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機械製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初探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2W

1微課的定義

《機械製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初探論文

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認為:“微課”是由多種資源有機構成、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和呈現方式、基於網絡運行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網絡課程資源。黎加厚認為:“微課”(亦稱“微課程”)是指有着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時間在10分鐘以內,集中説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焦建利則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的教學視頻。本文借鑑胡鐵生對微課的界定: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圍繞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技能點、疑難問題等進行分析講解的一種學習資源。其核心是長度為5~15min的微型教學視頻,幷包含與該視頻內容相對應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等輔助性教與學的資源。

2《機械製造基礎》微課資源的建設目的

《機械製造基礎》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機械類專業一門重要的、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的技術技能課程,對應於機械加工工藝員、機牀操作員等崗位。課程涉及的資源信息龐大,內容形式多樣,主要包括冷熱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藝及設備,課程緊密聯繫工程實際,實踐性強。對於實踐加工經驗缺乏的學生來講,該課程內容缺乏嚴密的邏輯性,略顯枯燥難懂,很容易讓學習者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耐心。在Web3.0迅猛發展的今天,筆者嘗試着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為《機械製造基礎》課程的學習者學習開發一系列的微課資源,使教學資源的展示變得更加短小、精緻、生動、形象,使教學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3《機械製造基礎》微課資源建設的原則

3.1以學生為本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微課資源建設一定要把學生作為首要受眾。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在建設微課資源過程中應為學習者構建既符合教學主題又接近真實的學習情境,創設既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進行意義建構的問題,建設配套的微課資源,通過練習、測試、學習反思、在線討論等活動,將授課過程真實地展現在學習者面前,為學習者提供真正意義上虛擬課堂,使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實現意義的建構。

3.2突出“微”特性

生活在Web3.0時代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穩定性在變弱、持續注意力時間在變短、認知注意力呈現碎片化。為適合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需求,微課的核心要素“微視頻”相對精品課、資源共享課中的視頻時間更短(通常為5~15min),其容量也較小(不足百兆),有利於網絡的傳播和分享。其教學設計必須嚴格遵循微型化原則,減少學習者的認知負擔。微課的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講解相比,其教學主題更突出,教學內容更具體、精煉,通常情況下一節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力求通過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學到最關鍵的知識。3.3注重實效性高職類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在工學結合的基礎上,培養適應當前市場需要,服務於社會生產、管理和服務,具備一技之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類微課資源建設一定要注重實效性。理論講授型微課應以知識點講解為目標,切實解決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點;實踐演示型微課應注重程序性知識的傳授,以全真(或仿真)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拍攝時要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清晰的展示操作要領與工作流程。

4《機械製造基礎》微課資源的設計

4.1前端分析

4.1.1學習內容分析

《機械製造基礎》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金屬冷熱加工和機械加工工藝等相關知識。我們根據培養目標要求,以“必需、夠用”的原則對該課程進行適當的整合,開發了基於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學習方式:把課程內容分解為三個學習情境(11個課業),主要講解工程材料相關知識、金屬切削的基本規律及控制、金屬切削刀具、機加工工藝理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較全面地瞭解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與機械製造相關的基礎知識;能根據工程要求正確選用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方式;能根據工藝要求正確選用金屬切削機牀和加工工藝方法;掌握安全生產、節能環保和先進製造技術的相關知識;具備分析和檢測機制產品質量的初步能力。

4.1.2學習者的'需求分析

學習對象是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相關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其主要特徵為:他們是在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喜歡尋求刺激、追求新鮮感,可以樂此不疲地從網上下載音樂,隨時自拍並上載照片,在QQ和微信等社會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但難以坐下來專心讀書,甚至難以專心面對面地與人聊天。他們思維活躍、創造性強。經常求新、求變,不能安於現狀,善於從網絡上接受新信息、學習新東西,所以歡迎能方便自學的學習媒體。

4.1.3學習者的初始能力分析

高職層次的高校錄取門檻低,學生的整體素質不夠高,理解能力差異較大。學校的學生有的來自中職,有的來自普通高中,學習基礎和素質參差不齊,要求學習媒體能夠因材施教。

4.2細化知識點

知識點的概念,從不同的視角可得到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筆者認為:知識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傳遞教學信息的基本單元,是意義相對完整的媒體(如視頻、聲音、文字、動畫、圖畫等)相互協調以表達一個局部的邏輯意義的知識的集合。一門課程的學習可以看成是學習者對一系列知識點的學習過程。根據知識內容的粒度大小,知識點可分為元知識點和複合知識點,元知識點是指內容結構不可再分的知識點,複合知識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元知識點構成,多個知識點構成一個知識模塊(或主題單元)。以學習情境2“加工可調支座”中的課業2.2為例,在保持知識點內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依據知識點屬性和規律及學習者的學習特點,遵循教學規律,將“車刀”這一教學內容分為:車刀的結構、車刀的組成、車刀的幾何角度3個知識點(如圖1所示),車刀的組成又細分為前刀面、後刀面等6個元知識點(如圖2所示)。每個知識點的講解是相互獨立的,又是循序漸進的,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筆者可以在10min左右將每個知識點講解透徹。

4.3確定微課的類型

在對知識點進行細分之後,微課資源開發者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和知識點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方法、步驟和組織形式,綜合運用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多媒體素材對知識點進行表現,這樣才能使其更加貼近學習者,更易於被理解。目前,我們根據課程特點主要開發了“理論講授型”和“實踐演示型”兩種微課,分別講解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以學習情境2“加工可調支座”中的課業2.2為例,“車刀的結構”“車刀的組成”“車刀的幾何角度”等微課為“理論講授型”微課,這類微課通常以語言傳遞信息,可採用講授法、啟發法、討論法等方式,圍繞單一知識點,以教師為主導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適合學生的知識編碼情境,採用適當突出、強調、重複等呈現方式。“裝夾套類零件”“鑽中心孔”“鑽孔”“車削內孔”“攻螺紋”等微課為“實踐演示型”微課,主要講解程序性知識。這類微課應以活動為載體,以直接感知或實踐訓練為主,其設計思路為:呈現教學目標→呈現正例→引導學習者發現關鍵特徵。可現場拍攝高級技師(教師)的示範操作,亦也拍拍學生的正確(錯誤)操作,經後期剪輯、編輯而成。

4.4微課資源要素設計

微課的資源要素構成,應突破單一資源類型的限制,形成以微視頻為核心,包含微視頻、微教案、微學案(或任務單)、微實驗、微練習、微課件等支持性資源,以及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等基於網絡平台衍生出來的擴展性資源,形成一個的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完整的、動態生成的交互性教學應用環境,如圖3所示。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微學案等資源是前期製作生成。微教案的設計關鍵是構建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課題切入要快捷新穎;講授線索清晰、條理分明,突出教學重難點;進行小結時宜迅速而精準。微練習是學習者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的必不可少的資源,微練習的選擇和設計要少而精。微課件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設計製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動靜結合,合理適度地安排信息量,調動學生多個感官並用,有效地接受和消化信息。操作要簡單靈活,便於控制;能吸引學習者的眼球,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微學案是為指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微學案的編寫應根據教學要求、學習者現有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設計。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微學案等資源是基於網絡的動態生成資源,是師生間交流互動而發生的智慧碰撞。微反思是教師在發佈“微課”後,對自己完成的“微課”所作的簡短的反思;微點評是學生在學習完“微課”後對課程的點評,微點評不僅是對教師的一種反饋,更為其他學習者提供了自己的參考建議。基於網絡平台得到的“微反饋”能提高反饋的時效性,讓教師及早地做出教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