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作文教學探究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基本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在學生素質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運用,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統觀當前的農村作文教學,經常會發現閉門造車的課堂現象,脱離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過程,直接導致了學生作文生搬硬套,沒有真情實感。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亟待提高。為此,我校開展了《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研究》課題,力求改變傳統的以教材、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作文教學模式,使作文迴歸其本體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

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作文教學探究的論文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前提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交互作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外,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繼承者,更應是學生學習時的共同探索者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者。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使學生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又要解放自己,在作文教學的觀念、選材、方法和評價上鋭意創新,才能為學生的創造性、開放I生思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教學陣地的開放——開放式作文教學的保障

“以教材、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為主,不但把學生牢牢封閉在課堂裏,而且把學生的思維單一化,即順着教師的思維方向“統一”地前行。如此,學生的天性被埋沒,興趣被扼殺,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空洞虛假的現象,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教師所面對的將是一羣談作文色變的學生。那麼,提高作文質量從何談起,提高學生的素質又從何談起?

愛因斯坦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滿懷興趣地學習和鑽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甚至彌補智能的不足。作文教學也是如此。所以,語文教師要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良好情感。

教師應改變説教式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生的天地。我們可以將活動引入課堂,在開開心心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濃厚的作文興趣。課堂可以是“賽場”:掰手腕、打補丁;可以是“遊樂場”:貼鼻子、捉迷藏、猜謎語;可以是故事會,可以是辯論會……精心設計,藉助各種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加以教師的因勢利導,自然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的口語交際《開卷是否有益》時,我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寫作機會,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口語課上,學生們脣槍舌劍,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課前我巧妙安排,把這節課完整地錄製下來,課後再把這節課播放給學生,回到那激烈交鋒的場景中;而後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對某人某一環節的見解。等到時機成熟,我就讓他們把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付諸於筆端。在寫作過程中,我稍加點撥——因為此時過多的話語可能成為學生寫作的障礙,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誕生了。就這樣,學生寫自己所説,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在不知不覺中跨入了作文之門,慢慢地培養了對作文的興趣。

三、作文題材的開放——開放式作文教學的關鍵

有了思想開放的'教師和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常常面臨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面。那麼,“米”從何而來呢?葉聖陶先生説,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米”就在我們身邊——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

當今社會,農村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農村學生有着廣闊的生活空間,田園風光、鄉土人情、農家生活等為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只要教師長於引導、善於挖掘,豐富的作文資源就在學生的身邊。為此,我結合學校周圍的農村人文環境,努力開發農村作文題材資源,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環境,到田間地頭、野外山林等地去捕捉作文題材,去陶冶情操,為表達真情實感打下基礎。

一是採自然風光美。農村雖沒有城市的華麗與喧鬧,沒有各種各樣的遊樂場所及美麗如畫的公園,但是卻有自己獨特的田野風光:嬌豔的玫瑰、金黃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紫色的桑葚、成畦的菜壟、飄着香味的果園……這些城市的孩子只有從課本上、網上得知的圖畫,真真切切地就在我們身邊。它們隨着季節的變化,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這些美景,將這些美景流注於筆端,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是擷農家新居美。隨着時代的不斷前進,中國農村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我校所在的平陰縣孝直村,新規劃的民居拔地而起,一間間廠房寬敞明亮,一條條水泥路户户相通,農民的生活正在走向現代化。而我指導學生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觀察農村的日新月異,感受農家生活的欣喜。“我手寫我心”,寫作中自然而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懷。

三是集家鄉人文美。孝直村是全國的文明村之一,村中的兩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從村領導班子成員到普通村民,文明之風到處、隨時可感,每天都有好人好事不斷上演。我充分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讓學生走進孝直村的各個地方,與村民們進行交流,充分感受村民的精神風貌並蒐集先進事蹟,寫進自己的作文。學生作文不再那麼空洞,而是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大話連篇,而是實實在在。如我班趙茹同學的作文《我的家鄉》,在我縣“愛家鄉,愛平陰”徵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這也是學生走進生活、迴歸自然的最大收穫。

四是知村史家史,豐富情感。瞭解了家鄉今天的風景美和人文美,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此時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瞭解村史、家史,熟悉家鄉的過去,蒐集一些值得記敍的故事,從而進一步積澱自己對家鄉情感的文化內涵。我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身邊實實在在的動人事蹟,用筆去抒發自己內心對家鄉人的熱愛,並指導學生去村委會採訪,瞭解村子的發展過程以及孝直村的創業史,激發自己作為孝直人的自豪之情,從而就地取材,經過加工,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展現於字裏行間。

當然,開發農村作文資源還有很多的渠道,如學農藝、讀農諺等讓學生真正置身於現實生活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抒發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總之,農村小學開放式的作文教學,突破了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生活,讓學生看得更多更遠,體會得更真,感受得更深,使作文寫得更加生動、真實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