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辛棄疾

辛棄疾的小故事

欄目: 辛棄疾 / 發佈於: / 人氣:9.71K

範文一:辛棄疾的故事

辛棄疾活捉叛徒

辛棄疾的小故事

現在我們講的是南宋時一位叫辛棄疾的抗金英雄,他還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詩人。

那時候,我國北部在金國的統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山東有個農民叫耿京,他帶領了一支起義軍,經常打擊金兵。辛棄疾也是山東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組織了兩千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隊伍。

起義軍在耿京和辛棄疾的領導下,常常打勝仗,參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幾萬人。耿京就派辛棄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聯繫,好聯合起來把金兵趕走。誰知道起義軍裏面出了一個叛徒,叫張安國。他乘辛棄疾不在的時候,暗殺了耿京。起義軍沒有了領袖,就這樣散掉了。

辛棄疾從南方回來,叛徒張安國已經逃到金國的兵營裏去了。辛棄疾心裏又悲痛又憤怒。他對同伴説:“我們一定要活捉張安國,為耿京報仇!”

同伴中有人説:“張安國躲在敵人的兵營裏,那兒駐紮了五萬金兵。咱們只有幾十個人,怎麼去捉他呢?”

辛棄疾叫道:“五萬!就是五十萬,我們也要闖進金營,殺了這個叛徒,為耿京報仇,為老百姓報仇!”

當天晚上,辛棄疾挑選了五十名勇士,個個騎了快馬,帶着刀劍,向金營直奔而去。快到金營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們都下了馬,把馬拴在樹上,然後乘黑悄悄地摸進了金營。

金營裏燈火輝煌,張安國正在跟兩個金將喝酒猜拳。他們看見辛棄疾和勇士們拿着刀劍衝進來,嚇得魂都沒了。張安國趕緊鑽到桌子底下,兩個金將急忙舉起椅子來抵擋。勇士們一擁而上,把兩個金將連人帶椅子砍翻了。辛棄疾一個箭步上前,把張安國從桌子底下揪了出來。

張安國抱着個腦袋,直喊饒命。辛棄疾用劍指着張安國罵道:“你這個叛徒!耿京哪點對不住你?”

張安國嚇得渾身打顫,説:“我……我錯了!”

辛棄疾冷笑一聲説:“錯了?來,綁起來,帶回去辦罪!”

大夥兒一擁而上,把張安國綁得結結實實,拉出了營帳。

營帳外面站了好些金兵,看辛棄疾他們威風凜凜,誰也不敢上前。辛棄疾把叛徒綁在馬後頭,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馬,喝道:“誰敢上來,就要他的狗命!告訴你們,我們的十萬大軍就要開到。想活命的就早點投降!”説完就帶着勇士們衝了出去。等金國將領派兵來追的時候,他們早就跑得沒影兒了。

叛徒張安國終於得到了他應得的下場:給砍掉了腦袋。

辛棄疾活捉叛徒張安國的時候,才二十三歲。

酒交知己

陳亮是辛棄疾的知交,是一位愛國詞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陳亮從他的故鄉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訪辛棄疾。辛棄疾住在自建的“帶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為“瓢泉”的一條小溪。小病中的辛棄疾見到陳亮,十分高興。他倆或在瓢泉共飲,或往鵝湖寺遊覽。他們一邊喝酒,一邊縱談國家大事,時而歡笑,時而憂憤。陳亮在鉛山住了十天,才告別回去。辛棄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棄疾又趕馬追去,想挽留陳亮多住幾天。當他追到鷺鶿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來。那天,他在方村悵然獨飲。夜半投宿于姓吳的泉湖四望樓,聽到鄰人吹笛聲,悽然感傷,就寫了一首《賀新郎》詞。記述他們這次交往。

辛棄疾活捉叛徒

現在我們講的是南宋時一位叫辛棄疾的抗金英雄,他還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詩人。

那時候,我國北部在金國的統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山東有個農民叫耿京,他帶領了一支起義軍,經常打擊金兵。辛棄疾也是山東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組織了兩千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隊伍。

起義軍在耿京和辛棄疾的領導下,常常打勝仗,參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幾萬人。耿京就派辛棄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聯繫,好聯合起來把金兵趕走。誰知道起義軍裏面出了一個叛徒,叫張安國。他乘辛棄疾不在的時候,暗殺了耿京。起義軍沒有了領袖,就這樣散掉了。

辛棄疾從南方回來,叛徒張安國已經逃到金國的兵營裏去了。辛棄疾心裏又悲痛又憤怒。他對同伴説:“我們一定要活捉張安國,為耿京報仇!”

同伴中有人説:“張安國躲在敵人的兵營裏,那兒駐紮了五萬金兵。咱們只有幾十個人,怎麼去捉他呢?”

辛棄疾叫道:“五萬!就是五十萬,我們也要闖進金營,殺了這個叛徒,為耿京報仇,為老百姓報仇!”

當天晚上,辛棄疾挑選了五十名勇士,個個騎了快馬,帶着刀劍,向金營直奔而去。快到金營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們都下了馬,把馬拴在樹上,然後乘黑悄悄地摸進了金營。

金營裏燈火輝煌,張安國正在跟兩個金將喝酒猜拳。他們看見辛棄疾和勇士們拿着刀劍衝進來,嚇得魂都沒了。張安國趕緊鑽到桌子底下,兩個金將急忙舉起椅子來抵擋。勇士們一擁而上,把兩個金將連人帶椅子砍翻了。辛棄疾一個箭步上前,把張安國從桌子底下揪了出來。

張安國抱着個腦袋,直喊饒命。辛棄疾用劍指着張安國罵道:“你這個叛徒!耿京哪點對不住你?”

張安國嚇得渾身打顫,説:“我……我錯了!”

辛棄疾冷笑一聲説:“錯了?來,綁起來,帶回去辦罪!”

大夥兒一擁而上,把張安國綁得結結實實,拉出了營帳。

營帳外面站了好些金兵,看辛棄疾他們威風凜凜,誰也不敢上前。辛棄疾把叛徒綁在馬後頭,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馬,喝道:“誰敢上來,就要他的狗命!告訴你們,我們的十萬大軍就要開到。想活命的就早點投降!”説完就帶着勇士們衝了出去。等金國將領派兵來追的時候,他們早就跑得沒影兒了。

叛徒張安國終於得到了他應得的下場:給砍掉了腦袋。

辛棄疾活捉叛徒張安國的時候,才二十三歲。

酒交知己

陳亮是辛棄疾的知交,是一位愛國詞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陳亮從他的故鄉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訪辛棄疾。辛棄疾住在自建的“帶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為“瓢泉”的一條小溪。小病中的辛棄疾見到陳亮,十分高興。他倆或在瓢泉共飲,或往鵝湖寺遊覽。他們一邊喝酒,一邊縱談國家大事,時而歡笑,時而憂憤。陳亮在鉛山住了十天,才告別回去。辛棄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棄疾又趕馬追去,想挽留陳亮多住幾天。當他追到鷺鶿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來。那天,他在方村悵然獨飲。夜半投宿于姓吳的泉湖四望樓,聽到鄰人吹笛聲,悽然感傷,就寫了一首《賀新郎》詞。記述他們這次交往。

範文二:辛棄疾逸事

“鎮江女婿”辛棄疾軼事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曾擔任過短短一年的鎮江知府,其間為北伐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在鎮江北固山上寫下了兩首詞,成為800多年來一直傳誦的愛國主義名篇。鮮為人知的是,辛棄疾還是鎮江的女婿哩。記者日前來到鎮江北固山,尋訪那段歷史往事。

北固山頭懷古

北固山位於鎮江市區東北面的長江邊,是一座高58米、長約200米的小山。山嶺逶迤突兀,遠望如一條昂首翹尾的巨龍雄踞在長江之濱。北固山分前、中、後三峯,後峯為主峯,北臨長江,三面懸崖,直插江中,形似半島,峭壁如刀斧劈斫,地勢險峻,景色壯美。

北固山雖不高大,但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這裏曾是三國時期孫權創業江東霸業的要塞,有許多名勝古蹟,如甘露寺、祭江亭、溜馬澗、狠石、劉備試劍石、太史慈墓等。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陸游等都曾在此留下許多著名詩作。

位於主峯頂上的多景樓和祭江亭,可以説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多景樓為一座二層的畫樑飛檐小樓,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也曾被稱作“北固樓”,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於樓額。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曾在此詩酒唱和。

北固樓最初建於東晉成帝鹹康元年(335),後屢遭兵火,現在的樓是近代復建的。多景樓北面對着大江,登樓憑欄遠眺,長江就在眼底,滔滔江流宛如玉帶橫在眼前。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緊鄰多景樓東側有一處四角飛檐的亭子,此為“北固亭”,傳説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後,在此遙祭後投江殉情,故後來又被稱作“祭江亭”。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那兩首詞,就是在此觸景生情寫下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上述兩首詞作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當時,辛棄疾剛剛就任鎮江知府不久。

辛棄疾(1140—1207),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他21歲時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豪強,堅決主張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自己還遭到主和派的打擊壓制,曾長期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

1203年,權臣韓侂胄任南宋王朝宰相,欲借抗金以鞏固其權位,便起用已60多歲的辛棄疾為浙東安撫使。他對韓決心北伐積極響應,但反對韓急躁冒進的伐金主張。他根據敵我雙方實際情況,提出了北伐大計成功的三原則:“無慾速”、“審先後”、“能任敗”。他指出,那種“言和者欲終世而諱兵”、“論戰者欲明日而亟鬥”,都是辦不成事情的。韓侂胄知道辛棄疾的主戰決心和過人才幹,但顧忌他個性倔強,不易駕馭,就在宋寧宗面前説辛棄疾年事已高,不宜放在前線帶兵作戰,不如坐鎮京口,使前方作戰無後顧之憂。次年,1204年3月,64歲高齡的辛棄疾被調任鎮江知府。

其實辛棄疾與鎮江早有很深的淵源。歸宋之初,辛棄疾寓居鎮江,娶了愛國官吏範邦彥之女為妻。範本是金國蔡州新息縣令,在辛棄疾南歸前一年以全縣歸宋,家住鎮江。辛棄疾與妻兄範如山十分投合,範如山的兒子範炎後來又娶了辛棄疾的女兒為妻。兩代姻緣,關係非同尋常。因此辛棄疾早年曾經多次到過鎮江,並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鎮江友人。

鎮江,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淮河)。

積極備戰北伐

就任鎮江知府後,辛棄疾很振奮,想借此實現多年抗金宿願。據史料記載,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曾提出詳細而有遠見的抗金北伐備戰計劃。同時做了大量細緻的抗金北伐準備工作,厲兵秣馬進行備戰。他一邊派遣諜報人員滲透到敵人後方,偵察敵方的兵馬屯戍、倉庫位置以及將帥姓名等軍事情報,一面派人分頭在江淮一帶加緊招募了一萬多名有較強作戰能力的士兵,又趕製了一萬套軍服,加緊訓練兵士。經常親往沿江一帶觀測地形,做好據守與進攻的具體部署。

此時,韓侂胄急於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急着要立即北伐。辛棄疾認為,準備不充分就輕率舉兵必將導致失敗。但韓侂胄一意孤行,不聽辛棄疾勸阻。雙方觀點分歧,矛盾日益激化。飽經宦海浮沉的辛棄疾預感到時局艱危,憂鬱襲上心頭。一天,他登上北固山,俯視滾滾東去的長江,心潮起伏,滿懷憂國悲憤寫下了上述兩首詞。詞中借對孫權、劉裕兩位英雄的嚮往,統一全國大業,並引用元嘉的願望倉促北伐而失敗的教訓,提醒韓侂胄不能輕舉妄動。 大呼“殺賊”離世

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僅短短1年,並未得到韓侂胄的真正重用,而韓侂胄已在琢磨着要把他從鎮江撤走。碰巧,辛棄疾薦舉的一個小官犯法,韓侂胄便抓住這個把柄,以薦舉不當為由,把辛棄疾由鎮江改派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還沒有上任,又編造理由彈劾,把知隆興府的任命也撤消了,只留下一個提舉衝佑觀的虛銜。辛棄疾在鎮江的一切設想、安排,連同他的理想和希望都付諸東流了。他在接到免去鎮江知府令時,寫了一首《瑞鷓鴣》:“隨緣道理應須會,過分功名莫強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1205年7月,北伐壯志再次落空的辛棄疾,懷着滿腔悲憤鬱郁離開了鎮江,回到江西鉛山。1206年,韓侂胄倉促北伐,很快大敗。1207年秋,辛棄疾大呼數聲“殺賊”,憂憤而終,享年68歲。他的愛國情懷,留在了他的詞中,激勵着後世的人們,成為愛國主義不竭的精神力量。 記者在北固山採訪時,遇到了多位來尋訪、感懷這段歷史往事的遊人。一位來自香港的李先生説:“800多年過去了,在北固山上,我仍能感受到辛棄疾在這裏留下的心跳和脈動。”

範文三:論辛棄疾小杰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因受朝廷投降派的排斥,來到江西上饒的一個小山村賦閒。 江西農民的勤勞質樸,上饒山村的秀美環境,使心情鬱悶的辛棄疾深受感染。一天上午,由於天氣晴好,他來到鄰家小院串門,他看見鄰家那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坐着門前小溪邊的一塊綠草地上,帶着酒後的一點醉意,正在用當地的方言在親切的交談。和煦的陽光照射着這兩位老人的白髮,也照射着他們居住的低矮茅舍。生活雖然貧困,日子卻過的安然自得。

辛棄疾信步走上前去,只聽老爺爺説:“今年天空作美,風調雨順,收成真不錯。”老奶奶説:“是啊,要是明年也能像今年這樣,就讓兒子們把這茅屋翻修一下,造的大一些。” 小溪的東邊,大兒子在大豆地裏忙着除草。在一旁用竹條編織雞籠的二兒子聽到了,接過老人的話説:“我們還要多養些雞、兔,明年一定能住上新房。”兩位老人最喜歡又調皮可愛的小兒子,這時候正趴在小溪旁,悠然自得的剝着蓮蓬吃。

原本心情鬱悶的辛棄疾,看到這一家和諧歡樂情景,彷彿宋、金兩國戰火的硝煙已經遠離。不由自主的吟出了一首:

《清平樂》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今天是清明放假第一天,因故未能出行杭州,後兩天還要去駕校參加樁考前訓練,離駕校學習有效期日只剩一個月了,鴨梨很大,考不過學費就全部打水漂了!

白天臨臨帖,晚上吃兔子媽做的Pizza,兔子媽的Pizza手藝還是可圈可點滴。

趁放假的時候,把百家講壇視頻再集中看一看,今晚看的是《金戈鐵馬辛棄疾》專輯。視頻的背景音樂充滿英雄豪氣,直聽得熱血沸騰!原來背景音樂用的是《出埃及記》電影主題曲,馬克希姆鋼琴演奏,絕對震撼!

辛棄疾同志自幼生長在失陷的北方領土,受祖父辛贊影響,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且酷愛舞刀弄棒,已經顯露出一定的軍事才能。他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軍事才幹。在金國控制的北方,他投靠耿京鬧革命,正乾的風生水起,誰料老闆被叛徒陷害了,年輕的辛棄疾稼軒怒髮衝冠,立馬提劍跨鞍,上演了一出攜五十精兵勇闖金營、活捉張安國的神奇!

南渡以後,辛棄疾同志先做了個很小的文職官。總裁宋孝宗上崗以後,激情燃燒,主張抗金。稼軒人微言輕,直接與總裁對話看來是神馬浮雲,不像現在有email或BBS這這樣的手段方便溝通。但稼軒同志還是把自己的北伐妙計告訴了頂頭上司張浚,此人後來升遷為樞密院院長。樞密院那是什麼地方?那是相當於現代的國防部啊!宋孝宗決定北伐,國防部長張浚擬定的作戰計劃其中一條是伐取山東,這也就是辛棄疾同志對張浚提到的北伐妙計中的一條,但是,這個張浚志大才疏,偏偏砍掉了辛棄疾同志得作戰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分區而伐”策略。金朝雖然軍事力量強,可軍力調動不暢是其軟肋。“分區而伐”能使最薄弱的山東來不及得到其他地方的援救,拿下山東,站穩腳跟,以後就能實質性地進而圖謀收復中原了!

北伐計劃先天不足,結果“符離之敗”,潰不成軍!辛棄疾同志那個鬱悶啊,鬱悶阿!

辛棄疾同志引以為豪的軍事才幹最初在南宋沒有用武之地,做的是文職,心情鬱悶,孤芳自賞。曾不見其詞寫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同志只有自憐自愛了。

但是總裁孝宗皇帝還是注意到他了,擢為滁州地方長官,總領地方事務。辛棄疾同志一心想馳騁沙場,對這個提拔的滿意度不算太高,但畢竟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歷經戰亂,滁州民生凋敝,百業待興。人才就是人才,辛棄疾同志就職演説激情澎湃,策略得當、執行到位,幾個月後滁州面貌煥然一新。

辛棄疾同志的革命理想始終不渝,向老闆提合理化建議《美芹十論》和《九議》,結果雙方在經營理念上分歧太大,辛棄疾同志又覺得那個鬱悶啊,鬱悶阿!

總裁孝宗皇帝自“符離之敗”以後,北伐激情日漸消退,和競爭對手差距無論是縱比還是橫比都年年增大,最後壓根就不提這北伐碼事了。辛棄疾同志又覺得那個鬱悶啊,鬱悶阿!

當年如果大家能上網,大概辛棄疾同志年年要被網友評位”鬱悶哥“!辛棄疾同志只有再次藉詞消愁,心中那個苦啊,苦啊!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説道、天涯芳草無

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

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同志詞好,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確有軍事、政治才幹!這位同志曾預言”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洞察之準令人扼歎!62年後金朝滅亡,百年後蒙古滅南宋。

範文四:我讀辛棄疾

辛棄疾,既是文人,又是武將,既是豪邁奔放的詞人,又是上陣殺敵的勇士。他是歷史上極為少有的人,在抗金的戰爭中,他無疑是一個壯志未酬的戰士,但在文學的長河中,他無疑是千百年才鑄就的一位大師。 他本該在戰場上馳騁,氣吞萬里,馬革裹屍。而他卻來到了南方,代替他手中鋼刃的,只是一支軟軟的毛筆。朝廷收取了他的平戎之策,只換給他“種樹書”的權利。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無奈,還是無奈。可辛棄疾卻將滿腔豪情,傾瀉到了自己的筆下。於是,他涅槃了,彷彿浴火重生的鳳凰,成為了一個不一樣的辛棄疾,成為一個千古不朽的辛棄疾。

也許,正因為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他才有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吧,以至時隔千年,我們還能聽到金戈之聲,鐵馬之威。也許正因為這樣,才有了“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才有了“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才有了“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悲涼吧!應該説,辛棄疾在經歷了風雨洗禮後,已不再是用筆來寫詞,而是用刀削,用斧砍,用劍刺,這才造就了他的文章,這才使他吐出的每個字都有了金石之聲。

就如同板塊碰撞一般,辛棄疾在歷史交替的巨響中誕生了,他經歷了大起大落:金人的鐵蹄,朝廷的軟弱;民族的悲泣,人民的吶喊;文字的奔湧,情感的波瀾;生死的錘鍊,戰火的洗禮;國破的悲痛,家亡的憤懣……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中定格,在他的心中昇華,在他的腦海裏翻滾,終於練就了他的鐵骨,他的詞風,他的人格。

只有這樣的反覆捶打、撞擊,才鑄就了他的傳奇。也只有生死考驗,情感波濤,才使金戈鐵馬壯其詞威,刀光劍影造其詞勢,才讓他的筆下流出了排山倒海的氣勢。 我讀辛棄疾,讀出了他的豪放,又讀出了他的細膩;讀出了他的雄心,又讀出了他的淒涼。

在歷史的長河中,他是唯一,在文學的波濤中,他依舊是唯一。無人可替代,無人可比擬。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造就這樣的辛棄疾。他跨越了千年的滄桑,向我們走來;裹挾着劍氣,又帶着那憂傷,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範文五:辛棄疾

在詞的發展史上,蘇軾,辛棄疾都以“豪放”為特徵。辛棄疾對蘇軾確有繼承之處,但更多的是發展、開拓。豪放詞並不始於蘇軾,蘇軾之前有范仲淹的邊塞詞,范仲淹之前還有一些未形成成熟藝術風格,沉鬱雄放、詞境悲壯,抒發詞人報國情懷和志向的非主流詞作。蘇軾的豪放詞雖然影響很大但數量不多,是“偶爾為之”。真正完成詞的風格一變的是辛棄疾,他以“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氣魄把豪放一派詞的創作發展到一個頂峯,前人固無可企及,後人接踵亦虛度達到其高度。在他的周圍先後有陸游,陳亮,劉過等人用同樣的風格來寫鳳煙血淚,國破家亡,將愛國赤誠與壯志未酬的沉痛熔鑄於詞中。詞的面貌全變了,詞壇的面貌也煥然一新。蘇軾前後只有豪放詞,至辛棄疾才構成派,這是他在詞史上的偉大貢獻。

辛棄疾有大量的詞寫國家事,民族恨,抒發自己的愛國豪情。手中握得好筆卻更想執劍,就像養育教導他的祖父辛贊做着金國的文官卻對子孫説辛家為“漢人將門之後”,辛棄疾一生不忘收復金人佔領的失地,求不得,又放不下。朝堂上的不受重用,歸隱時的寄情山水都無法讓他拔出祖父在他心中種下的種子。即使是一代詞豪,他眼中的自己依然是失敗的將軍吧!

辛棄疾22歲在北方聚眾兩千人舉起抗金義旗,之後投奔耿京,在隊伍軍心渙散時提議歸順南宋。在“奉表南歸”並得到南宋皇帝的款待與重視返程時,首領耿京被叛將張安國殺害了!辛棄疾怎麼甘心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到南宋去?他身上的血液燃燒了,帶騎兵五十騎日夜兼程趕到宋金邊界淮水深入金兵五萬人大營生擒叛徒後絕塵而去。這一英雄壯舉為他的傳記添上了最富於英雄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筆。辛棄疾作為一個勇士回到了臨安,結束了自己的北方生活。而這一段的崢嶸歲月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快樂,最燦爛的記憶。在許多年後的追憶中便有了《鷓鴣天》的上闕“壯歲旌旗擁萬夫,錦展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僕姑”。起句寫他聚眾起義,次句寫他追殺張安國,後兩句以濃縮的手法將他由起義到南歸的光輝戰鬥經歷包括在內。而在南方,辛棄疾只是輾轉做些小官,但時時不忘軍事,1165年進《美芹十論》,論文前三篇綜論朝內問題,後七篇為進攻之法。被“符離之敗”嚇破膽的宋孝宗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之後的詞報國之志仍濃卻也總是憤懣了。29歲《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下闕有“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唯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前句借謝安的典故暗指自己的壯志未酬,虛度年華,改原意而為發牢騷。辛棄疾如此氣魄卻有此行徑,可見內心的憤恨與無奈。“空鏡”三句則暗喻自己壯志忠心不為人知,知音難覓。35歲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雲“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慷慨嗚咽,即使有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又如何?甚至66歲的《永遇樂》,寫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最後一句卻“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啊,屈膝媚敵的南宋哪裏還有人記起他呢?第二年,辛棄疾接到朝廷任命卻已無力趕赴邊疆了,大喊三聲“殺賊”而死於病榻。

辛棄疾的詞不拘一格,不限一式,農村詞,山水詞,懷古詞,愛情詞,贈答詞各有各的獨特成就。其中我對兩篇記憶深刻,其中一篇是《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矮矮的茅屋臨着岸草青青的小溪,醉裏親暱的`翁媪用噥噥的吳語低絮,孩子們呢,大兒鋤豆,中兒織籠,小兒子最是一派天真地卧在溪頭剝蓮蓬吃。在清秀的山野中如此其樂融融的一家讓人感到悠閒而温暖。小時候以為辛棄疾便是未出現的父親,就生活在田園中。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他被迫隱居所看到的情景。這是他嚮往的生活,也是他一生抗金想要保護的生活。還有那首

著名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描繪了農村清新優美的夜間景色,表達出一種滿足與農村現實生活的淡淡喜悦。當然他的農村詞不僅寫歡樂與豐年,還有災年與痛苦。“山前未曉有人行”寫戰爭給人民的傷痛,“歎息頻年癛未高”反映了農民的憂愁。在他的農村詞中,生活是立體的而顯得紮實,農民與自己是在同等地位上的而顯得情真。農村詞口頭語的藝術化使語言風格和書寫對象高度和諧統一,平等赤誠的感情使他的詞別於旁觀者的寫景而顯得獨樹一幟。

辛詞的第一藝術特色就是意境宏闊,生於亂世又胸懷天下,不論是青壯時的“男兒到死心如鐵,是看手,補天裂”還是暮年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都是非有大氣魄者不能書的。在表現手法上,辛棄疾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多用典故。今存的629首詞中用典的詞就有338首。被明代許慎在《詞品》中推為辛詞第一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將這一特點體現到了極致。“孫仲謀處,”“寄奴曾住”,“封狼居胥”,“佛狸祠下”,“廉頗老矣”……不同的典故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情緒。他以文入詞,信手拈來又天然隨分,用典之多,用典之精無出其右者。他的大氣磅礴壓倒了詞壇主流的委婉纏綿之風使詞風為之一變,他以文入詞,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力,使詞不再只是“詩餘”。

對於辛棄疾的的豪放詞,文學史上給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這自然是正確的,然而我們應全面地認識辛棄疾其人、其詞,除了他的豪放詞之外,我們還應看到他在南宋風雨飄搖之際將昔日光復河山的一腔豪情化作對人生悲歡的深沉思索和無限感慨,以傷春感暮、抒懷念遠的幽思之情創作出來的婉約詞所取得的獨到的藝術成就。以他的《摸魚兒·詠春詞》為例:千金中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兩句柔情似水,但”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一句,卻又深深地為情所困者的口吻,發出嚴厲得近乎冷酷的勸誡,從中更能體會到那種催人淚下的辛酸和感慨,事實上,我們已經無法説清這首詞是婉約還是豪放了。在辛棄疾筆下,婉約詞幾乎成為心理描寫的園地,並且雜以動作、語言、景物的陪襯,構成一種全新的藝術景象。在《蝶戀花》裏,他只用“只道書來無過雁,不道柔腸,近日無斷腸”,來抒寫相思之苦;《鷓鴣天》種用“暗將往事思量遍,誰把多情腦亂他?”表達相思之恨;又用“些底事,誤人多,不成真個不思家?”寫相思之怨。

凡此種種辛棄疾都悉心揣摩,表現真摯細膩的感情。我們可以看到,辛棄疾雖是豪放詞的巨匠,他在婉約詞的創作上也是匠心獨運的。

“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辛棄疾有經緯之才卻難以施展,一生坎坷卻從不改復國初心。他的志向經歷歲月蹉跎而愈顯堅定,他的人格在國家和個人的悲劇中顯得更加光輝。他被譽為“詞壇飛將”這是世人對他的慰藉也是尊敬,他的詞記錄了他的才華,鐫刻着他的報復,綻放着無可掩蓋的光輝,震古爍今。

範文六:辛棄疾,我懂你

你從彎彎曲曲的800多年前的小路走來,你從狼煙四起的南宋走來,凝望着破碎的河山,灰色的天空,仰天長歎: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你的新只有一顆呀,卻能釋放出那麼多憂國憂民的情絲。你希望聖上至明,你渴望祖國強盛,你追慕人民安居樂業。

然而,你的夢一般的理想,你的嘔心瀝血的努力,經不住金兵的戰火,你沉默了!

你不解,你憂慮,你彳亍,你彷徨。你把眉頭緊鎖成珠穆朗瑪峯,眼睛裏射出耀眼的光芒。你向蒼天發出無休止的怒問,你把血淚凝固成振人心魄的詞篇。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你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説,你“恐言未脱口而禍不旋踵”,你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卻道‘天涼好個秋’”。你為了你心中勤勞的人們的祖國,你的憂愁只能在年的心中流淌。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你投筆從戎,棄家投南,你指望當朝厲兵秣馬,揮戈北征,收復失地,你怎會想到當朝不思恢復,只圖偏安,不念國破,只頌月圓,一新粉飾太平,燈節靡費無度。你指望不上當朝,你便想到了“她”,你的“她”呢?“眾裏尋她千百度”卻尋不見,當你意興闌珊的時候,發現“她”就在“燈火闌珊處”。“她”是多麼超出你的想像而與眾不同。你像“她”一樣,享受着冷清寂靜,是在焦灼的等待?還是在沉靜的思索?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你在賞心亭上滄然佇立。山水無情,猶且“獻愁供恨”,孤雁南飛,寧不撩人心腸?更況其哀鳴之聲,聲聲入耳。孤雁悲苦,尚有家歸,你的家呢? 時間一年年過去,你虛度光陰,恢復無期,國事依舊不可收拾,你的夙願依舊不能實現!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你與陳亮(同甫)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可惜你們的計劃都落空了。你醉中“拔劍四顧”,夜裏仍不忘殺敵,你清晨從夢中醒來,耳邊又傳來了軍

號之聲,雖然你年少英勇,迅若流星,拉開強弓,聲如雷鳴,鬥志昂揚,所向披靡,但你依舊壯志未酬,理想破滅。你有一次沉默了!

夜很靜,耳邊又傳來了你的聲音:“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Tags: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