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合理配置城鎮建設用地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4W

本文運用景觀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基於自然、社會經濟和生態等建設用地適宜性影響因素分析,構建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以揚州市為實證區域,運用ArcGIS9.3軟件開發的空間分析功能,評價建設用地潛在空間的適宜性,為建設用地空間合理配置制定提供參考。

合理配置城鎮建設用地論文

近年來,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建設用地規模迅速擴張。目前,我國建設用地仍以外延擴張為主,更多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建設用地的適宜性,導致大量優質農田和生態用地被侵佔,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測算潛在土地利用空間作為建設用地的適宜程度,其合理評估,能為建設用地空間佈局優化、擴展方向的選擇提供依據,有助於協調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生態安全的關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是土地利用規劃優化建設用地空間佈局的基礎性工作,意義重大。

美國景觀規劃師McHarg提出“地圖疊加法”,隨後被引入土地適宜性分析,學者進一步創建了基於GIS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模型(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簡稱LSEM)。LSEM也是目前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多是其拓展,重點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因子權重確定。以往研究主要考慮土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構建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隨着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評價指標體系向“自然—經濟—生態”三維視角轉變。評價因子權重確定方法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觀賦權法,如特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二是客觀賦權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結構方程模型法等;三是人工智能方法,如模糊綜合評判法、BP神經網絡等。本文運用ArcGIS9.3軟件,構建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揚州市建設用地潛在空間的適宜性。

1研究區域與數據處理

1.1研究區概況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羣城市。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地形西高東低,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儀徵市、邗江區北部為丘陵,京杭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裏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隨着揚州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用地規模不斷擴張,不斷侵佔耕地保護和生態空間,對區域生態安全形成了較大威脅。2005年~2013年,揚州市建設用地規模由114742.5公頃增加為126400.5公頃,增長了10.2%。如何在保障經濟發展合理需求的同時,兼顧維持糧食和生態安全用地的保護。基於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開展建設用地空間佈局的優化調整,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

1.2數據來源及處理

1.2.1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國土部門的揚州市土地利用現狀數據(2013年)、DEM數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題數據,以及統計部門的社會經濟數據。

1.2.2數據處理合理確定評價區域及評價單元,是進行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基礎。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對象為潛在的建設用地空間,需剔除現狀建設用地及未來城鄉建設不宜或不允許佔用的空間。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剔除現狀建設用地、基本農田、水域以及各類規劃所劃定的禁止開發區域,以此作為揚州市建設用地拓展的潛在空間。結合規劃管制需求和現有數據基礎,確定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以90×90米的柵格為基本評價單元,運用ArcGIS9.3的空間分析功能得到評價單元的評價指標值。

2研究方法

2.1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1評價因子選取影響建設用地適宜性的因素眾多,結合國內外學者在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綜合考慮區域自然本底條件的限制作用、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優勢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選取對建設用地的適宜性影響大、穩定性強並且能夠確切反映建設用地區域內在差異特徵的主導因子,構建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選取地形中的坡度和高程兩個因子。坡度是影響建設投資、開發強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優先選擇在地勢平坦的區域安排建設用地,因為坡度較大的區域地質穩定性較差,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高,對工程技術性要求也較高。同樣,高程對建設用地有限制作用,一般情況下,低等高程區域適宜發展建設用地,中等高程區域對建設用地的高度和密度有一定限制性,適合發展部分功能用地,高等高程區域對建設用地發展有較大限制作用。

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從交通區位和建成區兩個層面考慮,包括距國道省道距離,距縣道鄉道距離以及距建成區中心距離三個因子。交通區位是評價建設用地適宜程度的重要條件,現狀交通對建設用地的導向性極強。一般情況下,交通越便利,建設用地適宜程度越高。如果建設用地的選址處於交通不便利,就無法滿足建設的需求,進行交通路面的鋪設也會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建成區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由於集聚效應的作用,已建成的區域更具有內在的不斷拓展的動力機制,因而建成區周圍的土地具有優先發展的優勢和條件。

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包括距河流距離、距湖泊水庫距離和距生態敏感區距離三個因子。河流、湖泊和水庫在提高城市景觀質量、改善城市空間環境、調節城市温度濕度、維持正常的水循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易被污染的生態因子。原則上,建設用地發展應儘可能避開這些區域,以免造成對水環境的破壞和水體的'污染。生態敏感區除了具有生態作用以外,還制約着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本研究中,生態敏感區範圍為《揚州市生態保護規劃》中除去水域以外的一級管控區,這些區域禁止開發建設用地。

2.1.2指標體系構建運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2.1.3建設用地適宜性綜合評價在單指標分值進行極值標準化處理的基礎上,通過對各指標的加權求和,計算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數。運用ArcGIS中柵格數據的空間分析功能,將揚州建設用地分為高度適宜、中度適宜、勉強適宜、不適宜四級。

3評價結果分析(見圖1)

高度適宜區域主要分佈在揚州市中心城區及縣城等建成區周圍,集中分佈在邗江區的中部、廣陵區的東南部、江都區的東部和中部、寶應縣的西北部和東北部、儀徵市的南部以及高郵市的中部,該區域自然條件較好,交通區位優越,規避了水體、自然文化遺產等生態敏感區域,適宜於城鎮建設,可作為規劃允許建設區佈局的重點區域。

基本適宜區域集中分佈於邗江區的北部和西南部、廣陵區的西部和南部、江都區的西南部、儀徵市的南部和西南部、寶應縣的西部和東北部以及高郵市的西南部。該區域緊鄰高度適宜區,距離城鎮建成區較遠,交通條件也有待完善,是中遠期城鄉建設的備選區域,可作為規劃有條件建設區佈局的重點區域,預留建設用地空間佈局的彈性空間。

勉強適宜區域主要分佈在邗江區的北部、廣陵區的中部、江都區南部、儀徵市的東南部和西北部以及高郵市的西南部,在寶應縣境內分佈的較為分散。該區域遠離城鎮建成區,離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較近,作為建設用地的潛在空間受到的限制條件較多,除非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殊用地等佈局要求,一般不作為建設用地的規劃空間。

不適宜區域主要集中在儀徵市北部的丘陵地區、沿生態敏感區周圍分佈,邗江區和高郵市境內高郵湖沿岸以及寶應縣的東南部。該區域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相對較差,受到的生態環境限制因素較多,為促進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該區域土地應嚴格控制建設用地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