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城市獨生子女的心理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3W

一、問題的提出

城市獨生子女的心理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論文

人格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個體在口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有行為模式的心理學。心理學範疇的“人格”內涵,常用來表達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主要是指作為人類個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所彰顯出來的有別於他人的思維範式、行為範式、情感反應的特質,是用來區分個體之間差異的有效指標。在心理學術語上,人們也常常採用“個性”一詞來釐定人格的概念,這一提法在我國的《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即可得到印證。本文對人格心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成就心理需要、親和心理需要、謙卑心理需要、持久心理需要、扶助心理需要、攻擊心理需要、自我接納程度、學習需要、道德自我評價等幾方面。

人格心理對於未成年人發展的重要性,已被眾多研究學者所論證。城市獨生子女作為我國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的成長與發展已成為教育者和社會學者關注的問題。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家庭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城市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在實際生活中,城市獨生子女人格心理的現狀如何?彰顯出什麼樣的特質?為此,作者對信陽市城市獨生子女人格心理狀況展開了相應調查,以期在詳盡梳理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代表性的結論,為採取有效的教育路徑提供有益的幫助。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採用分層整羣抽樣法,以河南省信陽市的300名未成年獨生子女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調查所選取的未成年獨生子女,主要是指9—18歲的城市獨生子女,既有小學階段的兒童,也有中學階段的青少年。

(二)研究方法

根據愛德華人格心理需要的六個主要維度(成就心理需要、親和心理需要、謙卑心理需要、持久心理需要、扶助心理需要、攻擊心理需要),自編了《城鎮獨生子女人格心理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城市獨生子女的親和需要、持久需要、感恩需要、自我提高需要、自我接納程度、學習需要、道德自我評價等方面。

三、城市獨生子女的人格心理現狀與分析

(一)積極方面

1.絕大多數城市獨生子女有着明顯的“親和需要”。所謂“親和需要”指的是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通過與他人交往而建立聯繫,從而滿足個體渴望友情和夥伴情感需求。國內外眾多實驗表明,親和需要越強的個體,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為有團隊合作精神、廣交朋友,而且更具有尊重朋友和樂於為朋友排憂解難的特質。我們在對信陽市獨生子女六種人格需要的調查結果顯不,“親和需要”是城市獨生子女6種人格需要中最強烈的一種需要。不僅如此,低分組、中等分組、高分組的獨生子女分別為7.1%、54.9%、38%,這表明,絕大部分獨生子女有着十分強烈的親和需要。

2.大多數城市獨生子女有着明顯的“持久需要”。所謂“持久需要”是指個體在完成某項任務上所表現出來的恆心和毅力。有研究表明,持久需要心理越強的個體,不僅表現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韌勁,能夠鍥而不捨、善始善終,而且表現為能長時間不分心的工作,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調查結果顯示,85.6%城市獨生子女有着強烈的持久需求,僅有14.4%的持久需求較弱。這表明,近四成以上的城市獨生子女有着強烈的持久需求,做事情能夠堅持到底,能全力以赴地完成指定的任務。

3.城市獨生子女大多都有“感恩的需要”。“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反映了動物界生命的感恩之情。作為高於動物的人類個體更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無論是回報親人還是感恩社會,感恩始終是人類情感中值得歌頌的偉大樂章。在我們信陽市城市獨生子女的調查中,可以看到,選擇自己努力學習是為了“回報父母”的高達79%,選擇學習目的是為了“滿足親人對自己的殷切期望”的高達68.3%,選擇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是為了“長大後幫助父母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高達65.7%,這表明城市獨生子女有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親人的需求”比較顯著。

4.城市獨生子女“自我提高需要”比較強烈。一般説來,個體的自我提高需要越顯著,個體的自我潛能發揮得就越充分,發展的動力就充足。根據我們的調查顯不,信陽市城市獨生子女在“自我提高需求”方面令人十分欣慰。選擇努力學習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多做貢獻”、“為日後走向社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奠定基礎”、“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分別是70.2%、68.6%、62%、57%。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是源於“促進自己發展”,還是為了“實現中國夢”,這都表明當今的城市獨生子女並非像人們想象中的“毫無追求、沒有理想”,或者説是“頹廢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恰恰相反,這些獨生子女身上有着十分強烈的“自我提升需求”,不斷追求進步的內省動力非常強烈。

(二)消極方面

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儘管城市獨生子女在人格心理上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但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自我為中心、自我接納度不高、意志薄弱、個人道德狀況不佳、攻擊性傾向明顯、認知需要較弱。

1.以“自我為中心”是當今城市獨生子女的一大垢病。我們的調查表明,79.2%的孩子認為“家裏好吃的首先應該盡着我”,63%的孩子認為“別人應該先對我友好之後我才會別人友好”。這些數據表明,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成為當今城市獨生子女人格心理上的一大缺陷。在三口之家“兩大一小”或五口之家“四大一小”這種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城市獨生子女,打一出生開始就受到了特殊待遇,小到家裏的生活起居、飲食安排,大到家裏住房選擇、是否購車,凡此種種“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體現獨生子女的生活主體性,要圍繞着如何對教育子女、使子女生活學習的更為方便,有利於這樣一箇中心來安排”。針對這種現象,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學校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家庭教育這一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過分的以孩子為中心,適時糾正獨生子女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傾向。

2小部分城市獨生子女自我接納度不高。自我接納體現的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展不出來的一種積極心態,尤其是針對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所持的樂觀和自信,對自我、對現狀、對環境的接受。自我接納度越高的人,既不會因自身的優點而自傲,也不會因為自身的短處而自卑,能夠坦然接受並欣賞自己,接受現實、人和周圍的環境。相反,那些自我接納度不高的個體,則多表現為自責、內疚、抱怨外部環境和不願承認已發生的事實等。我們對城市獨生子女的調查發現,在學習現狀方面不滿意的高達36.2%,在性格方面非常不滿意的達13%,對自己外貌很不滿意的竟高達31.7%。這些都表明,一小部分城市獨生子女在自我接納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礙。

3.城市獨生子女“攻擊性需要”十分明顯。所謂“攻擊性”,是指個體在一定的情境下所實施的為他人不願接受的出於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傷害行為。研究表明,那些攻擊性傾向明顯的個體經常主動挑釁別人,喜歡捉弄別人,愛在公開場合指點別人的缺陷,常為小事和別人發生爭執。我們調查發現,城市獨生子女中有強烈“攻擊性需要”的佔15.7%,有明顯“攻擊性需要”的竟高達76.3%,有着較弱“攻擊性需求”的只有8%。這些數據表明,近90%以上的城市獨生子女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攻擊性傾向。這種攻擊性行為既可能是直接的身體傷害,如打人;也可能是語言傷害,如罵人、嘲笑人等;還有可能是間接的、心理上的傷害,如背後説壞話、造謠誣衊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及時控制和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降低學生的攻擊性傾向。

4.近七成以上的城市獨生子女“認知需要”明顯不足。所謂“認知需要”,是指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是否願意進行周密的思考,以及能否從深入的思考中獲得享受。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認知需要越強烈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越強,學習中喜歡刨根問底,則學習效果越明顯,能在學習中感受到極大的樂趣。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只有67%的學生“常常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70.2%的學生“對於不懂的問題並不喜歡刨根問底”,69%的學生“不喜歡所學課程”。這表明,近七成的城市獨生子女缺乏強烈的認知需求,對學習活動本身不感興趣,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為此,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構建能夠激發當代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探索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