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育教學科研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75K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科學意識萌芽和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其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研究和推陳出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歡迎閲讀。

小學教育教學科研論文

一、巧設懸念,增進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説,“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就缺乏新鮮感和主動求知的意識。一堂課能否成功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設法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興趣來自哪裏? 來源於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來自於對知識的求知慾。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設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激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構造,觀察連接方法,帶着大家一起動手演示,小小的燈泡發出熠熠的光芒,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喜悦。我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小燈泡一起點亮呢,能不能讓一個很大的燈泡亮起來? 一連串的提問,激發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這對知識的掌握、為後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仔細觀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發現,都和科學家的認真觀察離不開。有了認真觀察的習慣,觀察能力就會提升,就會有動手的興趣,就會有創造,這就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

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考慮他們的受知識水平以及思維習慣,而教給他們一些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探究的方法。小學生雖然好奇心強,但是情緒容易引起波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識,也不能夠長期地對一件事情進行關注,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提示他們,我們觀察的事物後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繫? 我們觀察的重點是什麼? 觀察這些內容為了獲得什麼? 在教學《聲音的產生》一課中,我給學生們準備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他們通過敲打、撞擊仔細傾聽這些東西發出的聲音,都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又有什麼不同和聯繫,他們的一致點又在哪裏。學生們得出以下結論: 它們發出的聲音各異,相同的地方是隻有震動才能夠發聲,他們從而能夠理解了“聲音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三、節約時間,課下為課堂做準備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指導學生多做一些課外準備,從而收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學習《油菜花開了》與《各種各樣的花》這一教學內容時,時間正好是春天。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我安排課外作業: 觀察公園裏路邊以及菜園子裏各式各樣的花,注意採摘,要愛護植物,切勿踩踏,採集時要完整,妥善保存起來,輕拿輕放,不要損壞。注意觀察鮮花的顏色、香味、現狀,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別雄花和雌花,寫成筆記做詳細的記錄,總結經驗,提升對於花的感性認識,打好學習《各種各樣的花》這一課的基礎。

四、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學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無新意,平平淡淡,學習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學生們探究活動的動力就會慢慢枯竭。要積極備課,語言幽默詼諧,讓課堂上充滿笑聲,善於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製造懸念,讓他們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這樣的學習輕鬆愉快,收穫良多。如我們學習磁鐵的時候,我給大家準備了大小不一的磁鐵,提出一些問題“一個小小的磁鐵能吸起一個很大的鐵塊嘛?”學生們親手做實驗,就有了“不同的磁鐵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中,從“校園裏的巖石七天內有變化嗎?”到“隨着時間的推移,巖石會改變模樣嗎?”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產生新的認識,逐步帶領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五、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外研究

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也來自生活的總結。學習如果侷限於課堂,不僅捨本逐末,而且也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大家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比如,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這個必須要實際操作和研究了。學生們開始製作,持續觀察,有的同學很不成功,一開始就失敗了,原因是他們沒有按照要求讓綠豆用熱水燙,或者用水泡的時間不夠,沒能夠把綠豆皮泡開。有的同學失敗在過程中,因為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爛; 有的同學乾脆就是澆水不夠,乾枯而死。讚美優秀者,鼓勵失敗者,後者再接再厲,從前者那裏吸取經驗,結果他們後來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好科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實驗、理解、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這一任重道遠的艱鉅之路,教師應站在世紀的高度,深入鑽研課標和教材,敢於創新,大膽探索,就能走出一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