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又到了一年僅有的一次清明節,很多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們去烈士陵園祭祀烈士舉辦板報活動,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1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2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3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4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5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6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7

  高中生清明節黑板報8

清明的由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

入宋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

之後,清明和寒食逐漸合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節俗也被合併到了清明節。到了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個清明節。與其他傳統大節不一樣,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清明從節氣上正排在春分之後,此時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有助於吸納大自然純陽之氣,驅散積鬱寒氣和抑鬱心情,有益於身心健康。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俗也就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節氣清明與清明節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温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説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説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説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清明節傳統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

蹴鞠

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清明祭英烈寄語

1、烈士們,我不會忘記你們那種信念的,也不會忘記你們的。——朱俏

2、中國文明網網友:“向烈士們致敬!你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3、無數革命烈士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並積極努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人與人、人與環境應該和諧相處!

4、今年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向英雄革命烈士默哀,你們安息吧吧,我永遠記住你們。——孫文傑

5、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去開拓美好幸福的未來,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好本領,弘揚革命精神,爭取今後能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為譜寫祖國的繁榮發展的篇章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6、雖然它在名義上只是一個祭奠逝者、表達哀傷的節日,但清明帶給我們國人的意義與價值遠不止於此。

7、向所有為中華人民繁榮富強做出偉大貢獻的先人致敬!你們永遠是我的榜樣,我將以你為榮,人民烈士永垂不朽!——應佳怡

8、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戴上鮮紅的紅領巾,偽裝我知道領巾的含義,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永遠緬懷。——蔣露

9、勇敢的戰士,你為了和平,失去了和平,失去了生命,因為戰爭失去了家的温暖,你在戰場上是多麼英勇,你為後代建設了一個美好,温暖的家園,我真佩服你,因為你面對敵人退縮,我要向你學習!——曹芳

10、沒有先烈的付出,就不會今天的中國,為了一個強大的中國,他們付出了太多,今天在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新時代的中國人應該像先烈一樣,守住和平,守住我們寸寸山河和海疆。

11、向先烈們深深地致敬!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對花兒一樣的笑臉,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麼的重要和榮耀。我們要讓祖國的新一代兒童知道,他們幸福安穩的生活,是您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讓他們懂得感恩,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不辜負您們為祖國犧牲的巨大代價;我們要讓他們發揚民族精神,學您們的不屈不撓,學您們的英勇奮鬥,為了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時刻準備着!

12、先烈安息!我們將追隨您們的精神,復興中華!實現中國夢是我們這一輩的使命!——王雪苗

13、網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拋忠骨,人民永把英烈放心中。——王景

1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你們的英雄主義精神會代代相傳,會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斷探索,不斷進取,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願英雄精神永世長存,願英雄安息,願後人奮進。

15、時間的長河流淌不息,卻衝不淡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當年他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鮮花朵朵,綠樹成蔭,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清明節諺語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2、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3、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魯)

4、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

5、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7、清明宜晴,穀雨宜雨(贛)

8、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9、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10、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11、清明節氣的霜、霧、雷及寒暖與未來天氣均有一定預示,相關諺語有:

12、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雲)

13、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14、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15、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清明節作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每天在講台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着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安眠Y,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着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着我哭了,她説:“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一天de晚上,媽媽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説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説:看到你們過得好,貝貝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一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説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着村裏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是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一些,我也暗暗地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後不管再怎麼遠,再怎麼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清明節三大誤區

1、清明是個悲傷的節日

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裏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把農曆三月上巳節中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户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民俗專家布和朝魯介紹。

2、掃墓非得清明當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布和朝魯説:“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

3、掃墓必須燒紙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這也是一個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把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阿爾泰説,“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