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秦觀

秦觀詞的詞境特點之表現及成因

欄目: 秦觀 / 發佈於: / 人氣:2.7W

馮煦在《蒿庵詞話》中説:“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1](P60)這種評價一方面道出了詞人秦觀坎坷的人生遭遇,一方面也揭示了淮海詞的詞境特點:淒涼傷心。此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少遊詞境,最為悽惋,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為淒厲也。”[2]也道出了秦詞詞境的特點:悽惋,後期則變為淒厲。兩位文學批評家對於秦詞的詞境都有淒涼之定性,但是對於秦詞淒涼之表現,淒涼之原因,及從悽惋變為淒厲的過程原因卻沒有進一步説明。20世紀以來國內對於秦觀詞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它婉約的詞風特性上,對於詞境的特點有所提及但缺乏深入的研究。九十年代以來,關於秦觀詞的研究論文有近九十篇,基本上是圍繞着秦詞情韻兼勝、詞風婉美的藝術特點進行研究論述的,其中集中、深入考察秦詞詞境的論文不多。詞境“淒涼”是秦詞詞風的一個重要方面,欲深入地瞭解秦觀詞的風格特點,必須首先考察清楚其詞境特點,筆者對秦詞情有獨鍾,讀書中曾留意秦詞詞境問題,現把對此問題的思考作簡述如下:

秦觀詞的詞境特點之表現及成因

一、秦詞詞境特點之表現

詞境,是詞所呈現的一種風貌,達到的一種境界,傳達給讀者的一種心理感受,瀰漫於作品中的特定氣氛,是景物、場面、環境互相結合,構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之和。它屬風格範疇中的一種。淒涼之詞境,指詞中展現的景象淒涼、孤寂,藴含之感情哀怨悲苦,籠罩之氣氛悲涼、哀怨。詞境呈現角度不同,或從語言、或從結構,或直接或含蓄。淒涼之詞境顯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有人用悲慼的語言、低沉的語調,有人用迴環的結構、強烈的對比。

那麼秦觀詞是如何呈現它悽惋、淒厲的詞境呢? (悽惋、淒厲有着共同的“淒涼”的本質,兩者的差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這裏只論述兩者共性中“淒涼”詞境的呈現特點。至於兩者之變化在文末論述。)由於詞境為風格特點的表現之一,這裏我們先來看秦詞的主要風格。秦詞最大的風格特點就是情藴兼勝。眾家論秦詞,都注意到了這一點。賙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敍論”中有這樣的敍述:“少遊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3](目錄敍論)《四庫全書總目》在評淮海詞説:“觀詩格不及蘇黃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4](卷一百九十八,集部詞曲類一,《淮海詞》提要)《詞林紀事》引樓敬思語:“淮海詞風骨自高,如紅梅作花,能以韻勝。”[5](卷六,引樓敬思語)秦詞以情韻勝、委婉含蓄,表現為筆法婉曲,把跌宕激烈的感情藴於低迴要妙的筆端。具體説就是情景交融,通過景物的描畫,通過人物心理感受的描寫,曲折表現出詞人真切豐沛的感情,給讀者一種回味悠遠但又強烈深刻的感受。形成秦詞風格的手法如此,詞境為風格的內容之一,秦詞詞境也是通過寓情於景和抒發人物心理感受的方法,具體説運用景物的鋪陳和描寫心理感受的方法來呈現的。以下面這首《浣溪沙》為例: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思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鈎。[6](捲上)

此詞寫閨中春愁,詞中詞人用“小樓”表示出高曠空間,用“流水”、“飛花”、“無邊絲雨”和“畫屏幽”表示出幽靜的環境,用“輕寒”、“窮秋”表示出春季雨天的寒冷,這些景物共同鋪就了一幅悽清的春寒雨中愁坐圖。同時詞人用“閒”、“愁”點出了人物活動狀態和心理狀態,景物描畫和心理描寫兩者結合起來,互相交融,詞中呈現一股孤寒鬱結之氣。雖然詞人沒有説出人物為何憂傷和憂傷的程度,但也足以傳達出詞人心中的傷感,品味到他心中一種細緻悠遠的失落淒涼,整首詞顯現出幽靜悽清的詞境特點。

再來看秦觀的另一首詞《踏莎行》(霧失樓台) :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園望斷無處覓。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6](捲上)

此詞是在紹聖四年被貶郴州的路途中所寫,此時秦觀心境是悽苦悲憤的。無辜地捲入黨爭中且被貶至遙遠的南地,悽風苦雨天涯飄泊。這首詞中沒有道出被貶事件的起末,也沒有寫出自己苦悶的原因,只是用“霧”、“迷月”、“津渡”、“孤館”、“杜鵑”、“斜陽暮”這些物象構成了一個寒冷、孤寂的背景,點出了在這種讓人感到冷清、傷感的環境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是“天涯路”的“望斷”、是“恨”和“為誰”流下的感慨,詞人憑藉景物的描繪和心理感受的抒發曲折地道出了自己濃烈的悲憤之情,整首詞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和淒冷的感受。

縱觀秦詞可見其詞境靠大量鋪排景物、描寫心理感受而呈現。那麼也就是説,景物和心理感受這些詞語本身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詞境的性質。那麼,分析秦詞中大量的景物物象及心理感受的詞彙狀況就可以一定程度探索出秦詞詞境的性質。在秦詞中,經常用的景物和物象有:“缺月”、“孤鴻”、“寒枝”、“斜陽”、“暮雲”、“寒雨”、“春寒”、“孤館”、“杜鵑”、“落紅”、“黃昏”等,這些景物在顏色上是悽迷、灰暗,空間上是孤獨、壓抑,冷暖體驗上是寒冷、潮濕,在時間上是遲暮、流逝的,加之在文學傳統中這些景物無不表達了冷悽、哀傷的感情,已成為失望、傷心和愁怨的抒情象徵。另外秦詞中描畫人物心理感受的詞語有“恨”、“怨”、“紅淚”、“無語”、“憔悴”、“寂寞”、“無奈”等,這些描寫心理反應的詞語均為傷悲、怨恨之代表。在秦詞中,這些冷悽的物象和傷感的心理語彙的數量是多少呢?筆者統計了有代表性的兩種物象和兩種心理感受詞語的出現比例。

物象:“夕陽”(包括斜暉、黃昏、殘陽、斜日、暮雲);“雨”(包括暮雨、細雨、小雨、絲雨、微雨)。

心理感受:“愁”(恨、怨、愁、新愁、愁緒、苦);“淚”(包括紅淚、彈淚、淚珠、淚濕、粉淚、青淚、淚痕)。

出現比例:

類  型   “夕陽”   “雨”   “愁”   “淚”

出現次數     32     17     38     13

所佔比例    24%     15%    34%     12%

通過這些數字統計可以看到秦詞中使用景物意象和心理抒寫詞語的傾向,大比例的傷感類意象和心理描寫語彙使秦詞的詞境基調顯現為淒冷和悲情。至於作於元豐年間的兩首《望海潮》其一(秦峯蒼翠、)其二(星分牛鬥)應視為秦詞的別調,是詞人年少慷慨之氣的表現。而其中一些俚詞、轉踏詞因是專為描寫民俗和歌舞演唱所用,不能充分顯現詞人感情,其詞境本文在此暫不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