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羣文閲讀教學初探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8W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語文學習中,閲讀教學一直伴隨其始終,在近幾年興起的“羣文閲讀”教學中,閲讀更是重中之重,教師在把握語文課程改革和發展趨勢的情況下,還要各方面進行試驗、調整,讓“羣文閲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它的作用。

小學羣文閲讀教學初探論文

一、“羣文閲讀”概述

“羣文閲讀”是近幾年出現在語文教育中的新詞語,“羣文”一詞最早由台灣學者趙鏡中提出的,“羣文閲讀”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集中閲讀、學習,最後教師和學生通過學習探討,達成共同認識的語文教學形式。“羣文閲讀”既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嘗試,也可以説是一種閲讀方法的總結。由於之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單篇文章教學為主,而“羣文閲讀”則是同一題材或同一類型文章的教學,課堂教學比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二、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題的羣文閲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六組是綜合性學習,閲讀材料中有三篇是寫老師的文章,我把這三篇《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第五組裏的《最好的老師》,課堂作業本中的閲讀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師》組織起來,主題是“難忘的老師”。在連續的兩節課70分鐘時間裏,讓學生完成五篇文章的閲讀,並書面完成老師的兩個閲讀任務:①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喜歡的理由是什麼?②在關於老師的記憶中,相信你也儲存了許多珍寶,把你最美的記憶捧出來與大家分享。上課過程中,老師除了開頭佈置閲讀任務、中途巡視學生閲讀情況,教室裏很安靜,學生們在忙碌着看書、思考、記錄、答題,也可以説是兩節很清冷的課。課堂教學效果呢?我們來看看學生們的答案吧。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最喜歡王老師,理由是他尊重每一個學生,心中沒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學最喜歡懷特森老師,理由是他教導學生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關於記憶中的`珍寶,學生們或喜歡善良温柔、心靈手巧的趙老師,或喜歡有時嚴厲有時幽默卻又和藹的王老師,或喜歡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的陳老師,還有學生喜歡會講冷笑話的孟老師。從學生對兩個問題的回答看,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內容,並且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出了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遷移和運用,只有能夠舉一反三,方能談得上理解。”在這樣的羣文閲讀課上,老師沒有不停地追問,沒有不停地對知識條分縷析,學生懷着對老師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懷保留了一種心境,成了一個精神豐盈的獨立的個體。

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羣文閲讀

如果一開始以為羣文閲讀的課堂上只有靜默地閲讀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頗,“教有千法,讀為上策”,如何有效地運用課堂的40分鐘時間,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們體會語文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具有選擇和組合文章的能力,將文章進行篩選、整合,讓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課外聯繫到生活。羣文閲讀對學生是新的挑戰,對教師更是專業素養的提升。關於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羣文閲讀,我選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編者一共選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數目可觀。包括《貓》《母雞》《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節》《養花》,這些文章有寫生物、寫風景的,更有寫風俗的,既保留了語言藝術的精華,又體現了語言風格的獨特,是一筆豐厚的教學資源。在上六年級上冊《林海》一文時,我把文章進行了融合,以同樣出自《內蒙風光》的《草原》入題,抓住文本中“綠色”這一意象,為學生們呈現了《風景區》《五月的青島》《非正式的公園》《濟南的冬天》等一組文字,通過反覆地朗讀,巧妙地把時間交給學生,感受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樂活”情懷。老舍先生對綠色的喜愛,正源於對生活的摯愛,那種隨風靈動的色彩,將在六年級的學生心裏留下重彩的一筆,為其在之後的學習中,對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筆,多一份篤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過就是讓學生在更多的文字對比中感知和升騰。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老舍的文章當作一顆顆珍珠零散地教學,嘗試從“單篇的精讀”走向“羣文閲讀”,需要的就是老師下功夫地發掘和串聯。這樣,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條光彩熠熠的項鍊,成為兒童感受生活、認識母語文字之美的開始。

羣文閲讀,是對傳統閲讀的發展和有效補充,是閲讀教學的新命題。如何有效地實施羣文閲讀教學,也需要所有教育同行不斷探索。近年關於羣文閲讀的教學和研究,讓我在羣文閲讀教學的道路上,驗證了自己的一些粗淺想法,也深化了一些認識。羣文教學,應該準確定位、大膽設計,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營造生態、開放的閲讀環境,最大程度地把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品味閲讀,享受閲讀。我想,把閲讀還給學生、讓學生綻放精彩,應是羣文閲讀教學成功的核心理念。