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有關教育的演講稿模板集錦七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教育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有關教育的演講稿模板集錦七篇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和大家相聚在這裏,一起探討學習“三生教育”理念。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三生教育”,在這裏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

也許對於在座的各位而言,生命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但是,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彌足可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學會珍愛生命,懂得生命對於我們的意義。同學們,現在的你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家長視你們為掌上明珠,“人之髮膚,受之父母”,是他們賦予你們以生命。所以,同學們,為了父母,為了愛你們的人,你們更要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同學們家長們,希望你們能夠以責任的心對待生命,用熾熱的心感知生命。有些同學現在還並不瞭解生命的意義,每天虛度年華、無所事事,甚至小小年紀就染上了抽煙喝酒的壞習慣。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明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讓孩子們成為懂得尊重他人生命和尊重自身生命的人,讓他們更好的享受生命本身,才能感受到更多生命的愉悦,發揮出自身生命的無窮潛能。生命教育需要家長和學校一起,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泰戈爾曾經這樣解釋生命,“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一種美好。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愛生命,在自己的青春年華里,努力拼搏,讓生命之花燦爛開放!

有人説,人的一生是一次艱難的旅程。人生路漫漫,在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有一些挫折與磨難,面臨生命對於我們的一次次的考驗,面對各種困難的挑戰。怎麼生存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同學們,擺在大家面前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迎接高考、中考的挑戰。每年的考試不斷,考試難免會給大家帶來競爭的壓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競爭中生存,在努力中前進,爭取一個光明的前程,使自己更好的生存在社會之中。在人生的座標裏,橫軸代表方向,縱軸代表志向,一個人只要有高遠的志向和正確的方向,就一定會收穫幸福的人生!家長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生存於社會。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要有遠大的志向,要勇於面對挫折,團結合作,適應環境。同學們,人生的路上不管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積極面對挑戰,哪怕是失敗也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希望通過開展生存教育,在家長的幫助與配合下,同學們能夠成為擁有生存本領的人,從而更好的適應不同的環境,讓自己到什麼地方都能很好的活下去,飛得更好飛得更遠。

生命用成功和失敗的對立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活着的道理。生活告訴我們人生下來就要好好的活着,對於生活我們要始終持有樂觀的態度,保持一顆勇敢的心。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歡樂是人生的驛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同學們當困難擺在你面前時,只要你想付出,就不該輕言放棄。希望大家能夠微笑的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夠積極認真,團結互助,努力拼搏;在日常生活中,希望你們能夠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也希望家長能夠幫助同學們理解生活的意義,幫助孩子們踏實的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讓孩子們懂得熱愛生活,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同學們希望你們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奮鬥譜寫生命的樂章!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我們可能成不了偉人,但可以成為有價值、有意義、幸福快樂的人。同學們要做那經得起千磨萬擊的勁竹,做那凌空飛翔的雄鷹,希望無論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能夠微笑着走向火熱的生活!

三生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長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家長的關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保證,希望家長能夠和學校一起努力,讓孩子們能夠真正的珍視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和學習,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謝謝大家!

教育的演講稿 篇2

高爾基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樸實的話卻詮釋了教育的本質,觸摸了師德的靈魂。

愛的教育並不需要多麼的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多麼的讓人感動,也許你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將改變孩子的一生。2012年的夏天,我懷揣着夢想走進了東方國際學校。在這短短的三年中,我並沒有做出什麼轟動校園的大事,而是做着一個老師能做的平凡的小事:孩子病了,帶着孩子去診所看病、買藥;孩子想家了,在寢室陪着孩子直到他入睡;孩子的衣服破了,拿回家給他縫補;孩子冷了,把自己的衣服脱給他穿;雞蛋太燙手,幫孩子把雞蛋皮剝了。有孩子悄悄告訴我説,老師,大家都説你像我們的媽媽,我回答孩子説:“對呀,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啊。”孩子們看着我,抱住了我。

當我默默向孩子們傳遞愛的時候,孩子們也同樣以愛回報了我,因此我時常感覺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在這裏:那時我擔任五(二)班的副班主任,一次因發燒向學校裏請了假去輸液,因怕耽誤給孩子們上課,輸完液便堅持着趕回了學校。當我打開教室門的那一刻,全班的孩子嘴裏一邊喊着邢老師,一邊朝我擁了過來,還沒等我開口,孩子們便搶着問我:“邢老師你怎麼了,你沒事吧?“邢老師,你沒生病吧”,我怕孩子們擔心,急忙回答:“我沒事,大家請放心。”只聽後面跟了一句“哎呀,嚇死我了,我還以為你病了呢”。 想想一羣小孩子竟還惦記着我,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這真的是我當老師一來,第一次感覺到被需要,感覺到温暖。(其實想想自己也沒做什麼 ,就是和他們一起做值日,週日晚上一起開班會、辯論會,和他們一起看書、遊戲、談心,給他們打打飯,縫縫衣服)

那時每逢下雨時去給孩子們上課,我總要把我的雨傘放在門外,我想雨水濕了地面,恐怕孩子會滑到。一次雨天,我自己拿着一把壞了的傘去上課,同樣把它放在了門外。當下課後,我拿起傘要離開時,我發現傘壞了的地方被用膠條粘上了,我頓時心裏暖了一下,我又走進教室問是誰做的,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男孩低下了頭,我明白了,我跟他説了聲老師謝謝你。那時我已不在是他們的副班主任,在開學幾天後,我卻收到了一個小本,打開後,發現每一頁上都寫滿了學生的思念和祝福,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記得那時我最常做的事兒就是給孩子們寫一些鼓勵的小紙條。(其實想想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只是曾經陪伴他們成長)

那時我經常受到一些小禮物,有親手做的`賀卡、小飾品,有親手做的餅乾、蛋撻。嗓子啞時,有孩子遞給我一個含片,嘴干時;有孩子端來一杯熱水;吃完飯時,有孩子送上一片紙巾。其實當一名老師,我覺得這就夠了。我很幸福。

前些天,接到同事打來電話,説一個畢業的孩子回來看老師,想看看我,心裏暖暖的。那時他的父母早已離異,他跟着爸爸過。一次週末他爸爸出差回不來,沒人來接他,他等着等着就哭了,我摟過孩子,擦乾了他的淚,我説:“別怕,有老師呢。”之後,把他帶回了宿舍,和我一起度過了一個週末。

我一直努力嘗試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心靈,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作為教師,我想用愛去喚醒孩子們內心的善。愛的教育不僅要給學生學習的動力,豐富的知識,還要在生活中幫助他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有古代全才美譽的亞里士多德説過:“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把愛獻給教育的人不僅有付出,也有回報。當老師們看到桃李滿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學生成為社會棟樑時,我們付出的愛就得到了回報,我們就會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就是愛的教育的真諦。

教育的演講稿 篇3

兒童是人類最珍貴的資源,家庭教育則是萬源之本。在中國,教育兒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孟母擇鄰”、“岳母刺字”,陸放翁《示兒》詩等歷代嚴父慈母及他們的行為,為我們樹立了楷模。

雖然我們也深深懂得“言傳身教”、“上樑不正下樑歪”、“身正影不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古訓,但因諸種社會原因,仍然有不少父母走上了家教的誤區。你看街頭巷尾,孩子不是騎在爺爺奶奶頭上的,便是搖盪在爸爸媽媽保駕的鞦韆上;不是口含巧克力糖,便是手玩變形金剛。孩子要啥給啥,吃這不敢買那,穿紅不敢着藍。孩子打麻將,誇獎孩子有靈氣;孩子打電子遊戲機,誇獎孩子機智;孩子坐轎車上學,誇獎孩子有福氣……

於是,社會上出現了寵子奇觀:你給孩子買手風琴或鋼琴,拜師學藝,希望孩子成為未來中國的貝多芬,我就敢花鉅款給孩子買世界著名畫冊和文房四寶,指望獨子他日成為蜚聲畫壇的中國凡·高。你給女兒聘請著名歌唱家面授機直指望趕超毛阿敏,我就敢請剛退居二線的施拉普那為兒子傳授絕招踢出箇中國的馬拉多納。侃爺比侃,款爺比錢,我國首家貴族學校門口,每天停放的豪華轎車數相當於在校就讀孩子的總數。大腕兒家的子弟不是常常蹲在馬桶上,用大哥大喚“爺們兒,拿紙來”嗎?

教育必須以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為主。

教育界出現的高分低能的反常現象,是有比較複雜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的。這幾年,一説到學生讀書,閃現在教師頭腦中的第一個信號就是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閃現在家長頭腦中的第一個信號就是文憑、專家。基於上述原因,雙方便齊心協力,將學生推進了一個浩淼無邊的名曰“刻苦學習”的苦海,學生在學校經受了各科教師一天的輪番“轟炸”以後,晚間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已經是六七點鐘了,再做兩三個小時的家庭作業,10點鐘能安寢已經算得上高效率了。顯而易見,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接觸社會、接觸生活。

我們的學生,在高密度、高強度的作業重壓下,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幾乎失去了他們能自由支配的一切時間!結果怎樣呢?請看這樣一則報道——1985年7月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第26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擁有10億之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的兩名選手,竟輸給了人口只有3000萬而且許多方面都遠不及我們的一個小國!參加這次競賽評審工作的我國著名數學家王壽仁教授,總結了我們失敗的原因。他説:目前,我國中學教育完全圍繞高考題目轉,課上搞“填鴨式”教學,課後是“題海戰術”,不給學生髮展個性和創造力的機會。試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適應以考察能力為目的的國際大競賽嗎?

教育的演講稿 篇4

流水,不可能一路歡暢,定有暗礁阻擋;道路,不可能一路平坦,定有蜿蜒曲折;天空,不可能一路晴日繁星,定有陰雨殘月;人生,不可能順順利利,定有困難挫折。

挫折是多數人的勁敵,但我們用坦然的心態來面對挫折,似乎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挫折在蹺蹺板那頭,你在蹺蹺板這頭,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你向它低頭,它就愈發昂首挺胸;你勇敢地向它挑戰,它就立刻縮緊脖子了。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退縮,要去面對、去努力、去一點一點地解決,要有一顆非常堅定的、自信的心。走過挫折,歷經風雨,我們會迎來輕鬆的一笑。

擁有挫折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它是磨礪、是教訓、是經驗,面對挫折、解決困難,可以使你更懂得生活的真諦,使你的個性更加成熟,使你面對未來更有信心。

一枚釘子扎到了腳,有人想:今天我太倒黴了!有人想:幸好不是扎到眼睛而是扎到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態會帶來不同的生活。如果我們每天想着糟糕的事情,心情也會變得糟糕,做事的質量自然降低;如果儘量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那麼你會發現一切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一股自信、歡樂的泉水自然會在你心中歡暢流淌。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説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她也笑,你哭她也哭。風雨過後必定為彩虹。解決困難最好的辦法便是在挫折面前露出你最燦爛的微笑。

朋友們,拿出自己的勇氣的信心,面對挫折:微笑吧!

教育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心搭建教育的藍天》。

我的媽媽是一名教師,從小,我就夢想有一天我也能像媽媽一樣,立足三尺講台,手持三寸粉筆,畫出天地方圓,寫盡學海茫茫。後來,我讀到這樣一首詩:

我是一個老師,我把手中的紅燭高高舉起,只要我的鴿羣能翱翔藍天,只要我的雛鷹能鵬程萬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堅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遠年輕,我情願燃燒我的每一寸軀體,讓我的青春乃至整個的生命,在跳動的燭火中昇華,在血液的鮮紅中奔騰……

這首詩點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夢想!帶着這份激情與夢想,我踏上了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台,從此,我擁有了一個和媽媽一樣神聖的名字――教師!

從媽媽身上,我早已懂得教育是一個單調而瑣碎的職業,偉大在平凡中孕育,崇高以單調為面孔。但是,短短兩年的教育生涯,漸漸平息了我初為人師的熱情,當我回首這七百個(數字不確定,你自己改)日日夜夜,便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對曾經和仍然戰鬥在教育戰線上的前輩們產生了更由衷的敬仰!

在這樣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他們默默奉獻,甘於付出。而且,星河耿耿,銀漢迢迢,歲月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他們中的一些皎皎者如一顆顆明珠浮出了水面,他們的異彩流光,道德風範,照亮了中國教育發展的歷程,為千千萬萬的師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孔子的“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林崇德教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等等名言佳句一直啟迪和警醒着我!從葉聖陶到呂叔相,從魏書生到餘映朝,從誇美紐斯到蘇霍姆林斯基,從杜威到馬卡連柯,無一不詮釋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高尚的師德就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這句話。它鞭策着我,鼓舞着我,使我向一名更優秀更崇高的教育者邁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係到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這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願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起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將一隻只凝聚着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育的演講稿 篇6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這是我在童年時代聽到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對教師的職業最初的認識。在我學生年代,聽到了人們對老師一系列的評價,有人説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説老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有人説老師是甘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説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歌頌的是老師獻身精神。步入工作崗位後,我卻親眼目睹了老師們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為,親耳聆聽了不畏艱苦,孜孜不倦、潛心奮鬥於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和未來,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師德。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在當今社會發展和人性本身物慾的膨脹,給我們帶來心裏和精神的空虛,而物質和精神的落差又使我們對“師德”的概念有些模糊。在“”大地震中湧現出很多優秀教師,如張開雙臂護着四名學生的譚千秋老師、學生生命的救護神吳忠洪老師、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的劉寧老師,他們在特大自然災害面前,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拼死保護學生生命的崇高師德風範,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師德”。從他們身上,使我增強了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真正理解了師德的意義。

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 ,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教育的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説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説: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