順。這首詩屬於後一類。寫景只從大處落筆,不事雕飾;行文起承轉合分明,悉如文句。無論哪種風格,均為韓詩本色。

【作者】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祕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拓展閲讀:關於韓愈的典故

(一)、諫諍之路

韓愈曾與柳宗元、劉禹錫同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關中地區大旱。韓愈查訪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了消息,上報朝廷説,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這激起了韓愈的一腔怒火。他奮筆疾書,向皇上遞交了《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反映真實情況,並請求減免這一地區的租税。韓愈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視,反而在小人讒言之下被貶為連州陽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調回長安的韓愈又以一篇《論佛骨表》上疏直諫,對興師動眾、耗費巨資,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憲宗加以勸誡。他在文章中懇請,將佛骨“投之於水火,永絕根本,以斷天下後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羣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災殃,由臣承擔,上天鑑福,絕不怨悔”。可唐憲宗讀後大為震驚,要對韓愈處以極刑。多虧一眾官員為韓愈求情,他才倖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被貶後,韓愈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他忠心進諫、一心為國為民的情懷。

“文死諫,武死戰”,這是中國古代為官者的最高境界。韓愈曾寫道:“願辱太守薦,得充諫諍官。”可見,他的仕進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諫官。要做好諫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詞。”雖然他最終並沒能做成諫官,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信條。

(二)、風流成性

據傳韓愈很縱慾,妻妾成羣,以致性功能大為衰退。他經常服用壯陽藥,古代的壯陽藥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於是韓愈聽了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後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使他死於此。宋人陶谷《清異錄》上説:“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馬説》的出現,正是表現韓愈的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痛斥昏庸統治者的愚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