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文天祥

文天祥及“宋末三傑”

欄目: 文天祥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引導語: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簡介與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文天祥及“宋末三傑”

文天祥(1236-1283),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青原區)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他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是華夏傑出的先烈。13世紀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強大起來,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幾十年間,縱橫歐亞,攻城略地,燒殺擄掠,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他的兒子窩闊台繼位後,又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指,進攻南宋。從1235-1279年,雙方戰鬥了40多年,南宋朝廷終於滅亡。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殘酷的民族征服戰爭相始終。他是一個永遠載入中國歷史的愛國將領和著名詩人。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自賣家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敵。被俘後,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寫有《過零丁洋 》一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説惶恐, 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義正辭嚴,慷慨殉國,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説:“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文天祥給人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豐富的。雖然他在文學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專著,這是由於當是的環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託,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誌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後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陸秀夫(1236—1279)字君實,漢族,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宋末政治家,南宋抗元名臣。在宋元交替之際,當南宋的帝后輔臣們向元朝屈膝投降、忍辱求生的時候,在東南沿海怒火燃燒的土地上,卻站起了大批鐵骨錚錚、力挽狂瀾的忠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史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陸秀夫,便是這個拚死抗爭的羣體中的一員代表,因此陸秀夫是為華夏興亡而犧牲的民族先烈。 景炎三年(1278)初,年僅10歲的趙昰(gang)即端宗皇帝死亡。羣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羣臣與張世傑共同擁立宋端宗的親弟弟,7歲的`廣王趙昺為皇帝,定年號“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楊太后垂簾聽政,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範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説:“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趙昺跳海犧牲。 楊太后聽説兒子趙昺死去,悲痛欲絕,隨即也跳海而死。之後隨同跳海殉國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少説也有十多萬人。

張世傑(?——1279年,南宋名將,張柔之侄,民族英雄,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久候不見接迎趙昺的輕舟歸來,便知凶多吉少,於是果斷突圍,在夜幕下奪路而去。數日以後,許多死裏逃生的將士,又駕駛艦船集聚在張世傑的座船周圍,停泊在南恩(今廣東陽江)的海陵山腳下。他們當中,有人給張世傑帶來了陸秀夫揹負趙昺共同殉難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正在這時,不幸之中又遇不幸,颶風再次襲來。艦船將士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同甘共苦吧!”隨後,他邁着沉重的腳步,艱難地登上座船舵樓,痛苦地俯視着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焚香禱告上天説:“我為趙氏江山存亡可謂鞠躬盡瘁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了。我在厓山沒有殉身,是指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光復宋朝江山。然而,國事發展如此令人失望。難道這是天意!”張世傑説到此處,突然墮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代英傑……厓山之戰終於以宋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它標誌着流亡政府的最後崩潰,也宣告了歷時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後的滅亡。厓山戰事結束後,張弘範自鳴得意,派人在厓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妄想功垂千秋。

 

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説:“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説:“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文天祥給人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豐富的。雖然他在文學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專著,這是由於當是的環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託,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誌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後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