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優秀技師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9W

1 工程概況

優秀技師論文

農七師123團新建廉租房住宅樓為5層磚混結構,外牆採用了EPS外牆外保温系統,外保温面積5 118。66 m2。本工程外牆外保温系統構成如下:基層(磚牆)→結合層→保温層(A—1體系EPS)→保護層→外飾面。要獲得較好的保温隔熱功能,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各道工序,才能達到設計和規範要求的質量標準。

2 施工方法

為保證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根據工程特點,採用自上往下,先大面後局部的施工方法。技術要點如下:1)基層牆體處理。基層牆體必須清理乾淨,無油漬、塗料等有礙粘貼的材料,凹凸、空鼓和疏鬆部位應剔除並抹砂漿找平。2)彈線。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在經平整處理的牆面上沿基礎外牆擠塑板(XPS板)上口,用墨線彈出水平線。粘貼聚苯板時,要掛水平和垂直通線。3)粘結膠漿的配製。按比例1∶7(重量比)將牆體粘結苯板專用膠、粘接劑乾粉混合料攪拌均勻,製成聚合物膠漿。4)粘貼聚苯板。a。採用條粘法滿粘;b。將聚苯板抹完粘結膠漿後,應立即將板平貼在基層牆體牆面上,滑動就位。粘貼時,應均勻擠壓,嚴禁局部按壓敲擊,為了保持牆面的平整度,應隨時用靠尺進行檢查。當板縫間大於2 mm時,則應切割聚苯板條,將縫填實後磨平;c。粘貼保温板預留孔洞時,周圍採用滿粘;d。保温板應從外牆陽角開始,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橫向鋪貼,並應錯縫及陽角交錯拼接;e。粘貼時,板與板之間應擠壓緊密,不得留縫。接縫處,不得抹有粘結膠漿;f。保温板接縫不平處,應用專用工具在粘貼完工24 h後再打磨平整。5)鋪設網格布。a。塗抹抹面膠漿前,應先檢查表面是否平整,併除去板面的雜物,打磨平整,刷清碎屑;b。第1層抹面膠漿是用抹子在聚苯板表面,均勻抹一道厚度為1。6 mm的抹面膠漿(面積稍小於一塊網格布範圍),立即將耐鹼網格布壓入膠漿中,不得有空鼓、翹邊等現象。技師論文怎麼寫壓入後,表面沒有明顯網格布外露。6)抹面。a。待第1鋪膠漿略干時,上第2鋪面層膠漿,厚度為2。5 mm,總抹面厚度以3 mm~4 mm為宜,為保證牆面平整度,用2 m靠尺檢查,誤差小於3 mm;b。門窗洞口四角在已翻包的網格布上,各貼一塊200×300的網格布;c。耐鹼網格布搭接寬度不小於65 mm。7)錨固件的安裝。a。按規範採用專用錨固件,5個/m2~6個/m2;b。在聚苯板粘貼完後,進行錨固件的.安裝;c。錨固件安裝完成後,進行抹面施工。8)質量檢查。a。保温板必須與牆面粘結牢固無鬆動虛粘現象;b。抹面膠漿與保温板必須粘結牢固,無脱層、空鼓;c。錨固件鑲入牢固、無鬆動;d。網格布密實,不得有空鼓,翹曲、外露現象,搭接符合要求。3 質量保證措施1)耐鹼玻纖網、EPS板、膠粘劑必須按要求做複檢。2)施工時,應避免陽光直射;避免在風雨氣候條件下施工。3)膠粘劑配製比例要準確,設專人計量攪拌,不得擅自更改配比。膠漿放置時間超過3。5 h,必須做報廢處理。4)冬季施工時,應選擇在5℃以上的條件下進行施工,並有可靠的防凍保暖措施。4 EPS外牆保温體系的優勢 : 4。1 自重輕它利用EPS板為保温層,加上粘結膠泥、耐鹼網格布和飾面塗料,重量僅為2 kg/m2~3 kg/m2,外牆自重可減輕1/3~1/2,從而減少了地震反應和地基負載。4。2 無熱橋EPS外保温工藝必須包裹建築物的任何外露的牆體和構件,做到無熱橋。4。3 施工方法靈活,適應性極強該系統採用特種膠泥,可任意切割成型的EPS板和耐鹼網格布以及可廣泛選擇的飾面塗料,使該體系的成型工藝具有很大的靈活性。4。4 更換修飾方便網電離層模型(C)。

由表1可以看出,4個IGS測站連續7 d的計算結果表明:CODE發佈的IONEX格式全球格網模型的電離層延遲改正效果明顯優於Klobuchar模型的電離層改正效果。技師論文範文4個IGS測站多天的平均誤差也與該結論一致。Klobuchar模型以其模型結構的簡單,計算的方便快捷,被最廣泛地應用於GPS電離層延遲改正上,但改正效果並不理想,在最優的情況下,可改正75%,其應用範圍僅適用於中緯度地區;IONEX全球電離層模型具有改正精度高,使用的空間範圍也不受約束,但用户需依賴於網絡獲取CODE發佈的相關電離層信息。

3。結語

本文利用中國境內4個IGS測站2001年1月1日~1月7日的GPS實測數據,採用單點定位的方法,比較分析了兩種不同電離層改正模型(Klobuchar和IONEX格式)的改正效果,詳細討論了兩種模型的優缺點。這為單頻GPS接收機用户提供了好的參考和建議,用户可以根據自身的觀測環境和觀測要求,選擇合適的模型修正電離層延遲影響。

參考文獻:

[1] 周忠謨,易傑軍,周 琪。GPS衞星測量原理與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9。

[2] 劉基餘,李徵航,王躍虎,等。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其應用。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

[3] Klobuchar J。A。Ionospheric time—delay algorithm for single fre—quency GPS user。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1987

[4] 劉經南,陳俊勇,張燕平,等。廣域差分GPS原理和方法。北京:測繪出版社,1999。

[5] 程鵬飛,李夕銀,馬見平。兩種GPS測定電離層電子密度模型的探討。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2。

[6] 魏子卿,葛茂榮。GPS相對定位的數學模型。北京:測繪出版社,1998。

Tags:技師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