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職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的實施策略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28K

摘 要:中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着學生職業認同的養成與發展。同時,中職學生自身社會歷淺,缺乏辨證思考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職業傾向模糊多變。這就需要我們建立起職業認同教育的實踐範式        

中職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的實施策略論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發表-發表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投稿

中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着學生職業認同的養成與發展。同時,中職學生自身社會歷淺,缺乏辨證思考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職業傾向模糊多變。這就需要我們建立起職業認同教育的實踐範式,形成經驗並推廣,進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1.加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是職業認同教育的前提。

進行職業認同教育,首先必須要有學生認識的客體,這個客體就是職業,在學校則具體為某一專業。只有在保證專業(職業)可預期發展的基礎E,才能使學生職業認同有一個堅實的基礎,職業認同教育也才更有説服力,職業教育也才更具有價值。

職業教育作為教育與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源於產業發展需求,又作用於產業遞進。從一般意義上講,區域產業結構決定專業結構,專業結構又影響區域產業結構,並對學生求知、求學產生決定性影響。試想,學校向實習、畢業學生推薦的都是“用非所學”的企業崗位,學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職業、甚至是學校職業教育呢? 顯然,如果職業學校的專業結構與本區域產業結構不相吻合,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優質就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職業教育的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後果是社會、家庭乃至學生對職業教育本身認同的缺失。因此,加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科學規劃專業設置,從而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成為職業認同教育的前提。

2.加強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管理的溝通融合,提高學生的職業認知度是職業認同教育的關鍵。

(1)職業體驗進企業。

職業學校在開學初期就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一定課時的生產實踐,就某一專業的生產流程、企業文化與管理等進行體驗式實習,進而形成學生對本專業生產及職業工作的感性認識,促使學生理性面對專業選擇。這種職業體驗還可以推廣到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以提高教師對職業的體認,進而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這種職業體驗活動可以結合學生軍訓與入學教育來安排課時,課時長短則根據專業從幾天到一個星期不等,先入為主,培養起學生對於職業的`直觀認識。

(2)企業文化進校園。

職業學校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是“環境育人”的具體表現與必然要求。職業學校要在學校環境建設中尋求突破與創新,大力營造企業文化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企業文化的無窮魅力。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大至整個校園的環境佈置,如建造機械主題公園、建立學生產品展示廳、製作著名企業領導人寄語標牌等,小至各個教室的班容班貌建設,如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充分挖掘專業班級文化建設內涵,懸掛知名企業的管理理念、崗位目標等,都有利於學生對企業認識的不斷深化,促使學生形成職業認同。

(3)工藝流程進課堂。

現在有許多職業學校都借鑑了國內外職業培訓的先進經驗,加大實習培訓投入力度,建立起與現代企業生產接軌的高標準、多功能實訓中心,在學生學習中採用企業“場景式”培訓,提高學生企業生產意識。如在家紡設計專業中,我們就借鑑本地一家行業知名企業的生產模式,把電腦房模擬設計成產品設計中心,以設計團隊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良好。這種和企業接軌的工藝實習流程與實訓模式培養了學生就業時對於工作崗位的快速適應能力,為學生形成職業認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生產管理進車間。

職業學校可以借鑑現代企業制度,把企業生產管理經驗與學生日常管理制度相結合,以企業生產管理的標準來建立標準化的新型學生管理機制。我們在生產實習與班級管理中嘗試以企業班組的建制進行常規管理,並採用6S管理模式,學生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從生產材料的準備、產品生產的過程管理(包括規範生產程序、文明生產意識的養成、環境保護意識的養成等)、生產及產品的評價等都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標準,切實培養學生職業行為。

3.推進專業課程改革,提高專業教學水平是職業認同教育的根本。

職業學校的發展靠什麼?有識之士指出,“職業學校的產品是課程”。可見,提供最好的專業課程以滿足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職業學校科學發展的關鍵。職業認同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方面,其本質還是不能離開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不能離開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而這恰恰就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所在。結合當前開展的專業課程改革與課例研發,筆者以為職業教育一定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專業課程開發始終要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為目標。我們依託學校就業實習基地,與相關企業建立相對固定的合作關係,在專業教學中藉助專業建設委員會外聘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專業教學輔導員,就專業技能、專業發展及行業發展趨勢等進行定期輔導與講座,提高師生專業認知與職業素養。

(2)依據“三以一化”專業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整體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一是建立以項目課程開發為引領、課例研發為抓手的專業課程體系,這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二是建立以學生通用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文化課程體系,主要整合德育、語文、英語、心理輔導等課程,傾向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關鍵能力;三是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訓、實習課程體系,逐步完善學生校外實習跟蹤管理服務機制,這是職校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的立足點。

(3)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知識本身並沒有專業與非專業之分,我們完全可以在專業項目課程的組織實施過程中不斷挖掘專業課與文化課的整合素材,而不應該將知識與知識人為地孤立起來。例如,我們把專業設備操作中的參數調整、測量等專業計算與數學課例教學相整合;把操作系統中出現的英文信息提示語言與英語課例教學相整合。

4.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發展的自我責任感是職業認同教育的延伸。

儘管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在進入職業學校學習之前是模糊而不真實的,但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還是充滿着期待,這種期待正是我們用以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最穩定的心理基礎。

(1)切實提高學生專業選擇的科學性。

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學生的職業認同,因此,提高學生專業選擇的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可以使職業認同教育得以更加有效地開展。這至少需要滿足 個條件來保證專業選擇的科學性。一是學校專業設置是否符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專業發展前景廣闊;二是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是否誤導社會、誤導學生;三是學生的職業傾向是否與自身特徵吻合,是否科學。

(2)大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我們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學生職業教育的必修課,並將其定位在“幫助學生真正瞭解自己,並能較為明確地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這一層面上。作為學生職業生涯的起點,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於以職業理想為引領,幫助學生理性地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與職業生涯的個性化設計,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使學生獲得職業的成功體驗。

(3)努力探索實踐創業教育。

創業本質就是就業,而且是一種最好形式的就業,因此我們還要大力進行創業教育,強化學生職業認同。我們在創業教育實踐中,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來校做成功創業事蹟報告,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創新大賽,並開設了茶藝吧、廣告設計公司等校園創業網點,讓學生在學校就進行一定的職業與創業鍛鍊。同時,還充分發揮學校社團活動的優勢,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並對自主創業的學生進行企業管理、產品研發與銷售策劃等方面的後續指導。

參考文獻:

[1]聶磊.德國職業教育領域職業認同的研究現狀及培養策略[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9期:82—83.

[2]見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劉佔山語.職業技術教育,2O07年第6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