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閲讀答案及賞析

欄目: 蘇軾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求,下文是整理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閲讀答案詩歌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閲讀答案及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從內容來看,這首詞是蘇軾在謫居黃州時寫的。詞中借詠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

2)從表現手法來看有什麼特點?

3)蘇軾為什麼自譏“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遙想公瑾當年”和“雄姿英發”之間,特地加上“小喬初嫁了”,是以 ,表現周瑜當年 、 的

【參考答案】

1)答案:詞中借詠史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鬱悶心情。上闋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戰場之所在,然後寫它的險要形勢,並稱頌當時眾多英雄人物。下闋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最後抒發作者的感慨,歸結全詞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託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千古風流人物——多少豪傑——周瑜,從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發。映襯是烘托的一種,即以乙託甲,又以甲託乙。詞中有兩處映襯:實景(赤壁的險要形勢)和虛景(火燒曹營)的映襯;周瑜的“雄姿英發”和作者“早生華髮”的映襯。

3)答案:蘇軾神馳當年周瑜破曹的戰場,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渴望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但周瑜34歲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卻事業無成。所以自譏“多情”——傾慕周瑜,渴望建功。這自我譏笑當中,包含着濃重的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苦澀心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則更是在坎坷遭際中的強自排遣,在消極情調之中也包含着報國無路的感慨。(解析: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4)答案:美人襯托英雄 春風得意 英氣煥發 雄傑氣概

《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十三字,有如黃鐘大呂,巨響隆隆,振聾發聵,它使人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僅“大江東去”四個字,就給人以天風海雨之勢。“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隨着時間的流逝,幾千年來,那些顯赫一時的人物,一個個被時間的大浪滔盡了,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人事易改,可江山永存。作者站在歷史的角度,通觀古今,看着眼前瞬間變動着的一切,能夠面對厄運而曠達超脱,面對斜佞能白眼視之。所以,這十三個字是詞眼,也是詞的感情基調。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故壘”兩句,則是從歷史長河中採摘了一朵小浪花來説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將時空距離緊縮在三國時代的風流人物身上。“人道是”只是傳説而已,藉以抒懷。“三國周郎赤壁”六字交代了特定的時代、人物、地點,前兩者已不復存在,唯有“赤壁”仍巍然矗立於天地之間,永遠伴隨着滔滔東流的遼闊的大江,所以作者用如櫞大筆,從不同角度描繪了這古戰場的.壯麗風光:陡峭的崖壁,像一把利劍直插雲霄;洶湧的怒濤,迅猛的搏擊江岸,發出憾人心魄的轟鳴;那捲起的巨浪,令人眼花繚亂。目睹這雄奇壯闊的大好河山,耳聞這勢如轟雷奔馬的萬里濤鳴,作者怎能不遐想萬里?這樣一寫,就可以讓我們想象到當時戰鬥的激烈,同時也聯想到古代的豪傑,已經是一個個被時間的浪濤沖走了,只剩下這如畫江山。想當年,為了主宰這如畫的江山,曾有多少豪傑在此角逐,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真實風雲集會,龍騰虎躍,各顯神威。而今呢,豪傑隨波而去,如畫江山萬古存。讀詞至此,一個高瞻遠矚、雄視千古、目空王侯、笑傲當時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屹立在眼前了。

上篇寫景已為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做了鋪墊,為抒發心中塊壘定了基調,因而下篇“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遙想”五句生動地刻畫了周瑜令人豔羨的光輝形象:燕爾新婚,英氣勃發,少年得志,儒將風流。“談笑間”便使“牆櫓灰飛煙滅”。在諸多英雄人物中,為何單單選周瑜來憑弔,並加以熱情地讚美,這是理解這首詞深厚藴涵的關鍵所在。“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弱勝強、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重大戰役,作為孫劉聯軍統帥的周瑜,仍是頭號人物,但我覺得作者用意不只在此,而在把自己和周瑜作比。周瑜年少英俊、有抱負,作者亦然。蘇軾自幼“奮厲有當世志”(蘇軾《東坡先生墓誌銘》),才華橫溢,歐陽修“奇其才”,神宗皇帝“尤愛其文,宮中讀之,饈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這一點可與周瑜作比;周瑜運籌帷幄,馳騁疆場,克敵制勝,報效朝廷,而這也是作者的宿願,詞《江城子·密洲出獵》中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之句,表達了自己效命疆場,痛擊侵略,保衞北宋政府的志向,這一點也可以與周瑜作比;然而不能比的是周瑜施展了才能,實現了抱負,而詞人則相反。這時,作者從神遊故國回到現實,不能不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白髮”的悲憤感歎!

是誰神遊?是誰在笑?我想是詞人在“神遊”中笑自己多情反被無情惱,“烏台詩案”之後詞人被安置在黃州作團練副使,真是“報國欲死無疆場”,堪笑“多情”“華髮”生!這“笑”是一個不被理解,受盡打擊,報國無門者的無可奈何的苦澀的笑;這“多情”是自作多情,一廂情願;這“華髮”既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着的深情,也有“老卻英雄似等閒”的悲憤!如果僅僅把此句看作是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的話,我覺得還是不夠,這裏面還有作者自怨自艾、自傷自憐的感慨在裏頭。

當詞人想到少年苦讀,一朝登第,名重京師,前程似錦;想到自己命運多舛,家喪連年,韶華虛擲;想到時局突變,迫害有加,九年四徒;想到當路猙獰,命運如雞;想到“待罪”黃州,出頭無日,英雄空老,詞人怎能不感歎“人生如夢”?此四個字,容量大,意藴深,決不能簡單理解為哀人生只短促,空漠的消極虛無思想。詞人在此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因“烏台詩案”被誣入獄以及獄中倍受侮辱不堪回首的辛酸史,還概括了過去種種努力奮鬥終隨流光歸於破滅的恨事,其中既有對人生旅途充滿牢騷的評判,又有詞人從悵念前塵到擺脱人生煩惱的感情掙扎。作者寫這首詞時47歲,正是用事之年,竟發出“人生如夢”的嗟歎,不能不讓人為之扼腕長歎。整首詞,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其情其勢,亦如“大江東去”,其間雖有跌宕、迴旋,但是我們可以看出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理想在裏頭。

拓展閲讀:蘇軾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軾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於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軾性格比較急躁),後來父親另給他取字子瞻,則與他的名“軾”更相關,且希望兒子高瞻遠矚),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死後追諡文正。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書畫家、文學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

在文章方面與歐陽修合稱“歐蘇”,在詞作方面與辛棄疾合稱“蘇辛”。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的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開創"尚意"書風,其作《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在繪畫方面擅畫枯木竹石,反對程式束縛,重視神似,為其後世"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聖”等。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中,合稱“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對王安石,被貶到黃州。世人説:“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詞客”指的就是蘇氏父子。

《水調歌頭》《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浣溪沙》 《臨江仙》 《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遊》等。

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宋詞豪放派創始人,也作婉約詩詞。

父子三人合稱“三蘇”,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