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山東省清明節習俗的黑板報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1.56W

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在清明掃墓時,要在墳上加新土。據説這是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棲霞、黃縣等地全族公祭祖墳後,一起吃祭後的饅頭及菜 餚,稱為「房食」或「祊社」。魯北地區還保留了南北朝時「鬥雞子」的習俗。濱縣的兒童,在這天以煮熱的雞蛋互頂,誰的雞蛋先破,誰就是輸。齊山、博山等地 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乾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為「飯牛」。有諺語道:「打千罵萬,清明一飯」。

山東省清明節習俗的黑板報

山東省清明節習俗的黑板報 第2張

盪鞦韆

清明這天,青島有盪鞦韆的習俗,尤其是閨中女子,所以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説法。

鞦韆蕩得越高,就預示着將來的日子過得越好。於是,女子們便都放下矜持 ,興高采烈地盪鞦韆。除此之外,在盪鞦韆的過程中,男子們在幫忙推、送鞦韆時,容易獲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這個過程也為年輕男女交往創造了好機會。

據瞭解,鞦韆又稱“悠千”,是我國北方的一種傳統遊戲。唐朝時,盪鞦韆逐漸成為女子中流行的遊戲娛樂方式。“這都是以前的習俗。”據姜館長介紹,由於當時青島人都住在庭院裏,空間比較大,每到清明節來臨之前,都會在家裏或者户外比較寬敞的地方安置鞦韆,供家裏的女士玩耍。但如今,這個活動就被人淡忘了。

吃麪燕有種過年的感覺

早時青島就有在清明節做“面燕”的習俗。相傳為了紀念介子推,民間還將面燕稱為“介推燕”。

在過去,婦女們不僅做面燕的技巧嫻熟,而且還能做出各式各樣、神態各異的面燕。姜館長介紹,面燕的種類很多,有單頭的、雙頭的、平翅的、別翅的。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以前人們的生活相對比較困難,平時很難吃到白麪,因此吃麪燕的時候就有種過年的.感覺。除了吃麪燕,每年清明期間青島還有做單餅的習俗。所謂單餅,就是一張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餅,上面放些大葱、煮雞蛋等,捲起來吃。

放風箏期望除災祛病

據瞭解,自古以來,清明節前後,青島就有放風箏的習俗。“到了這個季節,村裏的青年男女、少年兒童都結伴到山間、田野上,到比較空曠的地方放風箏。”家住滄口公園附近的王老漢今年74歲,回憶起以前清明的習俗,他首先想到了放風箏。

中國的放風箏習俗已有着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史書記載,我國放風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當時稱為“紙鳶”。到了五代時,紙鳶乘風上天,鳶上系竹哨升空,迎風哨響,其聲如箏鳴,謂之風箏。沿襲至今,風箏在民間仍有鳶、鷂的稱呼 。有史書説,風箏最早的功能可能是與除災祛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