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語文論文範文推薦(通用7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5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語文論文範文推薦(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語文論文範文推薦(通用7篇)

大學語文論文 篇1

題目:大學語文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結合發展前景

當前,由於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僅是技能教育,導致高職院校過於注重英語以及計算機等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對於大學語文的教學與培養,使得大學語文越來越不受關注。實際上,大學語文教育影響着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又影響着大學語文教育的變革。本文通過分析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關係的認知誤區,以求探討二者相結合所形成的發展前景。

一、關於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認知誤區

(一)大學語文只是一種工具,與職業教育無任何相關

多數人認為大學語文僅是一種鍛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工具,覺得它僅是對於中學語文知識量的補充,未曾關注到大學語文實際上是整個人類的所有文明瑰寶,而大學語文教育實際上是教授學生懂得文明的延續歷程與真善美的真正含義。可見,大學語文教育所教授的文明與培養的品格無疑都有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課程,無法在職業生涯中解決實際問題

多數人過分強調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屬性相當強的課程,過於強調其理論價值,即便在職業生涯中遇到某些問題,也並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引用大學語文中的某些理論泛泛而談,使得理論與實際脱離,最終解決方法也僅是紙上談兵,未能得到實效。長此以往,導致多數人都認為大學語文教育並不能有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但實際上,使用大學語文所教授的理論去聯繫具體實際,是能夠處理職業生涯中所出現的那些問題的。

(三)大學語文是一門文學課程,對職業生涯不具實際效用

許多人都覺得大學語文是專注於文學的課程,而在真正的職業生涯中很難遇到文學中那些“傷春悲秋”的事情,而且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對文學予以深入研究,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即便是學習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對於自身職業的發展也並無多大幫助,反而還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甚至還有人認為倒不如將學習大學語文的時間去多記幾個英語單詞或是多學門技術。但事實上,大學語文並不專注於研究文學,它旨在於通過文學理論,教授給學生為人處事的品格以及自己動手的能力,而這些對於職業教育的發展都大有助力。

(四)職業教育是技能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無作何關係

當前,由於職場上過於關注技能的培養,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只要自己具備一技之長,就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但事實上,職業教育並非只是指技能教育,真正的職業教育除了職業技能的培養外,還包括職業素養的培養與職業品格的培養,而素養與品格的培養與大學語文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可見,職業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二者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

二、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發展前景

通過對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之間關係認知誤區的分析,儘管由於大學語文具備着人文屬性,其相較於一般的自然科學或是應用科學,對於職業的影響並不那麼直接,但是筆者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大學語文教育,而大學語言教育的革新又需要職業教育的發展,二者相結合不僅具備着重要性而且還具備着必要性。那麼,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又具備着怎麼樣的發展前景呢?

(一)職業至上説在高職院校中佔據主導地位

當前,隨着教育理念由原來的普通教育理念與精英教育理念逐步轉變為專業教育理念,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設置的教學科目開始大都以職業準備為導向,職業至上説在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中佔據着主導地位,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始更多地趨向於職業化。由於工業及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級技術人員,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於技能的提升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職業教育的步伐開始邁入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就業市場與職業結構來説,一旦職業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就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真品格、技能水平強的人才。換而言之,職業教育的發展又反過來能促使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加以革新,以便既保有其原有魅力,又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知識是第一生產力,職位升遷離不開知識基礎

新世紀又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而知識經濟需要具備知識基礎,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知識既是最最基礎的資源,同時又是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由於知識在經濟中所佔比例的日益升高,導致經濟已逐步從傳統的物質投入轉變為知識投入,知識開始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發展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面對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如果只是單純地培養技能而忽視知識的累積,那麼將很難在職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因此,一旦職業教育與高職院校中的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便能順應時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最終使高職院校學生在將來的職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三)社會需要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所培養的人才

對於中國當前的國情來説,如果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仍舊困鎖在象牙塔之中,那麼就會與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脱節,而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地保有競爭力,那麼具備一批高級地知識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於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而言,只有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為社會與國家培養更多的專職人才,才能確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才能確保中國一直沿着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邁進。換而言之,只有國家富強了,經濟騰飛了,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以及職業教育才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開展是為了對一個人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以及職業品格所進行的培養,儘管專業課程可以提升職業能力,但是如果只專注於專業課程而忽略人文課程的學習,那麼這樣的職業教育勢必是不成功的,所以要想對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與職業品格加以培養,那麼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為了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只有將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相結合,才能給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級技術人才。

大學語文論文 篇2

摘要:隨着社會主義文明的高度發展,對於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增加,弘揚傳統文化精髓不斷進行文化創新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尤其大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更加註重弘揚傳統文化精神。本文立足於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深入分析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針對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運用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與現代文化的融合,促進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語文;課堂教學

大學語文是大學教學的基礎課程,承載了人類的知識、情感和思想,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水平,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媒介。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了眾多的思想精神,匯聚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特色,對現代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和人文情懷的培養有着重要影響。

一。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傳統文化的意義

大學生在經過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知識培訓之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具有了聽、説、讀、寫的基本能力,在進入大學之後,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心由原來的基礎能力培養進入了更高一級的階段,接受更深層次的語文知識與內容。在大學語文學習階段主要以文化修養為培養的重心,而不是重複之前語文學習的內容與學習方式,如果依然進行重複教學就無法拓展大學生的視野,也會令學生產生乏味感。依據大學語文授課的這一特點,不難看出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着正確地引導作用,能夠推動大學生三觀的形成,推動其文化素養以及人文情懷的形成。第一,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大學語文的開設不僅僅是教授大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文知識,更是為了提高大學生語文的綜合水平,增強學生對於語言的運用與表達,培養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運用在大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不僅僅是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一種方式,通過傳統文化的運用能夠激發學生形成高度的道德標準,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指導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加入了傳統文化教育,這使得大學語文課程更具有鮮明的文化性,加深了學生對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大學生的歸屬感與文化認同感,更全面地瞭解了所處時代的文化背景,在內心留下深深的烙印。第二,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承傳統文化有助於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精神與文明,是歷朝歷代人們的智慧結晶,從文人雅士到普通百姓、從道德倫理到思想價值,是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代代先輩們薪火相傳下來的寶貴財富,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對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和下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學生肩負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使命,在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應用傳統文化,有助於提高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與價值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第一,當代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當前在大學語文的授課中雖然引入了傳統文化教學,但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刻不能很好地將傳統文化演繹給同學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傳統文化也只是一種擺設性的知識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在語文課堂應用的時候對一些傳統文化的應用也只是照本宣科,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並未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對傳統文化認識的不足導致傳統文化在課堂中所起的作用不大,而這種傳統文化可有可無的授課方式使得課程開展並無實際意義,長此以往,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也會悄悄疏遠學生與教師的親密關係,不利於教學課程的開展。第二,當代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運用手段不夠合理。雖然大部分大學語文課程中都加入了傳統文化,但是由於沒有合理地教學手段使得傳統文化無法在教學中很好地發揮作用。在現代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師還是通過老舊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這種草草了事的教學態度不僅不能引發同學們的興趣,也不能使傳統文化得到應有的重視,不但不能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反而會令其固步自封,難以實現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更不用説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三。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第一,加強師資投入,提升師資力量,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大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一直不高,這與很多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有關。例如,大學語文本身學時較短,而大學語文的培養任務又非常繁重,再加之傳統文化的滲透也需要佔用一部分學時,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使教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導致大學語文課程中傳統文化的應用效果不佳。有的學校一味促進大學語文教育向實用性方向發展,課堂教學內容的制定上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對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過於重視,導致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效率較低。有的學校因為師資力量不夠雄厚,經常聘請一些代課老師進行授課,而這些任課教師中有很大一部分專業素養不高,實際經驗不足,在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存在很大不足,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過於膚淺不具備創新能力,難以堪此重任。為了推動大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事業穩步前進,必須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培養高素養的教育人才,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學團隊,推動傳統文化教育邁上一個新台階。提升教師的語文專業素養,深入瞭解中華民族,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創新教育方法與教學手段,注重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第二,在大學語文教材的選擇上,以藴含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要選擇。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單純地將傳統文化與課程相結合比較耗時耗力,良好的工具書能夠幫助解決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因此,合適的教材在應用傳統文化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材的選擇不能一味注重聽、説、讀、寫能力,選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濃厚的教材有利於開始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瞭解傳統文化的深刻思想、培養自身文化素養有莫大助益,促進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三,在大學語文應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創新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大部分高校教師在大學語文教授過程中,教育手段陳舊、教學方法老舊毫無新意,因此誘導學生厭煩、抗拒的學習心理,不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教師不但要做好課程準備,還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多多參加教育教學探討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傳統文化,設置必要的情境內容,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體會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素養。第四,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彰顯傳統文化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內涵意味深長,很多學生對此感到乏味、枯燥,探究學習興趣淡薄,不利於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應用的開展。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深刻認識傳統文化的問題,不能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深刻思想,對於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不足且不夠牢固,這迫切需要在課堂上解決此類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培養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例如,利用情景教學,虛擬文化環境還原歷史故事、事件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味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對於工藝類的傳統文化,可以採取開展手工製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手段展開教育教學,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與實際操作、演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信心、興趣,在彰顯文化特色與文化趣味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第五,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傳統文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倡導文化實踐,拉近學生和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真真切切地體驗傳統文化,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入實際操作、演練的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於傳統的理解、對於文化的感悟,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摒棄腐朽落後的文化,促進文化創新與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承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它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為世世代代的民眾薪火相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於大學語文課程的革新與發展,有助於幫助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有助於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發展,培養新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語文論文 篇3

要: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與審美價值,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有利有弊,本文對大學語文都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做出了簡要分析,並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利弊;分析;對策

一、多媒體教學概述

多媒體(multimedia),就是指多種媒體的綜合,包括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在計算機系統中,組合兩種或以上媒體的、能夠實現人機交互信息交流的傳播媒體就是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可控性、非線性、實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廣告、藝術、娛樂、商業、教育、科研等各個領域。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以混合式學習理論為依據,混合式學習,就是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整合到同一課題中,實現傳統學習方式與數字化學習方式的優勢互補,同時,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啟發、引導以及監控作用,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學習並不是單純的用數字化學習方式來取代傳統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其侷限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宜生搬硬套,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運用信息技術。

二、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

(一)激發興趣與分散注意力

高校大學生,處於求知慾、好奇心特別旺盛的階段,對新鮮的事物願意投入很大的熱情。而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模式,相較於其他學科較為枯燥,普遍不受學生的歡迎。在大學語文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確保他們的心思始終留在課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保障課堂效率。但是另一方面,過於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過於色彩斑斕的圖片與特效,很容易造成教學內容過於龐雜,導致重點不突出,甚至出現喧賓奪主、折本逐末的現象,雖然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學生的注意力很可能已經被分散,實際的教學效果並不好。

(二)情境創設與限制想象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產生於個體參與到情境運動的過程,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過程。情境教學,就是實踐共同體,在情境中,利用可得到的資源,承擔學習責任,為了同一個目標,進行實踐活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與自身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更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但是,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的生動形象、具體直觀,也會反過來限制學生的想象空間。文字本身是抽象的,經過多媒體的呈現,往往簡化了在大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剝奪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不利於文學素養和審美意識的培養。

三、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對策

(一)適度使用多媒體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原則。並不是所有的文體、所有的篇目都適合多媒體,教師需要有所選擇,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應變,突出實效性。多媒體的應用,需要有針對性,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通常來説,詩詞、小説、散文,以及一些記人寫景的屏幕,文學性較強,比較適合創造情境,發揮多媒體生動直觀的優勢;議論文、説明文邏輯性較強,重在説理,使用簡單的圖表即可。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責任,不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創造獲取知識的平台,扮演一個促進者、協助者的角色,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教師不能盲目追求課堂效果而過度依賴多媒體,學生自身的感悟、對文本獨特的解讀,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重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結合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原則。多媒體的功能在強大,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並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作用,也不能侵佔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索時間,如果整堂課都在播放音樂、視頻,教學效果反而不好。我們需要將傳統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比如,詩詞曲賦的教學,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朗讀示範,但也要留給學生自主朗讀的機會。另外,多媒體素材的使用數量也要與學生的認知負荷相匹配,大膽取捨,確保教學內容簡潔明晰、重點突出。

(四)重視語文素養與審美意識

大學語文教學不能過於功利化,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和審美意識的培養。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需要講究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目標的整體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要追求整體性,不能顧此失彼。第二,活動內容的整體性。聽、説、讀、寫組成的智力活動,情緒、心理、意志等組成的心理活動,需要保持整體性。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可以借鑑優秀的作品,但不能盲目照搬,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恰到好處的運用多媒體。

四、結語

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會分散注意力,在擴大知識容量的同時會增加認知負荷,在創設情境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需要遵循適度性、主體性、時效性原則,重視語文素養和審美意識的培養,實現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的完美融合。

大學語文論文 篇4

一、開放式教學以啟發學生思維

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只是結果。教學並不是一個從問題走向結論的簡單過程,教學的目的不在於單單教會解答、得出結論,而在於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其認知衝動,鍛鍊其思維能力。這不僅契合當下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也符合大學語文“人文性”的課程定位。當代大學生思想獨立,個性張揚,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課堂討論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這一要求,更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在相互聆聽和學習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加深理解、共同進步。所以我認為,正像西方的崛起起源於“文藝復興”一樣,打開學生的思想禁忌,讓學生放飛思考的翅膀,通過啟發學生思維,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重視讀者的個體生命體驗,打開“文史哲的邊界”,幫助建立立體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對世界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真正融入讀者的個體的生命感受,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是大學語文課的歷史使命。

二、教師教學要注入豐富的情感

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善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要調動自己對世界的感性認識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師上課的情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教師的情緒高昂、精神飽滿,學生也會受到感染,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教師要能夠用寬廣的胸懷接納學生,用真誠去贏得學生的信任,用愛心去體味學生的情感,用耐心去呵護學生成長,使學生在優秀作品的薰陶下,形成健康的人格。當代大學生往往熱情、自負,只有放下權威架子,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得到他們的敬仰,進而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反之,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目光遊離、心不在焉,自然會降低學生聽課興趣,以至昏昏欲睡;老師只能自説自話,毫無互動。在這樣的狀態下,無論多好的文學作品,也難以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

三、模塊教學以提升教師專業度

大學語文課程因其教學內容覆蓋面廣,要求教師博學多才,有很深的知識底藴。同一篇作品,可以因大師的評説而精彩紛呈,也會因庸者的説教兒味同嚼蠟。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大一國文”就有由名師任教的優秀傳統。在當時的清華和北大,非一流名師不能擔任次課程。今天南開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大學語文課之所以能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是因為陳洪教授和王步高教授兩位學界大腕的擔綱主持。所以在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一線上缺少專家的情況下,可以集中成立課題組,每一位老師只承擔其中的幾篇文章,把每一節課都當成一個講座來準備,由若干老師共同來擔當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課程,做到優勢共享,資源共享,把大學語文課程創建成學院的精品課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於大學語文的喜愛程度,促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大學語文教育到底是要給學生什麼?是知識的傳遞還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是工具論還是人文論?這些問題的討論一直到現在依然沒有結論。但是,對於獨立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學除了進行知識傳授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學語文課程結束後給學生留下的東西,讓學生在文學經典中體驗到豐富的人生世界和鮮活的生命體驗,透過文本的學習,誘發學生對人的存在、人的命運的思考與追問,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

大學語文論文 篇5

一、基於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改變教學只能在課堂中完成的認識,要改革教學以單篇課文講授為主的.模式。實踐教學對於大學語文課程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滿足學生對課程的實際需求。作為地方院校的學生,他應該是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未來的建設者。這需要學校為地方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畢業生,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要“接地氣”,滿足地方的發展需求。大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從文化層面對地方的情感認同上有着重要的影響。基於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需要從多方面予以構建:

第一,有一本適當融入地方文學的大學語文教材。以中外文學經典組成大學語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直以來通行的做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取得很好的成效。作為地方院校來説,我們選用其他成熟的教材當然可以在短期內從面上實施教學。但有些問題卻值得我們思索:大學語文教材“地方性”凸顯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特色的培育。總的來説,大學語文現有教材內容都具有全面而系統的優點,但部分教材的個性特色和整體核心思想則需加強。大學語文教材適當融入地方文學主要是通過地方文學培養學生閲讀興趣,通過面向地方文學的閲讀實踐和寫作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二,有一部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教學大綱。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大綱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南,是教學實踐活動安排的依據。作為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它不同於一個專業的實踐教學大綱。專業的實踐教學大綱可以分學期完成不同的目標,而大學語文教學只有一定量的學時,制定實踐大綱應充分考慮教學時數的限制。因此,大學語文實踐教學大綱應該突出重點,主要從地方文學閲讀、地方文學資料收集、地方文學田野調查、地方文化採風等方面予以安排。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會突破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而達到逐步內化為培育自身文化素養的自覺追求,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追求。

第三,有一批代表性強且關係穩固的語文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大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重要平台。穩固的實踐教學基地,不僅能充分滿足學生實踐教學需要,而且還能在實踐教學基地與高校的長期互動中,實現雙方多領域的合作。作為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基地,它的創建應該緊密結合課程的需求與特色,同時應該考慮實踐活動開展的便利性。教研室應當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規範管理要求,明確實踐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指導教師的職責以及管理措施等。

第四,有一些影響較大且成果豐富的語文實踐教學重點團隊。在具體的組織方式上,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採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若干個學生為一個基本單位組成學習團隊,團隊的劃分應根據學生的興趣、語文能力等因素,團隊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個團隊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實踐環節強調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在合作式的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理念和競爭意識都能得到加強。但大學語文教學由於學生來源比較廣,授課教師數量也比較多,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因此很難做到均衡開展。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一些重點團隊,對重點團隊予以重點支持。通過總結和宣傳重點團隊的實踐成果,在學校和地方產生良好的影響,以此促進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得到良性的持續開展。

第五,有一套具體靈活的實施內容和方法。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可以組織民間文學採風,地方文學資料的田野調查,以地方自然或人文景觀為主題的徵文比賽,凸顯地方主題的演講朗誦活動,地方街區規範用字調查,城市市民閲讀習慣調查、公務文風的學習調研以及有關地方文學作品的改編和表演等。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在內容的設計上要避免空洞,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在方法的選擇上,要有操作性強的切實措施。

第六,有一個合理的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評價辦法以及教學反饋機制。現有的大學語文期末考核方式一般是考試或考查,最終成績結合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進行評定。這樣的評價方法在操作上簡便易行,但不能夠很好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以及語文的應用能力,尤其是對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行為和效果評價不夠。在對學生評價方法上,我們可以融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如對學生的調研報告、參與語文實踐活動情況進行考核,其成績納入學期總評成績。在考核目標上,我們對學生除了必要的文學知識考查以外還應該結合地方文學設計更加開放的問題,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素養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展現。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要取得良性發展,還需要建立師生能夠平等交流的教學反饋機制,及時瞭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從而不斷改進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體現為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這實際上對學校和教師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需要學校給予政策支持,在課時及經費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還需要教師在觀念上有所更新,我們強調人文教育不是説固守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文學知識的承傳方面確實有其優勢,但隨着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大學語文課程也需要與時俱進,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重視實踐教學。

二、構建基於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注意的問題

實踐教學可以為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良好的平台,地方文學可以為大學語文實施實踐教學創造便利的載體。基於地方文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創新了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而且還有力推動教學方式、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變革。當然,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處理好“功用”“實踐”“人文教育”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我們一方面應當看到學生就業中實用技能得到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學生在選課時也越來越重視功用性,“學習這門課對我有什麼用”是學生選課首先會思考的問題。教師如果僅僅只是批評學生功利主義的選課觀,這是不夠的,學生也難以接受。因此,課程教學還是要審視自身,從加強課程的實踐性來增強課程的“功用性”,“功用”是靠實踐來積累和實現的。但強調“功用”,並不是排斥“人文教育”。基於地方文學的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應該緊扣實踐的精神,在實踐中感知文學、探究文學,從而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真正的感染,實現大學語文“人文教育”的目的。

第二,要處理好地方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我們應該看到基於地方文學的大學語文教學在知識系統性方面存在的缺陷。為避免知識系統性的缺陷,我們可以採取的辦法有:一是教材編寫首先應有核心思想,然後概括出若干個單元主題,單元的主題既要精練典雅,又要切合地方文化的精髓,每個單元主題能涵蓋選文的思想內容。每個單元既有地方文學的經典代表,又選入中國文學史上反映類似主題的經典作品作為單元的拓展;二是有必要通過單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鏈接和研讀思考,使課程內容避免封閉而呈現出開放的特點。根據每單元課文的具體內容,聯繫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實踐教學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三是教材中以附錄的形式簡要標明中國文學史和地域文學史上比較重要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及作家作品的主要特徵,讓學生對文學發展的基本脈絡有大致的瞭解,這既方便學生查閲,也可用於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的閲讀實踐。

第三,基於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並不是對現行的教學體系和方法的全盤否定,更不是對課堂教學的漠視和放任自流,實際上良好的課堂教學是實踐教學能夠得到順利開展的前提。只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教學的興趣,同時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總之,基於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應注意符合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功能。地方文學進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其是否符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功能決定了課程的發展基礎和生命力。從教學改革的層面來説,結合地域文學來實施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可以改變現有大學語文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實踐教學載體缺失和核心指向不明的不足。當然,把地域文學應用於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並不是要把我們的教學拘囿於地域文學相對局部的空間裏,而是透過一個獨特的視角開放地引導學生感知全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元性,通過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逐步培養學生了解地方文化及其價值,形成關注和熱愛地域文學的意識,從而通過實踐的層面更好地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

大學語文論文 篇6

一、正視現狀,認同處境

1、出勤與學習用具。由於高校對出勤情況的嚴格要求,學生在《大學語文》課中的出勤率尚可,但很多學生是不帶任何學習用具進課堂的。《大學語文》教科書的攜帶率可以達到八成以上,但筆記本和筆的攜帶率就要低得多了。期末複習階段對學生教科書使用情況的調查和統計發現,多數學生的教材上很少有自學讀書時勾畫的印跡(未選講的篇目幾乎零勾畫),對於教師課堂上三令五申的重點篇目(或語段)有所標記,對教師提及的“必考”內容記錄情況較好。

2、作業完成情況。《大學語文》課程的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課堂作業的形式比較靈活,需要分組協作或口頭表達的部分較容易落實,但課外作業和課堂練習剩餘部分的完成情況一般,除非直接與學生的平時成績掛鈎,否則學生的完成度較底、質量也不高。對於批改後下發的作業學生少有問津,個別學生會針對教師的批改提出問題。

3、期末突擊複習。學生預習和複習環節不到位,直接影響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但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結合學生的基礎,很多教師採用以考促練的形式,即期末考試前給學生劃複習重點,學生的學習也就大多集中在期末複習階段。認真複習的學生可以通過期末考試,但短期記憶會在考試結束後迅速遺忘,並不能從根本上起到提升文化水平的作用。

二、探討成因,分析不足

1、重視程度不足。體育院校的培養目標,是使受教育者能夠成為專業突出、全面發展的體育專門人才。比之全面發展,專業突出似乎更容易得到重視,更容易量化分析。這就使得《大學語文》被放置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學校層面的弱化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許多憑藉專業特長入學的學生將中學階段語文基礎差作為擋箭牌,逃避《大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2、積極性未得到全面激活。《大學語文》課程主要以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為載體,以漢民族優美精煉的語言為媒介,通過對特定時代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交代,把古今的賢哲英雄和傑出的詩人作家的深邃睿智的思想、崇高美好的情操,呈現給學生,使繼承前人寶貴的思想精神遺產,努力修養自己的道德情操。但事實上,學生的感受是《大學語文》不是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學科,看不出可預見的作用。

3、考評方式不合理。傳統的考評方式是平時成績佔20%,期末試卷成績佔80%。對於學生來説,考前突擊複習完全可以及格。這樣一來,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受到影響。而且憑藉集體背題而後考查的程序選拔出來的高分學生大多是作文題答的好則得高分,客觀試題基本沒有區分度。

三、與時俱進,積極創新

1、結合體育知識選講。《大學語文》課程的主體部分應至少包括文選和應用文部分。文選一般有中國古代和近現代各文體作品,談及詩歌起源,不妨追溯體育史的源頭,將“體育説”引入詩樂舞唯一體的中國古代詩歌的起源。諸子散文部分可以集中介紹與體育精神有關的中國哲學思想,使學生懂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2、運用新媒體。“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流行語,其來勢迅猛,使“固定學習”變為“移動學習”,使“集中學習”變為“隨時學習”,使“統一學習”變為“個性學習”。優秀課件等網絡資源可以成為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的重要輔助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學水平,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借鑑,營造活潑輕鬆的教學氣氛。微信平台的使用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擴展知識的分享、主題帖子的參與制作等,能夠將《大學語文》知識的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相關交叉學科的關注,一舉多得。當然,新媒體的應用關鍵在“度”,它既不應該是學生將大量時間耗費在網絡遊蕩上的藉口,也不應當是負能量信息、不可控論和不可知論的滋生基地。

3、調整考評方式。《大學語文》課程應從純理論走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實踐參與的效果直接關係到該門課程的效果。考評方式也應注重考查實踐環節中學生的參與情況。我們認為,平時成績佔40%的分值分配較為合理。而且這部分應該細化:“課堂參與性”代替“出勤率”,“作業完成質量”代替“作業完成率”,“小組討論報告成績”代替“課堂發言次數”,“習作和發表的作品”代替“學習積極性”。期末試卷部分考核也應增加主觀題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情況,真正以考促學,實現素質教育。

大學語文論文 篇7

一、運用學習動機原理,大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被認可

獲取成就感產生成就動機,產生內在學習動力。高職類大專學生因高考的“失利”對學習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只有讓他們感到所學的知識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他們的學習動力才是強勁的。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是要結合專業從實際出發。比如我國醫學類的高職院校就要充分結合醫學類單位需要用得着的內容,如醫學報告和處方的寫作,以及藥品銷售類的口語表達知識等內容。讓學生學過以後就能學以致用,掌握一門本領。二是講解生動,視野開闊。語文教師可以以醫院一些生動的事例來進行分析講解,豐富教學的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充他們的知識面。使學生感到經過學習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大展身手,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教學內容要循序漸進,科學安排。在教學中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輕鬆感和愉悦感,從而對大學語文學習產生一種發自內在的積極力量。

(二)良好的學習氛圍

深厚的師生情感,形成外部的有效動機。前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課堂上要有活潑的氣氛,要有遊戲的成分,有幽默,有笑聲,有爭論。”在高職類的院校,因為較多、較深入的專業課讓學生倍感枯燥,大學語文恰好能營造一種與專業課不一樣的良好的課堂氣氛。通過演講、辯論、講故事等輕鬆方式激活學生的興奮點,使其情緒高漲,學習興趣更濃,快樂學習效率更高。同時,除了課堂以外要主動同學生多交流,建立深厚的思想情感,這樣能讓師生間獲得一種溝通,有助於課堂上的零障礙交流。

(三)積極情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往往會因人而異,喜歡某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得到學生和尊重,從而讓學生“愛屋及烏”對大學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能使他們的品質得到鑄造。

二、運用有效強化原理,挖掘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內在動力

強化是一種事物增強另一事物的過程,適度的強化能讓學生保持更有效的注意力。

(一)制定明確、具體而恰當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是奮鬥的方向”。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往往是盲目的,但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學習卻要求學生有較高而具體的要求,需要真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所以教學目標要適合學生的能力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獎懲分明

這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有效強化方式。對在課堂上積極表現的同學要能適時的給予肯定;對在演講、寫作等方面有特長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舞台。不能忽視在大學語文學生過程中的“吃力者”,語文老師要結合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給予引導,幫助成長。當然,也不能盲目的只給予肯定,要獎罰相結合,但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強化在大學語文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三)重視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班級中大學語文學習較好的榜樣作用;同時,可以引用已經在工作崗位的已經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校校友的示範效應。通過樹立典型,激發學生學習。其次適當引入競爭,增強學習積極性。

三、運用成敗歸因理論,正確認識自我,產生積極效能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戴克提出著名的“效果律”。要求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相對應的評價和認定,使學生能準確定位自己,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對自己的學業水平作出正確認識。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心理學的教學反饋原理為基礎,以課堂作為舞台,對學生作出正確評價。首先學會更多地肯定。大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評價,以肯定為主。其次是適時的運用批評,並予以糾正。這樣才能起到強化作用。三是教會學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於問題的強化。

四、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創造性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須的心理品質,也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徵。”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求異思維。高職大專畢業生,馬上面臨着走入社會,這就要求他們具備更強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去適應社會。大學語文教學可以在鼓勵學生求異思維、提高創造力方面作出積極的努力。首先,讓學生試着走上講台,參與到知識的發現和創造過程。改變過去老師“一言堂”、“一站到底”的情景,讓學生有更多展示個性的舞台,根據自己的經驗及認知能力,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既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強化了心理素質,更有助於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其次,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實踐。

熱門搜索
角力的寓言故事 二年級數學《東南西北》教學反思 緬懷袁隆平爺爺作文350字 波板 《你的錢夾裏有誰》閲讀題目和答案分析 簡短的適合早上發的早安微信問候語42條 中學生作文:我的外公 媽媽我愛你的感悟作文 四年級母親節作文 《保護眼睛》的教學反思 校醫院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上海徐彙區田林第六幼兒園招生電話 護士長年度工作總結 聽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 愛斯梅拉達的悲慘命運初一作文 畢業季分手季文案 美麗的姐姐作文650字 媽媽我想對您説小學六年級作文450字 最新《村居》教案設計 王妃黑葉猴讀後感300字 描寫表妹的優秀作文500字 我們攜手同進小學作文 第一次清雪小學作文 描寫奶奶的初三作文 描寫春天的詩詞摘錄 你親手撕碎了我淚水裏的柔情擦去淚水散文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教師工作計劃 過臘八作文450字 推薦人 我心目中的風範人物的初中作文 巨大的洞裏薩河湖作文 嘹亮的嗩吶讀後感 新年情侶朋友圈快樂文案 簡短的温馨的早安朋友圈問候語43條 劉禹錫是什麼朝代的 春天如約而至作文 木末 大覺山導遊詞 描寫春天詞語和春天的句子 挖芋頭小學五年級作文 除夕夜六年級作文小學作文 有餘數的除法算式教案 初二星星作文 《梅花魂》讀後感作文350字 冬日河邊的身影作文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 我的故鄉600字作文 五一放假話題作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