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秦觀

鷓鴣天 秦觀 翻譯

欄目: 秦觀 / 發佈於: / 人氣:7.54K

引導語:鷓鴣天不僅僅是詞牌名,還是一首民樂曲,胡琴演奏。下面是有關秦觀的《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這首詞有一個好處,就是因聲傳情,聲情並茂。

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

詞的上片寫思婦凌晨在夢中被鶯聲喚醒,遠憶徵人,淚流不止。“夢”是此片的關節。後兩句寫致夢之因,前兩句寫夢醒之果。致夢之因,詞中寫了兩點:一是丈夫徵戌在外,遠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婦魂牽夢縈,此就地點而言;一是整整一個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書,究竟平安與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婦的憂慮與憶念,此就時間而言。從詞意推知,思婦的夢魂,本已縹緲千里,與丈夫客中相聚,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願望,在夢境中得到了滿足。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樹上黃鶯一大早就惱人地歌唱起來,把她從甜蜜的夢鄉中喚醒。她又回到雙雙分離的現實中,伊人不見,魚鳥音沉。於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過片三句,寫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鶯聲喚醒,哭乾眼淚,默然無語,千愁萬怨似乎隨着兩行淚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鬱懣總得要排遣,於是就借酒澆愁。可是如李白所説:“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一懷愁怨,觸緒紛來,只得“無一語,對芳尊”,準備就這樣痛苦地熬到黃昏。李清照《聲聲慢》雲:“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詞意相似。唯李詞音澀,聲情悽苦;此詞音滑,似滿心而發,肆口而成,然無限深愁卻藴於淺語滑調之中,讀之令人悽然欲絕。

結尾兩句,融情入景,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

“甫能”二字,宋時方言,猶今語剛才。這裏是説,剛剛把燈油熬幹了,又聽着一葉葉、一聲聲雨打梨花的悽楚之音,就這樣睜着眼睛捱到天明。詞人不是直説徹夜無眼,而是通過景物的變化,婉曲地表達長時間的.憶念,用筆極為工巧。

這首詞有一個好處,就是因聲傳情,聲情並茂。詞人一開頭就抓住鳥鶯囀的動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詞調,通篇宛轉流暢,環環相扣,起優跌宕,一片官商。清人陳廷焯稱其“不經人力,自然合拍”,可謂知音。細細玩索,就可以體會到其中的韻味。

鷓鴣天調名介紹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此調很象兩首七絕相併而成,唯後闋換頭處稍變。雙調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不可不知。

題考

《填詞名解》:“《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於中好》,採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謂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豔詞,鷓鴣清怨繞樑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前後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全詞實由七絕兩首合併而成;惟後闋換頭,改第一句為三字兩句。通體平仄,除後闋首、次兩句有一定,及前闋首尾,後闋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餘均與七絕相通。但應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詞的上闋第三、四句和下闋兩個三句一般宜對仗。

《鷓鴣天》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

鷓鴣天詞牌來源

《填詞名解》:“《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於中好》,採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調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豔詞,鷓鴣清怨繞樑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鬱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於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