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及特點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摘要:貴州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加快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從貴州的水生態和地形地貌的角度分析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然後結合貴州實際,提出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方向、方法和特點。

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及特點分析論文

關鍵詞:海綿城市;水生態;山地城市

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該意見確定了各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貴州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更需抓住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大力支持的政策機遇,結合貴州特點,統籌推進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本文主要分析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及貴州海綿城市建設的特點。

1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1.1貴州省城市水生態環境不容樂觀

隨着貴州省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各大小城市出現了很多“城市病”,在水生態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城市水環境變差。目前貴州省很多城市的主城區的排水系統主要採用雨污合理制,每遇暴雨,合流制管段的大量污水會隨着雨水溢流至自然水體;其次,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率不高,城市生活污水溢漏至自然水體的現象十分嚴重;再次,由於貴州建設用地緊張,部分城市綠化率不高,暴雨時節,城市路面、屋面雨水未經足夠的生態淨化,直接匯入城市河流,徑流污染嚴重。以上因素導致許多城市的河流和胡泊水環境較差,甚至為黑臭狀態,如現狀的安順市的貫城河、六盤水的水城河等。(2)城市內澇時有發生。隨着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區面積的增大,城市下墊面較建設前發生了較大變化,原有的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的負荷越來越大,某些本身排水條件較差、排水系統建設滯後的城市頻繁出現城市內澇,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2014年7月18日,貴陽主城區24h內降水量達201.7mm,內澇受災人口近1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7307.5萬元。

1.2貴州喀斯特地貌發育、城市水生態環境脆弱

貴州省大部分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地區,地形破碎、土層較薄、地表滲漏強、有水留不住、環境容量小,水生態環境穩定性差、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其修復難度較大。貴州的生態環境總體偏好,但是城市水環境並不樂觀,由於大部分城市建設於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環境風險較大。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系統的提出了針對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的一系列工程建設方法和措施。通過加強對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已破壞的水生態環境以及實施低影響開發佈局,達到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利用水資源、修復水生態的目的。因此,在貴州各城市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國家已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海綿城市的建設刻不容緩。

2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特點

2.1貴州海綿城市的建設方向

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的部門多、需解決的問題也多。涉及的部門有建設、環保、規劃、水利、園林、國土等部門,解決的問題有水環境修復、水安全改善、雨水資源利用等問題,因此在多部門、多專業、多問題導向的複雜環境裏,需重點提出建設方向。根據前述分析,貴州省大部分城市已經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部分城市應及時解決水安全問題,只有少部分城市需要對水資源加以利用。因此,貴州省各城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首先主要解決水污染問題和水安全問題,只有在部分缺水城市,可結合經濟條件酌情實施雨水資源化利用。

2.2貴州省城市建設方法和特點

海綿城市是個宏觀的概念,需要大大小小的工程措施進行有機的組合和佈局來完成。海綿城市的建設核心是低影響開發,通過各種工程措施有機組合模擬雨水在城市裏的自然循環,恢復水生態的自然修復功能,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因此,與傳統的建設的方式不同,海綿城市並非講究“規模效應”,更講究“生態效應”。針對不同城市,其建設方法不同、工程佈局也有差異。結合貴州城市發展的特點,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方法和佈局有以下特點:

(1)貴州省城市規模小、發展速度快,海綿城市的建設以城市新區建設為主,舊城改造為輔。海綿城市建設主要考核指標是年徑流控制率,《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0年及2030年,城市建成區20%及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即年徑流控制率達到70%以上),其中“城市建成區”既包括城市新建區,也包括舊城區。貴州的城市規模較小,僅貴陽市中心城區人口大於100萬,其餘大部門城市城區人口在25萬人以內,根據國家城鎮化的總體要求,未來一段時期內,貴州省絕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新區的建設力度較大,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規劃也更加科學合理,因此,海綿城市建設的條件較好;而對於老城區,由於貴州用地條件較差,城市的建築密度較大,綠化率偏低,在老城區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改造難度偏大。所以,要完成在2020年及2030年分別達到“城市建成區20%及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應積極在城市新區開展海綿城市的建設,而對於舊城區,僅僅以問題為導向,結合舊城改造實施低影響開發實施的建設,不宜大拆大建,大面積鋪開進行海綿城市的改造。

(2)貴州省城市形態以山地城市為主,海綿城市的'建設需結合山地城市的特點進行設施佈局。①山地城市的建設用地平均坡度較大,決定了雨水在城市建設區域的平均流行速度比平原型城市要快。因此,要將一定降雨量的雨水“留”下來,需加強“滯”方面的工程措施,延緩雨水在城市內的流行時間,同時增加“滲”的功能和效果,緩解洪峯的峯值,降低內澇風險。②許多山地城市往往是“羣山環抱”,其城市內河就是城市外圍山體匯水面積的收納水體,每逢暴雨,城市內澇風險極大。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內澇風險。因此,與平原型城市不同,對於貴州山地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除了解決好“高頻率,小暴雨”下的雨水存儲問題,更應解決好“小概率,大暴雨”的內澇風險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同時建設城市規劃建設區域外的雨水防洪設施。

(3)伴隨貴州城鎮化進程,海綿城市的建設尤其應重視規劃引領、示範引領。貴州省快速的城鎮化率必將帶來大量的城市小區建設、城市道路和廣場建設、城市公園建設以及城市水體建設。這些建設項目恰恰是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的重要載體,但是以上項目往往涉及到多專業、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實施起來相對複雜。因此,要將海綿城市相關項目有機有序的進行建設,規劃引領十分重要和必要,在編制各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時,應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控制指標。另外,目前“海綿城市”作為一種全新的建設模式,全國範圍內都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甚至在某些建設理念上仍然存在着觀點分歧。如何能從技術上創新、從管理上創新、從融資上創新,開闢出一條符合貴州實際的海綿城市建設體系和方法,是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部門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標。因此,要全面推進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還應加強示範引領,尤其是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的貴安新區,可將其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好的經驗進一步總結,為貴州省其他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的方法,加快推進全省海綿城市的建設步伐。

3結語

海綿城市不僅是一種建設理念,還是一種“方法論”,其工程體系不追求“規模效應”,注重的是“生態效應”。貴州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海綿城市十分必要,結合貴州城市建設特點,並通過示範引領,一定能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上走出一條符合貴州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