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美感教育的培養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W

摘要:“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美育,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美感教育的培養論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美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美育,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學校美育的作用,在於通過美的形象給學生以情感教育。現行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各種體裁的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體,它們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藴含着大量美的內容。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去領會、體驗、感受,適時對學生實施美育。

1、充分再現藝術

在教學中,我對作品優美的景物描寫、獨具匠心的安排、生動活潑而又意味深長的語言,充分挖掘,着意點撥。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導學生分析“灕江的水”和“灕江的山”的描寫段落。對寫景的文章,我引導學生注意兩點:

①語言的準確使用本身就是美。指導學生嘗試:把寫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語言任意換成同義詞,看其表達效果,使之理解原詞表達準確。

②語言的樸實本身也是美。要求學生既要從積極的角度去使用語言,並注意到語言不是詞藻的堆砌。如在嘗試中把山描繪成“巍峨挺拔”,把水描繪成“清澈透明”,都不足以説明山、水的樸實本質。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分析文章謀篇佈局的意義就在於強調文章的內容結構美。對文章內容結構美的追求,是在內容和形式統一的基礎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通常從邏輯思維的程序、層次內容結構的佈局來挖掘作品完美結構的。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章按小女孩賣火柴→擦火柴→捏火柴梗死去這一順序,反映小女孩貧困的生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悲慘的結局,反映出事件的因果關係。從內容結構角度看,它像一把投槍匕首,刺向資本主義社會。這就是內容結構顯現出的力量美。因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求學生要考慮內容結構,語言表意的美感作用,使文章豐富的語言、內容和完美的形式達到統一。

2、深刻領會心靈美

在語文教材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都為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注意引導學生將愚公與智叟形象加以對比,領會愚公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大智若愚、不畏困難的改天換地的精神美,鄙棄智叟那種自我保守、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庸碌觀念。又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啟發學生從為了全民族的興旺發達,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周總理的偉大形象,聯繫到當今的(或身邊的)先進典型,雖不在炮火硝煙中,但只要將自己的生命同祖國命運聯繫在一起,平凡的形象同樣高大。他們是偉大祖國的驕子,眾多優秀兒女組成了中華民族的美,反襯出祖國母親整體形象更美。

這些形象的挖掘,可使屹立在學生心靈中的英雄豐碑更加輝煌壯麗,促使他們的高尚情操得以萌發,這是實現美育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他們對英雄主義的美,愛國主義的美,對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嚮往,勢必形成一股強大的潛在的社會改造力量。通過對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再現人物內在的心靈美,能收到使人振奮的藝術效果。學生能在積極而又輕鬆愉快中獲取知識,受到人物心靈美的薰陶和感染,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着力培養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採取的方法就是恰當地引導學生想象,啟發學生聯想,鼓勵學生創造。如教學王維的《山居秋暝》,開始讓學生把它當作一幅有聲有色的圖畫來欣賞,啟發學生從景物色彩、明暗、靜動、構圖、畫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詩中有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紅蓮、白石構成的色彩美,而這一切又在月光的籠罩之下,又另有一種朦朧美,有“明月鬆間照”、“竹喧”、“蓮動”動靜相生的動態美,也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寫人不見人的含蓄美。學生在這種清幽明靜、活潑新鮮的境界中神遊,由“悦目”到“賞心”。自然會喚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慾望。這時,我抓住契機,鼓勵學生把這種對美的鑑賞上升到對美的歌頌和創造。課後,學生寫出了《構溪河畔》、《校園夜色》等好作文。

青少年對於美好事物的感受是十分敏感的。這是由於他們對吸引其注意的事物都有興趣,而美好的事物又能特別吸引他們,所以,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才智、情操的樹立和培養,無一能離開美的感受和薰陶。語文教材中有無盡的“美”的寶藏,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美可謂得天獨厚,因為語言這種藝術,它不僅能把造型、表演等藝術美表現出來,還能把山川草木的自然美、人類社會的生活美描繪出來,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無需強加於人的“灌”、“逼”,只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就能啟發他們去追求。因為審美教育的落腳點是塑造美的靈魂,培養高尚情趣,形成優良的品質,因此,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入情入理,對文章的深刻意藴加以領悟、品味、消化。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不但內容充實、活潑生動,而且能使思想、情操、品德受到陶冶,語文課的作用也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這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只要能在審美教育過程中起好主導作用,就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