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論文四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第一篇: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論文四篇

1.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帶領學生認識客觀世界,進行全方面能力的培養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意義。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從實踐出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並且學會用數學的語言去觀察世界、歸納經驗、總結事實,學會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分析未知的問題。

2.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和經驗

在學生對課本上的數學問題理解、分析透徹後,教師可以採用一定的創新方式,使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對一些未知的、較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發揮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以此來鍛鍊他們的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數學智力等。

3.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創新方式的教授數學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並且在此過程中能夠幫助塑造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發展和完善自我意識。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抓住機會,在一個適合發展的階段,全面的指導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創新能力發展,同時還可以創造性的培養、塑造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初中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現象十分普遍,初中數學教學也沒能避免,某些教師似乎也已經習慣於這種填鴨式的方法。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接受創新型的初中數學教學思想,從而有方向、有計劃地培養初中學生創新型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儘可能發掘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了要加快初中數學老師創新理念的轉變,也要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關係,培養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發散的能力。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需要教學生如何“學”、如何更好地“學”。教師不能夠替代學生進行思考,而應該設計更貼近學生的課程,通過正確有效的方式來創新教學手段。當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組進行交流和反思,從而有效地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發展空間,使所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創造出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

四、注重教學過程創新

1.創新問題情境設置

教師要積極創設一個恰當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和探討問題的興趣,從而加強靈活利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方法、數學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散思維,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們在仔細觀察後提出類似的例子,從而瞭解具有這種結構的例子有無限個。教和學、師與生是辯證的統一,應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教師對數學思維過程應認真對待,因為教師在教學這個辯證統一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問題設置是教學過程的開始,這一過程務必需要引起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視。

2.創新教學實際過程

創新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可採取的方式有創新課堂問題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數學題提出、歌曲提出等,設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層教學法,改革以往應試教育經常採取的“一刀切”方式,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

3.創新課堂教學組織

第一,創新課堂教學的組織方法,如向小組合作轉變等。像從前教師“填鴨式”的機械教育方法,形式太過單調,學生興趣不足,沒辦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基於該種原因,教師可根據對學生自身情況的瞭解進行合理的分組,選出組長,使得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得到相應的鍛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第二,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學習實踐活動,將創新教學擴展至更廣闊的空間。新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被定位為必修課程。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來增強創新意識,加強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綜合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五、創新教學成果評價

數學的思想方法寓於數學的各個知識點當中,但又超出與數學知識的本身。對於初中學生來説,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很有可能會出現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問題,此時恰當的教學成果檢驗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教學成果的檢驗,初中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即僅憑藉考試分數來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等的評價。首先,要針對學生的數學創造性和數學思維來進行積極的引導,設置出更利於考察學生思考問題方式和思維創造能力的題目,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以及創新力。其次,評價標準的制定,要以促進學生評價能力的養成為目標。這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對人或事物做出判斷的意識,實際上就還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綜合性分析問題和進行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展示、自我創造的實踐過程。

六、小結

學生的思維基於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數學教學大綱裏的規定。初中學生的數學兩極分化現象不僅來源於思維水平的差異,也來自於數學學習過程把握的差異。但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能力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採取適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來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第二篇:小組合作創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產生小組討論需要

很多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時,總會在課堂教學一開始便將學生進行分組。如此進行分組教學,使得這種形式完全成了教師所提出的單方面要求,學生只是在完成任務而已。這種被動的狀態,又怎麼會產生熱烈的合作氛圍呢?因此,教師們需要想辦法讓合作成為學生內心所求。

二、讓學生增加合作探究,淡化知識水平差異

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於知識內容的高效接受,還能夠很好地淡化不同知識水平學生之間的學習程度差異,有效抑制兩極分化的產生。其原因便在於,小組合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共同討論、交流思想的自由平台。在這個平台之上,學生可以很方便地瞭解到其他學生對於同一問題的看法與思路,進而影響到自己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最終形成一個理想的數學思考方式。長此以往,便可以達到一個小組學生共同提高的理想效果。在傳統的師生單線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只能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效如何,而無法知曉其他學生是怎樣思考、怎樣學習的。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陷入一個“各自為戰”的孤立學習氛圍之中。缺乏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和實時瞭解,兩極分化也就產生了。學生之間知識掌握的兩極分化現象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引起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下降,導致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合作探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新出口。

三、為學生巧妙設計問題,強化合作學習成果

如何進行巧妙引導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反覆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通過對一些問題設計進行合理優化,能夠很好地達到完善小組合作思維導向的作用。

四、促學生合理分工合作,提升小組合作實效

想要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對於推動初中數學教學實效的最大化提升,除了從外部形式上進行科學構建之外,還要從內部展開細化佈置。只有內外兼顧,才能將這一模式真正落實。具體説來,一定要從小組分工上進行關注。這是開展小組合作的首要環節,也是提升小組合作實效的關鍵一步。例如,在進行旋轉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旋轉的過程及規律,我將模擬圖形旋轉整個過程的任務交給了小組。在分組時,我有意識地讓每個小組中都能分別有動手能力、數形結合能力、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存在。這樣一來,學生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製作圖形道具,有的負責分析其中的規律所在,有的負責利用代數的方法尋找其中的數量關係。如此節奏清晰的合作過程,使該部分知識的探究效果非常出色。如今的小組合作,早已不是我們慣常所認為的,將學生簡單分組,一起聽課、一起討論那麼簡單了。除了共同解決問題之外,還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小組合作,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普遍提升數學學習效果等。可以説,小組合作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新形勢之下,已經成了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教學方式,不斷對之進行挖掘與創新,對教學實效的提升意義重大。

第三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一、精心設計數學教學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提出一種現代認識學習理論———有意義的學習。他認為,學習過程是在原有認識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新的概念、規則、命題以及問題等總是通過與學生原有的有關知識和經驗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下轉化為主題的知識結構。因此,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詳細瞭解學生,引導學生依靠自身對舊知識和原有經驗的積累主動地建構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不但打開了他們思維的線索,同時把他們的智力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目標,以及在新的教學環境下促成其完成更新的知識構建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既有探索的艱辛,又有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注意使新內容能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行設計並使其經過努力才能達到。

二、深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問題解決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學”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學過於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的解題能力始終基於對教師的模仿而不能超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更是不足,實際應用能力遠遠低於解決常規數學問題的能力,創新教學的課堂教學,應從數學問題的提出與數學問題的解決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喚起創新意識與能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於,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一節好的課是在提出問題中開始,又在提出問題中結束的,通過課堂上對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在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教師所提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應根據他們的認識特點、心理髮展特點來設計問題。一個好的問題,不應是一個單純的數學問題,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引起共鳴,並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慾望。因此,問題的特徵能被學生理解、接受並且通過思考能夠獨立完成或在教師指導或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合作的基本上獨立完成。一般來説,創設問題情景,應注意幾方面的原則:堅持問題情景與知識內涵的相關性;堅持情景設計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堅持問題情景的直觀啟發性;堅持問題情景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踐中的實例來設景;通過數學故事、趣題來説景;通過設疑,引起認知衝突,揭示矛盾本質來設景;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尋找新舊知識的“最佳組合點”來設景。體驗是一種喚醒,是一種激發。只有當學生真正沉浸在問題當中,才能培養和提高其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

三、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

第一,改變上課方式,使課堂動起來。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才可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使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判斷正確或不足。首先,教師要尊重、理解、愛護每一名學生,努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和諧、寬鬆、求真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真正建立師生平等的民主風氣。其次,教師對於學生回答錯誤或不足的地方不要進行批評或責備,可以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對不足之處在進一步補充。一方面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問題的本質,一方面也在學生中形成敢於回答問題的風氣。課堂開放的目的在於真正調動學生學習問題的願望,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髮現創造的過程。第二,尊重學生個性,倡導標新立異。教學觀念的創新,意味着教師要善於從多角度審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創新能力是創新的基礎,表現為認知奇特、策略方法新穎、思維品質深刻。但是,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説,創新意識與能力有強弱之分,並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創新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具有共性的一般過程,又要不斷挖掘遊離於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火花”,設法引導他們敢於突破常規去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三,改進激勵機制,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動機既有內在的需要,又有外界不斷的促進及強化,如此才能凸現出清晰的動力,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學習。以往的教學評價,過分注重學生的分數與解題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方式行為及能力的評價等。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努力實現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創新能力為主的評價方式。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教師對其評價應以激勵為主,突出對標新立異的表揚。但對於錯誤的思維方式也不要一味追捧,而應通過對思維過程進行分析,指出其錯誤的原因,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同時,對發散性的思維方式應大力表揚及肯定,明確教學導向,引導學生勇於發散思維。

第四篇:初中數學教研創新路徑的研究

一、有效開展初中數學教研工作的方法

1.培養高素質的數學教研隊伍

初中數學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研隊伍的建設,高素質的教研隊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數學教研隊伍,首先需要培養教研隊伍成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明確教學大綱的內容和教研目的,並做好充足的教研前期準備工作,使教研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教研隊伍要結合新課改的內容和思想,把握課改的內容和方向,積極接受再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培養數學人才奠定基礎。

2.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培養教研隊伍成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定期開舉行教研會議,交流教學的心得。由於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都會有所差異,因此交流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結合新課改的內容,積極探討合理安排教研工作的計劃,促進教研工作的順利展開。

3.將教研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教師課堂的教學時間遠超過教研工作的實踐,課堂中的經驗總結對於開展教研工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需要教研活動進行研究。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適當地設置教學情境,藉助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將教研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應用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創新初中數學教研路徑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教師的教研目的不明確

教研活動所選擇的討論主題過於盲目空泛,沒有針對性,很難落實到實處,導致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參與的熱情不高,對於研討內容只是泛泛而談,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和方法,甚至絕大部分的教師根本無話可談,嚴重影響了教研活動開展的效率。教師的成長源自於“經驗”和“反思”的結合,因此教研活動的順利展開離不開教師之間的經驗總結和問題反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不僅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增進教師之間的感情,還能幫助教師吸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2.教師的教研積極性不高

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目的性不強,僅僅將教研活動當作“選修課”,態度不夠端正,一提起要開展教研活動就會抱怨“又搞教研活動啊,我批改作業的時間都不夠用了”。從這些抱怨聲中能夠看出來,教師對於教研活動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誤區。其實教師對教研活動缺乏興趣的實質性原因,在於傳統教研活動的內容沒有實用性。因此想要提高教師對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首先需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目的性,讓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能夠有所收穫,並且能夠解決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質性問題。教師不會拒絕有助於自身成長的活動,這才是從根本上促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積極性的方法。

3.對教研的主題研究不夠深入

開展教研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當討論某一個問題時,個別教師為了體現自身的存在感,插入一句題外話或者用詼諧幽默的話語使討論的主題有所偏離,或者上一個主題還沒討論完畢就跳轉到下一主題,嚴重影響了教研活動主題的深入性研究。而且沒有嚴格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開展教研活動,導致學術討論不具備專業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開展教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討論的主題,並且圍繞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4“.研”與“教”嚴重脱節

以往的教研活動探討的問題比較淺顯,只是單純地進行教學、聽課、評課、教學總結等,沒有將教研活動中學習到的教學方法等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導致“研”與“教”嚴重脱節。真正有效的教研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做到教研與教學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