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辛棄疾

青玉案 辛棄疾

欄目: 辛棄疾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全詩如下:

青玉案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一】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羣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羣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譯文二】

東風彷彿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瀰漫着大街。悦耳的音樂之聲四處迴盪,職如風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羣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着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那人千百次,都沒看見他,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他立在燈火深處。

【註釋】

⑴青玉案:詞牌名。“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

⑵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⑶“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⑸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⑹“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⑺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⑻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⑼“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裏指盛裝的婦女。

⑽盈盈:聲音輕盈悦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⑾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驀然:突然,猛然。

⒀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簡要評析一】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羣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着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託,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託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簡要評析二】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説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讚美 。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