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學術能力與語言技能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1W

一、學生的現狀

學術能力與語言技能探討論文

對剛從全國不同省份的高中升入大學的新生來説,學術英語課文的長度和難度大大超過了他們高中階段的教材。而進入本校後,他們面對的是一門全新的專業,中醫專業的學生除了學習中醫各門學科之外,西醫基礎課程也是他們的常規學習任務,因而大部分學生在專業學科中所需花費的學習時間不允許他們在外語學習上多下工夫。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有效時數明顯下降。更重要的是,國內學生的文化、價值取向趨同於含蓄內斂,我們的民族心理認同的是謙虛低調,因而學生們不善在眾目睽睽之下的自由表達。然而,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環節是一種重要的反饋機制,從中教師得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相關問題的理解程度和立場等。反過來,學生的積極參與又能激發教師的知識與感悟的分享意識;學生的提問越多,越能促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能力的提高。“離開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內涵,失去了它的對象和歸宿。”[2]因而,如何盡好地培養起課堂的良性互動,讓學生養成上課主動發言的習慣,讓他們真正學有所得,讓教學雙方共同感受課堂生活的樂趣,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二、我們的教學理念

1.學習者本人才是有效學習的根本性因素。尊重學習者個體,尊重學習規律,儘可能地營造出有利於學習行為奏效的情景氛圍。經常會聽人説起,外語不是教會的,而是自己學會的,我們很多老師對照自己的學習過程,多少也有同感。科學研究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卻依然無法真切地闡述人腦的意識和認知的本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大腦的松果體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同一信息對象在不同的人們腦部形成的反映不盡相同,我們也無法希冀對一篇課文的學習能對所有學生產生同等學習效應。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努力造就良好的、有利於使學生的認知進程發生正向的、積極的轉變的外部條件,催化、加速學習者的能動反應。所以,我們有必要加強學習內容對學習者留下的印記,以使這種記憶能長久地保留。

2.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教師的作用應能有助於開啟學生的心智。教師需以課本知識為抓手,在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文本信息的.同時,憑藉自己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閲歷,對學生的簡單思維和慣性思維進行必要的干預,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豐富拓寬學生的眼界。教師應創造課堂情境,通過自己的觀念闡述和課堂討論等活動,引發學生們的心靈碰撞從而產生思想的火花,使學生能就課文相關的主題,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並加以表達。這樣做,既能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又能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並且,這樣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所產生的記憶刻痕也更持久。教師要組織有效學習,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堂任務的可完成性(attainability)進行先行評估。課堂任務過難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過易又無法產生應有的學習效果。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還需融入學生羣體,瞭解學生的關切和熱點,開發、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語言能力與學術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外語學習的信息輸入分為兩部分,即語言結構知識和以此為載體的課文主題思想。外語課堂的有效學習應能使學生在基於語言結構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掌握課文的主旨;學生應能根據自己的立場,對輸入文本的觀點形成評估和判斷,並進而能用外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達到交際溝通的目的。從外語教師的專長和學生的學習效用着眼,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優先於對他們學術能力的培養。語言是承載信息的外殼,信息的解讀由語言規律得到表現。所以,正像中醫英語的中心是英語,學術英語的着眼點還是英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意義的闡述到位基於對語言結構和語彙的精通和運用。教師在組織與社會學相關的問題討論的同時,依然需保留對語言詞彙、修辭和句子結構層面,篇章結構層面的講解和練習。然而,“學術英語不僅涉及語言學範疇,還包括認知範疇。因為,讀者為了理解課文,不僅需要掌握讀音、詞義,還必須同時預估、推論、綜合信息來形成知識或改變原有的認識。”[13]另一方面,“處於經常性相似交際環境中的人們之所以往往使用相似的詞彙、發音,表現出語義學及音系學方面的相似特徵,皆因語境使然。”[4]學術英語的語域(register)要求使用的語言更正式,語法、用詞、句型結構等所涉範圍層次更高。對學生可有更多的高層次語言接觸的機會,獲益也更大。因而,我們在教學中有可能做到使學生的語言和學術能力兩者得到有機的融合,齊頭並進。

三、具體實施措施

在教材、學生和教師的關係中,三者都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又是重中之重。我們所有努力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應落實到這一點。以此為目標,我們的外語教育在實施中對以下方面有所側重。

1.潛心鑽研,優化教學方案。本學年對廣大教師而言,是第一次進行學術英語教學,大家對學術英語的內容和教學手段都處在一個摸索和逐漸熟悉的過程中。學術英語課文除了語言知識外,還包括了一定量的相關專業的學術性內容。社會學內容的學術英語教學對教師形成了一定的挑戰,每位教師對社會學的相關內容都在自我補課。然而,對廣大教師最具挑戰的,是必須潛心研究出適合自己特點,並能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系列教學手段。因為,課堂才是教學雙方接觸交匯的場所,唯有通過教學過程才能檢驗所有前期的學習和鑽研結果的優劣。我們多次組織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各抒己見,集各家之長,優化總體教學方案;但具體落實到每一堂課,由任課老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評估,選擇最佳方案,靈活操作。

2.開發出督促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手段。大學階段的學習應培養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意識。一方面,大學階段的課文長度遠遠超出了高中階段的課文,客觀上不允許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通篇講解,相當篇幅課文的學習需要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另一方面,學習效果優劣由學習方法的高下所決定。教師的重要職責是要督促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引導他們有意識地根據各自的特點,找到學習的最佳方法。教師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生的自學手段和自學效果進行檢查,建立反饋機制,以便幫助學生的自學更有成效。將PBL(Problem-BasedLearning)觀念引入外語教學,讓學生自由組合構成團隊,以攻克問題的形式完成規定小項目,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督促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方法。項目實施法的好處是實用、操作性強,要求學生在“做”中“學”,這一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意,充分調動起他們的主體意識。他們能主動上網搜索資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培養起同學間的團隊合作能力。作為每個項目的完成形式,大多數項目小組都能交出符合規定要求的PPT講稿。迄今,我們多次結合單元主題組織了小項目活動,如對中美價值觀的對比研究和廣告效用的研究。大多數學生歡迎並踴躍參加這類活動,效果較為明顯。部分老師採用了要求學生寫學習日記的做法,並定期進行抽查。還有部分老師要求學生按學習小組完成項目任務,如通過小組發言,小組組員互評、訪談、角色互換等活動,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些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對課文進行必要的預習與複習。

3.超長課文怎麼教。面對一篇正文長達12頁之多的課文,我們怎麼教?這是我們所遇到的第一篇超長課文,但絕對不可能只是唯一。學術文章的作者通常需要縱覽全局,對問題的剖析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學術文章的立論思路縝密,條分縷析,並且,作者又需要援用讀者的原有知識,使讀者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温故而知新,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這種起承轉合必定使文章達到相當的長度。另一方面,編者選擇這種長文的目的,就是要彌補學生閲讀量的不足,增加外語文本的輸入量,並讓學生既能全面地瞭解到事物的來龍去脈,又能從中學會對各種問題進行推理演變、交匯融合的敍事能力。那麼,作為教師,我們怎麼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得?我們認為,除了對語彙和語言結構方面作必要講解外,教師必須對全文從文章的佈局着手,對各部分的主題大意進行提綱挈領的歸納。換句話説,教師要穿針引線,引領學生理解每一個部分在全文中所發揮的作用,使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各個部分的要義融會貫通。學生的程度不可能整齊劃一,肯定有學生會對這樣的超長課文望而卻步,等待幫助。作為有限課時的補充手段,我們將整篇課文的中文譯文或加註文本發送到公共郵箱,以備學生進行參考。另外,為督促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全面理解,我們經常制定表格,要求學生對課文各部分的概要、相關、對比、意義等要素分門別類填寫信息,並擇時採用不同手段對這一反饋進行檢驗。

4.處理好讀寫之間的關係。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高強度的閲讀輸入為前提,而作為閲讀的後續步驟,對文本進行的思辨、反思和沉澱,寫作是衡量閲讀質量的很好的反饋手段。作為課文學習後的書面理性表達,我們能以此考核學生對課文所涉主題觀點的理解和反應能力。對學生的書面輸出能力的培養必須強化,因為,英語能力的高下必然反映於書面輸出能力。並且,以學術能力提高為導向的英語學習需要學生為將來的學習和科研撰寫英語報告和論文打好基礎,所有這些都説明學生的英語作文能力亟待提高。我們的寫作練習涵蓋了寫作各個環節的內容,包括主題句的寫法、段落的擴展、關聯詞語的使用、參考文獻的提及、圖表作文的寫法等作文基本環節的預練。這種由淺入深、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有利於幫助學生最終具有專業論文撰寫的能力。除了分環節的作文練習,學生還不時被要求就某一現象寫出評論性短文,如結合“性別角色”的調查,要求學生根據實際調查結果,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最後寫出調查報告,此舉不失為一次微型的調查項目。

四、學術能力與語言技能的互生共長

將大學英語從普通英語轉向學術英語的學習,改變了以往普通英語中較為常見的以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情感教育為主體的課文,而轉向了用於學習和科研交流內容為主的課文;增加了科技信息的含量,而語言也更為規範。從長計議,學習學術英語能幫助學習者掌握這一文體的慣用詞彙、句型和行文的特點,使他們能以英語為媒介,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講座,進行學術寫作、撰寫論文,有利於他們以英語為媒介,搜尋本專業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信息,或與國外的同行切磋交流。學術英語課文中包含的科學論證和邏輯推理過程能促進學習者形成獨立思維意識,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也有利於他們在本專業學習和科學素養方面得到提升。“語言學習效率是意義學習,而不是形式學習。在掌握了一定的規則和詞彙,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後,應儘快轉為通過知識學習來提高語言。”[5]反觀教學過程,開展學術英語教學的一個較為直接的好處是課文中科學信息含量本身對青年學子產生的吸引力,成為引導他們進一步瞭解事實、現象的原動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促使他們從網上自行搜尋相關內容,瞭解相關事物的最新進展,培育他們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有助於他們形成科學素養和向學研究的態度。而這種由個人興趣驅動的學習熱情反過來有助於養成成功的外語學習所需的良好習慣,從而建立起“興趣———學習熱情———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興趣”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學術英語多偏重於客觀的、外化的、理性的描述,不同於普通英語課文的感性化特徵:即使用頻率較高的用於情感描述的詞彙、短語,以及文章作者通常從主觀出發,在行文中運用的大量比喻性修辭手法。因而目前課文中用於形象性比喻的修辭略顯不足。此外,由於學術英語教學強調的是對文章意義的把握,課後練習中詞彙層面的配套練習分量較為單薄,而作為外語學習教材,對詞彙、短語及句法結構的練習能有效地鞏固之前輸入的語言信息。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酌情添加形象性比喻的修辭,並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語彙的自我拓展,幫助學生將一部分被動語彙轉化為積極語彙,使學生在翻譯和作文練習中可支配語彙範圍擴大,用詞更精準和自如。因而,學術英語教學如能在科學信息的掌握和語言基本功培養方面做到雙管齊下,兩者結合有度,大學英語教學應能產生學術能力與英語語言技能互生共長的結果。本文來自於《語文學刊》雜誌。語文學刊雜誌簡介詳見

五、結語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術英語的教學,部分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維意識有所強化,他們的思維趨於縝密,語言表達更富邏輯性,也能對問題進行較為周密細緻和全面的考慮。這不僅體現於他們的寫作中,而且也表現於課堂討論和小組交流中。這種進步或許與學術英語課文學術性含量的提升不無關係。另一方面,從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小項目實施結果來看,學生中存在着無限的原創動力,項目的實施有助於向學好學之風的形成。他們自主學習的理念、能力均得到了鞏固和加強,獨立互助的學習和研究習慣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