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影響學習高中數學的原因及對策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數學從古到今都與生活密切相關。在古代軍事、農業、水利都與數學有關係,在現代就更不用説了。因此,數學是我們的必學科目。許多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對它情有獨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熱情,然而並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頭就栽在數學上。很多學生都有一個同感——自己在上高中時雖然很想學好數學,可就是數學成績提不高。因為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後很不適應,特別是進入高一年級後,代數裏首先遇到的是理論性很強的函數,再加上立體幾何,空間概念、空間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來,這就使一些初中數學學得還不錯的同學不能很快地適應而感到困難,這種“懼怕”高中數學的現象目前是比較普遍的,應當加以重視和加強改變。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就從學生的學習狀態方面淺談如下:

影響學習高中數學的原因及對策探討論文

1.原因之一:被動學習

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認為只要上課聽好了就行了,但是高中數學他的邏輯性很強,不是所有的學生只要聽講了就可以學好的。有的人悟性好,人家聽一遍,可能就學好了;有的人悟性差一點,就有困難了。

因此,必需變被動為主動,課前要首先預習再製定學習目標。然後聽課時帶着目標來學習可能就不再不知所措了。再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聽課過程中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尤其是手要到,很多同學懶的動手,覺得老師做的很簡單,自己不用動手都行,其實不是這樣的。比如,證明函數單調性、奇偶性步驟是很強的,如果自己不動手,就是不能記住這些步驟。

2.原因之二:學不得法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要多多注意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及對一些普遍問題的專業術語描述與通俗語言描述。很多問題沒明白是對它的術語不理解,還有可能是對它的研究方式沒注意研究,這些都會導致數學的學習效果。高中階段有較多概念性的課,老師上課時一般都要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就聽的.很不耐煩了,或者覺得挺乏味的就聽不進去了,導致對概念性的問題總是無所適從。還有對於一些公式性的課覺得公式太抽象,比如,“三角函數”課,公式之間的聯繫不注意就會導致公式混亂,進而不會做題。

因此,鑑於以上情況,在學習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問題所在,比如,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有很多同學就不習慣畫函數的圖像,也有的雖然畫了,但是也不會看圖像,這其實就是沒有研究圖像。那麼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多多學習老師是如何用圖像分析問題的。在概念課上要自己給自己提問題,比如,這個概念説的什麼問題,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和它相近的概念有什麼區別。同樣 公式較多的課,要搞清楚公式的作用,及公式的來歷、應用的條件。

3.原因之三:不重視基礎

一些上課一聽就懂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也不反覆訓練相關題目,導致做題不規範或者這幾天學會了,過幾天就忘了。因為在高中階段許多研究問題的觀點和以前不一樣,有許多的新觀點、新看法、新做法,如果不反覆訓練,就會很快忘掉。

4.原因之四:悟性還沒到

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比初中數學高出一個台階。這就要求學習者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用數形結合思想研究函數問題,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習者有一定的悟性,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這兒就最能表現出來了。高中學生只是死學是不行的,還必須“會學”,要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這種情況需要學習者多加練習或是多多看題,在做或看的過程中慢慢領悟這些問題,還是很有效果。曾經有個學生對立體幾何總是不能理解,後來就讓他多看題,一天只看三至五道同類題,看了之後再做一道題,果然他後來入門了。

5.原因之五:不能聯繫生活

在高中階段有許多數學知識也是與生活有關,比如,分段函數、立體幾何、向量、排列組合等很多知識就是有生活背景的。如果在學習這些知識時能多在生活中尋找它們的影子,就能很好理解了。但是很多人都是把數學問題脱離現實生活了,因此就不能去思考了。鑑於這種情況,在學習時這些知識開始時,就要把老師引入的生活事例記住,而且尤其在做題時,就儘可能的“身臨其境”的去體會問題。

6.原因之六:沒有做好複習和小結

做好及時複習和小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採用回憶式複習:先把書或筆記合起來回憶內容,也可以用提問式複習,自己提問這節課或這單元學了那些重要知識點、例題。例題的主要思路是什麼、方法是什麼。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清晰,就説明自己在這裏學的還是不夠紮實,那麼就需要再打開課本帶着這些問題再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

另外,最好能把每一部分的典型問題有個重要的記錄,能記住它的解題思路或過程是最好不過。也可以採用講給別人聽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解做題思路或方法,尤其是與老師交流自己的做題分析方式。在分析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程度,或對某個概念的理解程度,這些都是對學習非常有益的。當然也可以通過看課外書籍,比如,報紙或別的資料,看不同的書就是與不同老師交流不同的看法,從而達到對一個問題的全方位的理解,即就是理解它的內涵與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